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的發展歷程及代表人物和理論

2022-08-20 04:30:08 字數 4047 閱讀 6172

1.質量檢驗階段

這一階段一股是指18世紀中期至20世紀30年代。也即從歐洲工業革命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這一階段質量管理活動的特點在於,從觀念上看,僅僅把質量管理理解為對產品質量的事後檢驗;從方法上看,是對已經生產的產品進行百分之百的全數檢驗,採用剔除不合格品來保證產品的質量。從質量管理的執行者來考察,這一階段又可分為三種不同情況:開始,由工人自己來完成對自己生產的產品的檢驗;其後,隨著生產力發展、生產分工的全面推進和以美國泰羅為代表的「科學管理」思想的提出,分工由生產分工進入管理職能分工,質量管理的職能從生產工人中明確地劃分了出來,由工長專門監督、檢查對計畫、設計、產品標準等專案的實施,這實際上是為逐步形成職業性的檢查崗位、部門和人員作了準備;最後,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專職檢驗人員、部門終於從工長完全脫離了出來成為乙個職能部門。

在這一階段,要實施有效的檢驗,必須對產品是否合格確立乙個標準,這裡必須提到兩個重要的歷史事實,乙個是產品的標準化問題;另乙個是公差界限問題。因為這兩個問題的提出和實施為質量管理的進一步發展作了必不可少的技術準備。

所謂標準化問題是指,隨著資本主義工業化大生產的發展,工廠工人的勞動生產率的幾倍、幾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高於手工業工人,生產產品的大幅增長要求零部件系列化和標準化,從而達到互換性,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這一生產要求又促使了精密量具的生產和應用。在18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的這種標準化生產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

引起了歐洲各工業國家的廣泛關注。隨著生產的發展,人們實際上已經認識到一台機器再精密、除錯得再準確、操作工人再熟練,但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特徵不可能只取乙個數值,這已由精密量具的使用而得到證明。這種認識是十分必要的,人們於是提出了公差界限的問題。

在2023年左右,美國提出生產者對裝配的零部件規定乙個公界差;2023年更加明確規定,超出公差界限即為不合格品,從而保證裝配的零部件的通用性、互換性。公差界限概念的提出,實際上反映了人們對產品質量水平和產品經濟性的相互約束的新認識,反映了人們追求質量水平和經濟性最佳組合的一種新思考。

這一階段的質量管理有兩個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一是事後檢驗無法在生產過程中就對質量進行預防和控制,當不合格的產品大量出現時,人們已無法加以制止。因此探索新方法,勢在必行。二是全數檢驗成本太高,當產品檢驗有破壞性時,這種檢驗的可行性就成大問題了。

於是人們必須思考是否可以只檢驗少數產品就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這些思考為新的質量管理方法的產生作了前期淮備。

2.統計質量控制階段

代表人物:休哈特

這一階段一般是指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

這一階段的代表人物是美國電報**公司的貝爾實驗室的休哈特。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貝爾**實驗室成立了兩個課題的研究組,乙個研究組從事過程控制,體哈特主張對生產過程的控制,應事先做好生產裝置的除錯工作、生產環境的整頓工作、技術人員和生產人員的培訓工作,並要求生產人員在生產過程中規範操作,保證生產過程處於技制之中從而達到穩定的目的。體哈特的具有里程嬸意義的貢獻在於,首創了生產過程的監控工具——控制圖,並於2023年出版了《產品質員的經濟控制》一書,這本專著奠定廠質量控制理論的基礎。

休咕特首創控制圖,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刻的時代背景和實踐背景。因為休哈**作的貝爾實驗室是研究自動**機的。在當時.每部**機有201個零件,而實施**機之間的通訊其裝置更為複雜,要有11萬個零件,生產**機和通訊裝置的材料不但數量較多,而且**昂貴。

於是如何在生產中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成為乙個必須突破的難題。當時數理統計的理論已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又為休哈特的控制圖的發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論基礎。數理統計的理論需要在實踐中尋找應用新領域,而休哈特的工作實踐又需要新的理論工具以解決實際問題,在這兩者的交融點上,休哈待的控制圖在生產實踐中應運而生。

在和休哈特幾乎同時.德國柏林大學貝格等3人於2023年出版了《數理統計學對大量生產問題的應用》從他們得出了和休哈特幾乎類似的結論,這也說明控制圖的發明是時代造就的質量管理成果。

在與休哈特主持過程控制課題研究的同時,貝爾實驗室的道奇與羅公尺格提出了「產品檢查批容許不合格品率的概念及抽樣方案」,後又提出「平均檢出質量極限的概念及其抽樣方案」。這些方案在貝爾實驗室的大批量產品的生產中進行了無數次的應用,表明它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質量管理方法。在2023年,正式公布了「道奇—羅公尺格抽樣方案」。

休哈特的「控制圖」和道奇、羅公尺格的「抽樣方案」兩個成果成為統計質量控制階段的主要標誌性成果。

在體哈特和道奇、羅公尺格提出質量控制理論和質量檢驗理論之時,正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衰退時期,理論的推廣和應用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作為同盟國的兵站總基地,需要大量生產軍需品,軍方為了保證軍用品質量,迫切要求進行質量控制,於是休哈特的控制圖和道奇、羅公尺格的「抽樣方案」才得到廣泛的應用。

但是,統計質量控制也存在不足。統計質量控制階段由於統計方法的應用的巨大成功,往往使人們產生了乙個誤解、認為質量管理和統計方法是同一件事,於是質量管理也成為統計專家的事,這就暴露了統計質量控制的不足。這一階段的質量管理實踐,也的確把質量的控制和管理侷限在製造和檢驗部門,而實際上要使企業生產高質量的產品,必須要求全員參與質量管理、全過程質量管理、全企業質量管理,並且採用多種管地方法,這就成為全面質量管理萌生的促動因素。

3.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代表人物:菲根堡姆、朱蘭、戴明

這一階段一般認為始於20世紀60年代,質量管理至今還處於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之中。20世紀60年代,隨著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特別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創新成果的不斷湧現,質量管理的物件、內容和任務發生了新的變化。這一時期,人們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從單純的使用效能發展為對耐用性、美觀性、安全性、可靠性及經濟性的全面關注,這就大大提公升了人們對產品質量的需求水平、也對質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

這一時期,系統分析的觀念和方法日趨成熟並廣泛應用於生產和管理之中。於是,人們認識到質量管理問題不能同外部環境相隔離,只能把質量管理與整個企業管理乃至企業以外的社會相聯絡,只能把其作為企業管理系統乃至社會大系統的乙個子系統,於是聯絡的觀點、制約的觀點、溝通的觀點在質量管理中被廣泛應用。在管理科學中,以人為本的觀念也被充分強調了,於是重視人的積極因素、調動人的積極性、組織員工的廣泛參與成為質量管理中被廣泛接受的理念,並付諸實施。

60年代初,偽劣商品充斥市場,消費者權益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和侵害,許多國家發起了「保護消費者權益」運動,造就迫使企業更加強化質量管理,這一運動成為質量哲理理論發展和實踐推行的巨大動力。隨著國際**的發展、市場競爭尤其是國際市場競爭的加劇,質量已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要素,各國企業都十分重視產品責任和質量保證問題,強化質量管理,以確保使用者安全、可靠地使用產品。如上所述.隨著人們對質量內涵的認識的不斷深化,質量管理的外延不斷擴充套件,而對如此泛化的質量管理任務,單單應用統計質量控制方法顯然是遠遠不夠的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全面質量的管理的理論營運而生。2023年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質量經理菲根堡姆出版了《全面質量管理》一書,全面地提出了全面質量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該書中,菲根堡姆指出:「全面質量管理是為了能夠在雖經濟的水平上並考慮到充分滿足使用者要求的條件下進行市場研究、設計、生產和服務,把企業各部門的研製質量、維標質量和提高質量的活動構成一體的有效體系。

」根據這一觀點,顯然質量管理絕不是質量管理職能部門的單獨責任,而是全體員工廣泛參與並各負其責的整個企業的活動。

在全面質量管理的新觀念提出和推行過程中,美國著名質量管理專家朱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朱蘭提出全面質量管理有三個環節:質量策劃、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這稱為「朱蘭三部曲」,並於2023年首次出版了《質量控制手冊》,成為質量管理領域的權威著作。

20世紀60年代以來,菲根堡姆的全面質量管理觀念被世界各國廣泛接受。

日本在全面推進質量管理過程中作出了創新探索,提出開展「質量管理小組」的活動,使質量管理工作扎根於員工之中,使其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並且提出了「質量改進七種工具」。日本著名質量管理專家石川馨提出「廣義的質量」以及「因果圖」,田口玄一提出「質量損失函式概念」,赤尾洋二提出「質量功能展開」等方法,這些都是對質量管理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在世界各國得到了廣泛的推廣。

美國是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的誕生地,但是發人深省的是,全面質量管理真正在實際中取得成功的卻是日本。日本在推行中的乙個特點是把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密切結合日本的實際,走出了一條日本化的質量管理新路,創造了新的方法,並且以質量管理小組形式深扎於實踐之中。80年代,面對國際競爭的不利局面,美國人反思了自身在質量管理上的失誤,在著名質量管理專家戴明的推動下,又把質量管理置於企業管理的核心地位,並努力付諸實施,終於在美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顯著作用。

經過努力,到90年代,美國的鋼鐵、汽車等質量又超過了日本。這種經歷又為全面質量管理重在實踐、重在應用作了乙個最好的註腳。

管理過程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管理學派案例 班級學號姓名 管理過程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哈羅德 孔茨 哈羅德 孔茨,美國管理學家,管理過程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年於美國耶魯大學獲博士學位。以後在美歐各國講授管理學,並在美國 荷蘭 日本等國的大公司中任諮詢工作,曾擔任美國管理學會會長,美國加利福尼亞管理研究院任管理學的名譽教授。...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代表人物

現代意義上的管理理論溯源於西方,它是伴隨著近代資本主義文明的誕生而發展起來的。這就給人們一種模糊的認識 似乎西方文明是孕育現代化管理的唯一母體。其實,作為在人類共同勞動中產生的管理思想是與各個國家 民族的文明史及其文化背景相關聯的。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積澱了浩如煙海的治國 治生 經濟 及修身的思想...

各管理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貢獻

科學管理理論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w.泰勒 1 人物簡介 泰勒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他從工人做起,通過不斷地努力,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斷地在工廠進行實地試驗,系統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作業所花費的時間,將這些試驗逐步改進發展,成為系統的管理制度,即 泰勒制 他一生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