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滲監測施工方案

2021-12-20 19:08:28 字數 3547 閱讀 6028

1 概述

1.1工程概況

**水庫位於**鄭集鎮與新街鄉交界處,**小街以南,距**區約10km,位於淮河流域高郵湖水系白塔河的支流**河上。水庫控制來水面積164km2,水庫總庫容0.483億m3,設計灌溉面積3.

48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87萬畝。水庫保護下游天長城區、鄭集、新街、城南、十八集等鄉鎮,防洪保護面積86.

75km2,耕地面積5.2萬畝,人口5.6萬人。

該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養殖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目前按省重點中型水庫執行管理。

**水庫於2023年4月開始興建, 為均質土壩,2023年底竣工。2023年、2023年和2023年相繼續建後蓄水,並初步發揮灌溉效益。2023年對水庫進行加固,壩頂高程達到23.

0m。2023年~2023年對水庫再次進行初步除險加固。水庫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洩洪閘、西非常溢洪道、東、西、中放水涵洞組成。

主壩為均質土壩,全長2060m。壩頂高程23.00m,防浪牆頂高程23.

50m,壩頂淨寬6.0m,最大壩高14.3m,土壩迎水面壩坡坡比為1:

3,採用幹砌塊石護坡,從15.00 m高程護砌至堤頂,背水面壩坡在18.00m高程處設有4m寬平台。

副壩位於大壩右端,2023年水庫大壩除險加固時廢棄了東非常溢洪道,改建為副壩,壩長170m、頂寬3 m、頂高22.3m,上下游邊坡均為1:2.0。

洩洪閘位於大壩西段,有閘首、洩槽、消能工三部分組成。閘首為六孔開敞式,每孔5m,閘室長11.5m,閘底板為混凝土反拱底板,高程14.

5m,底板為100cm厚鋼筋混凝土結構。消力池底板為混凝土結構,其表面為厚6cm鋼筋混凝土結構,縱向約20m設一道伸縮縫,消力池底高程9.0m,池深1.

5m,兩側擋土牆為重力式漿砌石結構。公路橋為5m寬的鋼筋混凝土板梁式橋,六孔,每孔5m,橋面高程23.10m。

西放水涵洞位於西非常溢洪道南側,底高程15.0m,1.1m×1.2m漿砌石方涵,設計流量1.8m3/s。

中放水涵洞位於大壩0+120處,底高程16.1m,系直徑為0.6m的鋼筋混凝土圓涵,設計流量0.5m3/s。

1.2大壩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水庫自執行以來,各建築物均暴露出比較嚴重的問題,一直帶病執行。2023年7月淮河流域發生大洪水,水庫經歷了建庫以來的最高庫水位,大壩出現滲流隱患。大壩存在主要問題如下:

1.樁號1+200~1+350段下游壩腳出現多處滲漏,最大滲漏量達120l/s。

2.上游塊石護坡變形和損壞嚴重、護砌範圍不足。

3.正常溢洪道閘底板和陡坡混凝土表面存在衝坑、露石、漏水等現象,側牆滲水,閘底板斷裂,啟閉機主梁開裂露筋,啟閉房牆體開裂、屋頂漏水,啟閉設施不能正常執行。

4.西涵洞洞身斷裂、漏水,進、出口破損嚴重,啟閉機不能正常執行;中涵洞身、閘門滲漏水嚴重,存在大壩滲流安全隱患。

5.無大壩安全監測設施。

1.3本次主要防滲加固措施

1.新建中放水涵洞,位於主壩0+120樁號。

2.壩體垂直防滲加固:0+060~0+800樁號及1+830~2+016樁號為厚度142mm的多頭小直徑深層攪拌樁;0+800~1+830樁號為厚度240mm的多頭小直徑深層攪拌樁。

3.上下游壩坡護坡工程。

2大壩安全監測系統設計原則及依據

2.1 系統設計原則

1.規範性:系統監測專案設計、測點布置應滿足相關標準和規範要求。

2.實用性:系統的功能應實用、完整,能夠滿足水庫安全監測和管理實際需求。

3.先進性和成熟性:技術設計應符合發展趨勢,既保證系統的先進性,又兼顧技術上的成熟性,降低新技術和新產品不成熟帶來的風險。

4.穩定性和可靠性:系統儀器裝置應選擇經過實際工程考驗的穩定、可靠、耐久的產品。

5.易用性:系統軟體使用者介面設計友好、美觀,操作簡單、實用。

6.易維護性:系統資料自動化採集裝置宜選用模組化產品,安裝及維護方便。

7.安全性:硬體能夠在高濕、高溫、低溫等惡劣環境下正常工作;軟體可對裝置執行狀態進行監控。

2.2設計依據

1.《土石壩安全監測技術規範》sl551-1012;

2.《大壩安全監測儀器安裝標準》sl531-2012;

3.《大壩安全監測儀器檢驗測試規程》sl530-2012;

4.《大壩安全自動監測系統裝置基本技術條件》sl 268-2001;

5.《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gb 50057-94(2023年版);

6.《建築物電子資訊系統防雷技術規範》gb 50343-2004。

3監測專案設計

3.1表面變形

鑑於**水庫自興建至今已50年,最大壩高僅14.3m,壩體填土深層固結已經完成,不會發生較大變形,因此,表面變形監測主要針對本次除險加固工程及2023年拆除重建的壩下埋涵及新築壩體以及溢洪道進行設計。

中放水涵洞位於0+120樁號,在0+120樁號布置1個垂直位移監測橫斷面,布置4個垂直位移監測標點,其布置為上游壩肩、下游壩肩、下游18.00m平台和15.50m平台。

與中放水涵相同布置方式,在東放水涵2+000樁號布置1個垂直位移監測橫斷面,4個垂直位移監測標點。

在溢洪道左右側牆下游各布置1個垂直位移監測標點。

在中放水涵啟閉室工作橋面設1個垂直位移監測標點。

在大壩左右壩端各布置1個垂直位移起測工作基點。

綜上所述,**水庫共布置11個垂直位移監測標點,2個垂直位移起測工作基點。橫斷面垂直位移監測標點布置見圖1。

圖1 垂直位移監測標點斷面布置圖

3.2滲流

根據大壩運**況,結合本次除險加固防滲工程措施及壩下埋涵拆除重建等實際情況,在大壩最大壩高、涵洞部位等關鍵及易產生滲流隱患部位布置滲流監測斷面。

1. 0+117和2+013斷面

在放水涵涵洞一側距涵管外壁0.5m~1.0m處布置乙個監測橫斷面,設3個滲流監測點,分別位於上游壩肩、下游壩肩和涵洞出口前緣,鑽孔以深入洞軸線以下1.

0m作為控制條件,每孔安裝1支振弦式滲壓計,監測涵洞與壩體間是否存在接觸滲流。

涵洞接觸滲流監測共布置6個鑽孔6支振弦式滲壓計。

2. 0+900、1+200和1+500斷面

防滲加固措施為多頭小直徑深層攪拌樁,所不同的是0+060~0+800和1+830~2+016較小壩高壩段攪拌樁厚142mm,0+800~1+830較大壩高段攪拌樁厚240mm。

1+200樁號為最大壩高斷面,布置5個鑽孔,分別位於上游壩肩、下游壩肩、下游18.00m平台、下游15.50m平台和壩腳外,壩腳外測點兼做下游水位,其布置見圖2。

圖2 1+200斷面滲流監測布置圖

0+900和1+500兩斷面監測垂線布置與1+200前4條垂線相同,測點高程以安裝在建基面以下0.5m為準,布置見圖3。

圖3 0+900和1+500斷面滲流監測布置圖

綜上,滲流監測工設19孔26支滲壓計,鑽孔進尺約240m。

表1 接線表

注:1、三颱測控單元以表中備註考慮,接長電纜為0者,感測器接線直接進入mcu,不再2次接線,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2次接線的方式; 2、實地放樣後確定電纜確切長度,放5m~10m餘量。3、孔深為暫定,以設計監測層位為準。

**水庫下游壩腳外為魚塘,不具備設定量水堰觀測滲流量條件。

3.3環境量

1.上游水位及壩址降雨量

水位計採用水情測報系統壩前水位雨量站之水位計和雨量計,配置訊號接收裝置,接入本系統。

防滲漏施工方案

建築物的滲漏水是建築物四大病症中的一大通病,造成滲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單一因素,也有綜合因素,但更多的是由於工作失誤所造成,主要有 沉降不均勻,使建築物產生裂縫,是工程初始地質勘察和建築設計的失誤,樓板裂縫 包括450斜裂縫 是設計考慮不周及施工不規範造成的。其他如使用不合格材料,建築物周圍環境發...

河道防滲施工方案

gcl鋪設時,邊緣鋪設高度高出設計水位100mm。如遇到管線或樁頭等穿越gcl依其管徑加周徑300mm做個底部加強處理,整卷覆蓋,重疊部分兩層gcl之間撒膨潤土粉。立面護岸和坡岸的gcl鋪設 建議採用由上往下的順序鋪設防水毯,對於角度小的坡面,可以直接在坡岸上開卷鋪設,並盡快做好保護層。擋水牆施工的...

防滲牆施工方案

賀州市獅洞水庫 大壩防滲牆工程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 湖南永州市水利水電建設公司 1998年10月25日 目錄一 概況1 二 施工順序1 三 施工準備1 1 人力準備3 2 儀器及裝置準備3 3 施工臨時設施準備3 四 地下連續牆成槽4 1 製漿材料4 2 製漿4 3 造孔4 五 牆體材料7 六 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