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迴圈的魅力」說課內容 修改

2022-04-17 00:46:23 字數 3429 閱讀 682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來自江蘇省常州市正衡中學,我叫艾璐。很高興來到南寧這一四季如春的城市與全國的各位同行進行說課交流,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碳迴圈的魅力」。

1.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續九年級學生學習完氧氣、水和二氧化碳等相關知識後、基於課程標準而設計的一節課。因此,從知識儲備上看,學生已了解了氧氣、水及二氧化碳的相關知識,但目前學生對這些知識的認識是割裂的,且不善於從不同的化學變化中尋找相同物質,以認識物質之間的聯絡。

另外,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具備了進行基本實驗操作的能力;通過對元素相關內容的學習,已經建立起了元素概念,對化學變化前後元素種類不變已有初步認識;通過生物等學科的學習,也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而且,作為初三學生,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發現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但由於剛接觸化學,對學習化學的方法認識還有一定程度的欠缺。

2.教學目標設定

基於《標準》中「了解自然界中的氧迴圈和碳迴圈」的明確要求,在對學生已有認知和技能水平進行分析後,我從三個維度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並確立本節課的設計重點是過程與方法,同時在此基礎上落實知識與技能,同時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目標:

1.了解自然界中碳迴圈體系;

2.認識氧氣、二氧化碳、水三種物質之間的聯絡;

3.認識實現碳迴圈的途徑是含碳元素物質進行轉化時發生的化學反應;

4.了解處理資訊的一般方法,懂得通過構建迴圈去尋找物質之間的聯絡;

5.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歸納及演繹推理的能力;

6.初步樹立「世界物質觀、物質運動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7.增強學習興趣,並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

3.教學過程分析

如何有效實現這一目標?我設定了如下教學過程:

3.1 引入課題

課前**一段笛子演奏的**,這樣一方面可以放鬆學生的學習心情,另一方面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笛子上來,並引入骨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提出如下問題:最初存在於大氣二氧化碳中的14c,是經過什麼途徑到動物骨骼中去的呢?

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入本節課的「碳迴圈」課題。

3.2 認識「碳迴圈」

查閱資料,我發現自然界中的碳迴圈主要分為碳的生物迴圈和碳的地球化學迴圈。在對史料的教育價值進行分析後,我想如果能引導學生先分別構建起這兩類迴圈圖,再把兩類迴圈綜合起來,建構起自然界中的總碳迴圈圖,這是非常富有意義的。

考慮到學生通過生物及化學相關內容的學習,已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這為構建「碳的生物迴圈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我組織學生首先建構碳的生物迴圈,同時補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化學符號表示式,為後面運用「碳迴圈」的教學做好鋪墊。建構完後,讓學生根據迴圈圖,思考先前提出的問題:

最初存在於大氣二氧化碳中的14c到動物骨骼中去的具體途徑是什麼?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尋找出一條二氧化碳迴圈的具體途徑,如①⑥③等,並接著問:根據此圖可知,co2還有哪些具體的迴圈途徑?

以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

討論碳的地球化學迴圈時,我首先呈現「碳的地球化學迴圈之一」資訊材料,在引導學生複習二氧化碳相關性質的基礎上,使學生認識到:伴隨著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與釋放迴圈,水圈中也存在著二氧化碳先變碳酸,碳酸再變二氧化碳這一迴圈;然後呈現「碳的地球化學迴圈之二」資訊材料,並用不同顏色標註出資訊中涉及的化學物質,讓學生根據資訊材料,自主完成資訊中包含的如下迴圈,以培養學生利用化學語言去獲取和加工資訊的能力。同時把資訊中涉及到的「碳酸鈣」這一物質與學生先前的學習聯絡起來,為後續系統學習碳酸鹽的相關知識埋下伏筆。

到這裡,建構自然界中碳迴圈體系圖的教學基本完成。這時,我提出問題:圖中涉及的物質,從組成上看有什麼共同之處?

由此,你覺得「碳迴圈」中的「碳」指的是什麼?目的是讓學生把「圖中涉及的物質組成都含有碳元素」這一特徵抽象出來,使學生對「碳迴圈就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質迴圈,是碳元素的行走足跡」的理解水道渠成,同時引導學生總結出實現碳迴圈的途徑大部分就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質進行轉化時發生的化學反應。這樣既深化了學生對碳迴圈本質的理解,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又培養了學生抽象歸納的能力。

另外,通過此圖,學生一方面認識了氧氣、二氧化碳、水三種物質之間的聯絡,懂得了通過構建迴圈去尋找物質之間的聯絡;另一方面也認識到自然界中大的碳迴圈體系是由若干個小的碳迴圈綜合形成的,感受到了迴圈的複雜性和趣味性。

3.3 運用「碳迴圈」

這一環節中,為培養學生運用知識、演繹推理的能力,我基於課程標準,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挖掘了如下三個情境素材來實施教學:

第乙個素材是創設如下乙個實驗情境:首先在一株植物旁點燃小樹枝,一段時間後,把燃燒的小樹枝伸入集氣瓶內,然後先倒入澄清石灰水,再倒入稀鹽酸。實驗完後讓學生思考:

整個實驗過程中,有碳迴圈嗎?考慮到九年級學生剛接觸化學,用化學所特有的化學方程式去抽象表徵物質變化的能力還有所欠缺,因此,我提醒學生先考慮實驗過程中所發生的化學反應符號表示式,然後再去尋找碳迴圈,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第二個素材是創設與「銅綠」有關的生活和實驗情境。首先從銅綠的組成元素出發,提出如下問題,引導學生認識銅綠的形成過程,以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種類不變」的認識,接著通過實驗讓學生自主**銅綠的分解過程,然後讓學生思考:在銅綠的形成和分解過程中,有迴圈嗎?

第三個素材我以哥本哈根會議為背景,創設了「低碳生活」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利用碳迴圈,從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和產生量兩個角度思考採取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碳迴圈中二氧化碳的量?以此來增進學生了解化學與環境的關係,提高學生利用化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初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教學至此,相信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第一能感受到迴圈可以給化學學習增添不少趣味,給認識不同物質的相互聯絡提供便利,這為後面學習涉及多個化學反應的計算提供良好的幫助。第二能認識到通過控制迴圈中某物質的量,可以改善人類生存環境,促進社會發展;第三能感受到「同一物質的迴圈中,有小迴圈,也有大迴圈」,認識到了迴圈的複雜性。另外,我還告知學生除碳迴圈外,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其它迴圈。

正是這些迴圈,把生活中的許多不同物質聯絡在了一起,某種程度上講,地球上的大部分物質都是「變化中的永恆」,看似在迴圈的某個點消失了,卻又能在迴圈的另乙個點出現。而這正是「迴圈」魅力的集中體現。

4.作業設計

最後的作業是開放性的,學生通過自己對「碳迴圈」的理解,去尋找生活中存在的其它迴圈,在尋找中體驗和收穫「迴圈」所帶來的快樂。

5.板書設計

結合「迴圈」的自身特點,在教學中我採用了「畫六個圓」給學生呈現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並對物質中的碳元素用著重號加以標註,以深化學生對「迴圈」的理解。

6.教學反思

反思教學,本節課的設計特點在於對「碳迴圈史料」教育價值的挖掘。從認識碳的生物迴圈、地球化學迴圈到認識總碳迴圈,再到碳迴圈的運用,我在關注史料所包含的知識主線的同時,更多關注的是利用史料學習的能力主線。

對於教學效果,我關注的是如何有效推進學生的理性思維,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碳迴圈的內涵和外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關注的是教材內容、化學史料與個性經驗怎樣有機結合,才能既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又能體現教師自身的特點。同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隱性獲取方式也是我思考的問題之一。

就學生收穫而言,學生通過認識碳迴圈,感受了「迴圈」的趣味性和複雜性;通過運用碳迴圈,體驗了成功的喜悅,而這些恰恰是「碳迴圈」魅力的價值所在,同時也是化學學科育人的價值所在。

「迴圈說 觀 議課」教研活動方案

一 活動目的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新課改理念,圍繞課堂改革這個主題,以校本教研為總攬,以課堂教學為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出發點,實行讓每位教師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方法。進一步抓好教師教研教改工作,促進教師關注課堂,增強課堂教學設計和參與教學研究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技藝,濃厚教學研究的氛圍...

師德的魅力

1 通過自身的實踐教學,總結出師德魅力的表現,至少五條,並具體說明。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 情趣 品行乃至行為舉止 音容笑貌 板書 筆記等則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而教師的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的 為人師表 以身作則 誨人不倦 躬行實踐 等則成了教師的靈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師德,它是教師魅力的...

師德的魅力

為人師,師德是本,師愛是魂,教師良好的師德與風範是眾望所歸,是任何時代都不可忽略的。在全社會倍加關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今天,時代賦予了師德更多更新的內容,師德的魅力煥發出熠熠的光彩。乙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乙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 義大利詩人但丁的名言也說明了德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