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國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

2022-07-24 12:21:04 字數 3097 閱讀 1074

今年六月,我國的外匯儲備餘額已經突破3萬億美元,這距離外匯儲備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不到一年時間,我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持有國。如此巨大的外匯儲備規模,究竟是財富還是袱?應如何管理?

這些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對外金融體制改革的乙個重大現實問題。

首先,先談談關於外匯儲備量的問題。目前合理外匯儲備規模的具體標準是世界銀行制定的。世界銀行認為,一國合理外匯儲備規模應以 3 個客觀指標來衡量:

外匯儲備與進口額的比例,外匯儲備與短期外債餘額的比例,當年外匯儲備佔 gdp 的比重。

1.外匯儲備與進口額的比例。世界銀行認為:在沒有新的外匯收入的情況下, 外匯儲備規模要保證足以支付 3 個月的進口外匯需求額水平。

按全年儲備對進口額比率來計算,約為 25%左右,即一國外匯儲備佔進口額的 25%時,被認為是合理規模。

2.外匯儲備與短期(指 1 年和 1 年以下)外債餘額的比例。即在沒有新的外匯收入的情況下,一國外匯儲備足以讓當局有能力支付短期債務。 一般認為外匯儲備應保持與外債餘額的 30%左右最為合適,而短期債務佔外債餘額的安全比重為

25%。按這個比率計算,外匯儲備應為短期外債的1.2 倍(30%/25%)左右為合理規模。

3.外匯儲備佔 gdp 比重。當匯率出現波動時,能有足夠的外匯儲備穩定本國貨幣幣值。 一國外債餘額與 gdp 的比率用來衡量對該國外資的依賴程度或外債風險,目前,國際上所設定的這一比率的安全參考值是 8%。

既然外匯儲備佔外債餘額的30%是合理的,外債餘額與 gdp 的比率是 8%,外匯儲備佔本國 gdp2.4%(30%×8%)的比率可以滿足本國對外債務清償的需要。

很明顯,從這三個比例來看,我國的現實情況遠不止①中的25%,②中的1.2倍以及③中的2.4%。甚至是這些資料的幾十倍,所以說我國外匯儲備量已經遠遠超過了適量的規模。

高額外匯儲備量會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危害。首先給貨幣政策自主性帶來壓力。外匯儲備的增加會帶來貨幣**量和銀行信貸的擴張並導致通貨膨脹。

中國央行可以通過國債回購或發行央行票據等政策進行沖銷,但從長期來看,中國央行的沖銷政策難以持續。 其次,以美元資產形式持有外匯儲備導致收益率降低、風險增高。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中約有 70%為美元資產,購買美國國庫券的比例佔外匯儲備的1/3,投資收益水平極低,同時還面臨美元貶值的風險。

如果美元大幅度貶值, 我國的儲備資產將遭受巨大的損失。同時也增加了人民幣公升值壓力,不利於擴大出口,造成資源閒置,導致儲備的機會成本過大,增加了未來通貨膨脹的風險。

既然高額的外匯儲備量不能夠滿足適量的要求同時也會給我國經濟帶來一定程度的威脅,所以我們有必要通過改革,不斷完善我國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制度。以下是我根據現實情況,總結的幾點想法。

(一) 根本的任務是建立全球配置資源的戰略

面對國家外匯儲備迅速增長的局面, 人們直觀的反應是要將外匯儲備 「 用掉」 。我覺得,這種看法過於簡單化。應當清楚地認識到這樣的事實:

如果我們當真能夠大量購買國外的資源、產品和勞務, 亦即為外匯儲備找到規模巨大且穩定的非金融用途, 外匯儲備就不會增長過快了。反過來說, 外匯儲備之所以增長過快, 正是因為我們 「 用」不出去。在此情勢下, 簡單地為了減少外匯儲備而不成本、甚至浪費地 「 用掉」我們用國內資源和產品交換而來的外匯儲備, 肯定是不足取的。

有鑑於此, 面對外匯儲備不斷增長的局面,應當提出的任務是促進外匯儲備多渠道使用。綜合別國經驗和我國的實踐, 這既包括外匯資產持有機構的多元化, 也包括外匯資產投資領域的多樣化。主動地運用全球的資源來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服務, 或者說, 著眼於全球經濟執行來規劃我國的資源配置戰略, 應當成為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立足點。

毫無疑問, 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的改革應當被有機地納入我國的全球化發展戰略之中。具體而言, 我國外匯儲備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更加有效和多樣化地使用外匯儲備, 實現商品輸出向生產輸出和資本輸出的轉變, 並藉此在全球範圍內實現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

(二) 國家外匯資產持有者的分散化

迄今為止, 我國依然實行比較嚴格的外匯管制。在現行的框架下, 絕大部分外匯資產都必須集中於貨幣當局, 並形成官方外匯儲備;其他經濟主體, 包括企業、居民和其他**部門在內, 都只能在嚴格限定的條件下持有外匯資產。這種外匯管理體制是與傳統體制下國家外匯儲備短缺的情況相適應的; 而今的情況是,我們已經開始為外匯儲備積累過多及增長過快而苦惱。

為了適應上述變化, 放鬆外匯管制已經勢在必行。近來有關當局提出了要大力推行 「 藏匯於民」的戰略, 正是適應了這種轉變的趨勢。

(三) 實行積極的外匯制度。

1.轉變投資方式,提高長期投資的比率。必須超越外匯儲備消極管理的框架才能找到優化儲備資產結構的途徑。從外匯儲備的結構來分析,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海外特別是美國的高信用等級的**債券、國際金融組織債券、**機構債券和公司債券等金融資產,無論是從安全性、流動性還是從盈利性角度來講, 過於集中的投資都是不適宜的。

2.增強我國經濟競爭力。提高我國的經濟競爭力,有必要從國外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和關鍵能力, 外匯儲備投資應該著眼於提公升本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支援具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擴大海外投資,併購國外戰略性資產。

3.建立戰略物資儲備。我國是全球製造業大國,但對重要資源缺乏定價能力,這與我國自身資源相對匱乏,以及缺乏戰略物資儲備有密切關係。我國應該立足相對充足的外匯儲備, 建立與我國龐大製造業相稱的戰略物資儲備, 積極參與對全球市場的擴大和對全球大宗商品的交易。

(四) 需要有一部外匯管理法

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的改革無疑是一項既複雜又具有極強政策性的工作, 應當在法律、法規或行政性規章的規範下進行。外匯管理法規的功能是: 釐清職責、加強管理、增加透明度和便於監管。

我們認為, 除了保留相關法律法規中目前仍然適用的內容之外, 在外匯管理法(或行政性規章) 中至少還應當增添: 國家外匯資產的定義和分類; 官方外匯儲備的管理目標、管理機構、職責、資產構成; 其他官方外匯資產的管理目標、管理機構、職責、資產構成;官方外匯儲備及其他官方外匯資產之間的關係及預算處理原則; 購買和持有其他官方外匯資產的籌資安排; 對官方外匯儲備及其他官方外匯資產的監管, 等等。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金融市場和持續增長的外匯儲備,儲備管理部門將繼續朝著「規範化、專業化、國際化」的方向,貫徹「安全、流動、增值」的原則,不斷完善儲備經營管理體制,以投資基準為核心積極開展各項經營活動,力爭把我國儲備經營管理工作提高到乙個新的水平。我國應根據國際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 適時適度調整高額外匯儲備結構,進行積極管理,使之對維護我國金融體系穩定,應對突發事件,平衡國際收支波動, 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等方面發揮出切實的作用。

我國外匯儲備管理建議

面對我國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有必要研究它所帶來的制約貨幣政策操作 加劇經濟結構失衡 激化國際 摩擦等問題。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對我國巨集觀經濟執行存在一定的負效應,針對導致其增長的原因,本文從穩定外匯儲備規模 加強外匯儲備管理 國際上兩種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的比較三方面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議。一 穩定外匯儲備規...

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影響研究

作者 巴歡 商情 2014年第46期 摘要 首先分析了我國外匯儲備增長主要原因,即經濟增長,經常專案順差,資本和金融專案的逐步開放,國際間產業結構的轉移。研究了超額外匯的不良影響,主要包括,增加央行實施貨幣政策的成本,削弱了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最後介紹了調控外匯儲備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推進匯率市場...

我國外匯儲備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

二 大量外資的進入3 二 央行所承受的匯率風險日益加劇4 四對我國外匯儲備的管理政策建議 有效管理的對策建議5 四 完善外匯儲備管理法規及監管機制7 引言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 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 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是乙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