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初中數學的閱讀材料使用

2022-06-01 02:15:05 字數 5115 閱讀 7644

[摘要] 數學閱讀是圍繞數學問題或相關材料,以數學思維為基礎和紐帶,用數學的方法、觀念來認知、理解、吸取知識和感受數學文化的學習心得活動。將閱讀材料編入教材的出發點有兩個:一是體現教學內容彈性,使教材更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要求,同時便於教師發揮創造性;二是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正文的內容,激勵學生**新的知識,開闊視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由於閱讀材料不是教材正文,在教學中往往被教師忽略,致使其應有的作用得不到發揮,筆者認為,閱讀材料是教材正文的補充和延伸,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來處理這些材料,充分發揮它們在教學中的作用,本文以浙教版課標教材七—九年級為例,就閱讀材料的功用、內容分布以及使用策略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 閱讀材料功用內容使用策略

一、閱讀材料設定的功用

1、關注文化內涵,培養人文精神

數學文化的內涵不僅表現在數學知識本身上,還存在於歷史之中,作為數學學習的重要資源,教材引入了數學史,特別是在閱讀材料中引入了相關的數學史知識,如「中國古代在數的發展方面的貢獻」、「一元二次方程的發展小記」;還有著名數學家的軼聞趣事,如「丟番圖」、「費馬和他的猜想」等,使學生從中感受數學文化的源遠流長和人類追求趔的長期努力,了解科學文明的光輝和人類認識上的偉大創造力,這些內容的教學,即傳承了數學文化,又培養了學生求真、理性、創新、嚴謹等人文精神。數學閱讀材料的設定有利於繼承數學人文精神,數學作為一門文化,要傳承數學文化用到人類文明,需要用閱讀的途徑來秉承優秀的數學文化,體會數學人文精神。輕視數學閱讀就會導致數學人文精神的弱化和數學素養的不健全。

通過數學家的介紹體會數學家的人格魅力與艱苦求索的精神,啟迪學生的思維,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體現科學價值,提高應用意識

在《課程標準解讀》中,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指出:會提出、分析和解決帶有實際意義的或相關學科、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會使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進行交流,形成數學意識。閱讀材料的一些內容,涉及數學與實際問題的聯絡涉及生產、社會生活以及科學研究等方方面面,如「生活離不開圓」、「現實中的軸對稱現象」等,體現了數學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工具作用,這些內容的教學,有助於讓學生深入地認識內容的教學,有助於讓學生更深入地認識數學的價值,培養他們的數學應用意識。

閱讀材料都是給靠近課本的數學模型賦予使學生可理解、可接受、感興趣的具體問題,教學中可以借助這些閱讀材料,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語言來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學關係,進而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喚起他們的求知慾,培養他們自覺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因而忽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就可能喪失一次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機會。

3、提供探索空間,培養**能力

教材在閱讀材料中設定了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如「從勾股定理到圖形面積關係的拓展」、「楊輝三角和兩數和的乘方」、「《九章算術》中的方程」,激發學生進行思考,提供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機會均等」、「拼圖遊戲」,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所學的知識;提供需要通過學生合作交流來解決問題的活動,如「王冠疑案與浮力定律」,使學生經歷多角度認識問題、多策略思考問題的過程,以發展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數學思想方法是思維的工具,是形成數學能力的必要條件,而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需要在教師平時教學的及時總結、不斷提煉、悉心培養中形成,教師如果能從閱讀材料中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對學生**能力的提高會大有禆益。

4、引入資訊科技,提高學習興趣

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物件的一種力求認識和探索的傾向。對學生產生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並積極主動的對所學知識加以關注和研究。教材中設定了3篇運用資訊科技研究數學問題的閱讀材料:

「初識《幾何畫板》」、「利用計算機求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用計算機畫二次函式的圖象」,學習這些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從一些繁瑣、重複性的學習中解脫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動腦、思考和探索,從而使學生的自主探索成為可能,有效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熱情,提高興趣,能夠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而每一材料中的每乙個問題都自有一定的趣味性、目的性和挑戰性,而且問題的設定處於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不同的結果,使他們在成功中樹立自信從而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閱讀材料的內容呈現

1、以數學史的呈現方式:七年級上冊的「中國古代數的發展方面的貢獻」、「神奇的」、「數學中的符號」,七年級下冊的「九章算術中的方程」,八年級下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發展小記」。體現了數學教育的人文關懷與人文精神。

2、以數學家介紹的呈現形式:七年級上冊的「丟番圖」,七年級下冊的「楊輝三角和兩數和的乘方」,八年級上冊的「笛卡爾」,八年級下冊的「費馬和他的猜想」。通過學習科學家生平事蹟,培養刻苦鑽研精神和愛國主義思想,開闊了視野,陶冶了積極上進的情操。

3、以數學遊戲及運用的呈現形式:七年級下冊的「拼圖遊戲」、「現實中的軸對稱現象」、「機會均等」、「王冠疑案與浮力定律」,八年級上冊的「勾股定理到圖形面積」,九年級上冊的「生活離不開圓」,培養了**能力、實踐能力,應用意識的教學功能,並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4、以動手操作的呈現形式:七年級上冊的「幾何畫板」,八年級上冊的「立體圖的畫法」,「利用計算機求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九年級上冊的「幾何畫板畫影象」,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改變了學習方式,使自己**學習得到充分的鍛鍊。

三、閱讀材料的使用策略

1、以史引題——利用閱讀材料創設教學情境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任何數學知識在認知結構中都有「生長點」,而且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及認知結構中存在「銜接點」;教學需要情境,教學情境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出發,情境創設要盡可能真實。《標準》提倡的「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教學模式,把「問題情境」放在首位,這正是建構主義理念的體現,例如,閱讀材料的部分內容涉及數學史,因此,情境創設可以以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和發展的歷史作為其「生長點」和「銜接點」。

示例1:在學習八年級下冊「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公式法時,可以運用閱讀材料「一元二次方程的發展小記」創設情境。

我國是世界上較早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國家之一,趙爽在《勾股圓方圖注》中對形如(b,c均為正數)用「開帶從平方法」給出求解的步驟,其結果相當於求根公式。唐代文學家張遂在他的《大衍曆》中,用文字敘述給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而後南宋楊輝給出了求解均為正數)的步驟。

那麼,一般地,方程(a,b,c可正可負)的根是否可用它的係數和常數項來表示呢?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在數學教學中,對於許多知識內容,如概念、定理和公式等,如果沒有**,沒有發生、發展的背景,而只有理論本身和它的應用,就是殘缺不全的教學,完整的數學教學活動過程應該包括數學知識內容的**背景、理論形成和推廣應用這三方面的內容,示例1從一元二次方程公式解法產生的歷史過程中發現和挖掘其**,能提公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任度,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的性。

2、以究解題——利用閱讀材料開展**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難揄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一些閱讀材料非常接近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比較適合學生研究,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特點,設計成研究性課題,引導學生開展**。

示例2:八年級上冊的閱讀材料「從勾股定理到圖形面積關係的拓展」可以作為學生開展數學**活動的素材。

師:(引言)我們知道,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係:,而又可以看成是以a,b,c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因此,勾股定理也可以表述為:

表述以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邊長為邊長的兩個正方形面積之和,等於以斜邊邊長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如圖1,s1+s2=s3。

**問題1:如果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a,b,c為邊,向形外分別作三角形,如圖2,那麼是否存在s1+s2=s3呢?

**問題2:分別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直徑作三個半圓,如圖3,那麼s1+s2=s3仍然成立嗎?

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乙個問題先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完成。

以**活動的形式處理這一閱讀材料,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勾股定理解決面積關係問題的作用,養成用數學的意識;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構建具有個體意義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獲得數學**思維的方式、方法。適合開展**活動的閱讀材料還有「生活離不開圓」、「現實中的軸對稱現象」等,這些內容還可以作為作業讓學生在課外開展**。

3、以疑導思——利用閱讀材料培養問題意識

讓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材料,適時創設問題情境,使其有意識地利用已有的知識嘗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

示例3:在指導學生閱讀七年級下冊的閱讀材料「機會均等」時,為學生提供以下問題:

問題1:任意拋擲一枚均勻的骰子,當骰子停止運動後,朝上一面的數字是1,小紅獲勝,朝上一面的數字是6,小明獲勝,這個遊戲規則公平嗎?

問題2:任意拋擲一枚均勻的骰子,當骰子停止運動後,朝上一面的數字是偶數,小紅獲勝,朝上一面的數字是奇數,小明獲勝,這個遊戲規則公平嗎?

問題3:任意拋擲一枚均勻的骰子,當骰子停止運動後,朝上一面的數字是6,小紅得10分,朝上一面的數字不是6,小明得10分,誰先得到100分,誰就獲勝,這個遊戲規則公平嗎?

問題4:有22顆小石子,遊戲雙方輪流拿石子,各方每次只准拿1顆或2顆,規定其中一方先拿,拿到最後一顆石子者輸,這個遊戲機會均等嗎?如果你認為遊戲不公平,請你修改規劃,使遊戲變得公平。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能夠使閱讀更有效。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問題意識的加強,還可以再嘗試有意識地將「設計問題」這一工作交給學生自己去做,有時學生會提出許多教師想不到的問題,如七年級下冊的閱讀材料「數學中的符號」,可以讓學生設計問題,合作交流完成,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潛能。

4、以文育人——利用閱讀材料進行人文教育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應將數學知識、人文知識的教學和人文精神的培養融為一體,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

例如,可以在七年級下冊第七章「分式」,八年級上冊第六章「圖形與座標」,八年級下冊第四章「命題與證明」的教學中,分別向學生介紹「笛卡爾」、「費馬和他的猜想」等閱讀材料,讓學生學習數學家們嚴謹、踏實、不畏艱難、追求真理、勇於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數學家們高尚的品德和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則對學生進**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的生動素材。在七年級上冊「1.2有理數」、「3.

2實數」的知識教學後,分別向學生介紹「中國古代在數的發展方面的貢獻」、「神奇的」、「楊輝三角和兩數的乘方」等閱讀材料,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過程,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而且能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對數學發展的偉大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努力學好數學的使命感。閱讀材料中的數學史蘊含著豐富的哲理,能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採取恰當的方式進行滲透,做到教書育人。

初中閱讀之星事蹟材料

初中閱讀之星事蹟材料1 施紫茵同學品學兼優,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班上擔當班長工作認真負責,深受同學們的歡迎。對她來說最喜歡的事情就是閱讀了,一有時間她就會從書包裡拿出書本,乙個人安安靜靜的看起書來,書就是她的最好朋友,記得有一次她在看 海的女兒 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因為她已經和故事的主人成為了朋友...

閱讀策略在初中英語閱讀中使用的現狀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 一 調查背景 隨著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初中課程改革已拉開帷幕。課程改革的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學。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閱讀教學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現行教材 go for it 在八年級下冊與九年級整冊課文在原有基礎上每一單元都增加篇幅較長的閱讀文章,並且從2...

農夫與羊的材料解讀

沙市六中劉擁軍 閱讀下面的一則材料,寫一篇作文。農夫養了一群羊。放牧時,他總是放聲高唱 我雪白的羊群啊,多麼可愛 可是,他的羊群裡有乙隻黑羊。農夫為此感到遺憾,盤算著要賣掉黑羊 這樣我的羊群裡就都是可愛的白羊了。一天,在一場暴風雪中,農夫與羊群走散了。當暴風雪停息的時候,漫山遍野銀裝素裹,還有羊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