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資訊系統

2022-06-10 20:45:05 字數 4023 閱讀 6732

當代時代的兩個顯著特點就是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以計算機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乙個企業要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和不斷發展,必須對迅速變化的市場環境能夠靈敏地作出有效的反應。資訊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核心競爭要素之一,是決定企業發展和生存的核心資源。

而資訊的獲取維護使用,依靠於資訊科技。資訊科技的應用能夠改變產品研製和生產過程,改變產業結構和經濟環境,打破競爭平衡。資訊系統的應用將決定企業,行業和社會的發展程序。

如何認識和應付資訊革命的發展趨勢和它帶來的挑戰,是每個企業家的使命。資訊系統的應用已不再僅僅是企業內資訊部門的事情,越來越多的企業領導正在花更多的精力關注企業資訊化的建設。

資訊系統是一門理論性和實際性都很強的一門新興學科。理論研究不成熟以及沒有用理論作指導,是導致許多單位和企業開發的管理資訊系統失敗的主要原因;反過來說,資訊系統學科也**於實踐,在實踐中形成並提出進一步發展的要求,最終目的也在於指導實踐。該學科內容是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而發展,隨著將資訊系統應用於組織的管理而不斷完善。

工程管理資訊系統是服務於工程管理的資訊系統。現代的工程一般以巨大規模,鉅額資金流動,長時間,複雜的結構為特徵。因此需要對工程進行系統科學有效的管理。

而工程資訊系統是基於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資訊系統,資訊系統將工程從招標階段,直至實施,管理,評價階段都囊括在管理體系內,以便於管理者利用管理資訊系統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它被確定為建設工程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這是適應當代資訊社會需要的必然選擇。

一管理資訊系統概述

1、管理資訊系統概念的發展

(1)強調由資訊支援決策,但沒有強調一定要使用計算機,應用模型。

(2)強調計算機的應用,利用數學方法和各種模型,由資訊支援決策。

(3)強調由資訊系統進行管理,而且管理資訊系統服務於決策、控制及業務等不同層次,形成了一門學科。

2、管理資訊系統的定義

管理資訊系統是以人為主導,利用計算機硬體、軟體、網路通訊裝置以及其它辦公裝置, 進行資訊的收集、傳輸、加工、儲存、更新和維護,以企業戰略競優、提高效益和效率為目的,支援企業高層決策、中層控制、基層運作的整合化的人機系統。

本定義包含的三層意思:

(1)管理資訊系統的組成要素:人、計算機硬體、軟體、網路通訊裝置以及其它辦公裝置。

(2)資訊處理功能:資訊的收集、傳輸、加工、儲存、更新和維護。

(3)管理的目標:以企業戰略競優、提高效益和效率為目的,支援企業高層決策、中層控制、基層運作。

3、幾種典型的管理資訊系統

(1)統計系統:屬於低層的管理資訊系統,不能控制也不能**,用於統計部門(輸出結果為預資訊,還沒有成為資訊)

(2)資料更新系統:不能控制也不能**,屬於底層

(3)狀態報告系統:不能控制也不能**,屬於底層

(4)資料處理系統(dps):或稱電子資料處理系統(edps)或業務處理系統(tps),同樣屬於低層,現代企業不可缺少dps,dps型別

(5)知識工作和辦公自動化系統(kws and oas):屬於低層

(6)決策支援系統(dss):服務於中高層,其特點如下

幫助解決結構不良的高層決策問題

將應用模型與分析技術相結合,並具有資料訪問和檢索功能

具有方便使用者的互動操作模式

具有靈活性和適應能力

決策支援系統已發展為不同形式的具有不同功能的新系統,如:主管支援系統、群體決策支援系統、智慧型決策支援系統(增加了知識庫和邏輯推理)

4、整合化的管理資訊系統

5、管理資訊系統的結構:

(1)管理資訊系統的概念結構

(2)管理資訊系統的功能結構

(3)管理資訊系統的軟體結構

(4)管理資訊系統的硬體結構

6、管理資訊系統開發的三大成功要素:

(1)合理確定系統目標

(2)組織系統性隊伍

(3)遵循系統的開發步驟

7、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步驟

8、管理資訊系統理論的預備知識

(1)管理資訊系統的學科預備知識:包括管理科學、資訊理論和技術、系統理論三個方面的核心內容和其它學科(如數學、經濟學等)

(2)從事管理資訊系統工作的人員的必備的知識、技能與素質:溝通技能、數學、管理學、計算機軟硬體、較高的職業素養。

(3)系統分析員的能力模型

二管理資訊系統的基礎知識

2.1 管理知識基礎

1、管理的定義:

管理就是應用一切思想、理論和方法去合理地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他人,排程各種資源,如人、財、物、裝置、技術和資訊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獲得最好和最大的產出目標。

2、管理的性質

■ 管理既是藝術也是科學。

■ 管理科學是定性與定量的結合。

■ 管理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門類(理、工、農、醫、文、法、管)。

■ 管理與經濟密切相關,管理是經濟的一種手段,經濟是管理的乙個物件。

3、主要管理學家的論點

(1)泰勒首次將科學引入管理領域,他認為管理的基本原則應該是:

憑科學辦事,代替憑粗淺經驗辦事。

集體行動協調,避免不相合拍。

作到彼此合作,而不是個人主義的混亂。

追求產出最大,而不讓它受到約束。

盡最大可能培養工人,使他們和公司都取得更大的成就。

(2)法約爾是現代經營管理理論的創始人,他提出了對管理人員的品質(體質、智力、精神、教育、技術)的要求,他認為管理的一般原則應該是這樣的。

(3)邁約認為士氣、關係、社會因素是管理成功因素

(4)40~50年代後,數學與計算機的應用使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踏上了新台階,入了資訊管理時代

(5)80年代強調bpr(企業過程再造)對管理的影響

4、管理的組織形式

(1) 組織的定義:設乙個由相對固定的人員、資金、物資裝置形成的實體,同周圍的環境有相對明確的界限,稱這一實體的投入為資源,實體通過對資源的管理功能來達到其確定的目標,這樣乙個實體成為乙個組織。

(2) 組織的描述

對組織實體的描述

組織戰略性要素的描述

對組織資源的描述

對組織的任務和活動的描述

對組織機構的描述

(3)管理組織的表現形式

管理的組織是保證管理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與管理資訊系統有密切關係。現代管理組織的形式多種多樣,歸納起來有以下三種:

u型組織(unitary structure)即直線職能制組織結構

m型組織(multidimension structure)

h型組織(holding company structure)

2.2 資訊基礎知識

1、管理資訊的定義和性質

1)資訊的定義:資訊是加工後的資料,它對接收者的行為能產生影響,對接收者的決策具有價值。

資料: 資料是一組表示數量、行為和目標的非隨機的可鑑別的符號。它可以是字母、數字、如$,也可以是圖形、圖象、聲音或氣味。

資料與資訊的關係:資料是資訊的原料,資訊是資料的產品,資料一般不等於資訊。

2)資訊特點:

事實性 ②等級性 ③可壓縮性 ④擴散性

傳輸性 ⑥分享性 ⑦增值性 ⑧轉換性

2、資訊的價值

按必要勞動量計算資訊產品的價值

v = c + p

按資訊的使用效果來計算

p = pmax - pi

3、資訊生命週期

1)資訊生命週期的各階段

資訊生命週期是要求、獲得、服務、退出。

要求:資訊的孕育與構思階段。

獲得:得到資訊的階段,包括資訊的收集、傳輸、轉換成適用的形式。

服務:資訊的利用與發揮作用的階段。

退出:資訊老化後失去了價值,將其更新或銷毀的階段。

資訊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又包括一些過程,這些過程支援該階段的實現,這些過程包括資訊的收集、傳輸、加工、儲存、維護和使用。每一階段可能包含不同的過程,不同的過程組成了不同的生命週期階段,每一過程都具有一定的特點 。

2)資訊生命週期各階段中過程的特點

2.3 系統的概念與性質

1、系統的定義:系統是一些部件為了某種目標而有機地結合的整體。乙個

系統可以由多個子系統構成,子系統又可由下一級子系統構成,一般情況下系統有輸入和輸出。系統由物質、能量、資訊三個基本要素構成。

2、系統的特點

1)系統是由處於運動的部件所組成的

2)系統的各部件之間存在著聯絡

工程管理資訊系統作業

10.結構中設定檢驗位是為了保證 a 計算機內部運算不出錯 b 的合理性 c 輸入的正確性d 的穩定性 二 填空題 20 1.5 30分 1.mis的概念重點強調四個觀點 2.管理是由及等職能為要素組成的活動過程。3.資訊 物質和能源中傳輸效能最優的是 4.對系統的效能要從四個方面進行評價。5.是系...

管理資訊系統

第一章資訊系統和管理 1.資訊是資源,資訊是經過加工後的資料。資訊是一種商品,資源,資料。2.資訊化和工業化的關係。資訊化是工業社會向資訊社會演化的動態過程。工業化是資訊化的物質與技術基礎和載體,資訊化是進一步推動工業化的動力。十六大提出,我們必須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的道路。3...

管理資訊系統

綜合性 各子系統的綜合 人機系統 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結合的系統 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 2 掌握管理資訊系統的結構的具體內容 基於管理任務的系統層次結構 管理資訊系統的目標是支援完成管理任務,而管理任務是分層的,因而管理資訊系統可以按照管理任務的層次進行分層。2 基於管理職能的系統結構 功能結構 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