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總公司《鐵路技術管理規程》 工務

2022-05-14 08:08:34 字數 4273 閱讀 4484

第30條為了保證線路、橋隧、路基等裝置質量,應設工務段等工務維修機構。

工務段管轄正線長度,應根據單線或雙線、平原或山區等條件確定。在工務段管轄範圍內有樞紐或編組站時,應適當減少正線管轄長度。

鐵路局根據需要和條件,設供鐵路專用的採石場和林場。

第31條工務維修機構應有機具檢修、配件修理、輔助加工等設施,動力、機修、起重、試驗等裝置,以及軌道車和汽車等運輸工具;根據養護維修需要還應有大型養路機械、工務專用機械裝置、移動檢測裝置,以及檢修、焊軌基地等。

第32條鐵路線路分為正線、站線、段管線、岔線、安全線及避難線。

正線是指連線車站並貫穿或直股伸入車站的線路。

站線是指到髮線、調車線、牽出線、貨物線及站內指定用途的其他線路。

段管線是指機務、車輛、工務、電務、供電等段專用並由其管理的線路。

岔線是指在區間或站內接軌,通向路內外單位的專用線路。

安全線是為防止列車或機車車輛從一進路進入另一列車或機車車輛占用的進路而發生衝突的一種安全隔開裝置。

避難線是在長大下坡道上能使失控列車安全進入的線路。

第33條 ⅰ、ⅱ級鐵路區間線路最小曲線半徑及最大限制坡度規定見第2表和第3表。

第2表鐵路區間線路最小曲線半徑(m)

第3表鐵路區間線路最大限制坡度(‰)

第34條車站應設**路平道、直線的寬闊處。

車站必須設在坡道上時,其坡度不應大於1‰;在地形特別困難的條件下,會讓站、越行站可設在不大於6‰的坡道上,且不應連續設定,並保證列車的起動。

車站必須設在曲線上時,到髮線有效長範圍內不得設在反向曲線上,其曲線半徑不得小於該區段內的最小曲線半徑,且不得小於第4表中規定的數值。

第4表車站平面最小曲線半徑

第35條線路平面及縱斷面應保持原有標準狀態。區間線路變動時,須經鐵路局批准,但曲線半徑不得小於該區間規定的最小曲線半徑,坡度不得大於該區間規定的最大限制坡度。線路平面及縱斷面有變動時,必須及時通知有關單位。

凡變更線路平面及縱斷面,竣工後由施工單位立即檢查,並形成完整的竣工資料,移交負責維修和使用的單位。

在任何情況下,線路平面及縱斷面的變動,必須滿足限界要求。

第36條路基面的寬度,應考慮遠期發展的鐵路等級、維修和機械化作業,並根據路拱斷面、軌道型別、道床標準形式及尺寸、線間距、電纜槽、接觸網支柱、路肩寬度等計算確定。

有砟軌道路肩寬度:線路設計速度為200 km/h區段的路肩寬度不應小於1.0 m;線路設計速度為160 km/h及以下的鐵路,位於路堤上的路肩寬度不應小於0.

8 m,位於路塹上的路肩寬度不應小於0.6 m。牽出線的中心線至路肩邊緣的寬度不得小於3.

5 m。

曲線地段路基外側加寬辦法按鐵路有關規定、規範執行。

路基應避免高堤深塹。

路肩標高受洪水或潮水位控制時,其路肩標高不低於設計洪水位加波浪侵襲高加壅水高再加0.5 m。

路基兩側應留有足夠寬度的鐵路用地,保證路基穩定,滿足維修檢查通道、柵欄設定、綠色通道建設及防沙工程的要求。

第37條路基應按鐵路等級採用優質填料填築堅實,基床及過渡段應強化處理,並設定良好的防排水裝置、完善的防排水系統、安全可靠的防護設施和支擋結構,工後沉降應滿足相應的限值要求。對不良地質條件、特殊土及特殊環境等地段的路基,應採取可靠的加固處理措施,困難時應以橋梁等結構物代替。應及時、徹底加固整治路基病害,對於一時難以徹底整治的病害,應加強路基監視和檢查,並分期整治。

在路基範圍內埋設電纜和接觸網支柱基礎時,必須保證路基的穩定和堅固及排水等設施的正常使用。

路基宜優先採用有利於環保的植物(以灌木為主)保護,並結合混凝土、土工合成材料等其他防護措施進行防護,但不得影響列車司機瞭望,倒樹不應侵入限界和接觸網的安全距離。

第38條鐵路橋樑、涵洞及隧道,均應修建為永久性結構,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符合工程結構抗震和相應的技術規範要求,橋上和隧道內有砟軌道應滿足大型養路機械清篩作業的要求,其限界應根據規劃考慮發展的需要。

橋涵的承載能力和動力效能要符合有關規定的技術要求,並根據承載能力及技術狀態,制定運用條件。橋涵建(構)築物應確保通過的線路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平順性,結構構造應便於檢查和養護,並設定檢查設施。橋上通過超重貨物列車、重型鐵路救援起重機前,應進行承載效能檢算。

隧道斷面面積應滿足旅客舒適性要求,襯砌、洞門結構、洞口仰坡、軌下基礎應安全穩定,並具備良好的防排水系統。

全長500 m以上的鋼橋、全長3 000 m以上的隧道設定通訊裝置,必要時設定固定照明、安全警報裝置;非全封閉運營時,應進行巡守,必要時進行監視。

第39條橋梁、涵洞孔徑及淨空,應滿足國家防洪設防標準,能保證設計的最大洪水正常通過,並保證流冰、泥石流、漂浮物和通航等必要高度。

橋梁墩台基礎應有足夠深度,當基礎及其附近存在超過容許沖刷時,應防護、加固既有橋涵基礎,必要時改建原有橋涵。墩台基礎工後沉降應滿足相應的限值要求。

橋梁、涵洞應考慮排洪和灌溉等綜合利用。

第40條橋梁、隧道應按規定設定作業通道、避車臺(洞)、電纜溝(槽)、電氣化預埋件及必要的檢查和消防裝置等。鐵路橋樑作業通道和隧道內安全空間、救援通道、應急照明和通訊以及其他相關設施的設定等應符合有關設計規範規定。隧道內空氣標準達不到規定要求時,應設定機械通風,瓦斯隧道還應設定必要的瓦斯監測裝置。

直線橋梁自線路中心至作業通道欄杆內側的淨距:鋼梁明橋面應不小於2.45 m,混凝土梁橋面應不小於3.

00 m,線路允許速度160 km/h以上橋梁橋面應不小於3.25 m。作業通道寬度應不小於0.

8 m。

第41條新建、改建鐵路正線採用60 kg/m鋼軌的跨區間無縫線路,過載鐵路正線宜採用 60 kg/m及以上型別鋼軌的無縫線路。鋼軌優先採用100 m(60 kg/m)、75 m(75 kg/m)長定尺軌。

設計速度120 km/h以上鐵路正線有砟軌道應採用ⅲ型軌枕和與軌枕配套的彈條扣件、一級碎石道砟。

第42條軌距是鋼軌頭部踏面下16 mm範圍內兩股鋼軌工作邊之間的最小距離。直線軌距標準為1 435 mm,曲線軌距按第5表規定加寬。

第5表曲線軌距加寬值

注:曲線軌距加寬值不符合上述規定時,應有計畫地進行改造。

驗收線路時,線路、道岔軌距相對於上述標準的靜態允許偏差規定見第6表。

第6表線路、道岔軌距靜態允許偏差

第43條線路兩股鋼軌頂面,在直線地段應保持同一水平。

曲線地段的外軌超高,應按有關規定的辦法和標準確定。最大實設超高:雙線地段不得超過150 mm,單線地段不得超過125 mm。

驗收線路時,線路兩股鋼軌水平,較上述標準的靜態允許偏差規定見第7表。

第7表鋼軌水平靜態允許偏差

第44條鋼軌接頭的預留軌縫應根據鋼軌長度、當地歷史最高及最低軌溫、更換鋼軌或調整軌縫時的軌溫經計算確定。

絕緣接頭的最小軌縫為6 mm,最大軌縫為構造軌縫。長度大於或等於25 m鋼軌鋪設在歷史最高與最低軌溫差大於100 ℃的地區時,預留軌縫應進行個別設計。

第45條道岔應鋪設在直線上,正線道岔不得與豎曲線重疊,其他道岔應盡量避免與豎曲線重疊。

正線道岔鋼軌應與線路上的鋼軌採用同一型別。其他道岔鋼軌在不得已情況下採用與線路鋼軌不同型別時,須保證道岔鋼軌強度不低於線路鋼軌強度,並在道岔前後各鋪一節與道岔同軌型的鋼軌。

第46條道岔轍叉號數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正線道岔的直向通過速度不應小於路段設計行車速度。

2.用於側向通過列車的單開道岔的轍叉號數應根據列車側向通過的最高速度合理選用。

3.側向接髮停車旅客列車的單開道岔,不得小於12號。

4.側向接髮停車貨物列車並位於正線的單開道岔,在中間站不得小於12號,在其他車站不得小於9號。

5.列車軸重大於25t的鐵路正線單開道岔不得小於12號。

6.其他線路的單開道岔不得小於9號。

7.狹窄的站場採用交分道岔不得小於9號,但盡量不用於正線,必須採用時不得小於12號。

8.峰下線路的對稱道岔不得小於6號,三開道岔不得小於7號。

9.段管線的對稱道岔不得小於6號。

既有道岔的型別及轍叉號數不符合上述規定時,應按該道岔的轍叉號數限制行車速度,且應有計畫地進行改造。

第47條線路允許速度120 km/h及以下區段的正線道岔,採用固定型轍叉道岔;線路允許速度120 km/h以上至160 km/h及以下,或貨車軸重25 t及以上區段的正線道岔,採用可動心軌道岔或固定型轍叉道岔;線路允許速度160 km/h以上區段的正線道岔,須採用可動心軌道岔。

第48條道岔應保持良好狀態,道岔各零部件應齊全,作用良好,缺少時應及時補充。道岔出現傷損或病害時,應及時修理或更換。

第49條聯鎖道岔應配備緊固、加鎖裝置,以備聯鎖失效時用以鎖閉道岔。聯鎖失效時防止扳動的辦法,應在《車站行車工作細則》(簡稱《站細》)內規定。

未設聯鎖而需加鎖的道岔也應安裝加鎖裝置。

加鎖裝置包括鎖板、勾鎖器、閉止把加鎖、帶柄標誌加鎖。

第50條列車執行速度120 km/h及以上線路全封閉、全立交,線路兩側按標準進行柵欄封閉,並設定相應的警示標誌。

鐵路技術管理規程

第十七章移動訊號及手訊號 移動訊號 第337條移動訊號顯示方式如下 1 停車訊號 昼間 紅色方牌 夜間 柱上紅色燈光 如第107圖 第107圖 2 減速訊號 1 昼間 黃色圓牌 夜間 柱上黃色燈光 如第108圖 減速訊號牌應標明每小時限速公里數 2 施工及其限速區段在原減速訊號牌前方按不同速度等級的...

鐵路技術管理規程

總則鐵路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 國民經濟的大動脈 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幹。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需要,鐵路在運輸組織和技術裝置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對鐵路運輸提出更高的要求。鐵路運輸具有高度集中 各工作環節緊密聯絡的特點。為確保鐵路安全正點 方便快捷 高速高效,必須制定統 一...

鐵路技術管理規程

第一編技術裝置 第一章基本要求 基建 製造及其驗收交接 第 條鐵路的基本建設 裝置製造,應在國家統一計畫下,綜合配套,保證質量,積極採用保證行車安全的技術裝置,不斷提高運輸能力,以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各種技術裝置要盡力採用先進技術,並加速實現標準化 系列化和通用化。要從我國的具體條件出發,逐步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