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經濟學知識點總結

2021-12-21 14:59:26 字數 4774 閱讀 1442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

一、發展中國家的六個共同特徵:p2

1.低下的生活水平

2.低下的生產力水平

3.高人口增長率和高贍養負擔(dependency burden)

4.較嚴重的勞動力不得其用現象

5.對農業生產和初級產品的高度依賴

6.在國際關係中處於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第二節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

一、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概念 p2

經濟增長(economic growth):是指一國或乙個地區社會財富在一定時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會總產品量的增加。它一般是用實際的國民生產總值(gnp)或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來表示。

經濟發展(economic development):意味著隨著產出的增長而出現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結構的變化。當然包括經濟增長,但是,它還包括經濟結構的變化。這些變化包括:p2

第一,投入結構的變化。 第二,產出結構的變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狀況變化。 第四,衛生健康狀況變化。

第五,文化教育狀況變化。 第六,自然環境與生態變化。

二、區別與聯絡:

區別:經濟增長的內涵較狹窄,是乙個偏重於數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

經濟發展的內涵較廣,是乙個既包含數量又包含質量的概念。可以用實際生活質量指數pqli、社會指標、人文發展指數hdi等綜合評價表示。

聯絡:經濟增長是手段;經濟發展是目的。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經濟發展是經濟增長的結果。

一般而言,沒有經濟增長就不會有經濟發展,但有經濟增長卻不一定就有經濟發展。在個別情況下,有時會出現無增長而有發展的情況。

三、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

經濟增長:人均國民收入的增加(時序動態化) 經濟發展=經濟增長+結構公升級

1、農-工業結構(工業化) 2、城-鄉結構(城市化) 3、收入分配結構

4、制度的結構性變遷 5、預期壽命(健康) 6、文盲-識字率(教育)

五種有增長而無發展的狀況 p5

1、無工作的增長(jobless growth)

在巴基斯坦,1975-2023年間,實際gdp每年增長6.3%,而就業只增加2.4%;

印度從1975-2023年,gdp增長率為5%,而就業僅增加2%。中國?

2、無聲的增長(voiceless growth) :少有民眾參與和管理公共事務,自由表達意願。

3、無情的增長(ruthless growth) :收入分配不公平,尤其是在拉丁美洲一些國家。

4、無根的增長(rootless growth) :泯滅傳統的優秀文化。

5、無未來的增長(futureless growth) :自然資源的耗損和環境的惡化。。

四、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的衡量

(一)經濟增長的衡量

一般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即gnp(gdp)的總量或人均量的增長為尺度。

(二)經濟發展的衡量 p3

衡量經濟發展比衡量經濟增長困難得多。一般認為,發展的中心意義是社會和個人的福利增進,因此,表明發展至少應包括五個方面的指標:

1、基本必需品的消費量; 2、收入和分配的均等程度; 3、識字率;

4、健康水平; 5、就業狀況。

五、洛倫茲曲線

美國統計學家洛倫茲提出的了著名的洛倫茲曲線。它先將一國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隊,然後考慮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將這樣的人口累計百分比和收入累計百分比的對應關係描繪在圖形上,即得到洛倫茲曲線。

洛倫茲曲線的彎曲程度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講,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彎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特別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餘人口均一無所獲時,收入分配達到完全不平等,洛倫茲曲線成為折線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於其收入百分比,從而人口累計百分比等於收入累計百分比,則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倫茲曲線成為通過原點的45度直線ol。

六、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

1.實際生活質量指數(pqli,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p3

1977由莫里斯(提出,是乙個衡量一國人民經濟福利和生活水平的綜合指標,由識字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三項組成。

該指數以瑞典水平為基準,識字率是與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發展程度的反映;預期壽命指數由營養、公共衛生、收入和一般環境等指數綜合而來;嬰兒死亡率則反映飲用水的淨化程度、居住的環境條件、母親的健康狀況等。

2.聯合國社會發展研究所的16項綜合發展指標

(1)出生時的預期壽命;

(2)2萬人以上地區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

(3)人均每日消費的動物蛋白質;

(4)中、小學註冊入學人數;

(5)職業教育入學比例;

(6)每間居室平均居住人數;

(7)每千人中讀報人數;

(8)從事經濟活動人口中使用電、水、煤等的百分比;

(9)每個男性農業工人的農業產量;

(10)農業中成年男性勞動力的百分比;

(11)人均消費電力的千瓦數;

(12)人均消費鋼的公斤數;

(13)能源消費(折合**均消費煤的公斤數);

(14)製造業佔gdp的百分比;

(15)人均對外**額;

(16)工薪收入者佔整個經濟活動人口的百分比。

其中,(1)——(7)屬於社會指標,(8)——(16)屬於經濟指標。

3、人文發展指數

最有影響的發展度量指標是「人類發展指數」(humen developementindex),它是由聯合同發展計畫署(undp)在1990 年首次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中提出來的。其後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對這一指標進行了一些修正。這個指數也是由三個指標構成的,即:

預期壽命、教育程度與生活水準。

這三個指標是按0 到1 分級的,0 為最壞,1 為最好。人類發展指數分為三組,低人類發展指數(0—0.50)、中等人類發展指數(0.

51—0.79)、高人類發展指數((0.8—1)。

4.其他量度指標

(1)一些發展經濟學家認為,經濟發展的目標應當是首先保證基本需要,即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注意改進衛生、營養和教育條件以直接對人力資源產生積極作用。同時,要注意採用減少浪費和改進現有技術效率的簡易方法去提高生產率,而不要一味追求技術的迅速變化。這種主張被稱為「基本需要思路」或「基本需要戰略」。

根據前國際勞工局(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局長布蘭查德(francis blanchard)的定義,基本需要「是乙個社會應當為最貧窮階層規定的最低生活標準,滿足基本需要意味著滿足各個家庭對衣、食、住個人消費的最低需要,意味著可以獲得清潔飲水、下水道衛生設施、運輸、保健以及教育等方面必不可少的服務,意味著使乙個能夠工作並願意工作的人得到適當的報酬的工作,還意味著應當滿足更具有質的規定性的需要:健康的、人道的和令人滿意的環境以及對足以影響人民生活、生計和個人自由的決策的廣泛參與。」

(2)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提出的「社會指標」體系由人均gnp、社會結構、人口素質和生活質量四個部分組成,分解為16項指標。p4

(3)中國小康社會建設評估指標體系

從實現「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建設再到「全面實現小康」,是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歷程。

小康社會指標的確定,首先要考慮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與發展趨勢,同時也要考慮已有統計資料中的現成指標,或經過簡單換算就能得到的指標,以體現指標的權威性與可操作性。

《中國統計年鑑》的現成指標為基礎,經過篩選、換算合成,確定了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社會發展、社會結構、生態環境五大類共36個指標。

第三節發展經濟學的興起和演變

一、發展經濟學興起以前的經濟發展思想 p6

(一)威廉.配第

威廉.配第被稱為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他也是由重商主義向古典學派過渡時期的經濟學家。十分重視商業和對外**,認為人口稀疏是貧困的真正原因,主張國家應合理地干預經濟生活。

主要思想有:

1.勞動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促進財富的增長;

2.財富的物質形式是勞動產品,價值形式是純收入,財富的大小主要決定於勞動者人數的多少,因而,人口稀少是貧困的原因,增加人口可以促進經濟增長;

3.經濟增長的源泉是土地和勞動兩個因素,「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

4.國家應干預經濟生活,利用稅收政策調節經濟;

5.配第關於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比重變動的看法,他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經濟的發展,從事農業的人數比起從事工業的人數將相對減少,從事工業的人數比起從事服務業的人數又將相對減少。即「配第——克拉克命題(法則)」。

(二)重農學派:魁奈

重農學派是十八世紀50~70年代的法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學派。魁奈是重農學派的創始人和首領。它以自然秩序為最高信條,視農業為財富的唯一**和社會一切收入的基礎,認為保障財產權利和個人經濟自由是社會繁榮的必要因素。

農業是經濟增長的唯一源泉。重農主義者認為,和物質世界一樣,人類社會中存在著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這就是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永恆的、理想的、至善的。但社會的自然秩序不同於物質世界的規律,它沒有絕對的約束力,人們可以以自己的意志來接受或否定它,以建立社會的人為秩序。

後者表現為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各種政治、經濟制度和法令規章等等。

重農主義的自然秩序,實質上是被理想化了的資本主義社會。人身自由和私有財產是自然秩序所規定的人類的基本權利,是天賦人權的主要內容。自然秩序的實質是個人的利益和公眾利益的統一,而這統一又只能在自由體系之下得到實現。

於是重農主義者就從自然秩序引伸出經濟自由主義。

(三)亞當·斯密

他是將經濟發展問題作為分析中心的第一位經濟學家。

1.強調國民財富增長決定於專業化分工、人口、資本積累,儲蓄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專業化分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口和資本的增加引起從事生產勞動的人數的增加。

發展經濟學

阿里巴巴對中小企業出口業務的作用分析 摘要 電子商務對於中小企業擴大出口具有非常明顯的積極作用。中國的中小企業具有數量大 行業廣 歷史短 相對離散 動態交易等特點,在開展電子商務方面由於受到人才 資金等方面的限制,與大型企業相比有一定差距。而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台使得中小企業開展電子商務變得簡便可行...

發展經濟學試題

閉卷適用專業年級 農經2004級 姓名學號專業班級 本試題一共2大題8小題,共2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注 1.答題前,請準確 清楚地填各項,塗改及模糊不清者 試卷作廢。2 試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計。一 簡答題 簡要陳述觀點,但內容應完整,邏輯清析。每小題10分,共計60分 1.經濟發展與...

發展經濟學 2

第一章緒論 1 什麼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學?1 發展中國家 二戰以後,擺脫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獲得政治獨立的亞非拉美洲國家。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經濟相對落後但發展潛力巨大,謀求生計 自尊和自由的國家。2 發展經濟學 運用現代經濟學原理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狀況 經濟發展問題 規律及經濟發展戰屢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