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非正式群體表徵及其管理策略

2022-05-06 18:54:02 字數 3559 閱讀 3160

關鍵詞:非正式群體負面影響班風建設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的教育目的在於把學生培養成為健康發展、積極向上的人才,為社會、為國家服務。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我們在班級的管理中,極力要求學生樹立集體主義的思想,以班級為重,以集體為重,個人必須服從集體,然而我們看到,除了小組和一些代表班級的各類組織的正式群體之外,學生中總還有一些人自然地組合在一起,他們三五成群,形影相隨,行動一致,彼此之間保持著互相信任、互相依賴的關係,為了「小社會」的利益,往往游離於集體之外,不利於團隊精神的形成。作為青少年學生,他們應該保持一顆純潔、真誠的心靈,但「小社會」的介入使他們說假話,做錯事,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掩飾了自身的「真」。因而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有責任和眼力,將這類學生識別出來並引導他們朝良性的軌道發展,使他們成為「求真」的「真人」。

一.非正式群體的表徵

如前所述,學生中的這種「小社會」是客觀存在的。其特點是:人數較少;成員的性格、愛好基本一致;經常聚集在一起活動;一般都有「頭領」或「核心人物」;制約性強,穩定性差,可塑性大。

這種由學生自發組成、自由結合的小群體,被稱為非正式群體。

班級中的這種非正式群體,其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對於正面的、積極的影響,這大概是所有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都樂於接受,並且求之不得的。像這類具有正面效應的非正式群體也往往容易被納入班集體的管理軌道,使之很自然地和正式群體相輔相成,與班級融為一體,有利於良好班風的建設和形成。

而對於其負面、消極的影響,則是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非正式群體的活動往往帶有隱蔽性,在班級形成了「游擊隊」,和班級其他同學往往關係緊張,甚至有意識地造成同學間的磨擦,在會後或其它非正式場合發洩因被老師批評而不滿的情緒,繼而謾罵老師並編造一些「莫須有」的事情詆毀老師。因此它往往會導致班級學生之間的不團結,對班級的教育管理工作產生干擾和破壞作用,擴散開去,會影響整個班風的建設和形成。

其破壞力往往超出班主任的預料。因此,對班主任而言,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可等閒視之。

非正式群體是自發性形成的,但不是任意的幾個人湊成的,它通過密切的接觸,彼此充分選擇的成員組成的。心理模式的相似性是它產生的基礎。任何的正式群體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產生這樣那樣的,或多或少的非正式小群體,學生班級群體也不例外,這決定於個體的需要和某些客觀的促成條件。

人的需要既紛繁複雜又千差萬別,正式群體的活動不可能全部滿足這些需要,於是情趣、需要相同或相似者,經過彼此選擇逐步結合在一起,這是個體主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實際生活中又往往提供了一定的客觀條件,如同鄉關係、同學關係、鄰居關係、家庭情況相似關係……等等諸多因素,使一些條件相似者接觸頻繁,便產生了一定的感情。主觀的需要與客觀的條件相結合,非正式群體必然產生。

這是一種帶有普遍性的社會現象。班級社會裡同樣存在這種現象。

非正式群體的形成儘管有許多方面的原因,但在其形成的最初往往以某一事件為契機,以某一種思想為觸發點,在此基礎上找到越來越多的共同語言,漸漸形成乙個相對固定、獨立的小群體。

二.非正式群體的影響

因為學習、就業、交往、威信、同學關係和師生關係的考慮,學生極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這種牴觸情緒在學生中間擴散,繼而使得他們經常有意無意地把自己和班級對立起來,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認真完成,個別場合談天說地,乃至大放厥詞,於是對班級漠不關心,對班幹部看不順眼,一副「世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樣子。

這種帶有負面影響的非正式群體一旦形成,對個人、班級帶來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全心全意不關心班級群體,只關心自己的小群體,班活動適合自己需要時則積極參加,反之,則貌合神離,接受班的規範的約束是勉強的,容易出現不守紀律的行為/同時他們與班級群體在情感上處於對立狀態,他們的結合點往往是在集體生活中受到某些挫折或歧視。這種型別的小群體不是每個班級群體中必然有的,有也是人數極少的,但是它的消極破壞作用卻很大。

就班主任而言,三兩個調皮搗蛋的學生的破壞作用不是很大,但是一批不服管理的學生,那就顯得棘手。在乙個非正式群體中,往往有些不成文的規範約束著群體成員,這種規範是自覺的,對每個成員有很大的約束力。如果違反了這種規範,就會受到強烈的群體壓力甚至受到孤立或被群體所拋棄。

所以,每個成員都會把自己的行為自覺地約束到群體的行為中來。更何況,在群體中還有乙個被全體成員所公認的「小頭頭」,他在群體中有著相當高的威信和影響力,成員對其言聽計從。

基於這個特點,對學生而言,他們往往會認為「罰不責眾」,犯錯誤的又不止我乙個,無所謂;而對班主任而言,可能會顧忌到是否打擊面太大而採取一種息事寧人的態度,結果就會滋長了他們的壞習慣而影響到整個班風的建設。

三.管理原則及策略

班級非正式群體的存在,對於良好班風的培養和建設往往十分不利的。但是在對待這種非正式群體的錯誤行為時,教師一定要克服急躁心理,冷靜,得當,及時。

首先要明確指出其行為的錯誤性和嚴重性,教育談話十分必要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事。教師要以民主的態度對待學生,既要和風細雨,又要雷霆萬鈞,在可以接受的場合和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切忌簡單粗暴。其次講究處理的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處理得當,會對他們直到正面引導的作用,而處理不當,則易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從而使他們「團結」得更緊,跟集體的距離拉得更遠。

具有負面影響的非正式群體在班級中的存在,往往使得整個班級很難團結一致,就像乙個剛做好的泥胚不小心掉到地上缺了乙個角一樣,要把這個角撿起來,重新融入到這團泥當中去,這就要班主任來做工作了。但學生不是泥巴,要使他們逐漸縮小與班級的距離,讓他們重新與班級融為一體,班主任要有足夠的細心和耐心。

首先要細心觀察。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通過細心觀察,一方面可以及早發現他們思想上一些不好的苗頭,及時做好教育疏導工作,把這種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通過細心的觀察,你會發現,其實他們也並非一無是處,在他們身上,也有一些閃光點。

比如,在他們中間,有些學生的字寫得很漂亮,有幾個學生則是體育活動的佼佼者,多次在校運動會上為班級爭光,而有的學生則在某一方面有特長。凡此種種,只要一經發現,班主任務必在一些公開的場合及時予以表揚和肯定,激勵他們,激發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感覺到班主任的目光始終追隨著他們,關注著他們。

其次是關心。非正式群體儘管會對班級造成這樣或那樣的負面影響,得對班主任而言,不能因為其難管就不管,聽之任之,讓他們成為「被遺忘的角落」。每個人都有希望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都希望能引起別人的注意,非正式群體也是如此。

因此,作為班主任,不能對他們另眼看待或置之不理,而應該把心放正,應該在學習上、生活上對他們多加關心,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及時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同時發動班裡的其他同學,多跟他們交流、接觸,讓他們認識到,雖然在平時他們與班級其他同學的矛盾較深,但同學們仍然重視他們的存在,仍然關心著他們。

最後是耐心。要消除非正式群體與班集體之間的隔閡,要使他們重新融入到這個班級,班主任不僅要做大量的工作,同時也要充分估計到這是乙個長期的工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因此,班主任還要有足夠的耐心。

人的轉變是有乙個過程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有時也經常會有一些反覆,今天表現不錯,明天可能又有事了,對此,班主任不能急躁,不能失去信心,應該相信,「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學生是人,具有人的感情,教師的付出他們是可以感知的。他們的回報就是他們的轉變和發展。

對於班級中的非正式群體,要促使他們從負面走向正面,一方面不能姑息他們的錯誤,但也不能一味地採用「下猛藥」的方式,而是應該採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法,既要有嚴父的批評,又要有慈母的關懷,雙管齊下,才能逐步見效。

總之,教師要本著「帶著一顆心來,不帶一根草去」的精神,堅信學生是可塑的,形成自覺地處理問題的意識,並不斷地積累方法和經驗,非正式群體一定會融入班級這個大家庭,學生一定成為「真人」

學生非正式群體的教育與管理

五 重視對核心人物的轉化教育,注意重點突破,以點帶面學生非正式群體的核心人物有特殊的威信,他們說話靈 能力強 影響大 其舉止言行往往決定著整個群體的變化與發展。所以要對這些核心的首領進行耐心 細緻的思想政治教育,這是正確引導和轉化非正式群體的關鍵。只要他們有了積極的轉變,就可以影響其他人,起到 教好...

論大學生非正式群體的教育引導

作者 姚琳 智富時代 2015年第05期 摘要 大學生非正式群體是活躍於大學生群體中的一種不可消除的客觀存在的群體,它在大學生活中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既有積極的又有消極的。從正確認識問題 正面引導 引導 核心 人物 全面引導四個方面加強大學生非正式群體的作用,對改進和創新大學生工作,對促進...

語文課堂非正式群體合作學習的指導要點

作者 曹新蕊 學園 2014年第06期 摘要 自從有了班級授課制,非正式群體就客觀地存在於班級中。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新時期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知識技能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合作學習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一種學習方式,這一教學策略順應了新課標的要求,能有效地促進語文課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