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類文字閱讀的考場失誤和解題技巧

2022-04-28 20:12:07 字數 3160 閱讀 8559

武漢市第六中學黃德燦

所謂「論述類文字」主要是指知識性文章,在表達方式上主要用說明方法,在以前多是指「自然科學類文章」,所謂「自然科學類文章」,是指研究各種自然現象的科學知識文章,其主要特點是邏輯的嚴密性和語言的簡明性。在選材上,力求關注新知,反映最新科技成果。這一類命題檢測的能力點是:

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針對文章中的觀點進行**式討論。

論述類文字的新知識、新資訊是通過概念、判斷傳達出來的,為了說明自己的結論,還常常要運用推理。高考基本上是著眼於這三點,以選擇題為主要考查形式。近年來出現了一道檢測判斷和推測能力的主觀題。

在以前,這是最後一道題,重在檢測考生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判斷、推測的能力,檢測考生的自主**能力。現在也有一些省市高考減少了這一題,把它移到大閱讀測試題最後。

如何解答論述類文字閱讀題呢?我們先**一下實用類文字閱讀的考場失誤原因。

論述類文字閱讀的考場失誤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盯著區域性,忽視整體把握

任何文章都是乙個有機的整體,論述類文章語言簡潔,科技資訊含量很大,概念、判斷要求很嚴密,無論採用什麼形式命題,答案都必須建立在整體內容之上。高考語文試卷上的閱讀材料,一般在左右,要想命好幾個高水平題目,在選項上準確地區分開來並且指向無誤,很不容易,內容必然涉及到文章的方方面面。我們如果不從整體出發,閱讀不謹慎,只盯著區域性,就很容易誤解,就難免誤入歧途。

有些考生害怕實用類文章,還因為時間有點緊張,不打算整體閱讀,或者浮光掠影,匆忙作答,答案可想而知,尤其是資訊篩選,概括要點,錯誤的概率就更大了。

2.讀題粗心,忽視細微改動

設計多個選擇題,根據命題規律可以知道,內容涉及面一定很廣,有巨集觀,也有微觀。選項來自閱讀材料,要有隱蔽性,命題者就必然要在文字上做手腳。有些判斷換燙不換藥,表面看改動很大,其實意思未變,粗心人以為內容變了。

有些判斷文字改動很小,唯一的一點改動卻是致命的,例如「全部」「所有」「凡是」「一切」「都是」「有些」「著」「了」「過」「正在」「已經」「大約」「不」「不是」「都是」「不一定」「一般」「大約」「很」「非常」「極其」等等,選項就是因為這些詞語的改動,就有了本質改變,很多考生粗心沒有發現,導致判斷失誤。

3、重視對應,忽視邏輯聯絡

有些考生不善於從是否符合邏輯的角度衡量選項判斷的正誤,只是簡單認為這些文字在材料中可以找得到,其實選項中的許多干擾項如偷換概念、以偏概全、因果聯絡不緊密等文字變化並不太大,可是在邏輯關係上卻發生了根本改變。還有些選項把必要條件視為充分條件,或者條件列舉不夠,結論就得出了。如果不從邏輯角度思考,我們就找不到判斷的依據,答題必然出錯。

4.只看表面,忽視隱含資訊

有些選項判斷和原文對照改動很大,甚至原文中就根本沒有這樣的文字,可是這些判斷都是對的,這是命題者根據原文隱含資訊所作的判斷,很多考生沒有仔細閱讀材料,只是慌裡慌張急於閱讀題幹,然後再去原文中盲目尋找,以為這樣可以節約時間,結果找來找去,被表象迷惑,無法判斷,只好匆忙答題,結果錯誤就是必然的了。

5、錯誤引申,忽視依據材料

高中進入新課改後,實用類文字閱讀試題有一題要求考生進行**,做出自己個性化的判斷。這類題目往往提出兩個觀點要求考生作出選擇以後,說說自己贊成或反對的理由,有些考生脫離閱讀材料,把題中的觀點當做是作文題目,錯誤引申,導致理由站不住腳。

我們明白了考場失誤的原因,換乙個角度,再從命題規律中去尋找答案,也許就找到了答題技巧。

1、材料中僅指乙個部分,命題者改為涉及整體。

小範圍變成大範圍,以偏概全。在事物的範圍上,命題者故意將閱讀材料中對部分事物情況的判斷表述為對所有事物情況的判斷。關鍵詞有「全部」「所有」「凡是」「一切」「都是」「有些」等等。

抓住這些關鍵詞,就準確地把握了命題的要害。

2、材料中還未實現的內容,命題者改為已經實現。

未然變為已然。「已然」是事物已經產生的情況,「未然」是事物即將出現的情況(時態關係)。將「即將出現的情況」表述為「已經產生的情況」,自然也有命題者將「已經產生的情況」表述為即將出現的情況」。

關鍵詞有「著」「了」「過」「正在」「已經」「大約」等等。發現這些關鍵詞一旦改動,答案就可以迅速確定。

3、材料中是一種偶然情況,命題者改為一種必然結果。

或然變為必然。從發展的趨勢來看,有兩種情形:一種是「或然」,即「有可能發生」;另一種是「必然」,即「事理上必定發生」。

命題者常將「或然」的趨勢表述成「必然」的趨勢。關鍵詞有「一定」「必然」「可能」「也許」「或許」「在一定條件下」等等。這些語詞常常是答題的切入口。

4、材料中有原因有結果,命題者將原因與結果錯誤嫁接。

原因結果沒有邏輯聯絡。在事物的因果關係上,命題者或將因果關係顛倒,或強加因果關係。表示原因的判斷在材料中可以找到,但是根據這個原因不能推斷這個結果。

倒過來根據這個結果尋找的原因是錯誤的。關鍵詞有「由於」「因為」「所以」「基於以上原因」「由此看來」「之所以」「是因為」等等。命題出現這些語詞,要仔細斟酌。

5、材料中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命題者改為否定或肯定。

混淆是非。在事物的性質上,命題者故意將閱讀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將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關鍵詞有「不」「不是」「都是」「不一定」等等。避免失誤,必須細心。

6、材料中是一般程度,命題者改為非常程度。

言過其實。在一定條件下,事物都有自身的客觀性,我們分析判斷要符合客觀實際。可是命題者故意誇大事物實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

關鍵詞有「一般」「大約」「很」「非常」「極其」等等。接觸到這些語詞,就要鑑別它的合理性。

7、材料中的次要內容,命題者改為主要內容。

主次混淆。事物的變化發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現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題者有時會將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關鍵詞有「主要是」「根本原因是」「決定因素是」等等。面對這樣的障眼法,我們只需要對照一下原文。

8、材料中指代這個方面的內容,命題者改為指代那個方面的內容。

指**解錯誤。在材料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代詞,在一定語言條件下,它們都是有具體的指代物件,有時內容比較複雜,指代詞和指代的內容分隔很遠,命題者故意設定錯誤理解選項。關鍵詞有「這」「這些」「那」「那些」「哪些」「它們」「其」等等。

我們需要在這些詞語身邊找一找物件,注意述說角度和標點。

除了以上八種情況外,還有經常使用的三種情況:

無中生有。材料中本無此意,命題者故意憑空臆造出這種說法。

張冠李戴。材料中是姓張身上的事情,命題者改為姓李身上的事。

曲解原意。對詞句的理解與原文意思完全不同,曲解了作者所要闡述的觀點或表達的意思。

高考論述類文字閱讀解題技巧

高考一般論述類類文章閱讀方法與答題技巧 1.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論述類類文章中的重要詞語,往往不是一般的詞語,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裡含有特定的屬性。還有代詞的指代物件或內容的認定,多義詞的判斷,隱含資訊比較豐富的詞語的推斷,都必須準確把握。2.理解並解釋文中重要的句子 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

活頁實用類 論述類文字閱讀 一

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題。楊麗萍 舞蹈是種信仰 曹玲娟執拗地穿著繡花衣 麻布褲和布鞋,身形特別瘦小,說話時語調低沉輕緩。近日,第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楊麗萍帶著傾心打磨的歌舞樂 藏謎 再度艷驚了上海灘。談起舞蹈,她冷靜又痴迷,舞蹈是什麼?是語言 是信仰 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沉寂一段時間後,...

「論述類文字的閱讀指導」教學設想

廣州市第四中學賴嘉穎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明確論述類文字閱讀的思路 2.讓學生學會鎖定文字重要資訊答題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高考論述類文字閱讀 考什麼?關注考點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 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