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庫設計總結

2021-12-26 11:59:19 字數 3759 閱讀 6694

中海、萬科地下車庫設計優化18個關鍵點地下車庫由於結構複雜,一旦設計存在失誤,返工量和更改難度均較大,所造成的無效成本數額也巨大,因此,有必要對此類問題進行系統總結。本文提煉了萬科、中海在地產車庫設計優化方面的關鍵措施,以供同行小夥伴們參考。

1.地下車庫平面布置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可能設計成半地下室形式,且地下停車庫宜集中布置。半地下車庫盡量減小地下部分埋深,並利用頂板上部綠化覆土荷載,減少或不採用抗拔樁,節省地下工程量;全地下車庫設計時,應盡量綜合利用水浮力和上部荷載取值的平衡,減少樁基礎抗浮,並控制綠化種植、綜合管線埋設要求的最小覆土厚度,減少地庫埋深。

2.地下車庫適應的柱網尺寸

考慮停車效率與工程成本、車型適應範圍,綜合性最優柱網8.1m*8.1m,建議高檔專案採用;經濟柱網7.

8m*8.1m,為節省成本,建議大部分專案採用此種尺寸,同時另設10%大型尺寸停車位,解決大型車停車問題。

根據專案的實際情況可以採用短跨小柱距的結構方案,尤其是杭州、寧波等對停車位尺寸要求高的城市,雖然理論上停車效率較7.8m*8.1m方案,單車面積上公升1.

5平公尺左右,立柱數量增加近50%,但立柱對總成本影響甚微,且優點是層高可以降低200~300。在地質情況複雜、水位較高且基坑維護條件較差的專案中,可以節省相當的開挖量和基坑支護費用,成本節約顯著。但此柱網選用,須經過結合具體地庫方案的經濟性比較後採用。

3.地下車庫面積優化設計

集中地庫面積優化設計方法:

(1)使用效率最高的高效停車單元進行組合設計。高效單元是經設計研究優化的車道面積最小、停車效率最高、面積是4000平方公尺(乙個消防分割槽)的設計模數單元;方案規劃設計階段,增加地庫適應性方案比較,使用地庫停車標準,進行地庫概念方案設計,調整住宅樓棟間距避免出現車輛單排布置、被動利用塔樓地下空間、支護間距預留不夠等等問題。

(2)停車庫端頭優化停車布置設計:近端式停車布置,在近端的兩跨比迴圈式布置可多停車7輛,因此,在滿足規範50輛停車分組及防火間距要求的情況下,應盡量採用盡端式布置。

(3)規整地庫外輪廓,減少無效建築面積。

(4)充分利用地庫角部空間,布置機房及豎向交通口。

(5)在滿足分組(50輛)布置停車的情況下,儘量減少豎向通道數量;魚骨狀排列為最經濟布置方式。

4.車道寬度

(1)普通直線車道:單行車道寬度4公尺為宜,如考慮停車,車道最小寬度為5.5公尺;雙行車道寬度6公尺,停車方式為垂直式後退停車;

(2)車庫出入口寬度:單行車道寬度為4公尺,雙行車道寬6公尺;

(3)直線坡道:一般單車道寬4公尺;防火疏散用單車道4公尺;雙行車道寬6公尺,防火疏散用雙車道7公尺;

(4)曲線坡道:一般單車道寬4公尺,雙行車道寬7公尺。

5.車庫出入口設計

(1)車庫出入口寬度,國家規定最小寬度為單行車道3.5公尺,雙行車道6公尺,萬科專案設計常用資料,單行車道4公尺,雙行車道寬6公尺。

(2)車庫出入口數量,停車數量≤50輛,設定乙個單車道出入口;51~100輛的地下車庫或51~150輛的地上車庫(含半地下車庫),乙個雙車道出入口,或者兩個單車道出口;>100輛的地下車庫,兩個單車道出口。

6.轉彎半徑設計

車庫汽車環行道的最小內徑:一般取3.9~4.2公尺即可。

7.車庫坡道設計

在計算坡道坡度時,一定預選考慮緩坡要求。

直線坡道:單行道為4公尺,雙行道寬為6公尺,防火疏散用雙車道寬7公尺

曲線坡道:一般單車道寬4公尺,防火疏散用雙車道寬7公尺。

一般坡道的結構引數

8.停車效率控制指標

注:車位平均面積計算標準為地下總建築面積除以總停車數

9.車庫樓面的基本設計

(1)基本結構引數

普通停車庫的樓面活荷載取值為4kn/㎡,板厚取值為h=110~120,在合理跨度的情況下,配筋基本採用構造配筋。框架樑高一般採用1/10~1/12足夠,次梁採用1/12~1/14的跨度。

(2)面層和找坡

普通停車庫的面層和找坡應一起考慮,對於雙面停車的車庫樓面,一般採用1%上下都斜的同厚度結構找坡。面層做法最多為50,面層中需配φ4@150x150~200x200的鋼絲網片,提高面層的耐磨性和抗開裂。

10.地下車庫埋深及標高控制

小高層、高層住宅地下室埋深一般為地上建築高度的1/15~1/30,約3.3至4.0公尺;半地下車庫埋深一般在1.

5至2.0公尺;全地下車庫埋深因考慮綠化種植、管線綜合及場地設計,一般在4.2公尺至5.

0公尺。地庫埋深深度應盡量減小,以控制地下水浮力並減小開挖量;高層地下室埋深與地下車庫埋深應進行協調,綜合計算高層結構增加成本和基坑支護節省成本之間關係,達到最佳經濟性。

11.地庫主體結構含鋼量指標

12.地庫主體結構混凝土量指標

複式機械地下單層車庫混凝土用量分布

自走式地下雙層車庫混凝土用量分布

13.地下室頂板

(1)頂板厚度:頂板厚度和頂板所處的位置、頂板的覆土、跨度等有關。

(2)頂板樑高:根據頂板的覆土、是否做人防而定,可大概估算:

注:為降低層高,也可考慮採用寬扁梁,但會增加一些造價。一般不採用將大部分頂板梁上翻形成「水池」,如確實要上泛,上泛高度至少≥300,並應在梁上合適位置預留φ50的過水洞,洞底標高同板麵。

(3)頂板排水找坡:對於雙面停車的車庫頂面,一般採用≥2%的上下都斜的同厚度結構找坡。面層做法詳景觀設計要求。

14.基坑支護成本控制

基坑支護的大原則是根據基坑開挖深度、地質情況、周圍環境採取合適的支護形式保證基坑安全。根據基坑形狀,從支護形式角度看,狹長基坑使用內支撐較好;方形或圓形基坑採用外支撐較好;從基坑面積大小角度看,基坑面積超過4000平公尺,採用逆作法或外支撐比內支撐,便於施工並節省成本;從深基坑角度,用連續牆較安全,逆作法比大開挖安全;周圍有重要建築物或地下管線,對變形要求嚴格的,採用逆作法較好。

15.地庫排水優化設計

地庫排水設計主要有明溝和地漏排水兩種:

埋深較淺的半地下車庫,地下水位較低的條件下,可以採用地漏排水方式,優點是可以節省200厚左右墊層高度。缺點是地漏內衛生問題,容易造成異味散發、蟲、鼠害等,且因全部水平管線均在底板下,清理疏通和維修均較困難。

明溝式排水方式一般採用車庫底板上做200~300厚墊層,墊層厚度主要由明溝長度決定。優點是明溝構造簡單,清理維修方便,無虫、鼠害,無車庫內異味等衛生問題。明溝設計布置,盡量沿停車位後部牆邊或兩排車之間進行。

在華東區條件較好的專案外,應盡量採用明溝排水方式,地面找坡控制在0.1%;排水溝坡度控制在0.3~0.

4%;16.地庫底板成本優化方法

優化排水明溝布置方案,減少集水井數量。據統計現有專案,每百平方公尺地庫面積集水井數量差別在一倍以上,合理數量應在0.15左右。

優化結構設計方案,減少後澆帶長度。

選擇合理適當的柱網尺寸,以減少防水板厚度。

17.地庫排風優化設計

地下車庫採用通風採光窗或庭院設計,通過自然補風,可以減少或取消機械補風系統設定,並可進一步減小機房面積。一般通風面積為地庫地面面積的1%,或每個防火分割槽40㎡。自然補風設計結合誘導風機系統,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成本投入和維護費用。

18.地下車庫室內排管優化設計控制

(1)排管設計以盡量避免或減少管線交叉為原則,且所有主管線盡可能集中在地庫公共區域內排布,以方便維修。

(2)風管應盡可能按直線布置,減少轉彎和分流,以減小風管尺寸。

(3)採用標準長度的直線管段,將各種變徑管和接頭的數量減至最少;只要安裝空間範圍允許,建議採用螺旋圓風管。

(4)建議低成本專案,採用鍍鋅鐵管穿線,明裝強、弱電管線。投入成本最低且便於檢修和維護。

(5)為節省成本,明溝式排水可僅在行人道、車行道寬度位置設定蓋板;注意行車道上的明溝蓋板構造設計,避免長時間汽車碾壓破壞。

(6)底板柔性防水層,按照慣例施工時可予以取消(設計施工圖不允許),每平公尺可節約成本30~40元。

車庫設計總結

05年二季度出圖的 東海岸3a 3b,廣州藍山 第五園 萬科城8c 等幾個專案均有設地下或架空車庫,在審圖過程中發現,地下車庫設計無論是建築還是結構專業,均存在設計失誤或設計不當等問題,主要為 車庫設計不合理 車道寬度 轉彎半徑 入口 車庫排水 層高設定不當 坡道計算失誤 以及樓面及頂板與梁設計失誤...

地下車庫設計總結

100輛時,可採用乙個雙車道口 100輛時,應設二個車道出入口 500輛時,應設三個出入口 2 地下汽車出入口之間淨距應 10m,兩個車道毗鄰時,應用防火牆隔開。3 出入口寬度雙向時為7m,單向時4m。四 地下汽車庫坡道的坡度和轉彎半徑 1 直線車道坡度為15 曲線車道坡度為12 坡道的起始端應設緩...

車庫門設計

翻板車庫門屬於車庫門的一種 導軌 採用1.5 厚鍍鋅鋼板,一次成形。邊鉸鏈 採用1.5mm鋼板製成,蘭白鍍鋅 去油除漬,酸洗磷化處理,再鍍鋅 處理。滾輪 滾輪內採用進口軸承密封處理,外層用白色尼龍壓鑄而成。高度耐磨損,抗老化,使用壽命長。彈簧 採用70 扭拉力,表面電泳防鏽處理。密封條 門扇下端及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