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河縣工程地質

2022-03-24 19:59:24 字數 4622 閱讀 6172

在廣發收集利用區域地質、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資料的基礎上,勘察工作分輸水和配水管網工程進行,以剖面地質勘察為主,輔以必要的坑深、取樣及室內試驗工作,勘測工作始於2023年3月開始,於2023年5月完成了主要的野外工作。

主要完成的實物工作量見表3-1

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量統計表

表3-1

3.1.2.1 地形地貌

主要的供水區位於丘陵及黃土梁峁地帶。

3.1.2.2 地層岩性

工程區處露的地層主要有第三系上新統臨夏組(n2l)﹑中下更新統砂礫巖(al——lq1+2)﹑上更新統砂壤土及砂礫石(lq31)﹑上更新統風積馬蘭黃土(eolq32)以及全新統各種成因的堆積層(q4),分述如下:

(1)第三系上新統臨夏組(n2l)

褐紅色砂質粘土巖﹑砂岩﹑砂質泥岩﹑,分布廣泛,厚度大,產狀近水平,構成本區之基底岩層。

(2)第四系(q)

區內分布廣泛,主要有河谷沖積層,溝谷沖積物﹑坡積物組成。

中下更新統(al——lq1+2)

零星分布於黃土丘陵和廣通河流域中下游,岩性為沖積、湖積相低液限粘土及微膠結礫石層。

上更新統(q3)

eolq32(風積黃土):廣泛分布於黃土丘陵和高階地的上部,由淡灰黃色粉土組成,質地疏鬆,均勻,具有大空隙和垂直節理,厚約20~30m。

alq31(沖積層):主要分布於廣通河河谷ⅲ級階地,下部為青灰色砂礫石層,上部為粉質壤土,厚約30~40m。

全新統(q4)

alq41(沖積層):廣泛分布於廣通河谷ⅱ級階地,上部為砂壤土,下部為青灰色卵礫石。厚5~20m。

al——plq42(衝—洪積層):分布於河谷高漫灘及ⅰ級階地,上部為砂壤土,下部為青灰色﹑雜色砂卵礫石。厚2.0~15m。

3.1.2.3 構造運動與**

工程區大地構造單元屬於秦嶺東西向構造體系與祁呂賀「山」字型構造體系西褶皺帶的復合地帶,臨夏第三紀凹陷盆地中部。

據《中國**動引數區劃圖》 (gb18306—2001),本區**動峰值加速度為0.15g,**反應譜特徵週期s=0.45,其相當的**基本強烈度為(50年超越利率10%),按有關規範,本工程按ⅷ度設防。

3.1.2.4 水文地質條件

地下水按賦存條件和含水層性質,主要分鬆散岩類孔隙潛水和基岩裂隙水。鬆散岩類空隙潛水,可分為丘陵區孔隙潛水和河﹑溝谷空隙潛水。丘陵區空隙潛水主要賦存於黃土梁峁下部的沙礫層中,含水層厚1—3m,埋深大,主要為大氣降水的入滲補給,地下水富水性差;河﹑溝谷空隙潛水又以廣通河谷潛水為主,ⅲ、ⅳ級階地含水層厚度0.

5-1.5,地下水埋深15-40,水量小,水質較差;ⅰ-ⅱ級階地含水層厚度較大,地下水埋深較小,水質較好。

基岩裂隙水賦存於西南部基岩裂隙中,主要受大氣降水補給,向河谷及下游徑流。

3.1.2.5 環境水的腐蝕性評價

(1) 水源地

水源地上游無汙染分布,地表水較好,屬hco3--ca2+-mg2+型,礦化度小於0.20g/l,ph值8.35,地表水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3838—2002)ⅱ類水標準;水源地地下水型別主要為基岩裂隙水,水質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

(gb/t14848)的要求。

綜合來看,水源地無論是地表水還是地下水,水質較好,適宜工農業及生活飲用,對砼無腐蝕性。

(2)輸水管道

輸水管道所經的溝谷地帶,地下水水質較好,屬hco3-—ca2+型,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

(3)管理站

管理站位於廣通河左岸ⅱ級階地上,場地範圍埋深較大,地下水屬hco3-—ca2+型,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

(4)供水管所經的地段,為黃土梁峁區;支管及分支管所經的地段,為廣通河左岸黃土溝壑區,管道沿線除跨溝地段有地下水分布,其餘沿線地下水分布較少。跨溝地段地下水hco3-—ca2+,水質較好,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

3.2 輸水管線工程地質條件

蘭家輸水管自買家巷主管末端開始延伸,向北跨廣通河至廣河縣、東鄉縣兩縣交界處的山梁,全長11.25km。

樁號0+000~3+700段,設計管線位於廣通河右岸北東向山梁地帶,管基岩性為第四系上更新統風積黃土(eolq32),土質均勻、允許承載力0.18mpa、開挖邊坡1:0.

50~1:0.75。

樁號3+700~4+800段,設計管線自南向北穿越廣通河右岸ⅱ級階地,管基岩性為第四系全新沖積砂礫卵石層(alq1-14),表層有0.80~1.20m的砂壤土。

樁號4+800~4+935段,設計管線跨越廣通河,管基岩性為第四系全新統河床相沖積砂礫卵石層(alq34),該段須做好為管道防沖處理。

樁號4+935~5+100段,設計管線位於廣通河左岸斜坡地帶,管基岩性為上第三系上新統砂質粘土巖(nl2),產狀近水平。

樁號5+100~9+200段,設計管線位於廣通河左岸斜坡地帶,管基岩性為第四系上更新統風積黃土(eolq23),土質均勻,允許承載力0.18mpa、開挖邊坡1:0.

50~1:0.75.

其中樁號7+700~7+800段設計管線跨越後溝段,管基岩性為為第四系全新統洪積礫石土(piq34),建議做好跨溝處理措施。

樁號9+200~10+200段,設計管線位於廣通河左岸斜坡地帶,管基岩性為上第三系上新統沙質粘土巖(nl2),產狀近水平。其中樁號9+900~10+100段跨巴家溝,管基岩性為第四系沖積礫石土(piq34),該段須做好跨溝處理。

樁號10+200~11+250段,設計管線位於廣通河左岸斜坡地帶,管基岩性為第四系上更新統風積黃土(eolq32),土質均勻、允許承載力0.18mpa、開挖邊坡1:0.

50~1:0.75。

3.3管理站工程地質條件

在專案區阿力麻土鄉附近設供水管理站一處,站內設磚混結構辦公房、庫房等,場地海拔高程1995m。

擬建供水管理站位於廣通河左岸ⅱ級階地上,場地表層為砂壤土( al-plq41-2),厚1公尺,下部為砂礫卵石層( al-plq42-1)。結構中密,整層較均勻,無明顯的泥質或砂夾層,礫卵石磨圓度好,分選差。礫卵石成分為灰岩、變質砂岩和少量花崗岩。

顆粒級配為:大於200mm的漂石佔12%,小於0.05mm的泥質佔2%.

不均勻係數為27.5,滲透係數30~40m/d,變形模量40~50mpa,砂礫石層允許承載力0.40~0.

45mpa,砼於砂礫卵石層摩擦係數0.45.

持力層選為砂礫卵石層。場地內分布均勻,地基處理方法為建基面進行平面夯實處理,要求相對密度≥0.65,加上10cmc13砼墊層,其寬度英超出基礎寬度的30~40%。

3.4 配水管道工程地質條件

從蘭家輸水管道中途及末端分出幹管向紅崖山、後山、何家灣三個配水區供水。配水管道由設三條幹管、81條支管、分支管和村級管道,配水管道總長365170m,調蓄水池溢流/放空管4750m,管道排洩管34900m。

配水區介於海拔高程1850~2350m之間。

配水管道主要沿黃土梁峁、斜坡、溝道及河流階地穿行,地形相對平緩,管線在選線時已避開不良物理地質現象,且黃土層厚度大,不存在邊坡失穩問題,管線相對穩定。配水管道地基岩性主要分為粉質壤土、沙礫卵石層、砂壤土、砂質粘土巖四類,主要的地基處理措施:

(1)粉質壤土管基

包括坡積粉質粘土、風積黃土等,管床開挖完畢後,原土翻夯100cm,要求幹密度≥1.65g/m;對配水管道中的止堆墩或防滑墩及井基,另加30cm的10%水泥土墊層,其寬度應超出基礎寬度的20~30%。

(2)砂礫卵石層管基

開挖完畢後經行平面夯實,可直接作為管道持力層;對配水管道中的止堆墩或防滑墩及井基,另加10cmc13砼墊層,其寬度應超出基礎寬度的20~30%。

(3)砂壤土管基

開挖完畢後進行清基處理,可直接作為管道持力層,管道周圍回填不小於0.2m厚的細土。

3.4.1 紅崖山配水區

紅崖山配水區有1條幹管,28條支管、分支管和村級管道組成。埋設管道總長192210m,其中:配水管17841m、調蓄水池溢流/放空管1200m、洩水管12600m。

紅崖山幹管長17750m,從蘭家輸水管樁號6+950處分出。在幹管首端設紅崖山調蓄水池(1000m)。樁號0+000~4+900段,設計紅崖山幹管位於廣通河下游左岸東西向山梁地帶,管基岩性為第四系上更新統風積黃土(eolq23),允許承載力0.

18mpa,開挖邊坡1:0.50~1:

0.75。

樁號4+900~5+400段,設計紅崖山幹管位於廣通河左岸ⅱ級階地後斜坡地帶,管基岩性為第三系上新統臨夏組砂質粘土巖(nl2),產狀近水平。其中樁號5+400~5+580段跨廣通河一級支溝—後溝,管基岩性為為第四系全新統洪積礫石土(piq34),建議做好跨溝處理措施。

樁號5+580~7+600段,設計紅崖山幹管位於廣通河左岸ⅲ級階地上,管基岩性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砂礫石(plq1-14)。

樁號7+600~8+100段,設計紅崖山幹管位於廣通河左岸ⅲ級階地前緣斜坡地帶,管基岩性為上新統臨夏組砂質粘土巖(nl2),產狀近水平。

樁號8+100~8+600段,設計紅紅崖山幹管位於廣通河左岸ⅲ級階地上,管基岩性為第四系全新統衝擊砂礫卵石層(alq1-14)。表層有0.80~1.

20m的洪積砂壤土(plq1-23)。

樁號8+600~11+200段,設計紅崖上幹管位於廣通河左岸級ⅱ階地後緣斜坡地帶,管基岩性為上新統臨夏組砂質粘土巖(nl2),產狀近水平。

樁號11+200~17+750段,設計紅崖山幹管位於廣通河左岸ⅱ級階地後緣地帶,管基岩性為第四系全新統洪積粉質粘土(plq1-24),允許承載力0.18mpa,開挖邊坡1:0.

50~1:0.75。

其中13+370~13+460、13+810~13+870、14+500~14+580、15+600~15+760為廣通河右岸的一級小支溝,須做好跨溝處理措施。

工程地質報告

自然的變異和人為的作用都可能導致地質環境或地質體發生變化,當這種變化達到一定程度 其產生的後果便給人類和社會造成危害,稱為地質災害,如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裂縫 地面沉降 土地凍融 水土流失 火山等。地質災害的分類,有不同的角度與標準,十分複雜。就其成因而論,主要由自然變異導致的地質災害稱自然地質...

工程地質報告

專業 土木工程 班級 2013280105 姓名 郭濛濛 學號 201328010524 藍田縣湯峪鎮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一 實習時間 2015 10 18 二 實習地點 藍田縣湯峪鎮 三 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是工程地質學課程的野外認識實習。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在於通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 解決在實際工程 ...

工程地質總結

基礎概念部分 1.內力地質作用 由地球內部的能 旋轉能 重力能 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 引起。主要分為地殼運動 水平運動,垂直運動 岩漿作用,變質作用,作用。2.外力地質作用 以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日月引力能為能源,並通過大氣 水 生物因素所引起,主要發生在地球表層。型別 風化作用 地面流水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