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一歷史學科新課改的研究報告

2022-06-28 16:03:07 字數 3074 閱讀 2010

上傳: 龔寧更新時間:2012-5-16 20:02:46

一、問題的提出

到目前為止我校實行高中新課程改革快一年了,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大多數省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新版高中教材不再象舊教材那樣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時間先後順序,從古到今,從中國到世界,把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內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節裡,而是以「專題」的形式,將古今中外的歷史編成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三個必修和若干個選修教材,這樣更接近於大學歷史專業的學習,也有助於學生能夠系統地掌握某一專題的歷史知識。

而在《綱要》中對新課程改革也作出了明確規定: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在近一年的實踐裡,一線歷史教師是否將新的課程理念貫徹到課程教學中,教學行為是否真正發生了改變;學生在新課程學習中是否真的做到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在學習中體會快樂?為全面了解學校高一歷史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情況,針對現實情況,實施相關的對策,從而加強對我校高一歷史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指導,故對其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物件

選取我校高一歷史學科教師和高一年級的部分學生作為調查研究物件。

2、研究方法

採用座談法、問卷調查法等。

我校發出了教師調查問卷3份,共收回3份;發出學生調查問卷60份,共收回58份,**率為96.7%。

3、研究過程

學校召開了高一新課程實施情況的研討會,與到會教師進行了座談,並填寫了教師問卷,收集到了教師對課程標準的認識和課程教學的一些情況;並在班會課上發出了學生問卷。通過問卷和座談,得到了一些原始資料和材料,對這些資料和材料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教師

教師對新、舊課程課堂教學的不同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座談中,教師普遍談到:傳統的教學過分強調學科知識的傳授,關注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新課程的教學形式多樣化,學生的活動增加,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教材內容比以前簡單,學生較感興趣,課堂氛圍更活躍了;新課程注重學生**能力、創新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注重理論聯絡實際,給予了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課堂上會比較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創造民主、和諧的氛圍。

教師對新課程教學中角色的轉變有正確的認識。教師調查問卷的統計資料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表示把自己定位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佔66.

7%;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佔33.3%。在教師的問卷中,還有老師這樣寫到:

「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應是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培養學習習慣的引導者」。

教師對採取哪些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形成了一致的看法。教師在座談時談到:採用提問、鼓勵和引導是常用的方法,另外還有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師生共同完成**實驗、觀察、查閱資料和調查等方法。

還有教師談到:課堂上提倡「暢所欲言」,「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提出問題。」

2、學生

學生對初、高中歷史差異有一定了解。在問卷中,有65%的學生表示:初中時,歷史學科往往被作為副科來學習,考試多以「開卷」的形式進行,甚至不考;而高中,無論是會考還是高考,歷史都是重要科目。

但還有35%的學生尚未徹底拋棄「歷史是副科、豆芽科」的觀念,未認識到歷史學科的重要性。

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樂知者,樂知者不如好知者。

」在問卷中,55%的學生表示:在平時的學習能從成功中獲得愉悅,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興趣。但還有近45%的學生表示:

對歷史學習感到困難。

學生具備良好的「課前預習,課堂聽講,課後複習,練習鞏固」歷史學習習慣。要想學好任何一門功課,課前的預習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預習,才能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明確重點難點,以便上課有目的、高效地學習。此外科學的聽課方法要求調動各種感官認真聽講,這需要堅韌的毅力。

最後「溫故而知新」是非常重要的。在問卷中能做到的學生大致只有10%左右。

學生充分利用開外歷史資源,拓展歷史學習的空間。面對素質教育日益完備的今天,歷史學習不可只停留在課堂,也不能僅拘泥於課本。而要把視野引向家庭、社群和廣闊的社會生活,引向圖書館、網際網路、博物館、歷史遺存等豐富的歷史資源。

在調查問卷中,學生表示能在課外尋找相關資源的有85%。由此可見如無成績約束,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還將提高。

四、存在的問題與努力方向

1、通過調查、分析、實踐,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依舊存在的問題

①課標(高中)的要求與學生的知識儲備(初中)反差較大。學生初中基礎薄弱已成為高中新課程推行的一大障礙。

②課時又緊、任務又重。目前高中新課程中歷史課時只有每週的2課時,較之前每週少了一課時。而教材容量大與課時不足形成鮮明對比,新教材按模組編排,知識的系統性不強,要給學生乙個完整的知識並培養能力,就不得不進行必要的補充,課時就顯得嚴重不足。

③新穎的教學方式為體現新課程理念,要多設計一些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這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若活動安排過多或不夠合理,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④新教材和輔導材料不配套。

⑤在多**的使用上,在新課改中為提高學習效率會常常使用多**教學,但卻忽視了板書。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不能用多**代替板書。同時多****較快,留給學生思維空間和時間較少,會影響到教學效果。

2、努力方向

①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聯絡歷史,分析當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後果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②更新備課方式,加強集體備課力度,依「學情」備課,集集體智慧型。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歷史新教材的特點,我們將在備課時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進行備課。這些素材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材、教參和輔導資料了,更多的是利用豐富的網路資源。

同時,教師的備課還可以備一些學生的活動,某些課中,可以調動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來進行自主學習和**。

③新課堂教學的方法營造開放互動的課堂模式。。

④更新教學評價機制,採用複合型、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評價體系,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我們更加注重對過程的評價:在評價標準上,不僅僅侷限於學生學業成績,更多的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評價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評價,又注重質的評價。

⑤處理好兩種關係:一是歷史基礎知識傳授和歷史思維能力培養關係;二是處理好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學手段的關係。

高一歷史學科教學計畫

學生情況 兩周的教學以來,覺得這一屆的高一學生從整體上還是基礎知識較差。我教過這一屆高一學生中部分35中畢業的學生,這些學生當初在班裡是比較靠後的位置,學習也是缺乏主動性。經過兩周的教學,講了三課內容,默寫三次,合格率1班50 2班80 作業完成率評價80 個別學生始終都是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例如常浩...

歷史學科校本課例研究計畫

歷史學科校本課例研究計畫 磨課計畫 磨課計畫 磨課計畫討論記錄 潘曉麗 各位老師,我們本次研討的任務是 制定 運用時事材料創設情境,達成教學目標 的主題磨課計畫。下面請大家群策群力,討論發言 王濤 由於歷史具有年代久遠和不可重複性的特點,所以在具體授課的過程中學生對歷史產生陌生感,距離感。而時事材料...

談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

摘要 歷史學科的閱讀 記憶 思維和表達能力要從基礎知識 知識結構 基礎理論 教學方法 基礎年級 自身修養抓起。關鍵詞 歷史學科 能力 培養 歷史學科能力總起來講,不外乎閱讀 記憶 思維和表達四種能力。近年來,高考歷史試題越來越重視學科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的考查。這樣就給中學歷史教學給了乙個警示 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