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懸索橋錨碇基坑開挖施工方案

2021-10-31 06:22:57 字數 3866 閱讀 3157

***大橋北錨碇基坑開挖施工方案

①. 《***大橋施工圖》;

②. 《***大橋建設場地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③.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範》(jtg/f50-2011);

④.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⑤. 《城市橋梁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範》(cjj 2-2008);

⑥. 《鋼筋機械連線通用技術規程》(jgj 107-2003);

⑦. 《***大橋北錨碇施工組織設計》;

北錨碇位於xx上,平面座標為x=3399515.147,y=525762.125。

採用重力式錨碇,錨碇基礎採用外徑63m,壁厚1.2m的圓形地下連續牆加環形鋼筋混凝土內襯支護結構。

為保證地連牆開挖階段受力及剛度的需要,

在地下連續牆頂部設定剛度較大的帽梁。帽梁

為鋼筋混凝土圓形結構,地連牆頂部伸入帽梁

10cm,頂部豎向鋼筋全部伸入帽梁中,與帽梁

相連。帽梁懸出地連牆內側1.0m,外側1.

5m, 2-2:帽梁結構圖(單位:cm)帽梁總寬度3.

7m,高2.5m。帽梁頂標高+56.

20m,施工區域地面標高約為+56.50m。帽梁的結構形式見圖2-2。

帽梁平面分為12個長度單元進行施工,單個長度單元長16.49m(外周邊),每個長度單元內設定2.8公尺長微膨脹混凝土後澆段。

為了滿足地連牆開挖階段的受力要求,在圓形地連牆內側設定圓形的剛性混凝土內襯,內襯作為地連牆的彈性支撐設定在地下連續牆內側。考慮地連牆結構受力、減少施工週期和開挖段土體蠕變對地連牆的影響,內襯施工層高取2m及3m兩種型別,各層內襯底面設定成15°的斜坡,下層內襯與上層內襯結合面採用自密實混凝土,以避免各層內襯間混凝土澆築出現空隙。

為保證內襯與地連牆間的連線質量及共同受力,在地連牆內設定水平鋼筋並預埋直螺紋鋼筋聯結器,內襯鋼筋通過聯結器與地連牆鋼筋相連。各層內襯豎向鋼筋採用鋼筋聯結器連線。

根據受力不同,內襯厚度沿豎向採用分段變厚方式設定。帽梁底以下4.5m深度範圍厚1.

0m,4.5m~10.5m深度範圍厚1.

5m,10.5m以下深度範圍厚2.0m。

為防止內襯施工出現裂紋及收縮變形,內襯分12個長15.08m(外周邊長)的單元進行施工,其中在乙個單元長度內設定長2.8m的微膨脹混凝土後澆段。

坑內降水、排水主要包括坑內岩石

裂隙滲水、施工用水、雨水等。採用降

水管井抽排出基坑,降水管井深入基礎

底面以下2.2m。基坑外設定截水溝,

位於施工便道外側。基坑降排水結構布

置詳見圖2-3圖2-3:基坑降排水布置圖

錨碇基礎底面置於中風化砂岩或中風化中細砂岩內,基礎底面高程為+34.20m,開挖面高程為+32.47m~+34.00m,開挖深度22.20m~23.73m。

xx為河漫灘沉積層地貌單元,屬長江的江心洲。北錨碇場區底層為層素填土(層厚1.0~4.

0m)、1層粉質黏土(層厚3.9~6.3m)、層卵石夾漂石(層厚9.

1~18.0m),卵石粒徑一般2~10cm,大者17~30cm,卵石含量65~95%,夾漂石,其粒徑一般為20~50cm,含量一般約5~15%。卵漂石成分以花崗岩、灰岩、石英砂巖為主,磨圓度較好,以亞圓形為主;基岩主要為中細砂岩、泥質粉砂岩、礫岩、疏鬆砂岩及泥岩,中厚層~厚層狀交錯發育,其中全~強風化帶厚度小,分布零星,均勻性較差;中風化~微風化帶基岩軟硬相間,強度和空間分布上均有較大差異,均勻性較差,但中下部中、微風化中細砂岩、礫岩力學強度高,工程性質較好。

根據場區不同的岩土類別及其地下水賦存條件、水理性質及水力特徵,將地下水劃分為鬆散岩類孔隙水、基岩裂隙水。鬆散岩類孔隙水主要含水巖組為第四系卵石類土;基岩裂隙水主要含水巖組為白堊系五龍組礫岩、中粗砂岩、砂岩、泥質砂岩巖組。

勘察成果表明,北錨碇位於xx江心洲,覆蓋層較厚,且中上部分主要為卵石、卵石夾漂石等強透水性地層,基坑的用水及支護問題較為嚴重,需採取防水、止水措施。

表2-1:主要工程數量表

地連牆全部槽段施工完成後進行牆腳以下防滲壓漿施工,拆除導牆,開挖基槽進行帽梁施工。並進行抽水試驗,根據實驗結果決定是否進行槽段接縫處的壓漿封水,封水效果良好方可開始基坑開挖。

基坑共分8層進行開挖,層高分為2.0m和3.0m兩種,開挖一層施工一層內襯,待已澆築內襯達到規定強度後再繼續開挖下一層。

內襯採用逆築法施工,分12個長15.08m(外周邊長)的施工單元,其中在乙個單元長度內設定長2.8m的微膨脹混凝土後澆段。

基坑開挖過程中對地連牆、基坑、周邊土體、建造物進行監控,確保施工安全。

基坑開挖及帽梁內襯施工流程見圖3-1。

圖3-1:工藝流程圖

2.1.1 專案部管理人員

成立錨碇工區負責錨碇基坑開挖施工,由專案副總工分管,設架子隊長一人,:技術負責人一人。其他管理人員5人,包括技術員2人,裝吊工2人,安全環保員1人。

2.1.2 施工作業人員

錨碇基坑開挖施工作業人員各階段需要人員數量見表3-1。

表3-1:主要施工人員及施工任務統計表

錨碇基坑施工裝置主要包括塔吊、汽車吊、履帶吊、混凝土攪拌站、輸送車、拖幫浦、防離析導管、空壓機及風鎬等。具體詳見表4-1。

表4-1 主要機械裝置配置計畫一覽表

施工中所用的主體結構材料和輔助材料均需滿足技術規範要求。進場前,用於永久結構的材料、裝置均需有關材料質量保證書。施工中所用的砂、石、水泥、水、粉煤灰、外加劑、鋼筋、鋼板、電焊條等。

進場後均必須按規範要求,進行全面複檢,不合格的材料堅決不允許用於本工程,檢驗結果報監理工程師審核。

材料、裝置進場後,按要求分類、分批存放,堆碼整齊,設防曬雨棚、支墊一定高度,做到 「上蓋下墊」。特別是水泥、外加劑和電焊條等做好防潮措施並注意有效使用日期。

動力電源從指定電源處(一級電櫃),採用電纜供電,使用電纜均為五芯電纜,並且按工地需要進行布設。每隔50~100m設動力配電箱,電源分別從主幹線電纜引出。實行分級配電,用電安全保障採用「一機、一閘、一箱、一漏」管理。

辦公設施及生活照明電源從箱式變壓器引至工地照明配電箱中,專用於照明供電。

帽梁平面分為12個長度單元進行施工,乙個長度單元長16.49m(外周邊),其中乙個長度單元內設定2.8公尺長微膨脹混凝土後澆段。帽梁分段見圖4-1。

圖4-1:1/2帽梁分段圖(單位:cm)

圖4-2:帽梁施工工藝流程圖

地連牆施工完成強度達80%後,分段拆除導牆和帽梁範圍內施工平台,導牆可分段破斷後整體吊出。

導牆拆除後測量人員按照設計圖紙定出帽梁基坑開挖的施工邊線,分段開挖帽梁施工基坑,基坑採用放坡開挖,開挖坡度為1:0.5,基坑寬度比帽梁邊線寬出1m,並在坡腳處設截水溝和匯水井,以便及時排除地下滲水或雨天流入坑內的水。

基坑棄土堆放在坑頂邊線2公尺以外,高度不能大於1公尺,並及時運走。基礎開挖至帽梁底部後,對基底進行清理、整平並夯實。準確測量放出帽梁中心線並做好抄平放線工作,標明帽梁的水平標高並彈好尺寸線。

地連牆外側帽梁基坑開挖至+53.60m,地連牆內側帽梁基坑開挖至+52.80m。帽梁基坑開挖深度比帽梁底標高低10cm左右,鋪一層碎石墊層壓實至帽梁底標高。

地連牆混凝土灌注時普遍超出設計標高0.5~1.0m左右,設計牆頭伸入帽梁高度為10cm,在帽梁鋼筋施工前需要對牆頭超封混凝土進行鑿除,露出新鮮混凝土面與帽梁結合。

1.5.1 鋼筋下料加工

鋼筋下料前應將鋼筋調直並清理汙鏽,鋼筋表面應平直,無區域性彎折。下料完成後採用切割機將鋼筋的兩頭切平,使切口端麵應與鋼筋軸線垂直,不得有馬蹄形或撓曲,以保證鋼筋的接頭連線的順利進行。鋼筋下料質量驗收標準見表4-1。

表4-1:鋼梁下料質量驗收標準

1.5.2 鋼筋連線

帽梁主筋採用φ25mm 鋼筋,採用直螺紋連線。直螺紋套筒連線接頭要按《滾扎直螺紋鋼筋連線接頭》(jg 163-2004)、《鋼筋機械連線通用技術規程》(jgj 107-2003)及設計要求進行檢查和取樣試驗。

1.5.3鋼筋安裝

鋼筋安裝採用現場綁紮安裝,用石灰粉彈線標示出鋼筋的位置,鋼筋安裝質量驗收標準見表4-2。

自錨式懸索橋主塔施工方案

本合同段通航孔自錨式懸索橋跨徑布置為83 260 83m,雙塔雙纜面結構,分離式鋼箱梁,獨柱式橋塔,中跨兩根空間主纜交匯於塔頂,吊索間距9m,矢跨比f l 1 4.5,邊跨主纜在 分隔帶內平行布置,不設吊索。自錨式懸索橋位於0.85 的直線縱坡段上。pm21 pm22 索塔為腰圓型空心截面,梁下採用...

跨江懸索橋南錨碇基礎地連牆施工技術詳解

1 施工工藝流程 地連牆施工工藝流程見圖5.1 14。2 槽段劃分及說明 本工程地連牆軸線兩個直徑為57.5m圓相交,圓心距23m,相交點的連線為隔牆槽段,外圍地連牆周長227.966m,隔牆地連牆軸線長52.7m。考慮本工程完全採用液壓銑槽機施工,每銑長為固定值2.8m,擬劃分65個槽段,期槽孔3...

跨長江懸索橋水中基礎施工方案

1 專案概況 1.1 概況 武漢 長江公路大橋位於武漢市東北郊,上距武漢關約30 公里,橋位左岸為武漢市新洲區 鎮,右岸為武漢市洪山區向家尾。它是武漢市繞城公路東北段跨越長江的重要通道,也是京珠國道主幹線及滬蓉國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橋為主跨1280m 的雙塔單跨懸索橋,橋長約2330m,接線長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