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介入失地農民城市融入的效用評析

2022-07-24 13:09:03 字數 1126 閱讀 2530

作者:陳玉婷孟傳慧

**:《學理論·上》2023年第03期

摘要:社會工作作為促進失地農民城市融入的重要介入手段,對該介入手段所發生的影響效用的評析成為優化社會工作實踐的必要準備。選擇具有社會工作綱領性質的任務視角評析失地農民城市融入影響效用,對「徵地補償」、「就業」、「社會保障」、「精神文化生活」和「不理性的觀念和想法」五方面的社會工作任務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社會工作;失地農民;城市融入;任務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7-0095-02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整體推進,城市郊區的土地不斷被徵用,在國家政策的幫扶、帶動下這些農民走向城市,在我國二元戶籍制度的背景下,這些失地農民的戶籍變更為「城鎮居民」而成為乙個特殊群體——城市中的失地農民。失地農民的居住空間轉移到城市,但其思想觀念、社會關係、生存技能等社會化要素仍舊處於失地前的狀態。「失地農民」的身份界定屬於一種現實描述範疇,但就其社會角色發展角度下的「城鎮居民」身份而言,很多社會化要素缺失,這就引發了失地農民本身的城市融入現狀的諸多問題:

就業、社會保障、文化適應、人際關係重構等。學界就此類問題的解答做了多角度的探析和實踐,其中以社會工作介入的角度較為常見,「無論是出發點、過程,還是從結果的角度看,社會工作都是在幫助人,所以,助人是社會工作的本質」[1],社會工作以「助人」為本質內容,受失地農民城市融入堪憂狀態和受助需要的引發,是失地農民的生存狀態與社會工作本身的性質相契的顯像。

一、社會工作介入失地農民城市融入任務概述

失地農民的城市生活由於經濟、政治和文化等生活要素的缺失而成了似是而非的「城鎮居民」,僅在戶籍管理和居住空間分布上是「城鎮居民」,而實質上就業、政治主動性、文娛生活性質等生活要素不足甚至是缺位的。對被徵地農民的安置、保障工作的錯漏,造成了「失地農民」的情感波動、身份認知等城市融入障礙的次生問題。失地農民最顯著的特徵是土地使用權的被動喪失和生活環境的巨大改變,城鎮居民身份與其作為農民的基本職業技能的脫離是失地農民城市融入的主要障礙。

失地農民具備農民生產和生活技能卻喪失了土地生產資料,作為城鎮居民卻沒有適應的職業,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處於傳統與現代、農村與城市的混合狀態。解答失地農民城市融入的相關研究從失地農民所面臨的困難著手,以失地農民生活中的問題作為社會工作介入任務的研究和實踐方式獲得了一定收效,同時也面臨著可持續發展、中遠期生活任務的解答等問題。

失地農民城市化問題的思考

作者 何建輝 金融經濟 學術版 2010年第06期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城市化程序加快,農村人口將進一步減少。許多農民雖然可以在一夜之間改掉 農 字身份,或者說不再從事以前那樣的農活,但是要說成為實質意義上的現代市民實在為時尚早。失地農民城市化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有的還表現得十分尖銳。...

關於做好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的建議

近年來,我市掀起新一輪開發熱,徵地拆遷專案增多,規模擴大 範圍拓寬,失地農民越來越多,已形成乙個社會群體,他們的生存保障問題解決不了,就進入不了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隨著城市城鎮化 工業化發展程序的加快,我市廣大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如何解決好失地農民的生存 養老問題,保管好他們的 養命錢 創造乙...

關於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的研究

作者 張巨集勝羅靖 經濟研究導刊 2018年第18期 摘要 首先對我國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影響我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阻礙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建立和完善失地農民失地保護制度的原則和方法,並對該制度的具體形式和內容進行簡要闡述。對失地農民失去土地後的生活狀況以及危害進行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