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讀後感

2022-01-14 19:15:39 字數 1339 閱讀 3427

「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韓昌黎如是說。其意或謂:

天者,浩蕩無垠,渺小的是你自己---坐在井底的人。坐井觀天的主語是井底之蛙,語出《莊子.秋水》中坎井之蛙與東海之鱉的對話,所別的是兩位老先生討論的是海不是天。

推原作者的本意,不在於一種小大之辨,倒是說有聞道與否之別。但最後,蛙先生還是自己找不自在,文如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

也就是說,蛙先生開始對自己知足保和的人生觀產生懷疑,以後它老人家就不能心安理得的與小蝌蚪、小螃蟹比闊。就像公務員看到大老闆的收入後,就不能安心的與農民工比闊。同樣的故事《秋水》在開頭就講了一遍,東海的鱉變身海神若,坎井裡的青蛙先生由河伯來客串。

這兩位好歹也是神靈,出場的派頭是少不了,說河伯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話海若則「不見水端」,總之很厲害就是了。兩人的七問七答更是機鋒藏暗,章莊學之旨歸。

但我關心的是齊物如莊子,尚生出區別之心。坐井觀天真不值得提倡嗎?

但如生於是井,長於是井,也沒有能力跳出去的人應該怎麼看天?坐井觀天,天自然是小的,是否為了迎合那些大觀達人就說天是大的呢?我有如是兩問。 讀後感

人無從選擇自己出生,生於斯,行於斯,絲絲羈絆,轉成相熟。高明也好,卑下也罷,也就是這樣了。河伯能見到海若是因為黃河有入海口,如果他是塔里木河的神,他只能看到平沙漫漫黃入天,或者還有一川碎石之類的。

沒奈何的乾涸於戈壁之中,有夸父逐日而身死仗遺的悲哀。對於多數人,一生困於八苦,沒有窺見高天的機會。也不知四時更替,朱明承夜,天還有不同的面貌,更枉論藉著星空去浮現什麼道德律。

高天之下,萬物並作,但月兒彎彎照九州,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對於井中人,天誠然是小的。有個人很窮,他搬家「借車載家具,家具少於車」。

於是他眼中的天就是「出門即有礙,誰言天地寬」。自然而然,毫無矯飾。

矮人看戲,人云亦云,也是一種慵懶。獨坐井中,仰視青天,本來只有尺寸之地,卻硬要去想象一種無邊無際。見識分明未到那個層次,卻要裝作什麼都懂。

就和《浮士德.夜》中同一種苦惱,只是浮士德畢竟是位智者,知己無知,所以也就能從無知中解脫。以前,見到幾位喜歡玩弄新名詞的主。

在使用那些生僻的東西的時候只是一種誤用。每個詞都有其所指與能指,但不代表亂指一氣也行。詞背後有其譜系,沿著河道可以尋得它源頭。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一種求學態度,也是一種心性純明。井中之天,很小,那就直說吧。 讀書筆記

造化如果遺我於一隅,我就享受這一縷春光;如果置我於通衢,那就振翼翱翔。外物不可必,人事當盡,天命是聽。但是,人是要有一種寫心照神的勇氣。

坐井觀天也沒什麼可恥的,不必整天編織那些自己都騙不了的神話來騙自己。明鏡止水,行於其所當行,止於其所不可不止。不是一譚死水,只是一種卷舒自若。

坐井觀天,言天小者,本自肺腑,無可厚非。

獨坐井中者,當有此種勇氣。

讀後感 《看見》讀後感

看見 讀後感范文三篇 學會獨立思考,可以表達思緒,但盡量不要偏激,能了解背後的本質,能包容別人的觀點,客觀的評價事物,最後找到不合理的邏輯並為之努力去修繕它我想這就是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由 第一篇范文看見讀後感 今天華東 華北很多地方下起了雪,我們這也是,上午的時候豆大的鵝絨般的雪花從天而降飄飄灑...

母親讀後感母親讀後感

失了母親的人像插在瓶裡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沒了根。為大家帶來了母親讀後感,感謝大家支援。篇一 母親讀後感 世上有一本永遠寫不完書就是母親。這句話出自 母親 這篇散文是肖復興寫的。這一篇感人文的寫作順序是從始到終,乙個我從母親死後,對父親帶來的後母從反感到好感 從討厭到喜愛。文章一開始,我的母親...

讀後感愛心與教育讀後感

從 的手記裡,我們還可以得到的 最重要的啟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 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裡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