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日常物理錯誤概念形成和糾正方法

2022-03-03 22:37:16 字數 2992 閱讀 3470

[摘要]初學物理的學生最大的困難就是不能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用正確的概念去分析和推理,而是用錯誤的概念來分析問題,導致學習時時受阻,使他們感覺物理很難,失去學好物理的信心,目此,作為一位初中物理教師,就必須找到學生日常生活中形成錯誤概念的原因,並採取相應的針對措施加以糾正,使他們能用科學的概念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增強學習物理的信心,

[關鍵詞]錯誤概念;形成;糾正;日常習慣語言;想當然

「觀察和實驗是學生掌握自然科學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他們的直接經驗和理論知識相互交織的乙個發展過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還表明:自然科學概念的形成一般可分為日常概念和科學概念兩類。

日常概念是在日常交往和個人經驗積累過程中形成的,它的含意往往不夠確切,也不一定正確反映事物和現象的本質。科學概念是通過系統的研究工作和教學活動得到的,它比較確切反映事物和現象的本質特徵。初中學生在學習新的物理知識之前,往往從自己狹隘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對一些事物和現象形成了一定的看法和觀點,即他們自己頭腦中的「日常概念」。

學生的日常概念雖不清晰,不嚴謹,但基本正確的日常概念,對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就是學習過程中的一種正遷移現象,而錯誤的日常概念就會起消極的阻礙作用,這是學習過程中的一種負遷移現象,這種負遷移對學生的影響根深蒂固,糾正起來很難。學生錯誤的日常概念往往是造成教學困難的直接因素之一。為此,我們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並考慮採取相應的糾正方法。

一、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非科學習慣語言造成的錯誤概念

例如,學生把燒開水時,壺嘴上面出現的「白氣」說成是水蒸氣;深秋初冬口中撥出的「白氣」說成是水蒸氣,把用天平,桿秤稱質量,都說成是稱重量;還有「鐵比木頭重」「鋼筆吸黑水」等等錯誤的習慣語言。糾正這種錯誤的關鍵在於,有指導性地讓學生進行有意觀察,以形成正確的表象,在此基礎上,用正確的物理語言進行透徹的闡述。即講清基本概念的關鍵點。

如在講「白氣」是不是水蒸氣這一問題時,首先讓學生在「白氣」快形成前和形成時觀察盛在水容器的上部和玻璃管內部,結果什麼也看不見。由此分析並說明,水蒸氣是一種無色透明氣體。是看不見的。

接著在玻璃管口未出現「白氣」將一鐵片靠近管口,讓學生觀察,在鐵片上出現了小水珠。由此講明了水蒸氣液化的條件是當它放出熱量,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才液化。拿去鐵片,給水不斷加熱,讓學生觀察玻璃管口,過一會出現了「白氣」,進而說明「白氣」只是水蒸氣,滿足了液化條件在空氣中凝聚成的許多小水珠。

學生通過有意觀察能對「熟知的東西有新的發現,再經過教師抓住關鍵0點深化基本概念

二、不適當的模擬和推理形成的「想當然」

學生對於直接感知不到或不易感知的事物,往往通過回憶,聯想到以前某此類似的感知經驗以進行比較和推理,進行生搬硬套的湊合。就會形成錯誤的概念即「想當然」。例如,認為摩擦力就是阻礙物體運動的力「踢出去的足球之所以還向前運動是因為」還受乙個向前的力作用在它上面;同一物體浸沒在某種液體中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運動的物體「才有」慣性;功率越大的燈泡,「電阻越大」燈絲越粗「。等等。學生出現的這種錯誤,不僅是他們思維惰性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缺乏物理研究方法的反映,要克服思維惰性重要的是在講授物理基本知識的同時注重一些物理研究方法,如摩擦力是不易直接測出的,但用彈簧測力計在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根據二力平衡知識可求出其大小。

這是最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還有數學處理方法,如對不同質量,不同形狀的不同物質分別測出基質量和體積後發現其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變的,從而引入對物質本質屬性的認識,引入密度這一新的物理量,人們對比熱,電阻等的認識也是通過這種方法實現的,還有物理作圖的方法,在力學,光學,熱學,中都有應用,它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地找到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三、在直觀教學中產生新的錯誤

認識又分實物直觀,教具直觀和語言直觀三種方式,它們都很難全面準確地反映事物的全部物徵,因而常常是一方面形成了正遷移,在另一方面又造成了負遷移,例如,講解電流常用水流作比喻,這一方面對理解電流形成的原因,電流具有方向性和會受到阻礙等起到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又往往導致他們錯誤地認為電流和水流一樣是一部分電荷從導體的一端流到另一端並且流得越遠越弱,使學生形成片面的理解。

四、真實的感覺,錯誤的理解

人們通過感覺器官一般對外界都產生符合實際的感覺,但對它的理解和解釋並不一定正確。例如學生都有「冬天手摸鐵比摸木頭冷」的感覺,並由此產生了錯誤理解:「因為鐵的溫度比木頭的低」學生在騎自行車加速衝坡時感覺到輕鬆一些,可少費些力氣。

於是就認為「動能衝坡」的好處是可以省力。

感知材料是理解的依據,但感知的正確性也在於理解。即使是真實的感知,並不一等於正確的理解。而要正確地理解和解釋,還需用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規律進行分析才能做到。

五、錯覺引起的錯誤認識

錯覺即對客觀事物的不正確的知覺。錯覺現象較為普遍。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均會發生錯覺。

它往往導致學生錯誤的認識。例如認為「水中的物體就在所看到的位置,水中的月亮比天空中的月亮離我們近一些」等。為了糾正這些錯誤,實驗是最能使學生心服口服。

六、不加分析地觀察導致因果關係的顛倒

學生往往從直接觀察一些表面現象不加分析地解釋物理變化,進而導致一些模糊的甚至因果關係顛倒的說法,例如甲物體溫度公升高得快,所以它吸收的熱量多,因為導體中通過的電流變大了,所以它的電阻變小了。導體中有了電流才有電壓等等。要糾正這些錯誤,關鍵是分析清楚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絡或物理變化的因果關係。

七、對個別的非本質現象的感知形成的錯誤觀點

物理現象有反映事物本質特徵的和非本質特徵的現象之分。學生從刺激的非反映事物本質特徵的表面現象來認識事物,這樣就容易形成錯誤的觀點。最典型的例子是:

要有力作用在乙個物體上,它才能運動,停止用力,物體就會停下來,要維持物體的運動就要有力不斷地作用在物體上,要糾正這種錯誤就要突出並強調現象之間的本質聯絡。例如,讓學生注意觀察和分析:一輛正在運動的小車即使停止用力,也要經過一段時間,小車才能停下來,進而可以提出問題,在停止用力後,小車究竟能運動多遠呢?

通過伽利略著名的理想實驗,並進行嚴密的邏輯推理,就可以推翻錯誤觀點,進而推理出正確的結論,

綜上分析,僅憑直覺感知和經驗,不經過科學分析抽象的過程而直接得出的結論的思維方式是學生形成錯誤概念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講解一些物理基本知識的同時要讓學生明確:感覺是認識理論的基礎,人的認識從感性認識開始,但又不能只停滯不前在感性認識階段,一定要通過比較,分析。

抽象,概括上公升到理性認識。在物理教學中要求重視,並同思維相結合才能形成正確的科學的概念。

初中生日常生活日記

篇一 每當我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親暱地依偎在母親的懷裡,甜甜地叫著 媽媽 時,每當我看到別人的媽媽迎著風雨來接自己的孩子時,每當逢年過節一家人歡聚一堂時,淚水就會禁不住盈滿我的眼眶。我那孤獨的心似乎在滴血。啊!媽媽,您為什麼要過早地棄我而去呢?女兒的心在呼喚,您聽得見嗎?媽媽,您可記得,在我四歲那年,每...

初中生作文的常見錯誤

作者 李冬 學園 2015年第07期 摘要 初中是學生處在書面語言能力提高的關鍵階段,作文是語文學科中考的重點考核專案。避免作文過程中的常見錯誤,減少扣分點,增加閃光點,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分析了初中生作文中的常見錯誤,並提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關鍵詞 初中生作文常見錯誤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

如何培養初中生學習物理興趣

摘要 由於初中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學習興趣不濃厚,通過 轉變教育觀念,熱愛學生 正確認識自我,給予成功機會 激發學習興趣,消除畏懼心理 激勵學習動機,強化學習動力 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等這幾種方法來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關鍵詞 學習興趣培養成績提高 通過幾年來的物理教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