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稅內容及意義

2022-04-27 17:18:02 字數 3046 閱讀 7086

然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環境保護問題是無法靠市場本身來解決的。因為市場並非萬能的,對於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諸如環境保護等「外部性」問題,它是無能為力的。其原因在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主體完全根據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目標決定自己的經濟行為,他們往往既不從全域性考慮巨集觀經濟效益,也不會自覺地考慮生態效率和環境保護問題。

因而,那些高消耗高汙染、內部成本較低而外部成本較高的企業或產品會在高額利潤的刺激下盲目發展,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汙染和破壞,降低巨集觀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率。對此,市場本身是無法進行自我矯正的。為了彌補市場的缺陷,**必須採取各種手段對經濟活動進行必要的干預。

除通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來規範經濟活動主體的行為之外,還應採用稅收等經濟手段進行巨集觀調控。稅收作為**籌集財政資金的工具和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巨集觀調控的經濟槓桿,在環境保護方面是大有可為的。首先,針對汙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課徵環境保護稅無疑是保護環境的一柄「雙刃劍".

它一方面會加重那些汙染、破壞環境的企業或產品的稅收負擔,通過經濟利益的調節來矯正納稅人的行為,促使其減輕或停止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另一方面又可以將課徵的稅款作為專項資金,用於支援環境保護,在其他有關稅種的制度設計中對有利於保護環境和治理汙染的生產經營行為或產品採取稅收優惠措施,可以引導和激勵納稅人保護環境、治理汙染。可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環境稅收是**用以保護環境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力手段。

2.體現「公平」原則,促進平等競爭。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最基本法則。但是,如果不建立環境稅收制度,個別企業所造成的環境汙染就需要用全體納稅人繳納的稅款進行治理,而這些企業本身卻可以藉此用較低的個別成本,達到較高的利潤水平。這實質上是由他人出資來補償個別企業生產中形成的外部成本,顯然是不公平的。

通過對汙染、破壞環境的企業徵收環境保護稅,並將稅款用於治理汙染和保護環境,可以使這些企業所產生的外部成本內在化,利潤水平合理化,同時會減輕那些合乎環境保護要求的企業的稅收負擔。從而可以更好地體現「公平」原則,有利於各類企業之間進行平等競爭。 由此可見,建立環境稅收制度完全合乎市場經濟執行、發展的需要。

環境稅收的產生,既是源於人類保護環境的直接需要,也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環境稅收首先誕生於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恰好證明了這一點。

實施原則

公平原則

從第一部分的分析中可知,庇古稅方案通過以外部成本內部化的途徑來維護社會經濟中的公平原則問題。而公平原則也是設計和實施一國稅制時首要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原則。它往往成為檢驗一國稅制和稅收政策優劣的標準。

所謂稅收的公平原則,又稱公平稅負原則,就是指**徵稅要使納稅人所承受的負擔與其經濟狀況相適應;並且在納稅人之間保持均衡。 公平原則也是建立環境稅的首要原則。因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由於市場經濟主體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作出的決策選擇和行為實施會產生外部性,高消耗、高汙染、內部成本較低而外部成本較高的企業會在高額利潤的刺激下發展,降低社會的總體福利水平和生態效率,而這些企業未付出相應的成本,也就是說其稅收負擔和自身的經濟狀況並不吻合,違背了稅收的公平原則。

因此,各國環境稅大多以糾正市場失效、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政策目標。

效率原則

具體包括經濟效率和行政效率兩個方面,將圍繞經濟效率展開討論。

一般而言,稅收引起的**變化的總負擔,並非簡單的等同於所徵收稅款的絕對額。在現實中,徵稅常常帶來納稅主體經濟決策和行為選擇的扭曲,干擾資源的配置。當這種扭曲超過一定限度時,納稅人或者改變其經濟行為,或者採取不正當手段以減輕或逃避其稅收負擔,這種狀況被稱之為稅收的「額外負擔」。

當然,徵稅的過程也同樣會帶來納稅人的「額外收益」,對經濟產生良性刺激。因此,檢驗稅收經濟效率的標準,應當是本著稅收中性原則,達到稅收額外負擔最小化和額外收益最大化。

環境稅的徵稅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汙染對環境的破壞,這必然會影響汙染企業的稅收負擔,改變其成本收益比,迫使其重新評估本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同時環境稅也對其他企業的經濟決策和行為選擇產生了影響。

稅制介紹

產生原因

發展中國家,隨著工業化程序的不斷加快,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結構粗放,外延式擴大再生產使得資源利用率低,大多數企業的生產技術、工藝流程落後,高能耗、重汙染型企業的迅速發展導致了工業汙染物的排放量增長迅猛,嚴重汙染了大氣、土壤和水源;二是人口迅速增長,城市化程序加快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使城市生活垃圾大量增加而未得到妥善處理,造成城市的環境汙染;三是過度採伐、放牧,破壞了植被資源,造成生態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發生,近年來北京的沙塵暴現象就是乙個典型的例子。

u形結構

環境稅收入會隨著開徵時間的持續呈倒u形結構。中國建設環境稅制決不能以增加收入為根本出發點,環境稅制的政策目標只能是糾正市場失效、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如果該目標在實踐中真正得以實現,從環境稅中所得收入必然很小,這也是符合環境稅立稅宗旨的。

倍加紅利

所謂倍加紅利(double dividend),是指通過徵收環境保護稅所獲收入可以用來降低現存稅制對資本和勞動產生的扭曲,獲得倍加紅利。即一方面通過環境保護稅的徵收,加強汙染治理,提高了環境質量;另一方面是由徵稅獲得的淨經濟效益,形成更多的社會就業、個人財富、gdp總值以及持續的gdp增長等。

在建設環境稅制程序中,更重要的是要發揮環境稅本身固有的倍加紅利作用。通過對原有稅制扭曲效應的糾正,促進國民經濟結構調整、保持有效的激勵機制,發揮環境稅的刺激經濟主體行為的外部正效應的作用。比如在解決中國企業經濟結構粗放、資源利用率低這一最大也是最關鍵的環境問題時,可以通過稅率結構設計上的技術性處理,引導企業提高資源利用率,最終達到增加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企業利潤率的目的。

稅制設計

在環境稅制的建設和設計時,要結合中國具體國情,積極借鑑近年來國際上已經成熟的經驗,探索一條適合中國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特點的環境稅制改革之路。比如,在發揮環境稅制倍加紅利對經濟結構優化作用的同時,要考慮中國就業壓力巨大和社會收入分配不均衡的實際國情,適當發揮其促進就業和調節收入再分配的效用。

稅收意義

環境的惡化不但直接影響著中國人民的生存質量,而且制約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通過開徵環境稅來籌措專門的環境保護費用固然很重要,但更應該重視發揮環境稅的倍加紅利作用,在運用經濟手段消除外部不經濟的同時,也應該利用稅收工具刺激外部經濟,減輕合乎環境保護要求的企業所承受的稅收負擔。因此,環境稅制的完善過程不能脫離本國的國情。

不切實際的高標準環境稅制會阻礙經濟的發展,最終導致環境保護水平的下降。環境稅制的建設還應該與稅制改革的總體方向和發展程序相協調。

實習目的動機及內容意義

1 通過生產實習加深對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認識,鞏固專業思想,激發學習熱情。2 熟悉汽車修理環境 修理工具。為以後走上工作崗位積累一定的知識與經驗。3 開拓我們的視野,增強專業意識,鞏固和理解專業課程。4 通過現場維修實習和企業員工的交流指導,理論聯絡實際,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以印證 深化 鞏固和充實,...

H指數的內容及意義

文正學院 09工商 0917414001 徐紅 h指數是美國物理學家hirsch於2005年提出用於 評價科學家的科研績效 雖然其原始 的題目及hirsch對h指數的含義描述值得討論,但h指數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全球風靡,很快被擴充套件用於期刊 研究團隊 大學 科研院所 學科 國家 和研究熱點等不同領...

管理體系內容及意義

企業發展,前期靠願景,中期靠團隊,後期靠客戶。企業 式增長的前提,是企業的組織系統健全和發揮作用,能夠啟用並驅動團隊共同實現夢想!組織架構系統 願景 夢想 解決位置問題 戰略布局 組織架構圖 工作分析系統 職 責 權 限 解決分工問題 工作分析表 崗位責任書 薪酬設計系統 崗位價值 解決分錢問題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