跨越比較優勢陷阱

2022-08-26 12:03:05 字數 2224 閱讀 6589

2023年以來,東南沿海的「民工荒」已經使依靠低勞動力成本的外貿企業陷入了兩難境地。如果為保持低成本優勢繼續壓低工資,會遇到用工短缺;如果提高工資待遇來緩解用工短缺,則勞動力成本增加,喪失在國際市場的**優勢。這表明,以往單純依靠低勞動力成本的外貿模式已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從當前的外貿形勢看,我國的出口產品在國際分工中長期處於相對低端的位置。較低的附加值、較短的產業鏈一方面對國內產業拉動十分有限,加劇了**摩擦的發生頻率;另一方面又因大量廉價輸出中國亟需的能源資源,降低了中國的經濟安全係數,增加了對外經濟依存度;同時,長期實施的低工資發展戰略的負面影響已經開始顯現。比如勞動者無力進行自我人力資本投資,產業結構公升級所需的高素質勞動力得不到補充;消費者消費需求不足,阻礙了經濟的持續增長等。

這些弊端表明:比較優勢不等於競爭優勢,也不存在只要擁有比較優勢就可發展壯大的國際分工。因此,中國作為乙個發展中的大國,如果一味遵從比較優勢,就會永遠落在發達國家的後面,陷入「比較優勢陷阱」。

由此看來,跳出過度依賴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結構的慣性思維,已勢在必行。這種戰略調整,不但有助於我們避免陷入「比較優勢陷阱」,同時也將使更多的企業因此而減少不必要的**摩擦損失。

要改變當前主要靠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的**格局,就要從提高勞動力素質和增加產品技術與知識含量兩方面著手,提高出口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和知識含量。我們不能以「世界工廠」沾沾自喜。事實上,我們目前還只是以低科技含量和低附加值為特徵的「世界加工廠」。

中國要跨越「比較優勢陷阱」,必須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之路。才能形成勞動和技術雙密集型新的比較優勢,進而提高出口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和競爭力,這也是解決我國國際**爭端的根本對策。

所謂「比較優勢陷阱」是指一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完全按照比較優勢,生產並出口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則在與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經濟發達國家的國際**中,雖然能獲得利益,但**結構不穩定,總是處於不利地位,從而落人「比較利益陷阱」。

第一種是初級產品比較優勢陷阱。它是指執行比較優勢戰略時,發展中國家完全按照機會成本的大小來確定本國在國際分工中的位置,運用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從而只能獲得相對較低的附加值。並且比較優勢戰略的實施還會強化這種國際分工形式,使發展中國家長期陷入低附加值環節。

由於初級產品的需求彈性小,加上初級產品的國際**下滑,發展中國家的**條件惡化,甚至是貧困化增長現象的出現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種型別是製成品比較優勢陷阱。由於初級產品出口的形勢惡化,發展中國家開始以製成品來替代初級產品的出口,利用技術進步來促進產業公升級。但由於自身基礎薄弱,主要通過大量引進、模仿先進技術或接受技術外溢和改進型技術等作為手段來改善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並有可能進入高附加值環節。

但是這種改良型的比較優勢戰略由於過度的依賴技術引進,使自主創新能力長期得不到提高,無法發揮後發優勢,只能依賴發達國家的技術進步。

(1)是因為比較優勢理論所講的比較優勢產品是本國產品間的比較,而在一國國內具有優勢的產品並不一定在國際競爭中具有競爭優勢,而競爭優勢才是產品通過市場檢驗的資格。所謂競爭優勢是指企業在向顧客提供有價值的商品或勞務時所創造的獨特的並持久的屬性,這種屬性可能來自於產品或勞務的本身固有的屬性或產地,也可能來自於生產方法等。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應是具有壟斷性的產品。

隨著全球化程序加快,資本、勞動力、資源等生產要素可以在國際間流動,再加上技術的進步和對人力資本投資增加,推動了資本對勞動力的替代、新材料對資源的替代以及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對數量不足的彌補,使得大部分發展中國家所具有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的比較優勢,在國際競爭中已不再具有壟斷優勢,所以根據本國擁有的比較優勢來參與國際分工,雖然可以獲得一定的**利益,但卻不能縮小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

(2)是由於不同的要素會帶來不同的利益。各國的經驗表明,製成品的出口比初級產品出口帶來較大的利益,而製成品中,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一般要比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帶來更多的利益。這就是劉易斯所說的:

「如果增長的引擎是較發達的國家的工業產品和欠發達的國家的初級產品的出口,那麼較發達國家的引擎就比欠發達國家的引擎轉動的略微快一些。」

(3)現實中的國際**市場結構使比較優勢理論的前提出現問題。比較優勢理論的前提假設是國際**發生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條件下,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中,商品**等於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國際間商品**的差異反映了一國的比較優勢,比較優勢可以直接形成競爭優勢並成為引發對外**的經濟變數。而在現實中的國際**市場結構是不完全競爭的,商品**大於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不能如實地反映一國的比較優勢,從而引起**福利的不均衡分配。

規模經濟、技術進步成為引發國際**的新經濟變數,這使得仍按照比較優勢理論指導開展國際**的發展中國家陷入了比較優勢的陷阱。

跨越比較優勢陷阱

一 比較優勢陷阱 的基本含義 所謂 比較利益陷阱 也有人稱為 李嘉圖陷阱 是指一國 尤其是發展中國家 完全按照比較優勢,生產並出口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則在與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經濟發達國家的國際 中,雖然能獲得利益,但 結構不穩定,總是處於不利地位,從而落入 比較利益陷阱 比較優勢陷...

信託產品優勢與比較優勢

信託產品優勢與相對優勢分析 信託公司從受託人角度看,主要是獲得信託報酬。信託產品有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兩種。從投資者角度看,按照監管規定,信託公司不能承諾信託資金不受損失,即投資者無法保底。但好在一般信託產品都有最低收益率。從整體上看,具有存在期限越長,產品收益率越高的特點。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屬於中...

寧波文具的特點及其比較優勢

寧波文具產業的成功得益於改革開發,但有著其顯著的特點,在出口拉動下,以民間資本 自主創業為主發展起來。在文具的出口 企業的產品製造 技術創新等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隨著科學技術的 首先是寧波文具外向度高,產品出口佔80 以上。除了有自營進出口權的生產企業外,有300余家從事文具出口的外貿公司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