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經濟學考試提綱

2022-10-18 07:09:13 字數 5243 閱讀 6016

一,發展、增長、現代化

發展中國家:相對發達國家而言,經濟上落後與發達國家,工業化水平低,現正在積極發展。

發展中國家的特性:

1, 收入水平底下

2, 生產率水平低下

3, 人口增長率高,贍養負擔沉重

4, 收入分配不平等

5, 城鄉發展不均衡

6, 失業問題和就業不足日益嚴重

7, 嚴重依賴農業生產和初級產品出口

8, 市場不發育與市場體系不健全

9, 在國際關係中處於受支配、依附和脆弱地位

發展和增長

不必然相等:無工作(未能製造多工作崗位)、無聲(民眾參與度不夠)、無情(收入分配不合理)、無根(破壞文化多樣性)、無未來的增長(破壞生態環境資源)

區別:增長:產出增加發展:隨著產出增加帶來經濟社會結構變化、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增長:gdp衡量發展:多個指標進行衡量、反應

增長:數量發展:結構和質量

增長:手段發展:目的

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經濟發展是經濟增長的結果,沒有增長的發展是不可能的,沒有發展的增長是無意義的。

gnp核算體系的缺陷

福利水平

閒暇的效用

產品類別,只能反映總產量

產品使用價值的質量和改進

產品的占有和分配情況

自然環境的變化情況

無法定價的效用

地下經濟

各國物價結構差異很大,以美元折算的gnp在各國的實際購買力

改進方面:

數量和質量並重;發展指標補充增長指標;遵循成果而非投入;反應社會生產成果分配;以主觀感受測度指標補充客觀測度指標;加大基本生活權重。

人類發展指數:

人類發展指數hdi,,是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從2023年開始發布用以衡量各國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標準,並依此區分高度開發、中度開發、低度開發國家。統計數字根據平均預期壽命、教育水平和人均gdp(人均國內生產毛額)等作為指標。

人類發展指數是在三個指標的基礎上計算出來的:預期壽命,用出生時預期壽命來衡量;教育程度,用**識字率(2/3權重)及小學、中學、大學綜合入學率(1/3權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實際人均gdp(購買力平價美元)來衡量。

每個指標0最差,1最好,再進行簡單平均。分為高中低三組,高(0.8-1)中(0.5-0.8)低(0-0.5)。

缺陷:下級指標加權不準確、沒有顧及基尼分配、沒有顧及性別、對指標主觀估計可能有誤、一些排序違反常識(古巴高於土耳其)、下級指數強烈相關(教育收入)

羅斯托現代化觀點:

傳統社會、起飛前聚集、起飛、趨向成熟、高額消費。

起飛:1,生產投資率從5%提高到10%以上。

2, 又呈現出高速成長的主導產業

3,存在或很快出現有利於經濟增長的社會觀念和政治制度

發展內涵:

1, 涵蓋生存、尊嚴、自由

2, 人的各種能力的提高:延長壽命、健康、獲得知識、獲得收入、參與服務、參與社會公共事物

現代經濟增長基本特徵(克拉克):

生產增長,技術進步,產業結構化,資本積累,國際經濟關係,需求結構變化,制度進步,價值觀的變化。

現代經濟增長定義(庫茲涅茲)

在技術和所需的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調整基礎上,向本國人口**日益多樣化的商品的能力的長期提高

二,劉易斯—費—拉尼斯二元模型

馬爾薩斯人口陷阱模型:

解釋經濟落後狀態的理論模型,人類無法控制生育以及土地資料等生產資料存在剛性需求的情況下,乙個經濟體勢必會圍繞人口增長與新生活資料的增長之間的矛盾來自動維持均衡。誒過生活資料出現剩餘,將導致生育率的上公升,新增人口將耗盡剩餘生活資料,額u過生活資料出現短缺,又會引發饑荒、瘟疫,導致人口下降,如此均衡會將經濟體系鎖定在所有人只能維持最低生存水平的陷阱中難以自拔。

劉易斯—費—拉尼斯二元經濟模型:

傳統、自給自足不發達經濟內部,現代部門不斷擴大乃至佔主體的過程

起點:不發達經濟內部的穩定均衡

一,假定:封閉經濟、單一農業、三種生產要素、勞動力人口總人口、勞動同質

二,均衡狀態:穩定在低收入生活水平均衡上

三,均衡說明1(自身穩定):

若人均收入下降到最低生活水平線以下,發生饑荒疾病死亡等,降低人口使收入達到最低生活水平。

若人均收入高,則人口繼續增加,在收益遞減、人口增加、生存壓力的施加下,達到均衡

四,均衡說明2(外部難以打破):

要素增加、技術提高,無法逃離均衡。消費增加、人口增加。

但要素增加會使更多人生活在最低生活水平線上

過程:勞動力的轉移

基本界定:

1,不發達經濟由兩個部門組成:傳統部門與現代部門

傳統部門:存在大量剩餘勞動力

現代部門:邊際生產率高於工資水平,才會被僱傭,剩餘勞動力不存在

2,傳統部門中存在著邊際生產率低於其生活費用甚至等於零的勞動力

3,現代部門的擴張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是以吸收傳統部門的剩餘勞動力為其特徵的。

勞動力轉移三個階段:

1, 邊際生產率為零的勞動力轉移

2, 邊際生產率大於零小於平均生活費用的轉移,開始影響農業產出

3, 傳統部門剩餘勞動力被吸收完畢,現代部門的進一步擴張就必須與傳統部門爭奪邊際生產力大於最低生活費用的勞動力。

結論:1, 如果生產技術沒有進步,農業勞動生產率沒有顯著提高,勞動力的流出會使得總產量下降,農產品短缺,現代部門必須提高名義工資以穩定產業工人實際生活水平,導致利潤率降低,產業擴張的速度放慢。現代部門吸收剩餘勞動力的能力弱化。

2, 如果農業部門的生產率始終沒有提高,工業表面的擴張又沒有其他資本積累源泉,那麼經濟發展的速度會顯著放慢。

3, 第二階段的長短取決於傳統部門的生產率和現代部門資本積累水平。傳統部門的產出率越高,現代部門資本積累的速度越快,困難的第二階段也就會越短。在最理想的情況下,第二階段將會消失。

影響因素:

1, 農業部門生效率:勞動生產率越高,越不容易在勞動人口流出時發生資源短缺,因此現代部門越容易穩定工資,提高利潤率,從而不斷擴張

2, 兩部門技術水平:勞動密集型技術進步吸引勞動力多,增加就業,但勞動生產率較低,資本積累能力較差。技術密集型反之。因此,需要不同階段酌情使用。

3, 兩部門工資水平:若勞動部門工資被抬高到制度工資水平之上,則現代部門也需要太高工資,從而影響使工資在均衡水平之上,影響利潤,從而影響現代部門的擴張。

4, 人口增長率:人口增長越快,對積累消費越大,同時現代部門就業壓力也越大,不利於發展。

三,中國二元經濟現狀

中國經濟結構二元性質的顯著特徵

1:技術最先進的國有企業和技術最落後的農戶行為特徵像(低市場化水平)

2:技術上屬於傳統部門的個體私營經濟在行為上卻是現代企業(高市場化水平)

3:技術上和行為上都屬於現代部門的三資企業、現代民營企業企業比例很小

基本特點:

多元經濟結構並存且異常扭轉。

技術維度上的現代部門和制度維度上的市場部門之間有錯位,導致劉易斯模型中的現代部門無法真正意義上成為勞動轉移目標部門。

並且技術上落後但制度上先進的鄉村工業部門積累水平下降導致勞動吸收能力弱化。

因此,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是改革和發展的並重,並且改革拉動發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比任何國家都要明顯。

我國勞動力轉移的特殊性

1, 從轉移路線上看,我國不存在能吸納大量勞動力的現代部門,因此農村勞動力不是從農村直接向城市轉移

2, 從轉移規模上看,雖然現代部門吸納數量不夠,但鄉鎮企業發展迅猛,因此勞動力轉移數量仍然很大

勞動力轉移現狀:

1, 剩餘勞動力規模仍然很大

2, 鄉鎮企業對勞動力的吸納不斷弱化

3, 城市經濟部門勞動力剩餘日益嚴重,城市還不能成為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主要渠道

糾正:1, 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推進(技術現代,但行為方式傳統,因此有大量剩餘勞動力,且持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的能力弱),斷開行政部門與企業的「父子」關係鏈條

2, 個體化企業的公升級,尊重經營方式,並且引導正確預期,避免急功近利的惡性迴圈

3, 實現中小企業和服務經濟的相互促進,促進第三產業發展,並有效帶動就業

四,物質資本(未講隨意)

物質資本:

就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用來生產其他消費品或資本品的耐用品(至少乙個會計年度)。資本品本身的生產既耗時又耗資源,是生產過程的結果。

特點:投資的結果;耐用性與折舊;本期與未來期(與其他互補要素結合)

資本形成

儲蓄——吸納儲蓄——投資

儲蓄形成困難:貧困、**金融市場不發達、金融機構少而繁瑣、幣值波動大、政治風險大

解決:強制儲蓄(徵稅、赤字、超發貨幣)

正確解決:外貿外資、通貨膨脹稅、通過金融市場投資、企業本身積累、財政政策或本身融資、動員農業剩餘(行政或經濟手段)

通貨膨脹稅:**因向銀行透支、增發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降低人民手中貨幣的購買力,被喻為「通貨膨脹稅」。

強制儲蓄不如自願儲蓄:

強制儲蓄:非經濟手段限制投資,例如:徵稅、赤字、超發貨幣

兩方面不利於資本積累:

1,損害個人生產和積累的積極性

2, 邊際投資傾向低於民間自願儲蓄,出現露出現象

3, 儲蓄轉化為投資過程中,容易出現投資決策失誤,損失資金。

五,人口、人力資本(未講隨意)

馬爾薩斯人口陷阱論:

如果沒有條件約束,人口將按幾何級數增長;但生產要素特別是土地的數量固定,服從收益遞減規律,食物的供給按算術級數增長。因此人口增長受到生活資料的制約,使人均收入只能維持在生存的最低水平。當人均收入提高時,人口增長速度也必然隨之提高,結果人均收入又退回到原來水平。

擺脫人口陷阱:在這個陷阱中,任何超過最低水平的人均收入的增長,都將被人口增長所抵消。落後國家擺脫人口陷阱的途徑有兩條:

一是通過大規模投資,擺脫人口陷阱的制約,但非常困難。二是通過有效措施來抑制人口的增長,如「節育」,甚至疾病、戰爭、饑荒等「積極抑制」辦法。

缺陷:忽略技術進步、人口增長率與人均收入水平並無嚴格直接聯絡

託達羅人口流動模型

基本原因:流動人口關心的是預期的城鄉收入差異。影響預期的因素有二:⑴預期的城鄉實際收入差異;⑵預期在城市中找到工作的可能性。mt=f(p·wu-wr)

具體含義:

1,人口流動主要是由相對的利益與成本的理性經濟考慮促進的,也包括心理因素;

2,人口流動決策依賴於預期的城市與農村的工資差異,而不是現實的工資差異;

3,人口流動率超過城市工作機會的增長率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

4,農村勞動力獲得城市工作機會的可能性與城市失業率成反比;

缺陷:忽略了農村勞動力在遷移時的理性思考,沒有考慮對風險的態度;只考慮到工資收益,忽略了社會資本等收益;忽略了在城市生活的生活成本;

政策建議

1, 單純依靠工業擴張不能解決發展中國家城市存在的嚴重失業問題。(工業擴張——就業率高——流入越嚴重)

發展經濟學

阿里巴巴對中小企業出口業務的作用分析 摘要 電子商務對於中小企業擴大出口具有非常明顯的積極作用。中國的中小企業具有數量大 行業廣 歷史短 相對離散 動態交易等特點,在開展電子商務方面由於受到人才 資金等方面的限制,與大型企業相比有一定差距。而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台使得中小企業開展電子商務變得簡便可行...

發展經濟學試題

閉卷適用專業年級 農經2004級 姓名學號專業班級 本試題一共2大題8小題,共2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注 1.答題前,請準確 清楚地填各項,塗改及模糊不清者 試卷作廢。2 試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計。一 簡答題 簡要陳述觀點,但內容應完整,邏輯清析。每小題10分,共計60分 1.經濟發展與...

發展經濟學 2

第一章緒論 1 什麼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學?1 發展中國家 二戰以後,擺脫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獲得政治獨立的亞非拉美洲國家。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經濟相對落後但發展潛力巨大,謀求生計 自尊和自由的國家。2 發展經濟學 運用現代經濟學原理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狀況 經濟發展問題 規律及經濟發展戰屢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