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財務會計基礎知識

2022-05-02 21:39:03 字數 4819 閱讀 4689

第一節會計的基本概念

一、什麼是會計

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會計與社會生產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會計的產生與發展離不開人們對生產活動進行管理的客觀需要。

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資金運動的資訊採用專門的方法進行獲取並進行加工的活動就是會計。也可以說會計是乙個經濟資訊系統,它是在企業設立的旨在反映和控制各種經濟活動、加工並輸出會計資訊的經濟資訊系統。

二、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受客觀條件的影響與制約。在不同的條件下,會計的目標往往不盡相同。站在企業管理的高度來看,由於會計是企業管理資訊系統的乙個業務資訊系統,因而會計必須符合企業管理總的目標,即加強企業管理,不斷地提高經濟效益。

但是,要真正發揮企業會計的作用,還必須明確會計的直接目標。通常人們所說的會計目標,也都是指會計的直接目標。

一般而言,會計的目標是向會計資訊使用者提供對決策有用的會計資訊。但是,由於會計資訊使用者的種類不同,會計資訊所能發揮的作用也不相同。

會計資訊使用者也就是企業的利害關係人。它既包括企業內部使用者,也包括企業外部使用者;既有直接的使用者,也有間接的使用者。

1.現時的和潛在的投資人

現時的投資人由於對企業已實現了資金投入,因而成為企業的業主(或稱所有者)。他們一般要以其出資額對企業的債務承擔責任,另一方面又對企業的淨資產享有所有權。潛在的投資人雖未實現投資,但需要根據自身的利益作出投資決策。

這類資訊使用者最為關心企業的經營狀況,十分重視並希望詳細了解企業的資金運動及其效果。因此,他們要求企業會計提供正確、充分的會計資訊。他們是會計資訊的首要使用者。

2.債權人

債權人將資金貸放給企業,首先要考慮該批資金的安全是否有保障。在資金具備安全性的前提下,考慮資金的營利性。前者強調企業應能到期還本,後者指企業應在各期或到期時支付資金利息。

因此,債權人關心的重點是企業的財務狀況和償債能力。

3.**職能部門

為了進行國民經濟的綜合平衡和加強巨集觀管理、實施財經監督,各**職能部門需要各企業的會計資訊。這些職能部門主要有計委、經貿委、統計部門;各級財政和稅務機關;**銀行及其各級分支機構;審計機關等。

4.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的主體是各類商業銀行。它們執行著存款、放款和結算等職能。商業銀行自身就是企業,因而提高經濟效益同樣也是其經營目標。

它們需要利用企業的會計資訊(特別是其開戶企業的會計資訊),進行各項金融決策。

5.企業內部各級管理者。企業內部各級管理者為了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需要借助於會計資訊及時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作出正確經營決策。

6.會計資訊的其他使用者。會計資訊的其他使用者從他們各自的實際利益出發,來關心企業的財務狀況、營利能力等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和特定方面利用會計資訊,以便作出各種不同的決策。

在確定會計目標時要考慮以下兩點:

第一,要針對會計資訊的主要使用者。它包括**職能部門、企業的投資人和債權人、企業內部管理者。

第二,要體現會資訊的共性要求,使各類會計資訊使用者借助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夠尋求其所需要的資訊。

《企業會計準則》對會計目標作了明確的規定。會計所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符合國家巨集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方面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需要。

三、會計的基本職能

會計職能是指會計作為經濟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夠發揮的作用。會計的職能可有很多,且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但其基本職能應當概括為兩個:核算與監督。

會計的核算職能主要是指會計的記賬、算賬、報賬工作。會計核算職能的基本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核算主要是從價值量上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狀況。

2.會計核算具有完整性、連續性和系統性。

3.會計核算要對經濟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反映,在對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事中、事後核算的同時,還可以**未來的經濟活動。

會計的監督職能是指會計對發生的會計事項是否合法、合理進行審查,對於不合理、不合法的業務,會計應事前提出意見、事後提出報告。

會計監督職能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

1.會計監督主要是通過價值指標來進行。

2.會計監督既有事後監督,又有事中監督和事前監督。

會計監督的依據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兩種。合法性依據是國家頒布的法令、法規;合理性依據是客觀經濟規律及經營管理方面的要求。會計監督的目的就是保證會計目標的順利實現。

會計的核算職能與監督職能是相輔相成的,會計的監督必須以會計的核算為基礎,沒有會計提供的資訊,就不能進行會計監督;會計的核算必須以會計監督為保證,才能為經濟管理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資訊,達到預期的目的。

第二節會計準則與會計要素

會計作為乙個資訊系統,基本任務是向企業內外的會計資訊使用者提供財務資訊。這就要求各個企業提供的財務資訊之間具有可比性。要達到這樣的要求,必須對會計核算提出一些最基本的指導原則,作為會計核算的統一規範,以使各單位按照這些原則, 正確地提供、解釋和使用財務資訊。

這種作為統一規範的指導原則,通常被稱為會計準則。。

一、會計準則的制定

會計準則是處理會計物件的標準,會計工作的規模,評價會計工作質量的準繩。作為會計觀念和經驗的總結,它的產生與制定有乙個歷史的過程。

會計準則最早產生於美國,本世紀初,由於私有制和企業生產規模狹小,企業如何進行會計核算,完全是企業自己的事情。當時, 各企業的會計核算是各行其是,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範,也不存在會計準則。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特別是公司的出現,使社會上與企業有利害關係的單位和個人越來越多。

這些單位和個人為了能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需要企業的會計報表規範化,更易於理解,並希望各企業之間的會計報表具有可比性。尤其是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許多公司紛紛破產倒閉,**和債券在**市場上拋售,使企業的投資者和債權人損失慘重, 這促使社會公眾和美國**迫切要求企業的會計報表規範化和標準化,能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準則應運而生了。

2023年,美國頒布**法,規定**上市的公司都必須執行統一的會計方法和標準。自此以後,美國開始制定會計準則。

世界各國所建立的會計準則,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經濟制度、 會計水平以及政治社會制度等國情不同,內容各有千秋。但隨著國際經濟的發展,國際**、國際經濟合作、國際資本流動等國際業務越來越廣泛,將各國的經濟活動越來越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加強各國間的會計協調,提高各國企業之間會計資訊的可比性,是國際經濟發展對會計提出的要求。

在2023年11月,我國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並於2023年7月1日起實行。並2023年制定了企業《企業會計制度》,於2023年1月1日起暫在股份****範圍內實行。

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是會計改革的重要步驟,將對我國會計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會計假設

會計假設,指的是面對著變化不定的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活動空間、期間、條件諸方面所做出的合理推斷,是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會計假設一般有四項,即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價。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它是對會計活動的空間範圍所作的假設。在這一假設下,會計人員總是站在企業這個特定的主體立場上進行會計核算的,以便正確反映企業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等增減變動情況,正確計算出企業的經營成果。換句話說,企業的核算應以企業發生的各項經濟事項為物件,記錄和報告企業本身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

會計主體規定了企業會計核算的範圍,它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範圍只是這個特定企業的經營活動,而不包括其他企業和業主的經營活動。

會計主體具有獨立性、實體性和統一性的特點。它在經濟上是立的,必須具有經濟業務,擁有獨立的可供運用的資金並且予以單獨核算,同時也是乙個整體。會計主體因此也稱為會計實體或會計個體。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企業在可預見的將來,可以持續不斷地經營下去,不會發生破產和清算。它是對會計活動期間所作的假設。在假設了會計主體之後,直接面臨的問題是這個會計主體能夠存在多久?

因而還需要持續經營假設。只有在這一假設前提下,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才具有連續性,才能選擇和確定會計核算的具體方法,才能建立起會計計量和確認的原則,解決資產的計價和收益確定的問題。因此,如果沒有持續經營這一假設前提,一些公認的會計處理方法就缺乏存在的基礎。

比如,企業使用的資產包括固定資產應當按照歷史成本計價,固定資產使用中的價值轉移採用某種折舊方法計提折舊,而企業的債務應按規定條件償還。如果不是在持續經營前提下而是在清算條件下,企業資產的價值則是按實際變現的價值計算,負債按照資產變現後實際負擔能力清償,而不能採用公認的會計處理方法。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為了及時地提供財務資訊,將企業持續不斷的生產經營活動人為地劃分為一定的會計期間,分期記賬和編制會計報表,及時提供有關會計資訊。會計期間可以按年劃分,也可以按季、按月劃分。

會計分期這一假設是在持續經營假設的基礎上產生的,只有假設業能夠持續經營下去,才有必要和可能進行會計分期,同時,會計分期假設又是持續經營假設的補充。這兩個假定結合在一起,才能連續地提供會計主體在各個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以及期初、期末的財務狀況及其變動的資訊。

(四)貨幣計價

貨幣計價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中採用貨幣為計量單位,記錄和報告企業的經濟活動。由於貨幣計量單位具有綜合性、全面性的特點,採用這一計量單位進行會計核算,就可以對企業的各項會計要素加以計量、記錄、計算和報告,提供全面、系統、綜合的企業會計資訊。貨幣計價還包含著幣值不變的假設,只有這樣,會計才能在幣值經常變化的環境中擺脫無所適從的境地,向會計資訊使用者提供資訊。

在企業的經濟活動涉及多種貨幣的情況下,還需要在多種貨幣中選擇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對於涉及非記賬本位幣的經濟活動,要進行外幣折算,按某種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記賬。

三、會計一般原則

確定會計的一般原則是為了保證會計資訊的質量;也是對會計資訊的質量要求。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了十二條一般原則,它們是:

(一)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必須要真實、客觀地地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這一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以企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活動為依據,如實記錄和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濟成果。會計資訊的真實性,是保證會計資訊質量的首要條件。

(二)相關性原則

第二章基礎知識

第二單元 大氣 基礎知識測試 1 大氣層 1 大氣層的作用等。2 根據大氣的大氣從地面到高空依次分為其中與人類最密切的是 溫度隨高度的上公升而 最顯著的特點是 二 天氣和氣溫 1內近地面的大氣的綜合狀況叫天氣。組成的要素有 等。其中是最基本的要素。2 氣溫是空氣的 表示空氣的測量的儀器是單位是一天中...

會計基礎知識點第二章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負債是由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正在籌畫的未來交易或事項,如企業的業務計畫 購貨合同 於3個月後購入一台10萬元裝置 不屬於負債。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不是潛在義務 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2.負債的確認條件 將...

管理基礎知識第二章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發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發展 管理思想源於管理實踐,管理思想的發展源遠流長。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論的萌芽。管理作為一種理論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發展經歷了100多年的時間。縱觀管理思想發展的全部歷史,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早期管理思想 從人類社會的產生到19世紀末20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