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自然地理學考試試題

2022-12-27 14:00:05 字數 4901 閱讀 5654

《現代自然地理學》一

一、 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計20分)

1、回歸線 2、分水嶺 3、石環 4、山谷風 5、副熱帶

6、食物網 7、氣旋、反氣旋 8、土壤腐殖質層 9、凍融作用 10、氣壓梯度力

二、 簡答題(每題5分,共計40分)

1、 試述自然地理學與地質學、生物學、水文學、大氣科學等學科之間的關係。

2、 簡述世界**帶的分布規律及其成因。

3、 試述行星風帶的成因機制。

4、 試述地球表面乾濕度的空間變化規律,並說明其成因。

5、 畫圖並簡述生態系統中物質的迴圈路徑。

6、 簡要說明碳在地球表層環境中的迴圈。

7、 簡述土壤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其成因。

8、 簡述影響土壤發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對土壤發育的影響

三、 分析題(每題8分,共計24分)

1、試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狀、運動及日地距離對地球表層環境的影響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亞洲的環境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3、假如沒有青藏高原,中國的環境格局將會是個什麼樣子?

答案(1):

一、名詞解釋

1、回歸線: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陽直射的南北界線。

2、分水嶺:兩個流域之間由地面最高點連線組成的山嶺高地。

3、石環:由於融凍作用形成的由石塊或者礫石組成的環狀地貌。

4、山谷風:由於山坡與谷地受熱與冷卻的速度不同,而產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風。

5、副熱帶:位於熱帶兩測由下沉氣流控制的氣候乾燥的地帶。

6、食物網:由生物組成的生物之間食與被食的關係網

7、氣旋、反氣旋:圍繞著低壓或者高壓中心所形成的旋轉著的氣流系統叫做氣旋或反氣旋。

8、土壤腐殖質層:位於土壤剖面的枯枝落葉層之下,由枯枝落葉腐爛轉化而成的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層次。

9、凍融作用:在冰緣或者凍土地區,由於溫度波動於零度上下,地表物質中的水不斷發生液態與固態的轉換,由此引發其體積的膨脹與收縮,從而引起地表物質的變形與變位的過程。

10、氣壓梯度力:有氣壓差引致的,垂直於大氣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的力。

二、簡答題

1、 自然地理學是這些學科交叉而形成的學科

2、 環太平洋帶、大洋中脊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帶,都位於板塊邊緣,是板塊活動的結果

3、 由於太陽輻射分布在地表的差異,導致了熱量帶的產生;由於高低緯之間熱量的差異,引致了大氣環流;由於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氣流在副熱帶地區下沉形成副熱帶高壓帶,由副熱帶高壓帶與極地高壓帶流出的空氣在副極地輻合上公升,形成副極地低壓帶。在這些氣壓帶的控制下,近地表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由於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則分別形成了極地東風帶、中緯西風帶和東北、東南信風帶。

4、 由於受地面氣壓帶的控制,赤道低壓帶與副極地低壓帶,氣流輻合上公升,降水多而氣候濕潤;副熱帶高壓帶與極地高壓帶氣流下沉,降水少而氣候乾燥。另外,受海陸位置與季風、洋流的影響,存在著由沿海向內陸,降水逐漸減少,氣候逐漸變乾燥的規律。

5、(**)生態系統中的物質迴圈(生物小迴圈)

6、 植物光和作用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火山噴發、化石燃料燃燒釋放出二氧化碳,生物殘體沉積或碳酸鹽沉積將碳固定到岩石中,岩石風化、動植物殘體腐爛放出二氧化碳。這些作用穿插在一起便構成了涉及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碳迴圈。

7、 緯度地帶性、乾濕度分帶性、垂直帶性,與溫度、降水及其組合的變化有關

8、 母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它們的影響……

三、分析題

1、 大小——質量——引力——大氣組成與密度——溫度、水的相態、水的儲存

日地距離——太陽輻射——地表溫度——人與生物的生存

形狀——熱量分配——地表溫度的分布——地帶性

運動——晝夜變化、季節交替、地轉偏向力、地方時、對溫度及其變差的調節

2、 季風環流減弱或者消失,亞洲變乾燥,溫度與降水的變差減少,植被、土壤等發生相應的變化。

3、 三大區的環境格局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地帶性相對比較明顯的區域環境景觀,西北地區的乾旱有所緩和、長江中下游將會變得乾燥,亞洲季風減弱,季節變差減小。與上述變化相應的土壤、植被、水分迴圈方面的變化。

《現代自然地理學》二

一、 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計30分)

1、 經線 2、流域 3、氣候雪線 4、焚風 5、副熱帶 6、食物鏈 7、大氣的輻合

8、生物金字塔 9、季風 10、自然地理學 11、地球表層系統 12、氣旋 13、土壤淋溶層 14、凍融作用 15、氣壓梯度力

二、 簡答題(每題4分,共計32分)

1、 畫圖並簡述生態系統中物質的迴圈路徑。

2、 岩石圈變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3、 從河海相互作用的角度談談河口的特徵

4、 簡述人類與地表環境的關係

5、 為什麼自然界食物鏈通常一般不超過五個環節?

6、 從圈層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釋聖嬰產生的原因

7、 簡述綜合自然區劃的方法

8、 地表系統(環境)調控的可能途徑有那些?

三、 分析題(每題7分,共計21分)

1、假如地球的大小只有月球那麼大,地表的環境將會是個什麼樣子?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亞洲的環境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3、假如沒有大氣環流,地表的環境將會是個什麼樣子?

答案(2):

一、名詞解釋

1、經線:通過地球兩極的平面與地球表面的交線。

2、流域:河流或水系的相對獨立的集水或匯水區域。

3、氣候雪線:由氣候因素決定的常年積雪分布的下限。

4、焚風:氣流運動遇到山地阻擋,在迎風坡被迫爬公升凝結降水;爬越山地後,在背風坡絕熱下沉公升溫,從而形成的高溫乾燥的風。

5、副熱帶:位於熱帶兩測由下沉氣流控制的氣候乾燥的地帶。

6、食物鏈:由生物組成的生物之間食與被食的關係鏈。

7、大氣輻合:大氣從周圍向低壓中心會聚(匯聚)的現象。

8、生物金字塔:物質在生物鏈中從生產者到初級消費者、高階消費者的傳遞過程中,由於物質與能量的消耗,其生物量逐級遞減的現象。

9、季風:盛行風向隨季節變化的現象。

10、自然地理學:研究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層環境以及人與環境相互關係的學科。

11、地球表層系統:岩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與人,在地球表層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構成的環境系統。

12、氣旋:由圍繞低壓中心而旋轉著的大氣組成的大氣系統。

13、土壤淋溶層:在土壤腐殖質層之下,土壤元素淋濾、淋失現象最明顯的層位。

14、凍融作用:在冰緣或者凍土地區,由於溫度波動於零度上下,地表物質中的水不斷發生液態與固態的轉換,由此引發其體積的膨脹與收縮,從而引起地表物質的變形與變位的過程。

15、氣壓梯度力:由氣壓差引致的,垂直於大氣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的力。

二、簡答題

1、(**)生態系統中的物質迴圈(生物小迴圈)

2、岩石圈變動將導致海陸分布、地形起伏的變化,導致火山活動的加強。海陸分布的變化將導致溫度、濕度區域分異的變化。地形起伏的變化,一方面可以由於海拔高度變化導致溫度的變化,還會導致迎風坡與背風坡降水的差異,也會通過改變物理風化的強度而引起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從而引起氣候的變化。

3、雙向水流(徑流、潮流)、兩種介質(海水、淡水)、三種動力(徑流、潮流、波浪)、高速沉積(頂托、凝絮)、高生物生產率(營養豐富)

4、地表環境的變化是人類年誕生與發展的動力,地表環境的區域分異是三大人種形成的原因,地表環境的元素組成直接影響到人體的健康,自然災害直接影響與干擾了人類的生產與生活,人口的分布、社會的發展也受地表環境的控制。人類對地表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可以改變地表環境的結構,改變地表環境演化的方向,改變地表環境變化的速率,改變地表的物質迴圈,改變地表環境的能量平衡,對資源的消耗與破壞。

5、由於物質與能量在沿食物鏈的傳遞過程中,不斷地消耗減少,通常從乙個環節傳遞給下乙個環節的物質與能量只有前面的10%。經過五個環節的傳遞,物質與能量幾乎全部消耗光了。故一般難以超過五個環節。

6、大氣環流的變化——洋流變化——海面溫度的變化——大氣降水的變化

7、綜合自然區劃的方法:部門區劃疊置法、地理相關分析法、主導標誌法、自上而下逐級劃分法、自下而上逐級合併法

8、物質流的調控、能量流的調控、資訊流的調控

三、分析題

1、質量減小——引力減弱——大氣密度減小、組成改變——溫度變化劇烈、水難以儲存——生物難以生存——人類難以生活。將是乙個空氣稀薄、沒有水分、沒有天氣變化、萬籟俱寂的世界。

2、季風環流減弱或者消失,亞洲變乾燥,溫度與降水的變差減少,植被、土壤等發生相應的變化。

3、假如沒有大氣環流,將不會有徑向熱輸送,低緯地區的溫度要公升高,高緯地區的溫度要下降,低緯與高緯之間的溫度差異將會增大;也不會有水分迴圈,陸地上將沒有河流,沒有湖泊,沒有沼澤,陸地將變得非常乾燥;地表的濕度分帶將會消失,洋流也會變弱,陸地生物多樣性減弱,土壤的種類也會變得很單調。

《現代自然地理學》三

一、 概念解釋(每題2分,共30分)

1、 赤道 2、不整合 3、泥石流 4、海陸風 5、林線 6、地轉偏向力

7、信風帶 8、土壤澱積層 9、喀斯特作用 10、大氣輻散 11、對流層 12、常綠闊葉林 13、熱量帶 14、回歸線 15、赤道輻合帶

二、 簡答題(只答要點)(每題4分,共計32分)

1、 舉例說明生態系統是怎樣維持其穩定性的。

2、 為什麼位於高營養級上的生物取食空間範圍要比低一級上的生物取食範圍大?

3、 簡述地外系統(宇宙環境)對地表環境的影響

4、 在水的相態轉換過程中,能量是怎麼傳輸的(說出傳輸的方向即可)?

5、 簡述綜合自然區劃的原則

6、 土壤發育與地形、地貌之間有什麼聯絡?

7、 從圈層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釋聖嬰產生的原因

8、 簡要說明植被在水分迴圈中的作用

三、分析題(每題7分,共計21分)

1、假如地球停止自轉,地表環境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2、假如大氣組分90%為二氧化碳、甲烷和水汽,那麼地表環境將會是個什麼樣子?

3、假如沒有青藏高原,中國的環境格局將會是個什麼樣子?

答案(3):

一、名詞解釋:

1、赤道:穿越地心並垂直於地軸的平面與地球表面的交線。

自然地理學

一 季風氣候 定義 是指由於海陸熱力差異或行星風帶隨季節移動而引起的大範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改變的現象,稱季風。最主要特徵是一年中隨同季風的旋轉,降水發生明顯的季節變化,東亞與南亞為兩個典型的季風氣候區,但兩者因緯度地理位置等的差異,季風氣候亦各有特徵。澳門是屬於亞洲季風,支配大陸與海洋冬夏之間,...

自然地理學實習

實習專案 課程實習學時 1周 一 實習的目的與任務 自然地理實習是 自然地理學 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次實習,將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自然地理學的基本原理,訓練自然地理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地理研究的基本程式和基本方法,從而加深對課堂教學知識的認識,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體系和方法技能...

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

自然地理學實習任務書 實習評語 目錄1前言2 2實習概況3 2.1 實習目的3 2.2 實習路線及內容3 2.2.1 7月1 日路線及主要內容3 2.2.2 7月2 日路線及主要內容3 3實習記錄與分析3 3.1烏市 吐魯番沿線的自然 人文景觀3 3.2烏拉泊 百水鎮古城 火焰山岩石構造特點 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