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學習內容 賀知章

2022-07-12 11:03:02 字數 1309 閱讀 9049

五、賀知章《回鄉偶書》賞析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沈祖棻曰:「詩人從小離家,到八十多歲才回到故鄉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他一生在仕途上都很順利,告老還鄉時,玄宗皇帝親自作詩送行,將鏡湖一曲賜給他居住,太子和百官也都為他餞別,可以算得是『衣錦榮歸』。

因而此詩雖對人事變遷不無感慨,卻絕非李頻在《度漢江》中所寫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那種心情。」 這首詩有了上面沈祖棻的解說應該很好理解了,她為我們指出了這首詩創作的背景,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明白寫這首詩時的心情,他雖是離家多年,但寫的決不是難過之意,而是加入了一點『衣錦榮歸』的輕快之情,尤其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一語,不僅表現出了這種輕快,還寫出了八十老人與幼稚兒童對話時的天真爛漫之趣。是賀知章晚年時的代表作品。

本為二首。

六、賀知章《曉發》詩賞析

曉發江皋聞曙鐘,輕枻理還舡。

海潮夜約約,川露晨溶溶。

始見沙上鳥,猶埋雲外峰。

故鄉杳無際,明發懷朋從。

一、背景說明

從題意中可知,這是賀知章早晨離別故鄉,出發去遠方之地的一首詩作。從賀知章的生平看,可能是年青時離開永興縣去長安趕考的一首詩。永興在越西的水網地帶,當年民間交通以小船為多,賀知章一早出發時坐的便是舟舡,先送到驛道上的乙個渡頭,再轉入大道。

從「江皋」、「海潮」兩句看,寫詩地應在海邊的浙江西陵渡一帶,對江便是杭州城的吳山和玉皇山。從晨露溶溶等描述看,賀知章故居到江皋的時間約行了一兩個小時,路程有二三十裡,因中間隔著蕭然山,看不見故居,所以像似「故鄉杳無際」了。

由於賀知章青少年時離開了「思家橋村」,遷居至來蘇鄉潘水河邊,所以他是從來蘇鄉坐船出發,經官河或西城湖水道進入西陵驛的。全程約三十里。

二、評析

首聯「江皋」是指錢塘江邊的西陵渡頭,賀知章及送行的親友們聽到了晨霧中傳來的鐘聲。上岸後,船工開始整理船艙,用小木槳把船裡的積水拋向外面,並準備回去,所以叫做「輕枻理還舡」。第二聯寫早晨江邊的光景,夜色未盡下的海潮還隱隱約約的起伏,但正在退去。

而吳山下的晨霧一陣一陣地湧動著。「川」指兩山間或山塢中的平地,山氣和地氣在這裡大量交融,形成溶溶霧水。沙灘上已見到鳥兒在飛翔,尤其是北岸的諸多山峰,還像埋在雲霧中一樣,縹緲難見。

全詩表達了賀知章心向遠方求取功名的急切心情,也寫出了錢塘江畔的優美景色。

最後一句「故鄉杳無際,明發懷朋從。」著重表達了他對故鄉的留戀,對親友的深情。當時,他回頭去看了一眼故里坊宅,只見到了蕭然山的外貌,而家鄉似乎已在無邊無際的地方了,潘水邊的雲門寺等更是全無蹤影。

再說親友們已經回去了,這時懷鄉之情便油然而生。如果這次遠行是去長安應舉的話,那麼賀知章五十年後寫《回鄉偶書》的意境正好與《曉發》相對應。

第五周反思

第五周what are these?教學反思 what are these?這一課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一課。學生對所有的新單詞都比較感興趣,但是這一課涉及名詞的複數形式以及句子what are these?they re 句型。要學生把這個句型與前面所學過的what s this?it s 區分開來對...

心得第五周

2011.8.15 星期一 今天去到裝配車間,了解了陰極元件的裝配,磁珠鎳套的安裝,芯柱的焊接,燈絲的裝配以及裝高和槽寬的測量,因為是在潔淨的環境中進行的這些操作,進出都要穿專業的潔淨服。後來在車間看到西門子的陰極元件,燈絲和陰極底座 吸氣劑等都與kl 65 有不同,底座上僅用四個焊點,既保持了好的...

第五周教案

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 單元內容分析 本單元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了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和球四種簡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認識一些常見的平面圖形 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和圓。單元學習內容 認識圖形 摺紙拼圖活動 一 認識七巧板 二 欣賞與設計 三 單元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動手操作能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