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景物描寫的方法

2022-05-06 18:18:04 字數 4183 閱讀 7744

鑑賞古代詩歌中的描寫,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見的鑑賞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寫———正面描寫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側面描寫中的襯托、動靜結合、點面結合、虛實結合、遠近高低觀察角度的變化等。各種手法之間可能有交錯運用的現象,比如以動襯靜也可以是反襯。

1、各種修辭手法

在古代詩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見的修辭手法,學生應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擬的區別(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比擬注重化無情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關的東西來代替該事物,如部分代替整體(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對偶與對比的區別(對比主要是意義內容的相反或相對,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對偶主要是結構形式上的對稱,要求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還要注意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交叉運用。

學生要善於發現修辭手法,並說明作用。如比喻為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擬是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反問為了強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誇張是為了強調和突出(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對偶是為了增強詩詞的**美,表意凝鍊,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詩歌中寫景時常用修辭及作用:

a、比喻:對景物的特徵進行描繪或渲染,使景物形象、生動、具體,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b、擬人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得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c、誇張為了強調和突出,通過對景物形象的渲染,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有利於突出景物的特徵。

2、襯托對比

襯托是有主次之分兩者相比較一方為另一方服務從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為正襯與反襯。對比是相並的兩方內容相反目的在於突出不同點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襯托、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徵,。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襯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寫江中之月「唯見江心秋月白」襯托琵琶聲的引人入勝,「別時茫茫江浸月」襯托人物淒涼的心情。

3、動靜結合

詩人描寫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動態與靜態的相互映襯,可以動靜結合,也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動靜的結合往往和襯托相關。

例1: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掛」字化動為靜。

例2: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花落、月出、鳥鳴突出了春澗的幽靜,

例3: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也是以聲寫靜。以動襯靜。

例4:「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是以動寫靜。

例5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第三句描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這一句是靜景描寫,

第四句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這一句是動景描寫。山泉因雨後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

4、虛實結合

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虛」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聯絡,互相滲透轉化,可以達到虛實相生的境界,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

例1: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像中美好的仙境。

例2 :

踏莎行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

下闕寫虛。「行人」想像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

例3:李煜《虞美人》「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雕欄玉砌」「故國」是回憶中的景物。

例4: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春風十里」,實景「盡薺麥青青」,昔盛更顯今衰。想像是虛寫的關鍵,虛是為實服務的。

例5:柳永《雨霖鈴》「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設想別後的情景: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想像中別後的淒涼景象倍增眼前斷人腸的離愁。

5、五:渲染(繪色繪聲繪形)

色彩的渲染可以傳達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襯思歸的感傷。

例1:絕句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濃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風光,山青翠,花紅豔,鳥翎白,碧波綠,景象清新,賞心悅目,卻是為寫下文勾起漂泊的傷感作鋪墊。

例2:鵝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鵝潔白的羽毛浮於綠水之上,紅掌撥動,綠水泛波,紅、白、綠三色對比有寒有暖,鮮明而協調,在藍天、白雲之下,在綠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見底的池塘邊,「白毛」與「綠水」比美,「紅掌」與「清波」爭勝,多麼絢麗的畫面,多麼富於童趣和生活氣息。真可謂狀物如在目前。

例3: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描寫了剛抽新芽的柳枝,成雙成對的黃鸝,自由自在的白鷺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種鮮明的顏色新鮮而且明麗,構成了絢麗的圖景。

6、觀察角度的變化

看同一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仰視,遠眺,近看,視覺形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從不同角度描寫,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

例1:山行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頭兩句寫了秋山遠景,第一句描寫了秋山高遠的景象,後兩句描繪的秋山近景。

例2:蘇軾的《題西林壁》中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7、白描工筆

描寫景物採用白描法,是指以簡潔、質樸的語言,粗線條地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繪景,往往能取得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那麼,白描法繪景有什麼特點呢?

一是繪景的語言要樸素、簡潔,只寥寥數筆,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徵,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寫鮮明、準確,它要求的是既簡潔,又傳神。

如:《江中口佔》荒江鷗浪遠,薄暮水雲低。千里一帆過,憑舷風滿衣。

工筆是指對事物注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如蘇軾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採擷生活中的兩個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達,融情於景,造成了一種別有情趣的美感。

總結方法:

這首詩在景物描寫方面有何特點?

這首詩1、先判斷採用什麼方法;

2、結合具體詩句分析該方法達到的效果;

3、還應考慮這樣寫對表達作者的情感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或某幾句)是怎樣(或如何)寫景的?

賞析下面這首詩歌

夜雨寄北

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答:主要採用虛實結合,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前兩句寫現實情景,淒涼的環境。

後兩句寫想象未來相會時的景況,描繪了一幅良宵美景圖,含有歡聚的情緒。離愁是實,歡聚是虛。形象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

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分析本詩運用的表現手法極其效果

整首詩表現了作者對夜靜的讚美,詩的前三句都在著力刻畫「靜」,末句卻寫「動」,寫聲,似乎破了靜謐之境,然而給讀者的感覺恰好相反,以動破靜,以聲破靜,愈見其靜。

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分析本詩的表現手法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以色彩鮮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風光反襯詩人強烈盼望歸家的心情,喜景襯哀情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抒發了作者長久旅居他鄉的感慨。

昭君怨·詠荷上雨

楊萬里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泛清波。

這首詞在歌詠荷上雨時運用了什麼手法?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

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下片將雨滴比作真珠、水銀,雨珠在荷葉上活蹦亂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形象地寫出水珠在荷葉上滾動聚合的狀貌。

這樣寫使得所寫景物生動、形象,很富有動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用語言概括這首詩使用了什麼手法表現了怎樣的畫面.

答:用白描手法,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的寒山夜宿圖。

描寫景物的方法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選錄的多是寫景的文章,梁衡的 夏 夏多不里昂的 密西西比河風光 豐子愷的 黃山松 以及 古詩兩首 在教學中,學就是讓學生學會方法,從而對於他們的寫作和閱讀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本單元的學習,我主要抓住課文,通過講解寫景的方法,來指導學生的寫作,感覺收益頗多。寫景,作為六年級...

景物描寫的的基本方法

春 海濱仲夏夜 秋魂 濟南的冬天 一年四季,美景處處皆是,無不令人留連忘返。泛舟書海,或人文的,或自然的景物畫卷,更是讓人嘆為觀止。語文課程標準 指出 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地表達。因此,我們要通過大量的閱讀,多角度地觀察,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發現...

古典詩歌景物描寫分析學案

彩筆繪景寫詩心 古典詩歌寫景角度分析 答題步驟 步驟一 寫景的角度 步驟二 具體的分析 步驟三 營造的意境或情感 蘭溪棹歌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詩的第一句從角度寫月色,第二句從角度寫溪水 還可以從何種角度賞析該詩?鷓鴣天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