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總結

2022-05-20 15:27:18 字數 5177 閱讀 2083

第一章緒論

填空、單選:

心理學定義: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

亞里斯多德的《靈魂論》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關於心理學的專著。

2023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所心理學實驗室,是心理學成為獨立科學的標誌

心理學歷史可以分為哲學心理學時期和科學心理學的建立和發展時期

多選:心理現象分為心理過程和人格

心理過程包括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

人格包括人格傾向性(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自我意識)和人格特徵(能力、氣質和性格)

心理學主要研究方法:實驗法、測驗法、調查法、臨床法和個案法

簡答、論述:

論述教師職業必備的心理素質?14——15

教師應掌握的心裡輔導技術?17——18

第二章中學生的身心特徵

填空、單選:

1、人的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周圍神經系統由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組成。植物性神經可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2、延腦有活命中樞之稱

3、高階神經活動主要指大腦皮層完成的條件反射活動。

4、腦分為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

5、大腦皮層可分為感覺區、運動區、聯合區

6、反射是有機體在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對內外環境做出的規律性的回應,可分為條件反射和無條件反射。

7、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組成。

8、心理發生與發展分為種系心理發生與發展和個體心裡發展

9、心理發展的內部矛盾是心理發展的根本動力。

多選1、人類心理發生與發展的條件:手的發展和直立行走;勞動;語言

2、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階段性、連續性、穩定性、可變性

3、中學生心裡發展的一般特徵:過渡性、閉鎖性和社會性。

簡答、論述:

1、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條件反射的異同點35

相同:基本原理相同,以強化為基礎,都有消退抑制和自然恢復現象;都可以建立多級條件反射;都有泛化和分化現象。

不同:反應的先天性和後天性是根本區別;操作水平不同(不隨意與隨意);學習模式不同

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因素39

一、 遺傳因素:遺傳,生理成熟;二、自然因素;空氣質素,雜訊,社會密度,自然災害;

二、 社會文化因素:文化傳統,拷貝世界,學校教育

中學生心理發展的一般表現:

一、 思維發展、初中生:運用假設;開始具備邏輯推理能力;運用邏輯法則

高中生:抽象邏輯思維已經具有充分的假設性、預計性和內省性。

二、 情緒情感發展

初中生情緒:強烈、狂暴與溫和細膩性共存;可變與固執性共存;內向與表現性共存。情感:自我意識增強,自尊需要迫切;有文飾、內隱、曲折性;容易受挫折,忍受力差

高中生情緒:延續時間增強;豐富性;特異性;

情感:由不穩定到穩定;豐富多彩,複雜而深刻

三、 人格發展、

初中生:意識高漲;反抗心理。

高中生:自我意識高度發展;價值觀確立;自治需求

第三章:中學生的學習

填空、單選:

廣義的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中獲得個體經驗並由經驗引起相對持久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的過程。狹義的學習指人類的學習,是以語言為工具,積極主動獲得個體經驗的過程。

學習遷移是一種學習結果對另一種學習的易化或干擾現象。

技能指通過練習形成的,趨於完善的、自動化的活動方式。

技能按性質可分為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

皮亞傑在20世紀30年代系統的研究了兒童的道德判斷。把兒童品德發展分為前道德階段、他律道德階段和自律道德階段。

柯爾伯格用兩難故事法研究道德發展。分為前習俗、習俗和後習俗水平。

青少年品德心理的特點是逐漸從他律變成自律,倫理道德已經開始形成;處於動盪性向成熟性的過度。

多選、簡答

1、加涅把學習分為訊號學習、刺激——反應學習、系列學習、言語聯想學習、辨別學習、概念學習、原理學習和解決問題學習。

2、奧蘇伯爾根據學習與原有知識結構的關係,將學習分為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根據學習方式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

3、我國心理學家把學習分為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和品德的學習

4、學習的基本理論有刺激——反應學習理論、認知理論和社會學習理論

5、按遷移作用的性質,可以把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按時間順序可分為順向遷移和負向遷移;按內容抽象水平的不同可分為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

6、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有形式訓練說;共同要素說;經驗概括說;關係轉換理論和認知結構說。

7、影響學習遷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認知結構、對學習材料的概括水平、心向與定勢

8、促進學習遷移的策略有明確目標;精選教材;合理編排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學習方法;創設與應用情境相似的學習情境;提高對基本原理的理解;

9、加強理解的條件: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絡;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利用變式和比較。

10、知識應用可分為審題、相關知識的重現、課題類化和解題判斷的形成。

11、影響知識應用的因素:知識的領會與鞏固;問題的特徵;智力活動水平

12、動作技能的形成四個階段:認知定向階段;掌握區域性動作;初步掌握完整動作階段和動作協調完善階段。

13、智力技能的階段:活動定向;物質活動或物質化活動階段;有聲言語階段;無聲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階段。

14、動作技能形成標誌:結構的改版;品質的變化;調節功能加強;

15、智力技能形成標誌:脫離物質或物質化活動;智力活動的程序壓縮;智力活動自動化;

16、練習過程的一般趨勢:四種基本趨勢;練習有起伏現象;練習過程中有高原現象。

17、提高有效練習的條件:確定練習目標;恰當安排練習時間;充分而有效的反饋;採取靈活練習方式。

18、學生品德的培養包括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能力、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加強學生道德意志的鍛鍊、注重學生的道德行為訓練。

19、學生品德不良產生的客觀原因包括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的影響等。主觀原因有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意志力薄弱、好奇心強、盲目模仿、偶然失足到養成不良習慣。

品德與道德的關係:品德是個體按照社會道德準則行動時,對社會、對他人、對周圍事物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徵或傾向。道德是一定社會調整人們相互關係的行為規範和準則的總和。

區別:範疇不同,道德是一種社會想象,品德是個體現象。道德比品德反映的內容寬泛。

二者產生的力量源泉不同。聯絡:品德是道德的具體化;道德影響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個體的品德對社會道德有一定反作用。

品德的心理結構:

一、道德認識。對道德規範、道德現象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是人的認識在品德上的表現。包括道德觀念、道德概念、道德信念和道德評價。

二、 道德情感。人們基於一定的道德認識和道德理想,面對現實中的道德關係和道德行為產生的內心體驗,包括正義感、責任感、集體榮譽感、榮辱感、厭惡感等。

三、道德意志。是個人自覺的確定道德目的,克服各種困難,支配自己的道德行為,以實現預期道德目的的心裡過程。主要表現在履行道德義務的果斷性、自覺性、堅持性和自製性上。

四、道德行為是指個人受一定信念支配而表現出來的具有道德意義的外部活動方式。

第四章感覺與知覺

1、感覺指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2、感覺過程包括三個主要環節:對感受器的刺激過程,傳入神經的活動,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皮質的活動,從而產生感覺經驗。

3、感受性指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感覺閾限指能引起感覺的持續一定時間的刺激量或刺激強度。

4、絕對感受性指剛能覺察出最小刺激強度的能力。絕對閾限指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

5、差別感受性指剛能覺察出兩個同類刺激之間最小差異量的感覺能力。差別閾限指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兩個同類刺激物之間的最小差別量。

6、同一感覺的相互作用指某一特定感受器的刺激因時間、空間模式的不同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主要包括後像,感覺適應、感覺對比。後像是指當前刺激作用停止後,感覺並不立刻消失,還要保持短暫時間的現象。感覺適應是指由於刺激物對感受器的持續作用,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視覺適應包括暗適應(感受性提高)和明適應(感受性降低)。

7、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包括:不同感覺的相互影響、聯覺和不同感覺的相互代償。

8、感覺細胞包括錐體細胞和杆體細胞

9、顏色三個基本特性:色調、明度、飽和度

10、顏色混合的兩種情況:色光混合和顏色混合

11、色覺理論包括:楊——赫爾姆霍茨的三色說和黑林的四色說。

12、聽覺器官對聲波的反應表現為音高、音響、音色。

13、聽覺理論包括地點說和頻率說

14、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整體的反映。知覺包括相互聯絡的幾種作用:覺察、分辨和確認。

15、知覺包括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和錯覺

16、空間知覺是對客觀世界三維特徵的知覺,具體指物體大小、距離、形狀和方位等在頭腦中的反映。包括:形狀、大小和深度知覺。

17、時間知覺是對事物發展的延續性、順序性的知覺。具體表現為對時間的分辨、對時間的確認、對持續時間的估計和對時間的**。

18、運動知覺指個體對物體在空間位移、移動速度和人體自身運動狀態在人腦中的反映。包括真動與似動知覺。

19、錯覺指在特定條件下客觀對事物必然會產生的某種固有傾向的歪曲知覺。

20、知覺的特性包括知覺的選擇性、知覺的整體性、知覺的理解性與知覺的恆常性,

21、觀察是知覺的特殊形式,他是有預定目的,有計畫,主動的知覺過程。觀察力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知覺能力。

第五章記憶

1、記憶是人腦中積累和儲存個體經驗的過程。根據記憶的內容不同,可分為形象記憶、運動記憶、情緒記憶和邏輯記憶;按記憶的意識參與程度劃分,可以分為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

2、記憶是通過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的三個基本環節在人腦中積累和儲存個體經驗的心裡過程。

3、關於記憶的神經生理機制的學說包括機能定位說、機能整體說、spi理論和分子學說

4、感覺記憶是指客觀刺激物停止作用後,它的印象在人腦中只保留一瞬間的記憶,也叫順時記憶。包括影象記憶和回聲記憶。

5、短時記憶是指記憶的資訊雜頭腦中貯存、保持的時間比感覺記憶長些,但一般不超過1分鐘的記憶。短時記憶的容量大約是7±2個組塊。組塊的大小、複雜性和熟悉性都影響記憶的容量。

6、長時記憶指儲存時間在1分鐘以上的記憶。它是從感覺記憶和短時記憶中獲得的所有體驗、時間、資訊、情感、技能、單詞、範疇、規則和判斷等的倉庫。它的編碼形式有類別群集、聯想群集和主觀組織。

7、長時記憶分類。包括陳述性記憶與程式性記憶、情境記憶與語義記憶。成熟性記憶指地用來表徵外部世界的物體和事件及其相互聯絡的知識的記憶。

程式性記憶是指做事情的方法。情景記憶是指單獨儲存人們親自體驗過的特定事件。語義記憶儲存的資訊是詞、概念、規律,以一般知識做參考係,具有概括性,不依賴於時間、地點和條件,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擾,比較穩定。

遼寧省教師資格證教育心理學全知識點總結

緒論馮特 科學心理學的創始人,心理學雜誌 哲學研究 科學心理學專著 生理心理學原理 心理學代表人物 構造主義 馮特和鐵欽納。技能主義 詹姆斯和杜威和安吉爾,行為主義 華生 實驗內省法 完形主義 格式塔心理學派韋特墨和考夫卡和苛勒 精神分析心理學 奧地利維也納弗洛伊德 夢的解析 精神分析論 精神分析綱...

教育心理學複習知識點

教育心理學複習資料 考試題型 一 填空題 共20分 二 單項選擇題 10分 三 判斷題 共10分 四 簡答題 6小題,共30分 五 論述題 2題,30分 複習知識點 學習及其分類有意義學習 奧蘇貝爾 觀察學習替代強化發現學習最近發展區 生成性學習 學習動機 先行組織者 學習風格 認知學徒制 扇貝效應...

教育心理學必考知識點

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 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學校教育條件下,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形成全面發展的個性品質和道德行為的規律.2.把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標誌是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做了許多實驗研究,積累了大量關於動物和人的學習材料,提出了一些學習心理的定律.3.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觀察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