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常見的景物描寫手法與作用

2021-03-04 09:59:49 字數 5255 閱讀 4851

寫景狀物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內容之一,所以鑑賞詩歌,除了讀懂字面語意,提公升思想素質和審美情感,還必須關注詩人用語言寫景狀物的形式與技巧及其作用。

鑑賞古代詩歌中的描寫,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見的鑑賞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寫———正面描寫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側面描寫中的襯托、動靜結合、點面結合、虛實結合、遠近高低觀察角度的變化等。各種手法之間可能有交錯運用的現象,比如以動襯靜也可以是反襯。

(1)各種修辭手法

在古代詩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見的修辭手法,學生應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擬的區別(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比擬注重化無情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關的東西來代替該事物,如部分代替整體(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對偶與對比的區別(對比主要是意義內容的相反或相對,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對偶主要是結構形式上的對稱,要求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還要注意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交叉運用。

學生要善於發現修辭手法,並說明作用。如比喻為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擬是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反問為了強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誇張是為了強調和突出(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對偶是為了增強詩詞的**美,表意凝鍊,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各種描寫手法

①側面描寫———襯托對比

襯托是有主次之分兩者相比較一方為另一方服務從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為正襯與反襯。對比是相並的兩方內容相反目的在於突出不同點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襯托、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徵,。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襯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寫江中之月「唯見江心秋月白」襯托琵琶聲的引人入勝,「別時茫茫江浸月」襯托人物淒涼的心情。

②正面描寫———動靜結合

詩人描寫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動態與靜態的相互映襯,也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還可以化動為靜與化靜為動。動靜的結合往往和襯托相關。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頷聯描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是靜景描寫;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是動景描寫。

山泉因雨後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掛」字化動為靜。再比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花落、月出、鳥鳴突出了春澗的幽靜,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也是以聲寫靜,以動襯靜。 「山舞銀蛇,原馳蠟像」也是化靜為動。

③正面描寫———虛實結合

在景物描寫中,虛是聯想想象之景,如回憶想象未來或幻想幻覺之景;實指當前視聽之景。

例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闋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闋實虛,「行人」想像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柳永《雨霖鈴》想象別後之景。

李煜《虞美人》「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雕欄玉砌」「故國」是回憶中的景物。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春風十里」,實景「盡薺麥青青」,昔盛更顯今衰。想像是虛寫的關鍵,虛是為實服務的。

④正面描寫———光影、色彩的渲染

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作者突出了剛抽新芽的柳枝,成雙成對的黃鸝,自由自在的白鷺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種鮮明的顏色新鮮而且明麗,構成了絢麗的圖景。色彩的渲染可以傳達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襯思歸的感傷,如杜甫的另一首《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就是濃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風光,山青翠,花紅豔,鳥翎白,碧波綠,景象清新,賞心悅目,卻是為寫下文勾起漂泊的傷感作鋪墊。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通過紅日映花襯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憶江南美景的;駱賓王的《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鵝潔白的羽毛浮於綠水之上,紅掌撥動,綠水泛波,紅、白、綠三色對比有寒有暖,鮮明而協調,在藍天、白雲之下,在綠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見底的池塘邊,「白毛」與「綠水」比美,「紅掌」與「清波」爭勝,多麼絢麗的畫面,多麼富於童趣和生活氣息。真可謂狀物如在目前。

⑤正面描寫———觀察角度的變化與遠近高低的順序

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頭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第一句描寫了秋山高遠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勇於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寫了秋山中的乙個特定場景,在白雲浮動的天空下有幾戶人家隱約可見。

後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句,生機勃勃,鮮豔奪目,清新剛勁,形象鮮明,給人一種秋光勝似春光的美感。描寫要有層次性——由遠到近或由下而上等。

蘇軾的《題西林壁》中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仰視,遠眺,近看,視覺形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

⑥正面描寫———白描工筆

描寫景物採用白描法,是指以簡潔、質樸的語言,粗線條地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繪景,往往能取得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那麼,白描法繪景有什麼特點呢?

一是繪景的語言要樸素、簡潔,只寥寥數筆,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徵,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寫鮮明、準確,它要求的是既簡潔,又傳神。

如:《江中口佔》荒江鷗浪遠,薄暮水雲低。千里一帆過,憑舷風滿衣。

工筆是指對事物注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如蘇軾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採擷生活中的兩個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達,融情於景,造成了一種別有情趣的美感。

作者通過描寫景物,可以渲染氣氛,襯托人物性格、心理,寄寓情感,深化中心,推動情節發展,還有象徵,如《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既指眼前景又象徵大唐的衰落。可以樂景寫哀情,它屬反襯手法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藉此來表達一種悲哀、淒楚的情緒。如歐陽修的《踏莎行》「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以散發芳香的青草與和暖的春風這種樂景反襯詞人無窮的離愁別緒這一哀情。

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昔日游上苑時的熱鬧與美好正顯示了今日處境的淒涼。

首先,從歷年的高考試題中,不難尋找到對景物描寫的作用的考查:例如:2023年全國卷丙卷

江城子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異草平,落霞明,水無情。

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

空有始蘇台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注]姑蘇臺: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

問: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台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詞中「水無情」明寫落日餘輝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返。「空有」明寫六朝繁華已去,只剩月亮高掛,暗寓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之意。本詞同第三冊李白的《越中覽古》的主旨相近,應不難作答。

再如:2023年全國卷甲卷

春行即興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問: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這首詩寫了作考「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者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淒涼之情。

另外,2023年全國卷二

南柯子王炎

山宴雲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豔溼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山,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忙、秋收。

問:上闕中「數枝幽豔溼啼紅」一句展現的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作者寫這句是為惜春傷懷嗎?為什麼?

在這首詞中,作者所描繪的是一幅幾枝鮮花的花辨上沾著水珠楚楚堪憐的畫面。(答案要求答出幾枝鮮花的,給1分;答出沾著水珠等意思的,給1分。)但不是為惜春傷懷。可以從兩方面看出:

一、作者接著「數枝」句說: 「莫為惜花煙悵對東風」;

二、在烏雲密布、寒雨將至時,作者更關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總之,在歷年的高考試題中,對景物描寫的作用的考查型別主要有:景物描寫(季節、時令、地域等)、場面描寫(農事、戰爭、狩獵、離別等)、色彩描寫。鑑賞時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寫景物的自然屬性為依據,挖掘其深刻的社會屬性(即作者藉以抒發的感情、表達的寓意等)。

試題型別主要是(1)根據景象(意象)特點(2)描摹詩歌圖景等從而來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為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更應該引起對這一方面的關注。經過高中第三冊語文「詩歌單元」的教學,回顧高考,不難發現,高考就在教材之中。

第一,借戰爭場面的描寫表仰慕之意。在《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中,「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由此,借塑造周瑜這一英雄形象,描述火燒曹營的歷史事件,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無盡感慨。

尤其是上片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寥寥數筆勾畫出赤壁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令人不禁想起當年赤壁鏖戰的壯闊場面。為下片追懷英雄渲染了環境氣憤。

第二,寄山水田園,抒恬退隱忍之志。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詩人採用「田家語」,以白描手法,寫景敘事,把樸素的田園風光,平淡的農村生活與再回田園的閒適愉悅交織在一起,表現詩人超俗的人格和恬淡的心境以及厭惡官場、回歸大自然的美好心願。王維的《山居秋冥》表現的更突出。

第三,懷古傷今,借物抒懷。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詩人把石頭城放在沉寂的群山、帶著涼意的潮聲、朦朧的月夜之中,採用了意寓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表達詩人對故國蕭條、人生淒涼的深沉感慨。

第四,寫羈旅之苦、報國之志。陸游的一曲「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用「樓船夜雪、鐵馬秋風」具體的意象概括當年的戰爭生活體現了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堅強意志。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所選取的「舞榭歌台、斜陽草樹、尋常巷陌、烽火揚州路、一片神鴉社鼓」等景物的簡單勾勒,借古諷今,表現抗金救國、恢復中原的熱切願望不能實現的苦悶以及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憤慨。

古詩歌鑑賞常見的景物描寫手法與作用

3 正面描寫 動靜結合 詩人描寫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動態與靜態的相互映襯,也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還可以化動為靜與化靜為動。動靜的結合往往和襯托相關。如王維的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頷聯描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

古典詩歌鑑賞表達技巧之描寫手法教案

古典詩歌鑑賞表達技巧之描寫手法教案太子頭上的 教學目標 鑑賞古典詩詞的描寫手法,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與能力 重點難點 通過例題了解古典詩詞的描寫手法,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教學方法 例析與訓練結合 教學課時 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內容 一 匯入新課 情景設入法 林海的 琵琶語 同學們聽了這首曲子的...

詩歌鑑賞描寫手法教案

詩歌鑑賞 表達技巧 3 主要有 白描 細描 象徵 襯托 烘托 渲染 對比 抑揚 動靜結合 正側結合 虛實結合等。手法解析 1 白描 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畫法中的速寫或素描,其特點是用簡練的墨色線條來勾勒畫面,賦形寫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這種畫法引入到詩歌的創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