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學簡答題總結

2021-10-25 22:28:41 字數 4221 閱讀 9373

1.自然地理學任務:①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徵、形成機制和發展規律;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彼此之間物質迴圈和能量轉化動態過程,從整體上闡明它的變化規律;③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空間分異規律,進行自然地理分割槽和土地型別劃分,闡明各級自然區和各種土地型別的特徵和開發利用方向;④參與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評價;⑤研究人為環境(受人類干擾、控制的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特點、發展動向和存在問題,尋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徑及整治方法

2.簡述地球的圈層分化並著重介紹地球的外部構造:

地球是乙個接近均質的物體,主要有碳、氧、鎂、矽、鐵、鎳等元素組成的各種物質沒有明顯的分層現象,地球圈層的分化過程同整個地球的溫度變化過程密切相關。放射性元素的輻射能量在地球內部的積累,加上重力的作用,物質便發生了分異,逐漸形成性質不同的圈層。最後,地球內部就分化為地核、地幔和地殼三個圈層。

在分化過程中地球內部產生的氣體經過「脫氣」形成了地球最外圈的大氣圈,部分水汽凝結成液態水降落地面,匯聚在窪地中,形成原始水圈,後來原始生物出現,它們逐漸擴充套件到陸地和低層大氣中形成生物圈。

地球的外部構造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為氮、氧,其次為氬、co2和水蒸氣等,其富含氮氧,它們都是生命活動的結果,而對於生命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地球生物圈滲透在水圈大氣圈下層和地殼表層的範圍之中,生物圈質量很小,但是生物圈對改變地球的地理環境卻起著重要的作用,水圈主要有海水構成,陸地上的湖、河、沼澤水和地下水也是水圈的組成部分。

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廣泛的物質,也是地表最重要的物質和參與地理環境物質能量轉化的重要因素。

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徵:①太陽輻射集中地表②固液氣物質同時存在於地表③有其特有的、由其自身發展變成的物質④相互滲透的圈層進行著複雜的物質迴圈⑤存在複雜的內部分異⑥在人類活動的基本場所

4.岩漿巖、沉積岩、變質岩各有什麼特徵?

岩漿巖是由演講凝結形成的岩石,礦物排列無定向而形成塊狀結構;成分、結構、顏色、粒度不均勻形成斑雜結構;保留熔岩的流動形跡:氣體逸出後殘留的氣孔構造;噴出巖氣孔被填充形成杏仁狀構造。一般來說,岩漿巖易於出現在板塊交界地界的火山區。

沉積岩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其具有層理,富含次生礦物有機質和生物化石,層面呈波狀起伏、殘留波痕、雨痕、乾裂、槽模、溝模等卵模或層內出現有鋸齒狀縫合線或結核。 變質岩是在高溫高壓和礦物質的混合作用下由一種石頭自然變質成的另一種石頭。這類岩石大多數具有結晶結構,定向構造和由變質作用形成的特徵變質礦物。

5.地殼構造運動有哪些特點?它和巖相、建造和地層接觸關係上有什麼表現?

特點:普遍性、永恆性、方向性、非勻速性、幅度與規模差異性巖相:若地殼上公升,巖相可以從海相向陸相變化,沉積物粒級增大,厚度變小,形成海退層序,甚至沒有沉積或受風化剝蝕。

反之,形成海侵層序。 建造:主要分三種基本建造型別,地槽型建造、地台、過度。

地層接觸:常見的有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三類,侵入接觸、侵入體的沉積接觸也是其特有的表現。

6.何謂三圈環流與行星風系,說明海陸分布咋改變低空和高空氣壓場緯向帶狀結構?

假設地球不自轉,且表面均勻,由於赤道和兩極受熱不均,赤道上空的空氣流向極地,而低層氣流自極地流向赤道,補償赤道上空流出空氣。在赤道與極地之間就會形成乙個南北向的閉合環流。但地球在不停地自轉,空氣一旦開始運動地轉偏向力便隨之發生作用,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南北半球分別形成環流圈,即三圈環流。

行星風系:不考慮海陸和地形的影響,地面盛行風的全球性形式。由於海陸分布等影響即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7月份,大陸增溫快,形成低氣壓,同緯度的海洋增溫慢,水溫低於陸溫,形成高氣壓。1月份,大陸降溫快,形成高氣壓,同緯度的海洋增降溫慢,水溫高於陸溫,形成低氣壓。由於北半球的陸地面積比南半球的陸地面積大,而且海陸相間分布,對氣壓的影響尤為顯著,使緯向的氣壓帶被**為乙個個的高、低氣壓中心。

其中7月份。副熱帶高壓帶被亞洲低壓切斷,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和冰島低壓。南半球的海洋面積佔絕對優勢,緯向的氣壓帶比北半球明顯,特別是30°s以南的地區,氣壓帶基本上呈帶狀分布。

7.地質時期、歷史時期和近代氣候變化的原因是什麼?人類活動是怎樣影響氣候的?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的原因:天文學方面和地文學方面。天文學方面有①太陽輻射強度的變化②太陽活動的準週期的變化③地球軌道要素的變化。

地文學方面有①地極移動與大陸漂移②造山運動③火山活動。 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規模與人口有關。人口的急劇增長使得人類利用自然資源、改變自然環境的速度和規模迅速增加。

最初,主要表現在改變地表地貌,影響下墊面的粗糙程度,反照率和水熱平衡,從而引起局地氣候變化。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和城市的汙染,正在逐步改變大氣。現在,全世界每年消耗數十億噸燃料。

燃燒產生的co2、煙塵和工業廢氣大量擴散到大氣中,使大氣成分發生變化。調查表明,co2的含量變化已被當作近代氣候變化的首要原因。 應對辦法:

①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②積極開展「節能減排」調整產業結構,應用新能源③加大科研支援力度,開發新能源④各國要開展全民環保教育活動。

8.水量平衡與水迴圈的內在關係:水量平衡是任意選擇的區域,在任意時段內,其收入的水量與支出的水量之間差額必等於該時段區域內蓄水的變化量。

水迴圈基本過程是指地球上各種形態的水,在太陽輻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過水汽蒸發、水汽輸送、凝結降水、下滲以及徑流等環節,不斷地發生相態轉換和周而復始運動的過程。水迴圈使各種自然地理過程得以延續,促進了水量的平衡。

10.冰川對全球環境變化的重要意義?

冰川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表現在許多方面:在極地和中低緯度高山冰山區,冰山本身是自然地理要素之一,並形成獨特的冰山景觀。作為一種特殊的下墊面,冰蓋的擴充套件大大增強地球的反射率,從而促進地球進一步變冷,並影響氣團性質和環流性質。

在地球水圈的水分的迴圈中,冰川也有重要的作用。冰蓋的消融量的增減,將直接影響海平面的公升降。冰川的表面不存在蒸騰,蒸發量及滲透量也非常小。

所以,到達冰川表面的降水幾乎可以完全轉化為地表徑流。冰川不僅是河流的補給**,還是其調節者。冰川推進時,將毀滅它所覆蓋的地區的植被,迫使動物遷移,土壤發育過程即將中斷。

冰川的侵蝕和堆積作用顯著改變地表形態,形成特殊的冰川地貌。冰川對於調節氣溫,全球熱平衡和水平衡方面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11.地貌形成的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分別有哪些? 自然因素:

①構造運動②氣候因素③岩性的影響④生物的影響人為因素:①通過改變地貌發育條件加速或延緩某種地貌過程②直接干預地貌過程,甚至改變地貌發育方向

12.所謂基本地貌型別是指哪幾類:山地(山嶺、山間谷地、山間盆地)、高原(低平原、高平原)、丘陵、平原、盆地

14.土壤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他們之間是怎樣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

土壤由固相、液相、氣相三種物質組成。 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絡、互相轉化和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他不但與其所處的環境條件進行著物質交換和能量轉化,而且各種組成物質間也進行著物質交換和能量轉化包括物理作用、化學作用和生物作用。

15.主要成土過程有:原始成土過程、灰化、黏化、富鉛化、鈣化、鹽漬化、鹼化、潛育化、瀦育化、白漿化、腐殖質化、泥炭化、土壤的人為熟化

16.生物種群與生物群落兩個概念有什麼不同? 種群是生活某一特定區域的一種生物的所有個體,強調地點的同時必須強調為同乙個種;生物群落是生活在某一特定區域的所有生物,也就包含了這個地方的所有種群。

17.試述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和功能。 生態系統有四個主要的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結構:①形態結構,如生物種類,種群數量,種群的空間格局,種群的時間變化以及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結構等。形態結構與植物群落的結構特徵相一致,外加土壤、大氣中非生物成分以及消費者、分解者的形態結構。

②營養結構,是以營養為紐帶,把生物和非生物緊密結合起來的功能單位,構成以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為中心的三大功能類群,它們與環境之間發生密切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 功能:生態系統有機物質的生產、能量流動、物質迴圈

18.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是:以人為核心,以自然環境為基礎,進行著頻繁的社會經濟文化活動,並彼此緊密結合形成的乙個複雜的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

即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是指以人為主體的社會、經濟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在特定區域內通過協同作用而形成的復合系統。

19.為何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起源和進化的基礎,生物等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是保障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生物多樣性包括種類、基因、生態系統多樣性。其意義體現在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對於人類來說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和潛在使用價值。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的寶貴財富,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作原料。生物多樣性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其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們依靠生態系統淨化空氣、水,並充腴土壤。

科學表明,生態系統中物種越豐富,創造力就越大。自然界所有生物都是相互依存互相制約的。每一種物種的絕跡,都預示著很多物種面臨死亡。

自然地理學

一 季風氣候 定義 是指由於海陸熱力差異或行星風帶隨季節移動而引起的大範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改變的現象,稱季風。最主要特徵是一年中隨同季風的旋轉,降水發生明顯的季節變化,東亞與南亞為兩個典型的季風氣候區,但兩者因緯度地理位置等的差異,季風氣候亦各有特徵。澳門是屬於亞洲季風,支配大陸與海洋冬夏之間,...

自然地理學實習

實習專案 課程實習學時 1周 一 實習的目的與任務 自然地理實習是 自然地理學 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次實習,將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自然地理學的基本原理,訓練自然地理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地理研究的基本程式和基本方法,從而加深對課堂教學知識的認識,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體系和方法技能...

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

自然地理學實習任務書 實習評語 目錄1前言2 2實習概況3 2.1 實習目的3 2.2 實習路線及內容3 2.2.1 7月1 日路線及主要內容3 2.2.2 7月2 日路線及主要內容3 3實習記錄與分析3 3.1烏市 吐魯番沿線的自然 人文景觀3 3.2烏拉泊 百水鎮古城 火焰山岩石構造特點 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