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學最終複習

2022-04-09 13:45:41 字數 5148 閱讀 1866

第一章地球

1. 宇宙的天體分為哪幾種?

答:恆星、行星、衛星、流星、彗星、星雲等。

2. 太陽系包含哪九大行星?可分為哪兩組?

答:地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體積小,密度大,自轉速度快,衛星數少)

木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體積大,密度小,自轉速度快,衛星多)

3. 度量天體距離的單位?

答:天文單位:14960×千公尺,光年:94600×千公尺。

4. 行星的運動特徵。

答:(1)所有行星的軌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圓形

(2)各行星軌道面都近似位於乙個平面上對地球軌道麵即黃道面的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東繞太陽公轉;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餘行星自轉也自西向東

(4)除天王星外其餘行星的赤道面對軌道面的傾斜都比較小

(5)絕大多數衛星的軌道都近似圓形,其軌道面與母星軌道面也比較接近

(6)絕大多數衛星包括土星環內,公轉方向均與母星公轉方向相同

5. 簡述地球自轉的意義。

答:地球自轉決定了晝夜的更替,並使地表各種過程具有一晝夜的節奏;(節奏)

由於地球自轉的結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運動的物體都發生向右偏轉,在南半球則向左偏;(偏移)

地球自轉造成同一時刻、不同經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間;(時差)

由於月球和太陽的引力,地球體發生彈性變形,在洋面上則表現為潮汐。而地球自轉又使潮汐變為方向與之相反的潮汐波,並反過來對它起阻礙作用;(潮汐)

地球的整體自轉運動,同它的區域性運動,例如地殼運動、海水運動、大氣運動等,都有密切的關係。大陸漂移、**、潮汐摩擦、洋流等現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流體運動)

當地球自轉加快時,離心力把海水拋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緯區的海面上公升,而中高緯度區海面則相應下降。

6.什麼是黃赤交角?其地理意義?

答:地球自轉產生的赤道面與地球公轉產生的黃道面之間的夾角為黃赤交角,為23度27分。

地理意義:(1)產生四季更替;(2)產生五帶

6. 簡述地球圈層構造,外圈層對自然環境的意義。

答:地球圈層構造:地球內部分為地核,地幔和地殼三個圈(地球內部構造);

地球外部分為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外部構造)

7、外圈層對自然環境的意義:

1 大氣圈影響乙個地區的氣候基本特徵水文特點 、地貌型別、土壤發育、生物型別。

2 水圈參與和改變地球發展和自然地理環境

3 生物圈改變大氣和地殼的物質成分;參與岩石的破壞和建設作用;

4 參加土壤的形成發育。推動地球和自然地理環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8.簡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徵。太陽輻射集中分布於地表,太陽能的轉化亦主要在地表進行。(太陽輻射)

1 .固態、液態、氣態物質同時並存於地表,使海洋表面成為液+氣介面,海底成為液+固介面,陸地表面成為氣-固介面,而沿岸地帶成為三相介面。(相態)

2 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發展形成的物質和現象。(地貌)

3 相互滲透的地表各圈層之間,進行著複雜的物質、能量交換和迴圈。(能量流動)

4 地球表面存在著複雜的內部分異。(異質性)

5 地球表面是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環境,是人類活動的基本場所。(人類場所)

第二章地殼

1.礦物、岩石的概念。

答:礦物是單個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的地質條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質的單質或化合物;

岩石是造岩礦物按一定的結構集合而成的地質體。

2.主要造岩礦物有哪些?簡述其特點。

答:主要造岩礦物有:石英、長石、雲母、普通角閃石、普通輝石、橄欖石;

1 石英:發育單晶並形成晶簇,或緻密塊狀、粒狀集合體,無解理、晶面具有玻璃光澤,貝殼狀斷口為油脂光澤,質純者為水晶,無色透明;

2 長石:單晶體呈板狀,白色或灰白色,玻璃光澤,硬度2為6.0~6.5,有兩組近似的正交完全解理;

3 雲母:一般呈片狀或磷片狀,玻璃及珍珠光澤,透明或半透明,硬度2-3,一組完全解理,薄片有彈性;

4 普通角閃石:近菱形的六邊形長柱狀晶體,綠黑或黑色,玻璃光澤,近不透明,硬度5-6。為中性巖、酸性巖的主要造岩礦物;

5 普通輝石:近方形的八邊形短柱狀晶體,綠黑或黑色,玻璃光澤,近不透明,硬度5-6。為基性巖及超基性巖的主要造岩礦物;

6 橄欖石:橄欖綠色,晶體扁柱狀,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硬度6.5-7,貝殼狀斷口,性脆。為基性巖及超基性巖的主要造岩礦物。

3.根據岩石成因,岩石可分為哪三大類?簡述其概念,特徵及演化過程。

答:(1)分類:岩漿巖、沉積岩、變質岩;

(2)概念:岩漿巖:是由地殼內部上公升的岩漿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稱火成岩;

沉積岩:由成層堆積於陸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膠體和有機物質等等疏鬆沉積物固結而成的岩石;

變質岩:固態原岩因溫度、壓力及化學活動流體的作用而導致礦物成分、化學結構與構造的變化而形成的岩石;

(3)特徵:a.岩漿巖主要成分為矽酸鹽以及部分金屬硫化物、氧化物和揮發性物質(如h2o、co2、h2s等);有多種結構如玻璃質結構、隱晶質結構、顯晶質結構、斑狀結構;有一定的產狀;b.

沉積岩富含次生礦物、有機物質、存在化石;產狀為層狀產出;沉積岩具有多種構造,其中最突出的是層理構造和層面構造;c. 變質岩化學成分主要由sio2al2o3、fe2o3、feo、mno等氧化物組成,化學成分變化範圍往往較大;岩石重結晶明顯;岩石具有一定的結構和構造,特別是在一定壓力下礦物重結晶形成的片理構造;

(4)演化過程:岩漿巖:來自上地幔的熔融狀物質沿岩石圈破裂帶上公升侵入地殼冷凝形成侵入巖,噴出地面則迅速冷卻凝固形成火山岩或噴出巖;

沉積岩:在地殼發展過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溫常壓條件下,任何先成的岩石遭受風化剝蝕作用的破壞產物,以及生物作用與火山作用的產物在原地或經外力搬運所形成的沉積層,又經成岩作用而成沉積岩;

變質岩:地殼中原有的岩石,由於經受構造運動、岩漿活動或地殼內的熱流變化等內動力的影響,所造成的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使其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4.簡述岩漿巖的型別,其代表性岩石是什麼?

答:1)超基性巖:二氧化矽含量<45%,含鐵鎂較多,含鉀鈉甚少。主要由橄欖石、輝石組成。如橄欖岩、輝巖。

2)基性巖:二氧化矽含量45—52%,主要由輝石、鈣斜長石和少量橄欖石和角閃石組成。如輝長岩、玄武岩。

3)中性巖:二氧化矽含量52—65%,主要由角閃石、長石和少量石英、輝石、黑雲母等組成。如閃長岩、安山岩、正長巖和粗麵巖。

4)酸性巖二氧化矽含量>65%,含鉀和鈉較多,鐵鎂較少,主要由長石、石英和雲母組成。如花崗岩、流紋岩。

5.沉積岩的成因型別有哪些?簡述其指示意義。

答: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是介於火山岩與普通沉積岩之間的過渡岩類;正常碎屑岩是母岩風化碎屑經搬運再堆積後經膠結形成的;(爍巖,沙岩,粉沙)

粘土巖:由大量粘土礦物和其他細微物質組成;泥狀結構,是介於碎屑岩與生物化學巖之間的過渡型別;(頁岩,泥岩,粘土)生物化學沉積岩:主要見於海像或陸像沉積物,成分較為單一。

(矽質巖,石灰岩,白雲岩)

6.簡述變質作用的型別。常見的變質岩有哪些?

答:動力(碎裂)變質作用;角礫岩、碎裂巖、穈稜岩、

接觸(熱力)變質作用:斑點板岩、角巖、大理岩、石英岩

接觸交代(熱液)變質作用:矽卡巖

區域(動力)變質作用: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變粒巖、麻粒巖

混合巖化作用或超變質作用:混合花崗岩

7.什麼是岩石層產狀的三要素?

答:岩石層產狀的三要素:走向、傾向、傾角

8.什麼是地殼運動?新構造運動?地殼運動的特徵有哪些?

答:地殼運動:地球內動力作用所引起的地殼機械運動,它使地殼發生變形和變位,形成各種地質構造,促使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 (構造運動在地貌的表現就是構造地貌)

新構造運動:發生在晚第三紀(n)和第四紀(q)的構造運動。主要研究地貌的變化。

特徵:1)、具有普遍性和永恆性;2)、具有方向性;3)、具有非均速性;4)、具有不同的幅度和規模

9.褶皺、斷層的要素有哪些?

答:1)褶皺:翼、軸面、核、樞紐、傾狀、

2)斷層:斷層面、斷層線、斷層盤、斷距

10.舉例說明什麼是構造地貌。

答:受地質構造控制並能反映構造特點的地貌。如平原(高原):桌狀台地:平頂山(方山):構造階地:丹霞地貌

11.地層的接觸關係有哪幾種型別?並說明其意義。

1 整合:指兩套地層的產狀完全一致,相互平行,地層時代也是連續的。

2 假整合(平行不整合):兩套地層的產狀平行,而地層的時代不連續,即其間有地層缺失。

3 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兩套地層的產狀既不平行,時代也不連續,其間亦有地層缺失。

12.舉例說明火山噴發的型別。簡述其特點。

答:(1)裂隙式噴發:多見於大洋中脊的裂谷中,常可造成海底擴張,陸地上如冰島拉基火山。

(2)中心式或管狀噴發:

a.夏威夷型或寧靜式:沒有猛烈的火山碎屑物噴發,只有流動性的大量熔岩溢位

b.培雷型或**型:噴發時產生非常猛烈的**現象

c.中間型:特點介於前兩者之間,依噴發力遞增次序再可分為:斯特朗博利型、武爾卡型、維蘇威型。

13.簡述火山地貌型別及其形成過程。

答:(1)灰渣火山堆:火山碎屑在噴口周圍堆積而成;

(2)富矽質熔岩穹丘:流動性小、富含矽質的熔岩形成穹丘;

(3)基性熔岩盾:流動性大的基性熔岩流反覆噴出堆積而成的盾狀體;

(4)次生火山堆:古火山堆再噴發是錐頂破壞或擴大成環形凹地;

(5)復合火山堆:多次噴發的火山碎屑和熔岩呈層狀混合堆成的火山堆或巨大火山堆上生長許多小火山堆;

(6)破火山口:**式噴發的火山堆積物很少卻形成和大的爆破口;

(7)火山塞:堵塞在火山噴管中的大塊凝固熔岩在火山堆被剝蝕後露出地表;

(8)火山口湖:火山口積水可形成湖泊。

15.簡述**的分布範圍。

答:環太平洋**活動帶(地球上最主要的**活動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帶(以淺源**為主 ,多位於大陸部分,分布範圍較寬)、大洋中脊帶(淺源**,多為小震,較大的**多分布於轉換斷層處 )、東非裂谷帶:

第三章大氣與氣候

1、 大氣的主要成分有那些?

答:幹潔空氣【氮(n2)、氧(o2)、氬(ar)、二氧化碳(co2)、o3)】,水汽,固、液體雜質(懸浮顆粒)、

2、 簡述大氣的垂直分層概況?

答:大氣的分層據氣溫和氣流運動分為5層: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散逸層(外層)

1 對流層,特徵:(1)厚度時空分布:夏季>冬季;低緯度到高緯度厚度減小。

(2)在一般情況下,對流層中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3)空氣對流運動顯著。(4)天氣現象複雜多變。

自然地理學

一 季風氣候 定義 是指由於海陸熱力差異或行星風帶隨季節移動而引起的大範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改變的現象,稱季風。最主要特徵是一年中隨同季風的旋轉,降水發生明顯的季節變化,東亞與南亞為兩個典型的季風氣候區,但兩者因緯度地理位置等的差異,季風氣候亦各有特徵。澳門是屬於亞洲季風,支配大陸與海洋冬夏之間,...

自然地理學實習

實習專案 課程實習學時 1周 一 實習的目的與任務 自然地理實習是 自然地理學 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次實習,將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自然地理學的基本原理,訓練自然地理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地理研究的基本程式和基本方法,從而加深對課堂教學知識的認識,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體系和方法技能...

自然地理學複習整理材料

自然地理學的定義 自然地理學就是由系統的 綜合的 區域聯絡的觀點與方法,去審視與研究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層自然環境的組成 結構 區域分異特徵 形成與變化規律以及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從而對地表自然環境進行 規劃 管理 優化 調控的學科。自然地理學的分科 兩個層次 綜合自然地理學和部門自然地理學 部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