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素材

2022-07-02 21:21:01 字數 3865 閱讀 2085

不積矽步無以止千里——**小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作文時,學生常感到無話可說。作文教學中,教師也往往深感頭疼,我們不禁要問:「原因何在?」

分析我們的作文教學,不難發現,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怎樣寫」,而忽視了「寫什麼」。於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給學生講一些「審題」,「擬提綱」,「怎樣開頭和結尾」等寫作技巧方面,而不去開鑿學生寫作的「源泉」。這樣的教學,就有點「捨近求遠」的意味。

學生寫作文,是要他們將自己的生活通過評議與文字表達出來。離開生活這個源泉,就如同沒有原料的工廠生產不出產品一樣。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作文就無話可說,甚至感到頭痛,就難免有「巧婦難為無公尺之炊」了。

從學生的情況分析,他們之所以覺得作文無話可說,一方面是由於目前小學生的生活比較單調;另一方面是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觀察。這樣就形成大事沒有、小事放掉的生活局面,當然就沒什麼內容可寫了。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應從如下方面去積累材料:

一、觀察事物,積累素材

觀察是作文的基礎,只有觀察得細緻,才能寫得具體。觀察能力的培養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1、觀察目的的明確性

學生的觀察力還不是很強,對事物的觀察很膚淺,不分主次。所以在觀察前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目的。如為了寫「打籃球」,我組織學生觀察教職工籃球賽。

比賽前告訴學生:觀察教師怎樣傳球、搶球、投籃……投中了,大家又是如何表現等。

2、觀察物件的確定性

觀察事物的過程中,被觀察的事物稱為物件,其餘的事物則成為背景。一般規律是:物件與背景的差別越大,則觀察的物件就越突出。

3、觀察態度的積極性

觀察效果既受觀察物件的直接約束,又受兒童觀察態度的間接影響。態度積極主動,又有濃厚的興趣,觀察的效果就好;態度消極,觀察被動,觀察的效果就差。

4、觀察材料的鮮明性

學生觀察的材料必須是具體的、鮮明的。因為它直接影響學生大腦中對事物表象的建立,以及科學概念的形成。所以給學生看、聽、摸的實物或符號,都要求它們必須正確、科學、可靠。

觀察時必須有具體要求:

(1)真實 ,必須是自己觀察到的真實記錄,不能主觀臆測或憑空想象。

(2)細緻,對事物的觀察要仔細,除了用眼看,還需要輔以用耳聽、鼻嗅、手摸,甚至用舌嘗等。

(3)觀察點,根據觀察目標確定觀察點。圍繞重點觀察,觀察面不要太大太雜,要加強感知的完整性。

5、觀察方法的細緻性

(1)按照一定觀察順序對事物進行觀察。觀察順序應根據具體的觀察物件來定,如觀察景物要注意空間順序:

a定點觀察:按由上到下,從近到遠,從左到右等方位順序觀察事物。

b移位觀察:即按空間位置的變化進行移位換景的觀察。

(2)運用比較的方法進行觀察,學會抓住事物的特點。如果把兩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較,或者對同一事物在不同時間裡的情況進行比較,便會發現它們的異同,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比較,是培養他們觀察能力的有效方法。

-(3)運用多種感知,提高觀察質量。我國許多學者提出觀察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從而獲得對事物的感知。

如:寫秋天的橘子,學生除了用眼睛看:乙隻只橘子掛滿了枝頭,就象一盞盞橘黃色的小燈籠,還可用手剝開乙隻,觀察月牙狀的橘瓣,聞聞那誘人的香味,嚐嚐那甜中帶酸的美味。

這樣對橘子的觀察就更細緻,了解也更全面,寫起來也就有內容了。

(4)觀察後及時小結:學生仔細觀察事物後,人人都有不同的收穫,都想把自己的體驗一吐為快。這時可引導學生盡情表述。

既加深了對事物的印象,又能互相補充。成功的口述為筆描打下紮實的基礎,寫出來的作文就更加具體生動。

6、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從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入手,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使之因好奇而產生興趣,因興趣而願意觀察。學生主動地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觀察生活,反映生活,有利於實現三個轉變。

(1)變無心為有心,這是開拓作文源泉的基本前提。能夠對周圍的事物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對有意義的或較複雜的事物要定點定向觀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2)變無序為有序,這是攝取源泉的基本保證。觀察事物按順序,有重點,抓特點,能開放各種感官去感知生活、體驗生活。

(3)變「用眼」為「用心」,這是學生認識提高的重要標誌。觀察事物必須從「眼」開始,逐步達到「用心」。對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能進行獨立思考,親自發現事物的本質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絡。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經說過:「乙個人的智慧型,從觀察天上和地下的實在東西而來,這樣,得到的知識才牢固」。可見,觀察是學生作文的基礎,也是作文內容具體生動、真情實感的前提。

二、廣泛閱讀、豐富積累

閱讀可以積累寫作素材,可以豐富知識,開闊視野。積累詞語、佳句,可以充實作文的內容。多讀、熟讀、廣記這是積累寫作素材有效的辦法。

1、廣泛閱讀,大量積累——厚積薄發

有些人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作文時,「文思泉湧」,「妙筆生花」。這都**於豐富的語言積累,**於濃厚的文化底蘊。由此可見,閱讀積累是作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教學中,我們要把它視為乙個關鍵的環節來抓,力求豐富學生的語言庫存。

(1)推薦好的讀物

為了避免學生讀書的盲目性,我常給學生推薦一些好的課外讀物。趣味濃厚的科普讀物、**並茂的童話故事、催人淚下的戰鬥故事、意義深遠的抒情散文。此外,還給學生推薦相關課本知識的拓展閱讀材料。

如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後,讓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選》……為了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我制定了閱讀加分制,定期評選「讀書之星」。學生閱讀一篇課外讀物可加分0.5分,一月評比一次,分數高者,便為「讀書之星」。

這樣一來,為了爭當「讀書之星」,全班掀起了讀書熱潮。

(2)指導學生作好讀書筆記

寫讀書筆記主要採取兩種形式:一種是摘錄好詞佳句,優美片段。摘抄最終是達到積累的目的。

對於學生摘抄的內容,可採取教師點名背、學生交換背等方式。讓學生把摘抄的內容牢固地儲存到記憶的倉庫裡;第二種形式是寫讀書心得,指導學生從多角度去寫,可以從寫作技巧方面談感受,也可以從思想方面談體會……學生的讀書筆記天天批閱,並定期開展「講、展、賽」活動,以此來激勵學生多讀、深思、勤記,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地給學生充電,學生才會得心應手地薄發。

三、 開展活動,拓展生活

首先是多看,緊扣教材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活動,如小飼養、小採揀、小製作、扯青、放風箏、野炊等。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應常「換」常「新」,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活動「情有獨鍾」。這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喜歡的魅力在於不斷更新」吧!

在活動中多觀察,教師一定要現場指導,先讓學生說觀察到的事物後,糾正觀察的不足及語言組織的不足,使學生及時、準確、生動地把觀察到的事物「翻譯」成語言,使他們養成仔細觀察、捕捉觀察素材、認真思考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其次是多動,課堂上教師如能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自編自演課本劇,多練習口語交際等讓他們學會說恰當的話,從而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四、啟發思維,大膽想象

作文,離不開想象。學生在習作中的想象分為細節想象和組合想象。細節想象,就是根據一定的生活環境,在頭腦中對特定事物所進行的細緻描繪;組合想象,就是根據多種事物的表象塑造自己頭腦中對特點事物所產生的形象。

如看圖作文、擴寫、縮寫 、想象描繪都是少年兒童把自己的願望和理解加以具體化的乙個思維過程。

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對事物的再思考。學生對熟知的事件往往覺得無發入手。這時,教師應充分啟發學生,「勾引」出他們的記憶資料,把記憶體資訊轉化為語言。

例如寫《釣魚》為題的文章,教師如能逐一提示就更好。釣魚前,你和誰釣魚?你做了哪些工作?

到了河邊你做什麼?別人在幹什麼?你下釣之前要做什麼?

下鉤後出現了什麼現象?釣魚時你心裡怎樣想的……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他們在腦海中就會有許多的感性材料,在寫作時才感到言之有物。

五、堅持寫日記,積累素材

從日記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家庭情況一一得到反映。對學生而言,日記成了他們吐露心聲的朋友。學生通過寫日記,懂得了更加細心地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和人,他們的思想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錘煉。

對生活、身邊的人、周圍的事物產生了更多的理解和關愛。日積月累,學生在寫日記的過程中積累了素材。

小學生如何積累作文素材

其次,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觀察順序應根據具體的觀察物件來定,如觀察景物要注意空間順序,或由上到下,由近及遠,從左到右 也可以按空間位置的變化進行移位換景的觀察。觀察事物,則適合用比較的方法。告訴學生,如果把兩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較,或者對同一事物在不同時間裡的情況進行比較,...

小學生描寫夏天的作文素材d

小學作文素材 描寫夏天的句子 平坦的田疇,青青欲滴的軟柔柔的稻苗,蒼蒼翠翠的叢叢蕉葉,在風中搖曳,呈現了一片生意。春天隨著落花走了,夏天披著一身的綠葉兒在暖風兒裡跳動著來了。街上高楊樹的葉子在陽光底下一動一動的放著一層綠光,樓上的藍天四圍掛著一層似霧非霧的白氣 這層綠光和白氣叫人覺著心裡非常的痛快,...

小學生作文素材積累的途徑

作者 劉瑜 課程教育研究 中 2013年第03期 摘要 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也是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然而在小學階段,教師過度依賴教材,只注重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本中吸收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小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忽略了擴大學生積累素材的途徑。基於這樣乙個前提,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首先論述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