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考試總結

2021-12-21 05:15:45 字數 5352 閱讀 3193

盧思道(532—583) 楊素(?—606) 薛道衡(540—609) 楊廣(569—618)

【一是北齊北周的舊臣,如盧思道、楊素、薛道衡等;二是由梁陳入隋的文人,如江總、徐善心、虞世基、王冑、庾自直等;隋煬帝】——【隋代文學】

唐代詩文學小綱:

唐詩的發展一般分為四個時期。【借鑑而已,不能全當真。】

(1)初唐[618—713],唐詩的發展初期。前50年是南朝形式主義文學的延續;後五十年內容到形式對宮體詩都有突破,為唐詩的健康發展開闢了道路。(2)盛唐[713—766],唐詩繁榮的頂峰時期。

名家輩出,名作如林,流派眾多,題材廣泛,形式完備,風格多樣,浪漫主義是其詩歌創作的主流。(3)中唐[766—836],唐詩發展的中興時期。作家、作品、流派數量最多,嚴峻、冷酷的現實使現實主義成為詩歌創作的主流。

(4)晚唐[836—907],唐詩發展的晚期。詩人數量不小,成就不大,雖有繼承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唐詩的衰亡趨勢已無法挽回。

唐朝部分詩人年表(有爭議):

王績(589—644) 上官儀(608?—664) 駱賓王(627?—684?

) 盧照鄰(634?—686?)王勃(650—676?

) 楊炯(650—693?) 劉希夷(651—?) 杜審言(646—708) 宋之問(656?

—712) 沈佺期(656?—714?) 陳子昂(659—700)張若虛(660?

—720?) 張九齡(678—740) 王翰(生卒年不詳,睿宗景雲元年[710]進士) 王之渙(688—742)孟浩然(689—740) 李頎(690?—751?

) 王昌齡(690?—756?) 王維(701—761) 祖詠(開元十二年[724]登進士第) 常建(生卒年不詳,玄宗開元二十五年登進士第) 高適(701?

—765) 岑參(715?—770) 李白(701—762) 崔顥(704?—754) 杜甫(712—770) 元結(719—772) 錢起(710?

—782?) 劉長卿(726?—788?

) 顧況(727?—816?) 司空曙(730?

—790?) 韋應物(737?—792?

) 李端(738?—786?) 盧綸(748?

—799?) 韓翃(生卒年不詳。天寶十四載[754]登進士第) 李益(748—829?

) 孟郊(751—814) 張籍(766?—830?) 王建(766?

—?) 韓愈(768—824)劉禹錫(772—842) 白居易(772—846) 柳宗元(773—819) 元稹(779—831) 賈島(779—843) 李賀(790—816) 許渾(791?—?

) 杜牧(803—853) 李商隱(812—858) 溫庭筠(812?—870?) 羅隱(833—910) 皮日休(834?

—883?) 陸龜蒙(?—881?

) 韋莊(836?—910) 聶夷中(837—884?) 韓偓(842—914?

) 杜荀鶴(846—904)鄭谷(851?—910?)

【貞觀詩風及上官體、王績與四傑、杜審言與沈宋及五律的定性、陳子昂的唐詩風骨、張若虛與劉希夷與唐詩氣象】——【南北朝文學合流、初唐詩壇】

【以王維、孟浩然為中心、其他詩人;王翰、王昌齡、李頎、崔顥、祖詠等人的創作;高適、岑參、王之渙等人的創作;李杜】——【盛唐詩人群體】

重要的過渡階段(天寶十四載[755年])

【韋應物、劉長卿;大歷十才子;顧況、李益】——【大曆詩風,大曆(766年-779年)唐代宗李豫年號】

【韓孟(韓孟詩派)盧劉之怪奇;李賀;劉柳;元白詩派與張籍、王建】

【杜牧與晚唐詠史懷古、許渾、趙嘏;賈島、姚和等苦吟詩人;溫庭筠、韓偓等人;陸龜蒙、皮日休、司空圖;鄭谷、韋莊的亂離詩、羅隱的諷世詩;李商隱】

曹操(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詩)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曹植(第一位大力寫五言詩的詩人)

1建安風骨

建安詩壇,指漢末魏初時期詩歌。這一時期是中國文學史上五言詩興盛、七言詩奠基的階段。此時期作家眾多,詩作豐富,在中國詩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詩歌的創作高潮,並形成了被稱為「建安風骨」的時代風格。

建安風骨又稱建安風力、漢魏風骨,是指建安詩人繼承《詩經》、漢樂府優秀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一方面詩篇中真實地描寫漢末的大動亂、大**,表現對民生疾苦的關切;同時又在詩歌中抒發一統天下、建立偉業的雄心壯志。詩歌的情感基調慷慨悲涼,語言自然明白流暢,成為後世詩歌創作推崇的榜樣。代表詩人有:

「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和女詩人蔡琰。代表作品:曹操的《步出夏門行.

觀滄海》、《短歌行》、曹植的《名都篇》、《美女篇》、《白馬篇》、曹丕的《燕歌行》、王粲的《登樓賦》、《七哀詩》等等。

2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徵和藝術特點

詩歌創作的共同特徵是:都致力於五言詩的創作,表現了亂離的社會現實,表現了統一天下的願望和積極進取的理想精神,情調慷慨激昂,語言剛健爽朗,「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慨而多氣」,形成所謂「建安風骨」。

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徵:這一時期的文人既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負,又有務實的精神、通脫的態度和應變能力;他們不再拘束於儒學,變現出鮮明的個性,這些文人的創作反映了那個動亂的年代,以曹氏父子為中心的建安文學家,在文學作品中表現出:政治理想的高揚、人生短暫的哀嘆、強烈的個性、濃郁的悲劇色彩,而這些,都構成了「建安風骨」的時代風格。

時代特徵的分別闡釋:政治理想高揚。造成悲涼慷慨的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雅好慷慨」、「志深筆長」、「耿慨多氣」人生短暫的哀嘆。當時社會動亂,人多短壽,詩人慷慨的人生際遇。表現為三種不同的態度。

強烈的個性表現。濃郁的悲劇色彩。

更具體的闡釋如下所示:

政治理想的高揚人生短暫的哀嘆強烈的個性表現濃郁的悲劇色彩

東漢末年的動亂,即使建安文人飽受亂離之苦,也激起他們的政治熱情,建功立業、揚名後世,成為他們共同的追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天下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對同時代的文人有很大影響。曹丕博通經史百家,又善騎射,好擊劍,頗有「救民塗炭」之志。

曹植懷抱「戮力上國,流惠下民」 的壯志,而不甘以文士自居。王粲、陳琳、徐幹、阮瑀、劉楨等人,都有卓犖不凡的氣質。王粲的《從軍詩》自抒壯志雲:

「服身事干戈,豈得念所私。」「被羽在先登,甘心除國疾。」陳琳《詩》雲:

「建功不及時,鐘鼎何所銘。」「庶幾及君在,立德垂功名。」劉楨《贈從弟》其三則曰:

「何時當來儀,將須聖明君。」建安文人政治熱情的普遍高揚,造成了當時詩歌「雅好慷慨」、「志深筆長」、「梗概多氣」(《文心雕龍·時序》)的特點。「慷慨」一詞,為建安詩人所習用,如曹操《短歌行》: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曹丕《於譙作詩》: 「慷慨時激揚。

」陳琳《詩》:「慷慨詠墳經。」吳質《思慕詩》:

「慷慨自俛仰,庶幾烈丈夫。」曹植《薤露行》:「慷慨獨不群」;《野田黃雀行》:

「秦箏何慷慨」;《贈徐幹詩》:「慷慨有悲心,興文自成篇」;《情詩》: 「慷慨對嘉賓,悽愴內傷悲」;《棄婦詩》:

「慷慨有餘音,要妙悲且清」等。還有「悲風」這個意象,在建安詩歌中也常出現,如曹操《苦寒行》:「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阮瑀《詩》:「臨川多悲風。」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

「悲風淒厲秋氣寒。」曹植《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雜詩》:

「高台多悲風」,「江介多悲風」,「弦急悲風發」;《贈丁儀王粲》:「悲風鳴我側」等。建安詩歌這種悲涼慷慨的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人生苦短的哀嘆,是建安詩歌的另乙個主題。當時社會動亂,生靈塗炭,疾疫遊行,人多短壽。如曹丕享年40歲,曹植享年41歲,王粲、徐幹、應瑒、劉楨、陳琳皆死於建安二十

一、二年的疾疫,孔融、楊修、丁儀、丁廙先後被曹操、曹丕所殺。這種情況對文人刺激很大。面對短促而又多艱的人生,建安詩人採取了三種不同的態度:

第一種是單純的哀嘆,如:「天地無期竟,民生甚侷促」 (劉楨《詩》);「人生一世間,忽若暮春草」(徐幹《室思詩》);「良時忽一過,身體為土灰」(阮瑀《七哀詩》);「常恐時歲盡,魂魄忽高飛」(阮瑀《詩》)。第二種是慨嘆歲月短促、功名未立,卻仍努力追求。

曹操的《短歌行》就是這方面的典型。又如曹植的《贈徐幹》:「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

圓景光未滿,眾星燦以繁。志士營世業,小人亦不閒。」第三類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

這在曹操的《龜雖壽》等詩中得到充分體現。後兩種思想體現了建安詩人積極的人生觀,對後世有志之士有很大的激勵作用。

建安時代是文學開始走向自覺的時代,也是詩人創作個性高揚的時代。傅玄上晉武帝疏說:「近者魏武好法術而天下貴刑名,魏文慕通達而天下賤守節。

」 建安詩人多高自標置,以文才武略自負,在進行詩歌創作時,便不肯踵武前賢或效法同輩,而是另闢蹊徑,努力展現自己獨特的風貌。如曹操詩古直悲涼,氣韻沉雄;曹丕便娟婉約,有文士氣;曹植詩「骨氣奇高,詞採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鍾嶸《詩品》);王粲和劉楨的詩:「仲宣躁競,故穎出而才果;公幹氣褊,故言壯而情駭」(劉勰《文心雕龍·體性》)。

在詩體的運用上,也各具匠心。曹操的四言詩獨擅一時;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譽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劉楨、蔡琰則以五言詩名世。在詩歌語言方面,曹操、阮瑀、陳琳諸人較為樸質,曹丕、王粲等人則較秀美;曹植既有風骨,又富文采,成為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代表。

鮮明的個性色彩,是建安詩歌獨具魅力的標誌。

由於「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劉勰《文心雕龍·時序》),建安詩歌帶有濃郁的悲劇色彩。其詩「或述酣宴,或傷羈戍,志不出於慆蕩,辭不離於哀思」 (劉勰《文心雕龍·樂府》),曹操詩「悲涼」(鍾嶸《詩品》),曹植詩「頗有憂生之嗟」(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平原侯植詩序》),王粲詩「發愀愴之詞」(鍾嶸《詩品》),劉楨詩「感慨深至」(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二)。建安詩人處於時代與個人雙重悲劇的交匯點上,都敢於正視苦難的社會與人生,勉勵自己及他人惜時如金,及早建功立業,贏得不朽的名聲

藝術特色、特點:(1)學習樂府,在樂府基礎上創新,雖也講究用辭和文采,但仍保持了樂府民歌的本色,不象後來某些文人詩那般過分追求辭藻;(2)作品有生氣,內容充實,感情充沛,風格明朗剛健,感情奔放;(3)悲涼慷慨的基調(如曹操,深沉慷慨、氣勢雄渾);(4)語言質樸自然;(5)風骨與藻飾結合而不害風骨,辭藻修飾與風骨良好的結合(如曹植「骨氣奇高、詞採華茂」)(借鑑三曹總結建安藝術特色)

3正始時期的代表詩人和作品

正始文學:魏廢帝曹芳的年號,正始年間的文學。魏晉交替之際,當時統治階級內部鬥爭激烈,處於黑暗恐怖的政治統治中,老莊哲學風行,文學創作受到嚴重影響。

宣揚消極思想,滋長了脫離現實的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還能以隱蔽的手法表現彷徨苦悶的心情,流露出不滿現實的情緒,成就較大。這些文學作品沒有了建安文學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業的內容,也沒有了建安文學慷慨奮發的進取精神,多表現否定現實,韜晦遺世的消極反抗思想,散文多旁敲側擊,詩歌多用比興象徵,正始詩風曲折含混。

但正始文學的基本傾向是對黑暗現實的批判和反抗,這在基本精神上是與建安文學一致的。

代表詩人:阮籍、嵇康。代表作品:阮籍的《詠懷》(現存八十二首)、《大人先生傳》

嵇康的《贈秀才入軍》、《與山巨源絕交書》

4西晉太康詩壇的代表人物(從下述中找)

1、太康體:晉武帝太康時期的詩體。以潘岳、陸機、張載、張協、陸雲等為代表。其詩講究雕章琢句,追求詞藻,流於輕靡,詩風繁縟華麗,代表著當時詩壇的主流。

古代文學總結

一 聊齋志異 的思想內容 1 揭露社會黑暗,讚揚被壓迫者的反抗 借陰間影射陽世的 席方平 借歷史針砭現實的 促織 借夢境揭露官吏的 夢狼 2.廣泛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考場黑暗,賄賂公行 如 考弊司 考官昏聵,賢愚不辨 如 司文郎 考試荒唐,黜佳進庸 如 賈奉稚 考生心態,神魂顛倒 如 王子安 3.抨...

湛師古代文學考試

宋詞專題 上 1 詞在北宋以前,大致經歷了民間曲子詞 唐代文人詞 西蜀文人詞 南唐文人詞等幾個發展階段,至宋蔚為大觀。2 西蜀詞的代表性成果是後蜀趙崇祚於940年編成的 花間集 十卷,共收十八位詞人的詞作五百首,是最早的文人詞總集,由此形成花間詞派。這些詞人被稱為花間詞人,主要有溫庭筠 韋莊 皇甫松...

古代文學複習

8 章回 是中國古典長篇 的主要形式。其特點是分回標目,段落整齊,首尾完整。這種形式由萌芽到成熟,經歷了較長的發展過程。我國古典 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講史話本發展而來。9 散曲 a 在元代,散曲一般稱為樂府或詞,有小令和套數兩種基本形式。b 小令是單支的曲子,又叫 葉兒 按不同的宮調曲牌創作,曲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