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的市場結構 電大作業

2022-06-22 01:12:02 字數 1104 閱讀 1582

2、衡量銀行業的市場集中度的指標有哪些?

(1)大銀行的絕對集中度

(2)銀行產品差別程度

(3)進入銀行市場障礙的大小

3、試分析關於銀行市場結構和競爭的兩個理論(scp模型和es模型)的區別與聯絡。

es模型是指管理效率-結構說。es認為,具有較高經營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銀行,有著較低的成本水平和較高的利潤水平,從而可以獲得更多更大的市場份額,其結果是市場集中度較高。

傳統的s-c-p 正規化強調產業結構的市場集中度越高,企業將有較高的獲利率,也即高利潤是反競爭定價的結果,但它存在缺乏邏輯清晰連貫的理論基礎、沒有實證檢驗模型等諸多難以克服的問題,因此該正規化的科學性和對現實生活的解釋力都大為削弱。而es 正規化假定,越有效率而非高利潤率的銀行比競爭者要價越低,那麼,銀行能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經濟租金,導致更高的集中度,這樣,高集中度表現為更高利潤和更低**的形式,既讓銀行獲益,也讓銀行客戶獲益,高集中度僅僅是高效率的乙個副產品,所獲得的高利潤可以看作為經濟租金,而不是壟斷租金。

可見,es 假說不僅邏輯嚴密,符合二戰後市場結構變化的現實,而且也更容易構造實證檢驗模型,因此,人們逐漸用es 假說取代了傳統的s-c-p 正規化。

因此,我們在分析銀行市場主體結構和效率的關係時,也堅持「效率-結構」原則,即在乙個自由進入、自由**的市場環境裡,無論此時形成的是寡頭壟斷還是壟斷競爭的市場主體結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銀行市場主體能夠獲得足夠高的效率,這種效率不僅能使企業的規模效率和x 效率達到最大,而且能使整個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達到最大。不過,在分析「效率-結構」關係時,我們應該對銀行業的穩定性給予密切關注。如果一味地追求競爭,可能會損害企業的成長和效率。

在激烈競爭的市場裡,即使我們觀察到銀行市場勢力的存在,它也可能是市場主體利用效率的改進,從而擴大了市場份額的結果,是對競爭激烈的銀行市場的理性反應。況且,這種市場勢力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抑制再銀行市場主體過度追求高風險業務的企圖,這對銀行行業的穩定性將是乙個很大的促進。

當然,我們也不能忘掉討論「效率-結構」關係成立的前提,即如果沒有乙個可競爭的市場,怎能保證企業一定能按照效率最大化的模式進行生產,es 假說能否成立。所以,es假說的前提需要我們多加注意,即如果市場壁壘過高,市場進入和退出很困難,可能會導致銀行不完全追求效率,也即銀行完全可以利用高市場份額來發揮市場勢力,從而獲得壟斷租金。

建築結構試驗電大作業

電大作業,建築方面的 一 選擇題 ddaac dacda dabcc 二,填空題 1振動試驗,疲勞試驗 2.週期性的反覆的靜力試驗 3.開裂荷載,正常使用荷載 4.正常使用荷載試驗 5.承載力極限荷載,承載力檢驗荷載 三 判斷題 1.錯 2.錯 3.對 4.對 5.錯6.對 四 簡答題 1 簡述生產...

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對銀行業的影響

有人預言,年底前中國將迎來一場銀行業的革命。早於1996年,中國就開始了利率市場化的改革。20年間,銀行間並未引起像其他國家一樣的銀行革命。這是因為在這期間,我們只放開了部分利率限制,如同業拆借利率 債券利率等。而放開存款利率上限 貸款利率下限的限制,正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最核心 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一...

上海市銀行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係研究

摘要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平穩較快增長。與此同時,中國銀行業的市場結構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改革開放前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銀行的局面,發展成為現在以國有四大銀行為主體,股份制銀行 城市商業銀行 農村信用社 外資銀行等多種類銀行並存的局面。上海市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其銀行業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