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實驗總結

2022-04-19 02:40:29 字數 3345 閱讀 2281

左家鎮中學張學智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開展好實驗教學是學好生物的前提條件。生物實驗具備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養學生動腦、啟迪思維、開發潛能的作用,為使今後實驗教學順利有效開展,七年級、八年級生物實驗教學開展率按計畫全部完成。現將本學年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做如下總結:

一、尊重客觀規律,堅持實事求是

在平時的學生實驗中,經常出現這種現象:當實驗得不到正確結果時,學生常常是馬虎應付,實驗課堂一片混亂,鈴聲一響學生不歡而散;當老師催要實驗報告時,他們就按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填寫實驗報告;還有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不成應該做的實驗專案,就抄襲他人的實驗結果,或憑猜測填寫實驗結論等等。這樣就不能達到實驗教學目標。

可見,對生物實驗教學,必須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實驗教學技能,勢力嚴謹細緻、認真科學的態度,要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實實在在地引導學生完成實驗教學的任務,才能達到理想的目的。

二、認真完成實驗環節,注重操作引導

在實驗教學工作中,無論是實驗員準備實驗,教師演示實驗,或者指導學生實驗,以及對待實驗的嚴格態度等方面,處處,時時,事事都要體現教師的言傳身教,只有教師教得紮實,學生才能學得牢固。因此,嚴格搞好實驗課的「備、教、導」是上好實驗課不可缺的基本環節。

1、 備好實驗課是上好實驗課的首要條件

教材中要求做的實驗,無論簡單也好複雜也好,都必須要備好課,寫好切實可行的教案,並且在實驗課之前要親自動手做一遍,即預備實驗。教師做了,才可能指導學生如何應對操作過程中每乙個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看到實驗現象,學到真正的實驗方法和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若不備課,不親自做實驗,憑空想象,黑板上做實驗,那就沒有明顯效果,更沒說服力了。甚至會出現,全體學生實驗失敗等不該發生的現象。

2、 注重實驗引導

知道學生實驗時,既要面面具到,事無俱細進行引導,同時,又要注意切忌包辦代替。從實驗材料的選擇,儀器的裝配到操作步驟和技巧,既要科學規範,又要密切結合具體實際,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保證現象清晰,結果正確。如做「葉綠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時,在不同的季節可以採用不同的材料。

3、 注重實驗結果的分析與小結

要求學生,在填寫實驗報告時,要如實填寫。實驗失敗時,要如實地與學生一起分析失敗原因,可課後補做。如果學生實驗失敗,我們就通過示範幫助學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成功,或幫助分析失敗原因讓學生重做,直至成功。

不能聽之任之,否則,就達不到實驗課的目的。

此外,對一些特殊的材料、儀器以及實驗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說明,如選材原因、一起的功能等。

綜上所述,生物課實驗,無論教還是學,都必須堅持客觀、嚴謹、認真、紮實的作風,教師才能教好,學生才能學好,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具體做法: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畫→實施計畫→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七年級上學期

第一單元第二章嚴整的宣告結構

(1)練習使用顯微鏡(p12至14)

結論:在顯微鏡中看到的物象是實物的倒像,而且比裝片上的實物大得多。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就是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2)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p17至19)

結論:①製作臨時裝片的過程:擦玻片、滴清水、取材料、展(塗)物體、蓋蓋玻片、染色、吸液體

②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植物細胞還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等結構。

第二單元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1)觀察水綿(p51)

結論:藻類植物結構簡單,大多為單細胞個體,即使是多細胞個體也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屬於低等植物。藻類植物的細胞內含有葉綠素、藻紅素等多種色素,因而植物體會呈現綠色、紅色、褐色等多種色彩。

(2)觀察植物的蒸騰現象(p58)

結論:植物體在進行生命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向空氣中散發水分。水分以氣體從植物體內散發到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3)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p63~64)

結論:葉片的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藍,而被黑紙片遮光部分遇碘後不變藍,證明見光的葉片部分含有澱粉,澱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這個實驗也證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4)光合作用產生氧氣(p64至65)

結論:這個實驗說明,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產生了氧氣,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實際上水也是綠色植物合成有機物所必需的原料。

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

(5)觀察種子的呼吸現象(p70至71)

結論: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第二單元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動物

(1)觀察蝗蟲(p82)

結論:節肢動物的身體分部,軀體、足和觸角均分節,體表有外骨骼。節肢動物的這些重要特徵,使得它們的運動更加靈活,活動範圍更加擴大。

堅韌的外骨骼既保護了內部結構,又能有效地防止體內水分蒸發,只是節肢動物適應陸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2)觀察鯽魚的形態、結構(p83至84)

結論: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身體呈梭形,體表大多覆蓋著鱗片,用腮呼吸,用鰭游泳。魚類體內有一條由許多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具有支援和保護作用。

體溫通常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魚類是變溫動物。

(3)觀察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p97至98)

結論:一般來說,動物與高等,形態結構越複雜,學習行為越複雜。學習行為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形成的,能使動物更好的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在馬戲團裡,各種動物的精彩表演,如小狗做「算術」,警犬協助警察偵破案件,經過訓練的海豚幫助人們打撈沉海遺物等等,都是動物學習行為的表現。

第二單元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1)觀察細菌的形態(p111至112)

結論:各種細菌都是由乙個細胞構成的。細菌的細胞中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構成,但都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有些細菌還有鞭毛、莢膜等特殊結構。

(2)觀察酵母菌和黴菌(p114至115)

結論:酵母菌等少數真菌屬於單細胞生物,黴菌、蘑菇等大多數真菌是由許多下班連線起來的菌絲構成的。各種真菌的細胞結構基本相似,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七年級下學期

第三單元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氣

(1)人體呼吸產生二氧化碳(p27至28)

結論:人體撥出的氣體與吸入的空氣相比,氣體的成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說明在人體內發生了氣體交換。

第三單元第三章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1)觀察加入抗凝劑的血液(p44至45)

結論: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約佔血液的55%,是一種淡黃色液體。

血漿中90%以上是水,其餘為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血漿的主要功能是運載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

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2)觀察血液的流動(p50至51)

結論:人體內的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型別。

(1)觀察心臟的結構(p53)

結論:2023年12月

七年級生物上實驗計畫

2015 2016學年上學期七年級生物實驗教學計畫 一 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的學習目的 學習態度及對本學科的興趣 通過了解,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學習成績較理想,對 實驗及操作有較濃厚的興趣,喜歡自己動手做實驗。學生的基礎知識 通過小學科學學科的學習,學生對自然科學中的實驗課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備了一定的實驗...

七年級生物

彌城鎮2012 2013學年上學期期中測試卷 出題教師 彌城中學劉春蓮 時間 60分鐘滿分100分 一 單項選擇題。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 1 下列選項中都屬於生物的一組是 a 蘑菇 機械人 空氣 b 人 病毒 向日葵 c 鳥 細菌 飛機 d 樹木 土壤 草 2 下列關於生物共性的敘述,正確的...

七年級生物

七年級 上 生物小測 姓名班級學號成績 1 單項選擇題 共14分,2分 題 1.下列現象中的物體屬於生物的是 a.機械人彈鋼琴b.火山爆發時岩漿噴出 c.鐘乳石在慢慢長大d.生石花開出黃色的花朵 2.下列屬於生物共同特徵的是 a.都能運動 b.都能呼吸 c.都由細胞構成 d.都生活在水中 3.下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