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研材料

2022-05-19 14:54:44 字數 4976 閱讀 1627

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引言教師作為角色身份的出現源於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喬治·公尺德首先將其引入社會心理學,並創立了角色理論。所謂「教師角色」是指處在教育系統中的教師所表現出來的由其特殊地位決定的符合社會對教師期望的行為模式。分析教師的角色,明確教師自己的角色身份,對教師充分地扮演好教師角色就具有積極的意義。

在過去,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已經給教師冠以諸多美名,如蠟燭、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等。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特別在當今的資訊時代,人們對教育觀的提公升,這些美名逐漸退色。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教師在積極地參與這場課程改革之中的同時,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師角色,以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並獨立地掌握它們。英國心理學家斯賓塞也曾指出:

應該引導兒童進行**,自己去推論。《科學課程標準》也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小學科學教育的本質不在於傳授多少知識和本領,而在於解放孩子的腦、手、腳、嘴、思想和時間、空間,給孩子創造條件,把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心、本能的慾望引導到科學的道路上來,激發其對科學的熱愛。科學教育的中心轉向學生的學習,科學教學的任務則變成如何去支援科學**活動的開展,創設出有利於科學**學習的情境,教師工作的重點由過去的直接灌輸轉向引導、推動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思想不是「教」學生,而是讓學生「學」。

這就促使我們在科學教育中必須重新確定教師的角色定位。在資訊社會裡,教師不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播者,而是科學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學生的親密夥伴。我認為教師還應該是活動的支持者和激勵者。

1、教師是科學**活動的支持者

科學課應該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機會,努力創設科學**的情景,使學生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老師應從各個方面為學生的**活動提供盡可能多的幫助,使他們的**學習得以順利進行。建立適宜的科學**環境是維持科學課堂**的必備條件,教師在科學**活動中應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活動材料、活動時間和活動空間上的保障。

1.1 準備有結構的活動材料

沒有足夠的活動材料,在較短的時間內想組織學生開展**是非常困難的,即使激起了**活動,也難於開展和深入。因此,在每一次**實驗活動前,都必須精心鑽研教材,設計**活動,準備有結構的**活動材料,同時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有結構材料的準備活動中來。在組織學生參與準備材料的過程中,通過必要的指導讓學生明確為什麼要準備活動材料,應準備哪些活動材料,以及如何準備活動材料等。

這樣做,即解決了由老師準備材料的精力、時間有限的問題,又避免了學生研究時需要材料時老師卻無準備的現象,更會使學生因準備的材料不同,而設計出獨特的觀察、實驗、製作方法。如《了解空氣》一課,通過先後出示裝有桌球、酒精和空氣的三個暗箱杯子,當學生猜測、觀察的基礎上認為最後乙個「空」杯子裡裝有空氣時,教師質疑並激勵學生利用桌上的材料(兩個透明塑料杯、一根吸管、乙個桌球、一張吸水紙、乙個尼龍袋、乙隻針筒、乙個裝滿水的水槽和一塊毛巾)自行想方法設計實驗證明「空」杯子裡確實有空氣存在。有的設計紙的奇遇實驗,有的設計傾斜倒扣入水中的杯子冒出氣泡的實驗,有的設計倒扣浮在水面的桌球並使其深入水中的實驗,有的吸倒扣在水中的杯子裡的空氣並使水慢慢進入杯中的實驗……方法五花八門,通過實驗學生「看」到了空氣確實存在。

1.2 保障學生**活動的時間

在孩子們的心中,「做」什麼的願望永遠那麼強烈。路培琦老師說過:「經歷就是人生」。

只有親身經歷了過程,才會有真切的體驗,而這種體驗是永遠留在腦中不可磨滅的。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我們要大膽放手,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如《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一課,當學生猜想聲音可能是由物體的振動或碰撞或彈撥而產生時,教師引導各組學生利用桌上可發聲的3-4種材料(鼓、叉、鑼、吉它、鋼尺、橡皮筋、三角鐵、音叉等)自己**聲音是怎樣產生的,15分鐘以後匯報,並用自己設計的實驗證明,期間教師巡視參與並適時地用小紙條指導學生**。

15分鐘以後各組學生紛紛匯報:有的認為聲音由碰撞產生的,並用敲鼓實驗證明了自己的說法,其它組馬上反駁這種觀點,認為聲音並不是由物體的碰撞產生的,因為吉它不碰撞,只需輕輕撥動就能發出聲音,而且鑼碰撞產生聲音後其聲音可以延續好長時間,最後通過討論一致認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可以想象如果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學生只能留於形式上的「爭論」,而不可能有如此清晰的觀點和相應的證明實驗。

再如關於《植物的生長》、《動物的生命週期》的**,更應給學生留足觀察、種植和養殖活動的時間,最起碼應該對一種植物和動物的生長過程有乙個完整的觀察,才能對植物和動物的週期性變化有個大致的了解和認識。

1.3 布置科學學習的空間

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空間上的便利,這裡的「空間」是指學生座位的安排、學習小組的形成、學習環境的布置等等。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編排座位,每個孩子被安排安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這使得學習常常被視為孤立、個性化的活動,現在我們從空間上給予一定的調整,把孩子們編排成乙個個學習小組,形成**群體,通過合作實驗、交流討論、傾聽思考他人的觀點,從而有效地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另外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校園環境也尤為為重要,在物質文化環境方面,我校在開放圖書館、微機室、實驗室和儀器室,為學生提供必需的學習裝置、活動場地和開展動手實驗的材料的基礎上,還創設了科學走廊、地理園、生物園、生態園和種植園等校園環境設定,為學生的科學學習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2、 教師是學生學習科學的引導者

有些人認為,既然科學學習注重方法的學習、過程的體驗,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那麼教師就不必介入學生的學習和研究過程,最多在開始階段做個引路人,中間的準備階段尤其是**實驗階段不必參與其中,教師只要通過學生的**活動記錄來評定學生學習成果和學習態度即可。然而學習過程是通過教師、學生與**物件三者之間互動作用而實現的,三者不能或缺。在學習中,儘管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但是教師仍有責任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適當的幫助、適時的調控,教師要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發,依據具體問題的特質,依據活動情境的特點,把握輔導介入的「度」。

既幫助學習者克服困難,又預留學生者主動發展的空間,讓孩子們「動」起來,並引導他們觀察和發現,鼓勵他們自己嘗試著動手解決問題,鋪路搭橋促進他們親歷**的過程。這樣就能逐步學會提出問題、建立假設、制定研究計畫、開展**活動、搜尋解釋證據,最終形成結論。在剛開始的一段較長的時間裡,教師就象一位引路人,不斷地給孩子們指導,直到他們可以獨立地開展**為止。

2.1 問題創設階段

教師為學生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並獨立思考。如《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課,教師出示兩個一大一小的馬鈴薯提問:這兩個馬鈴薯放入水中是沉還是浮?

有的學生認為都是沉的,有的認為都是浮的,有的則認為是大的浮小的沉,有的則認為是小的浮大的沉,於是教師把兩個大小馬鈴薯分別放入清水和鹽水中,當學生看到沉的大馬鈴和浮的小馬鈴薯時,有的高興得拍起手來,有的納悶嘆氣,而有的則提出了意見:把大的和小的馬鈴薯換一下、把大的和小的馬鈴薯放入同一杯水中(體現了良好的科學素養),當教師請提出意見的同學自己上來演示實驗時,發現大馬鈴薯在那杯讓小馬鈴薯浮起來的水中也浮了起來,小馬鈴薯在那杯讓大馬鈴薯沉的水中也沉了下去;而大、小馬鈴薯都在那杯讓小馬鈴薯浮起來的水中浮了起來,在那杯讓大馬鈴薯沉的水中都沉了下去時,學生有了新的疑問:原來是兩杯水有問題啊!

2.2 提出假設、驗證假設階段

學生提出假設和驗證方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並將自己的觀點在學習小組中交流討論,反覆**實驗,驗證假設的正確與否。在學生的**出現困難和失敗時,教師及時引導和鼓勵他們更改假設,重新實驗。如《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一課,當學生自己利用桌上的發聲材料**聲音是怎樣產生時,有些組出現**困難或**迷茫時,教師通過直接參與和小紙條提示的方法引導學生繼續**聲音產生的原理。

2.3 發現、概括階段

通常學生在實驗完成後既認為**活動結束,此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觀察、實驗的現象進行歸納,引導學生自己概括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結論,這樣不但讓學生享受了成功的快樂,更有利於學生對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鹽在水中溶解了嗎》一課,通過讓學生觀察沙子和鹽在水中的變化,讓學生描述、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學生在描述中將使用乙個重要的詞「溶解」,並建立乙個「模糊」的溶解概念,然後通過介入麵粉在水中的變化與沙和鹽在水中的變化進行觀察比較,並通過沉澱、過濾實驗進一步比較沙、鹽和麵粉在水中的區別,逐步建立乙個較清晰的溶解概念,然後再通過觀察高錳酸鉀在水中的變化,讓學生交流得出比較科學的溶解概念

3、 教師是學生學習科學的親密夥伴

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無比崇高,老師的言行更是學生學習的範例,甚至老師書寫的字型也是學生模仿的最佳範字。但如果老師只說而不參與,會大大削弱學生學習的勁頭,因此在科學**中,教師不能做旁觀者,也應該以乙個學習夥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這樣不但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的**活動,還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過程中的細微變化,為後續的交流、討論做好充分的準備。

3.1 課內**活動的親密夥伴

每一堂科學課都擁有許多**活動,而且很多**活動都要佔據很長的時間,教師除了在課前做好準備以外,在課內各個**活動中也應以學習夥伴的身份參與其中,適時引導,不但可以了解學生在什麼地方產生了困難,從而有效的引導把握教學方向,還可以使學生真正從**中有所收穫,並使**實踐得到完善。如《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一課的參與與指導。

3.2 課外**活動的親密夥伴

科學課擁有許多課外延伸活動,如果教師能以身作則自己**這些活動,對學生的課外**活動的開展會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如三年級《植物的一生》、《動物的生長週期》兩單元的教學內容,如果教師能在校圓裡開展種植鳳仙花和養殖蠶的活動,不但可以更好的了解植物和動物的生長週期內的變化,可以適時的指導學生的**活動,而且,通過隨時的展示種植的鳳仙花和養殖的蠶,會影響到每個學生都嚮往參與該項**活動,取得絕佳的教學效果。

4、 教師是學生**過程的激勵者

科學教學強調要面向每乙個學生。這就要讓學生在**的過程中都能獲得激勵,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都擁有自信心,使每乙個學生在他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新的發展。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的意志情感比較脆弱,他們在**的過程中,一旦遇到困難往往會產生畏懼心理,如果不及時疏導,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喪失自主求知**、不斷進取的信心。

4.1 激勵傾聽與交流

傾聽與交流是**活動中乙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為學生提供了發表個人見解、傾聽他人意見、相互交流、相互比較的機會,這種交流不僅是語意層面的交流,更是雙方自我認識的重構,體現了雙方的協調發展。**活動中這樣的傾聽與交流,讓學生即可以表現個人的自信,又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長處。同時,交流中的相互質疑、爭論培養了學生尊重事實、堅持科學真理的科學態度。

小學科學教研活動總結

勇於實踐,善於反思,不斷進步 科學 式課堂教學 教研活動總結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科學學習要以 為核心 的精神,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宗旨,提高教師對 式教學 的重視,加強教師自身的基本功訓練,全面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6月16日,在東港市進修學校舉行了小學科學 式課堂教學 教研活動。本...

小學科學教學教研計畫

科學教學教研計畫 一 工作思路 本學期工作重點是 堅決貫徹學校 以人為本 質量第 一 再創輝煌 的辦學思想。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深化課程改革 圍繞課程實施中實際問題的解決有目的 有計畫 紮實有效地開展各項教研活動 以科研促教育,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目標,圍繞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務實創新,...

小學科學教學教研計畫

一 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共有五個單元 熱與我們的生活 春夏星空 光與我們的生活 生物與環境 和 太陽 地球和月亮 熱與我們的生活 主要是熱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熱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春夏星空 主要讓學生了解在春夏季節我們天空中的現象,讓學生有所了解 光與我們的生活 是光在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以及特點和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