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財權壟斷性檢討

2022-05-01 09:06:04 字數 889 閱讀 5610

作者:龍柯宇

**:《法制與社會》2023年第10期

摘要智財權的「公地悲劇」將導致知識產品為社會所公有,而創新激勵無從談起,最終影響整個社會的進步;「反公地悲劇」則由於產權太過分散,而使交易成本激增,技術合作難以達成,知識無法實現共享。智財權的壟斷性與市場是不相關聯的,它僅僅作為一種能力的描述狀態罷了,擁有智財權不等同於智財權壟斷,但其行使確實可能對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構成危害,進而遭致反壟斷法規制。

關鍵詞智財權壟斷性智財權壟斷

中圖分類號:d92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3)04-060-04

一、智財權的「公地悲劇」與「反公地悲劇」

「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指涉的是一種關乎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就資源分配而言所固有的內在矛盾性的社會陷阱(social trap)。在語源上,該詞來自威廉·佛司特·洛伊(william forster lloyd)於2023年發表的一篇論述人口問題的著述中所使用的比喻。2023年時,加勒特·哈丁(garret hardin)將此概念予以了拓展,稱為「公地悲劇」。

在這裡,不妨先來看看哈丁在其**中所談到的乙個以牧羊人和牧場資源為例的「牧場理論」。他假設到,牧羊人欲最大化發揮牧場的效用,並盡可能在牧場上飼養更多的羊只。然而,每增加一頭羊,所帶來的結果都存在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

牧羊人從新增羊只上獲得增值利潤(積極);牧場的承載力因新增羊只而予以相應減少(消極)。然而上述兩種結果所需之代價卻並非平等,因為個體的牧羊人所獲之增收的代價(即牧場承載力的耗損)勢必轉嫁到所有牧羊人身上。基於「經濟人」的自利思想,每個牧羊人個體都會以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並做出相同的決定,即更多的在牧場上進行放牧,外部性現象由此滋生。

由於此類個體行為具有可預見性,且將持續發生,因此哈丁稱之為「悲劇」:「持續進行,永無休止的悲劇」。

專利權的壟斷性與公開性的定義詳解 智財權

一 專利權的壟斷性 專利權具有壟斷性,但不是法律上的壟斷權。專利權的 壟斷性 表現在保護模式和專利權的效力範圍上。專利權人借助國家權力實現個人對技術方法在特定時間和地域的掌管和控制 它是行政機關審查批准的獨佔實施許可權和獨佔銷售許可權。因此專利權一開始就被理解為 特權 或 壟斷權 專利權在保護模式方...

智財權權利濫用的反壟斷法規制

摘要 智財權法所保護的權利具有很強的 專有性 和 獨占性 正是這樣優勢使得權利人很容易濫用其權利。在當今知識經濟的背景下,這種權利濫用很容易造成阻礙競爭 形成壟斷 破壞市場秩序等等不良惡果,因而從反壟斷的角度對其進行規制便很有必要。本文先論述了智財權同反壟斷法的關係和協調,然後介紹了國際 國內反壟斷...

論反壟斷法對濫用智財權壟斷行為的規制

智財權是一種合法的壟斷權,但如果智財權人濫用其權利,同樣會損害市場競爭,這類行為同樣需要反壟斷法對其規制。本文剖析了智財權領域反壟斷的必然性及規制的物件,結合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相關立法經驗,提出我國規制智財權非法壟斷的立法建議。關鍵詞 智財權反壟斷權力濫用 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進一步融合,國際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