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開發園區發展規劃要

2022-05-06 20:54:04 字數 3762 閱讀 3044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開發園區發展規劃綱要

省發展改革委

省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一一年三月

目錄前言 5

第一章現實基礎 5

第一節發展成效 5

第二節發展優勢 8

第三節機遇和挑戰 10

第二章總體思路 11

第一節指導思想 11

第二節發展原則 12

第三節發展目標 13

第三章空間布局 15

第一節布局要求 15

第二節構建「一群兩帶」園區布局 16

第三節促進園區擴容整合 17

第四章特色化發展 20

第一節推進產業集中區特色化發展 20

第二節明確各類園區發展方向 21

第三節引導各地園區聯動發展 22

第四節加快建設各具特色的品牌園區 27

第五章可持續發展 28

第一節加強生態環保 28

第二節實現集約節約發展 30

第三節推進自主創新 31

第六章合作共建發展 33

第一節推進全方位多領域合作共建 33

第二節創新合作共建方式 34

第三節加大引導扶持力度 34

第七章保障措施 36

第一節加強規劃實施 36

第二節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37

第三節建立公共服務平台 37

前言開發園區是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載體,在皖江示範區建設和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快開發園區建設,是實施《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的重大舉措,是促進安徽加速崛起的關鍵所在。根據省委、省**《關於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的實施方案》要求,特編制本規劃。

規劃中所指的開發園區包括示範區內現有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批准籌建的省級開發區,以及兩個產業集中區和十個集中示範園區。規劃基準年為2023年,規劃期限到2023年,重大事項展望到2023年。

第一章現實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示範區內開發園區經歷了成長、規範、發展的歷程,較好地發揮了視窗、輻射、示範和帶動作用,對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截止2023年底,示範區共有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含籌建)72家,佔全省的60.5%。

其中,通過國家審核的55家,包括4家國家級開發區(合肥經開區、合肥高新區、蕪湖經開區、蕪湖出口加工區),51家省級開發園區;省**批准籌建的開發園區17家。

第一節發展成效

經過二十年艱苦創業,積極探索,示範區開發園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成為所在地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招商引資的熱點地區,在擴大開放、產業公升級、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濟總量持續高速增長,成為帶動示範區發展的重要支撐。2006—2023年,園區經營(銷售)收入從2641.6億元增加到6679.

2億元,三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長36.2%。2023年,園區財政收入345.

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330.5億元,分別佔示範區的34.5%和34.

9%。在開發園區的帶動下,示範區經濟增長不斷提速,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1%,分別高於全省、全國1.

8個和4.2個百分點。

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初步形成與城鎮化互動發展的良好態勢。2006—2023年,園區工業增加值從546.6億元提高到1580.

4億元,佔示範區的比重由33.9%提高到53.1%。

園區建成區面積由294.9平方公里擴大到657.3平方公里,三年累計新增就業人數63.

5萬人,帶動示範區城鎮化率由43.1%提高到48.0%。

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加快,對外開放度日益提公升。2006—2023年,園區累計利用省外資金2846.8億元,累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7.

1億美元,美國微軟、日本三洋、英國聯合利華、廣東美的、京東方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園區,目前入園企業達到20692家。2023年,園區外貿進出口總額63.9億美元,佔示範區的45.

5%,其中外資企業進出口總額佔園區的53.2%。

各類創新資源加快集聚,正成為自主創新的重要平台。示範區積極推進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創立高新園區、創業基地和孵化器,吸引科技人員和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合肥高新區圍繞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初步形成了電子資訊、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蕪湖市在開發園區內建立了特種顯示、節能環保汽車等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立了省級重點實驗室、博士後工作站,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術產業。

體制機制創新走在前列,園區發展環境不斷改善。經過多年實踐摸索,園區基本建立了創新型行政管理體制和運作模式,形成了「小**、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的執行格局,在改革、創新、發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園區已形成了多元化的所有制結構、多渠道的籌資方式、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靈活的用工制度、高效的行政效能等,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增強了招商引資吸引力,產生了較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皖江示範區規劃批覆以來,我省加快園區建設,設立了江南、江北兩個產業集中區,啟動建設各市集中示範園區,馬鞍山和安慶經濟技術開發區、蕪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公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合肥出口加工區正式獲批,新增4個省級高新區和19個籌建開發區,積極打造功能完善的產業承接平台。

第二節發展優勢

示範區開發園區不僅具有良好的體制機制優勢和創新環境,而且在區位交通、要素保障、產業配套、環境承載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區位交通條件優越。示範區緊鄰我國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開發園區都在長三角經濟區的輻射半徑內,是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首選地。現有園區大多布局在交通幹線周邊,通過立體交通網與長三角緊緊聯在一起。

隨著寧安城際鐵路、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一批跨江通道等重大基礎設施專案的建成,示範區開發園區與長三角的交通聯絡更加便捷,區位優勢更加凸顯,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承接產業轉移的綜合優勢更為突出。

資源要素保障充分。安徽勞動力資源豐富,常年在外務工人員超過1000萬人,擁有大量熟練產業工人,勞動力平均成本較低。我省還是礦產資源大省,種類較全,儲量豐富,2023年探明礦種158種,查明資源儲量礦種118種,其中煤、鐵、銅、硫、明礬石儲量在全國和華東地區處於領先地位。

示範區科教資源密集,佔全省的70%以上,擁有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一批國家級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年高校畢業生15萬人以上,可為開發園區承接產業轉移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截止2023年底,示範區電廠**機1240.5萬千瓦,年供水能力超過130億立方公尺,主要城市都已開通管道天然氣。

產業配套能力較強。示範區工業門類齊全,已形成冶金、汽車及零部件、建材、家電、化工等產業集群,是國家級汽車生產和出口基地、國內重要的銅基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和優質鑄管生產基地、國內重要的內河船舶及家電等裝備製造業基地、世界級水泥生產基地和國內重要的非金屬礦及製品生產基地。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可為園區創新提供有力保障。

擁有第三方物流企業近百家,金融服務業快速發展,綜合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園區承載空間廣闊。在主體功能區劃上,皖江城市帶已被國家確定為重點開發區域,適宜大規模工業化和城市化開發。目前,示範區每個縣市擁有1至2個開發園區,園區型別齊全,地形地貌多屬丘陵崗地,地勢開闊,拓展空間大,可承載大規模產業轉移。

示範區生態系統良好,環境容量較大。

周邊消費市場廣闊。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鎮化程序加快,示範區及周邊地區的消費市場不斷擴大。以合肥為中心、半徑500公里範圍內,覆蓋七省一市,總人口近5億人,佔全國的37.

5%;2023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329億元,佔全國的44.9%,消費潛力巨大。

第三節機遇和挑戰

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全球增長模式面臨深度調整,國內外產業轉移方興未艾,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深入推進,內需拉動不斷增強,示範區開發園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

第一章,設立示範區的背景和作用。主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闡述設立示範區的必要性 緊迫性和可行性。第二章,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主要從把握國內外產業轉移基本態勢的角度,從促進示範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高度,提出示範區發展和建設的總體思路 原則要求和奮鬥目標。核心內容有 六個著力 四條原則 四大戰略定位 和 五...

皖江城市帶各城市承接產業轉移能力比較研究

作者 徐丹丹 經營者 2014年第05期 摘要 文章構建了包括要素稟賦 市場潛力 區位和交通 產業配套支撐 技術研發水平 政策環境六大方面對皖江城市帶九城市2010年至2012年共三年的相關資料進行因子分析,以比較皖江城市帶各地市承接產業轉移能力。發現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綜合能力由高到低分別為 合肥 ...

安徽省促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發展條例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公告第三十五號 安徽省促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發展條例 已經2011年6月24日安徽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1年6月27日 2011年6月24日安徽省第十一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