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初中一年級數學基礎

2022-05-11 09:40:17 字數 1473 閱讀 2372

摘要:從小學數學過渡到七年級數學,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都有個轉折與適應的過程,因此,打好七年級的數學基礎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論述了怎樣打好七年級數學基礎,為以後的數學學習做好鋪墊。

關鍵詞:七年級培養能力

從小學數學過渡到七年級數學,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都有個轉折與適應的過程,相對而言,七年級數學知識點很多,也都比較簡單,很多同學覺得很好學,沒有困難,容易在學習中掉以輕心,慢慢地積累了很多小問題,這些小問題沒有得到及時重視和解決,在進入

八、九年級後,加上學科的增加、難度的加深,就會出現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感覺學習數學越來越吃力,勢必投入更多的精力予以補課,效果反而不理想。這個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對七年級數學的基礎性重視不夠。因此,打好七年級的數學基礎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打好七年級的數學基礎,應從下面幾方面去做好:

一、注重預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課前必須預習,只有通過預習,才能帶著問題去聽講,提高聽課效率。由於七年級學生處於半成熟半幼稚狀態,進入中學後,需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但他們在小學聽慣了詳盡、細緻、形象的講解,剛一進入中學就遇到「急轉彎」往往很不適應,他們雖然有求知慾和思考能力,但自學能力是較差的。七年級教材涉及數、式、方程,這些內容與小學數學中的算術數、簡易方程、算術應用題等知識有關,但七年級數學內容比小學內容更為豐富,抽象,複雜,在教學方法上也不盡相同;而小學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與中學生也不盡一致,他們往往認為看書就是預習。

因此,找不出要點,也不知自己有無問題,上課時只得把老師講的內容「鬍子眉毛一起抓」。顯然,這樣做「疲勞有餘,效果不佳」。為此,在上某一新課前,應給學生介紹課型、特點及預習方法。

二、注重聽課方法,向45分鐘要效率

七年級學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學生只有掌握好正確的聽課方法,才能使課堂上的45分鐘發揮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讀書法」中說過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見聽課必須專心。

我結合數學課的特點,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必須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謂心到:是開動腦筋,積極思維;要求學生會圍繞老師講述展開聯想,理清教材文字敘述思路;要善於從特殊到一般,學會分析、判斷與推理。

遇到問題後,要多想幾個「為什麼」,思考一下「怎麼辦」。只有會想,才能會學,也才能學會。眼到:

是要善於觀察,勤看。既要觀察老師表情和手勢,因為數學上有許多抽象的概念,通過教師的眼神、手勢往往會表達的更生動、更形象,利於理解。又要仔細觀察知識語言的表現,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識。

耳到:要求學生學會聽,要聽出教師講述的重點難點,聽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弄清問題的實質所在;舊知識要耐心聽,新知識要仔細聽;跨越聽課的學習障礙,不受干擾;聽完一節課後,概念的實質要明確,主次內容要分明。手到:

一是嚴格按要求進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學會做筆記,根據教師講課特點和板書習慣,抓住中心實質,在理解基礎上扼要記下重點、難點;思路有時也可以記下。教師形象比喻,深入淺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須親手操作才能逐漸形成。

顯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關鍵,善於動腦,勤於思考,是學好數學的先決條件。

初中一年級數學公式總結

一 運用公式法 我們知道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互為逆變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是把多項式分解因式。於是有 a2 b2 a b a b a2 2ab b2 a b 2 a2 2ab b2 a b 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可以用來把某些多項式分解因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運用公式法。二 平方差公式 ...

初中一年級數學知識要點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一,長方體 1.頂點 由三條相鄰的稜長 長 寬 高 相交的一點。有8個頂點 上面4個,下面4個 2.稜長 由兩個相鄰面相交的線。有12條稜長 上面4條 2條長和2條寬,下面4條 2條長和2條寬,側面4條 4條高 相對的稜長長度相等 3.表面 6個平面。上下各1面,側面4個面,每個面...

如何克服初中一年級數學學習的障礙

到了初一,與在小學學數學的乙個很大的不同是要學習許多數學概念,特別是學第二章有理數.由於數學概念是我們進行判斷 推理的依據,是解題的基礎,所以一定要準確地理解它們.雖然數學概念比較抽象,但它又是從實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概括提煉出來的,因此大家在學習數學概念 例如正數和負數 數軸 數的絕對值等 時,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