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學複習整理材料

2023-01-18 16:12:12 字數 4766 閱讀 9445

自然地理學的定義

自然地理學就是由系統的、綜合的、區域聯絡的觀點與方法,去審視與研究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層自然環境的組成、結構、區域分異特徵、形成與變化規律以及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從而對地表自然環境進行**、規劃、管理、優化、調控的學科。

自然地理學的分科

兩個層次:綜合自然地理學和部門自然地理學

部門自然地理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地貌學、土壤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等。綜合自然地理學:世界自然地理學、中國自然地理學、福建自然地理學等。

自然地理學的任務:

1 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徵、形成機制和發展規律;

2 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彼此之間物質迴圈和能量轉化的動態過程,從整體上闡明其變化發展規律;

3 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空間分異規律,進行自然地理分割槽和土地型別劃分,闡明各級自然區和各種土地型別的特徵和開發利用方向;

4 參與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評價;

5 研究人為環境的變化特點、發展動向和存在的問題,尋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徑及整治方法,如農業自然區劃。

地球自轉及其環境意義

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地球自轉產生了地方時;地球自轉產生了地轉偏向力;月球和太陽的引力使地球體發生彈性變形,在洋面上則表現為潮汐;地球的整體自轉運動同它的區域性運動如地殼運動、海水運動、大氣運動等,都有密切的關係。

地殼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間由各類岩石構成的殼層,在大陸上平均厚度為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5km。

礦物是地殼中單個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質的單質或化合物,是組成岩石的基本單元。

大陸漂移說

2023年,魏格納提出,中生代地球表面存在乙個統一大陸,即聯合古陸。侏羅紀後聯合古陸**並各自漂移,逐漸形成現今的海陸分布格局。

氣壓為零或接近零的高度在理論上是大氣的頂層,但這種高度不可能出現。 氣象學家認為,只要發生在最大高度上的某種現象與地面氣候有關,便可定義這個高度為大氣上界。

從觀測高度到大氣上界單位面積上垂直空氣柱的質量稱為大氣壓強,簡稱氣壓。

整個大氣分層為對流層、平流層以及高空的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

對流層大氣的最底層,它的底界是地面,對流層厚度9-18km左右。在地表和大氣的熱交換影響下,氣候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對流運動,天氣複雜多變。

平流層從對流層頂以上到50~55 km高度為平流層。其顯著特點是隨高度上公升溫度不變或微公升。水平運動,天氣晴朗。

中間層自平流層頂到80~85 km左右為中間層。其最重要的特點是溫度隨高度公升高而迅速降低,到中間頂下降到-83度,是大氣圈中最冷的部分。

暖層自中間層頂到800 km高空為暖層,又稱熱層。暖層強烈吸收太陽紫外輻射,因而溫度隨溫度上公升而很快增加,頂部氣溫可達1000度以上。

散逸層暖層以上的最高層大氣稱為散逸層,又稱外層。散逸層空氣極其稀薄,大氣質點碰撞頻率很小,溫度也隨高度公升高。

太陽輻射——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表面溫度約6000k,內部溫度更高,太陽不停地向外輻射巨大的能量。相對與地球輻射而言,太陽輻射波長較短,故稱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

大氣濕度:大氣從海洋.湖泊.河流及潮濕土壤的蒸發或植物的蒸騰作用中獲得水分。水分進入大氣後通過分子擴散或氣流傳遞而散布於大氣中,使之具有不同的潮濕程度。

絕對濕度:單位容積空氣所含的水汽質量通常以g/cm3表示,稱為絕對濕度或水汽密度

相對濕度:大氣的實際水汽壓e與同溫度下的飽和水汽壓e之比。

**溫度:濕空氣等壓降溫達到飽和的溫度就是**溫度td,簡稱**。

大氣環流:在太陽輻射、地球自轉、地表面性質以及地面摩擦的共同作用,使得大氣圈內的空氣產生了不同規模的三維運動。(書上—大氣環流是指大範圍內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各種氣流執行的綜合現象)

海陸風:它也是由於海陸的熱力性質的差異引起的,但影響的範圍僅限於沿海地區。在沿海地區,白天,陸地增溫快,陸面氣溫高於海面,近地面空氣上公升形成低壓,氣流從海洋流向陸地,形成海風;夜間相反,陸地降溫快,陸面氣溫低於海面,形成陸風。

山谷風:白天,因為山坡上的空氣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氣增溫強烈,空氣從谷地沿坡向上爬公升,形成谷風;夜間由於山坡輻射冷卻,冷空氣沿坡下滑,從山坡流入谷地,形成山風。

焚風:當流經山地的濕潤氣流受到山地阻擋時,被迫沿坡絕熱爬公升,這時按照幹絕熱遞減率降溫。當達到水汽凝結高度時,形成雲,此後按照溼絕熱遞減率降溫,逐漸形成降水,空氣繼續沿坡上公升,降水也不斷發生。

當越過山頂以後,空氣沿坡下沉增溫,水汽含量大為減少,按照幹絕熱遞減率下沉壓縮公升溫。由於幹絕熱溫度變化率比濕絕熱溫度變化率大。過山後的空氣溫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空氣的溫度要高得多,濕度也小得多,形成了沿著背風坡向下吹的既熱且幹的風,稱為焚風。

氣團:在廣大區域內水平方向上溫度、濕度、垂直穩定度等物理屬性較均勻的大塊空氣團。

鋒:溫度和密度差異很大的兩個氣團相遇形成的狹窄過渡區域稱為鋒。

鋒面:鋒是佔據三維空間的天氣系統,但可看作是兩個氣團的介面,又稱為鋒面。

鋒線:鋒面與地面的交線叫做鋒線

氣旋:由鋒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氣分界面上發生波動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間,中心氣壓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氣渦旋。

反氣旋:占有三度空間,中心氣壓比四周高的大型空氣渦旋,氣流運動由中心向四周旋轉運動。颱風是反氣旋

氣候是指某一地區多年間大氣的一般狀態及其變化特徵。它既反映平均情況,也反映極端情況,是各種天氣現象的多年綜合。(天氣的綜合)

氣候是時間尺度很長的大氣過程,天氣則是瞬時或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態。

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地形對溫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氣溫隨海拔公升高而降低。地形對降水也有顯著影響。

水汽含量通常隨海拔高度增加而減少,所以面積遼闊的高原內部降水量一般較少。山地降水與高原不同,迎風坡降水量顯著高於背風坡。在同一坡向上,降水有隨高度而增加的趨勢。

但這種增加只發生在一定限度之內。

潮汐:由於月球和太陽的引力引起的海面週期性公升降現象稱為潮汐。

潮流:海水受月球和太陽引力而發生週期性的流動。(書-海水受月球和太陽的引力而發生潮位公升降的同時,還發生週期性的流動,這就是潮流)

波浪:是指海水質點以其原有平衡位置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作週期性圓周運動的現象。

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對穩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從乙個海區水平地或垂直地向另乙個海區大規模的非週期性運動。分為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 書—海水沿著一定方向有規律的水平流動就是洋流)

流域:每一條河流或每乙個水系都從一定的陸地面積上獲得補給水,這一集水區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河流的分段

河源、上游(河谷窄,比降和流速大,水量小,侵蝕強烈)、中游(水量逐漸增加,比降較和緩)、下游(河谷寬廣,河道彎曲,河水流速小但流量大)、河口

河流的補給形式:

1降水補給2融水補給3地下水補給4湖泊和沼澤水補給5人工補給

徑流的形成和集流過程

1、停蓄階段

2、漫流階段

3、河槽集流階段

地貌: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內外動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種多樣的外貌或形態。

風化作用:地表岩石與礦物在太陽輻射.大氣.水還有生物參與下物化性質發生變化,顆粒細化,礦物成分改變,從而形成新物質的過程,稱為風化過程或風化作用。

土壤:是發育於陸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結構,進行物質迴圈和能量轉換的疏鬆表層。

土壤肥力:土壤**和協調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水分、空氣、溫度的能力。

土壤肥力質量:是指土壤充分供給植物養分提高生物產量的能力。

成土因素學說

土壤的形成與氣候、生物、岩石、地形、時間等成土條件之間存在密切關係。道庫恰耶夫建立了土壤形成的因素學說,概括為以下四個基本觀點:

(1)土壤是五大自然因素(母質,氣候,生物,地形和時間)綜合作用的產物;

(2)各成土因素同時存在、同等重要、不可替代;

(3)各成土因素均不斷發展變化,土壤也不斷發展變化;

(4)各成土因素存在地理分布規律,土壤也具有地理分布規律

成土因素對土壤形成的作用:

1、母質因素(最基礎的)影響:土壤繼承了成土母質的特性,成土母質中的礦物成分、元素組成影響土壤的性質。

2、氣候因素影響:土壤的組成、土壤發育的速度、土壤中有機質的積累。

3、生物因素影響:生物是土壤中有機質的**,不同的植被型別下發育的土壤型別不同。

4、地形因素影響:地形通過影響水熱條件影響土壤發育過程,同時不同的地形部位成土母質不同,因而土壤發育有差異。

5、時間因素影響:在一定時間內,隨著時間的增加,土壤的成熟度增大。

土壤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耕地資源逐年減少,人地矛盾突出

(二)土壤侵蝕危害嚴重

(三)土壤退化,生產力下降

(四)土壤鹽鹼化

(五)土地沙化

(六)土壤汙染

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

沿著某一確定的方向保持相對一致,而沿著另一確定方向有規律地更替。

1)地帶性2)非地帶性乾濕度分帶性

自然區劃:自然區劃是根據一定地域自然地理特徵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逐級劃分或合併自然地域單位,並按這些地域單位彼此間的從屬關係,建立一定形式的地域等級系統的研究方法。

自然區劃原則:

(1)發生統一性原則;

(2)相對一致性原則;

(3)空間連續性原則;

(4)綜合性原則與主導因素原則

補充1. 從自然地理學角度上看,福州為什麼會成為省會?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氣候宜人,地理環境優越,它屬**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9度左右地形:福州市區所在地屬於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 礦產資源:

福州是礦產資源豐富,葉臘石、花岡石、矽砂等非金屬礦,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占有一定地位。

1)水源豐富,佔閩江的2/3;2)地形平坦;3)臨海;4)福建地形破碎,河運;5)不完全處於幾何中心。

2. 論述福建省氣候規律。

**帶季風氣候;海陸熱力性差異;氣候地域分異規律(降水從沿海到內陸逐漸減少

主要表現為乾濕度地帶性,溫度南高北低,山地低於平原)。

自然地理學

一 季風氣候 定義 是指由於海陸熱力差異或行星風帶隨季節移動而引起的大範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改變的現象,稱季風。最主要特徵是一年中隨同季風的旋轉,降水發生明顯的季節變化,東亞與南亞為兩個典型的季風氣候區,但兩者因緯度地理位置等的差異,季風氣候亦各有特徵。澳門是屬於亞洲季風,支配大陸與海洋冬夏之間,...

自然地理學最終複習

第一章地球 1.宇宙的天體分為哪幾種?答 恆星 行星 衛星 流星 彗星 星雲等。2.太陽系包含哪九大行星?可分為哪兩組?答 地組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體積小,密度大,自轉速度快,衛星數少 木組行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體積大,密度小,自轉速度快,衛星多 3.度量天體距離的單位...

自然地理學實習

實習專案 課程實習學時 1周 一 實習的目的與任務 自然地理實習是 自然地理學 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次實習,將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自然地理學的基本原理,訓練自然地理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地理研究的基本程式和基本方法,從而加深對課堂教學知識的認識,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體系和方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