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期末大題總結

2021-10-30 15:43:14 字數 4869 閱讀 4179

簡答題一、酸雨

形成原因:酸雨的形成與礦物燃料燃燒排放的so2和nox有關,特別是so2,大氣中總酸度的2/3是由於硫造成的。人類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排入大氣的nox 物和sox,在大氣中與水滴結合形成硫酸和硝酸,混合在雨雪中通過降水過程形成地面的酸雨。

世界酸雨發展狀況

最早在英國發生,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煤炭的大規模的利用和燃燒,造成大氣質量惡化和酸雨的產生。從2023年起到2023年近百年中發生了幾十起煙霧事件

20世紀50一60年代,北歐的瑞典和挪威地區開始受到來自歐洲中部工業區(英、法、德等國)s02的長距離輸送(高煙囪)的影響,到60年代末北歐湖水酸化十分明顯,酸雨的危害逐步發展為「區域性」事件。

20世紀70一80年代,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酸雨範圍由北歐擴大至中歐,直至幾乎覆蓋整個歐洲。

同時,在北美(主要是美國的東部和北部五太湖美、加交界區)也形成了大面積的酸雨區。成為美國和加拿大棘手的環境問題。加拿大抽樣調查的8500個湖泊已全部酸化.。

在美國南部的15個州曾達到降水平均ph值在4.2~4.5之間。

美國曾報道至少有1200個湖泊己酸化,佔可能酸化地區中全部湖泊的4%。

中國酸雨現狀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酸雨汙染呈加速發展趨勢。在80年代,中國的酸雨主要發生在以重慶、貴陽和柳州為代表的高硫煤使用地區及部分長江以南地區。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發展到青藏高原以東及四川盆地的廣大地區。

以長沙、贛州、南昌、懷化為代表的華中酸雨區,現在已成為全國酸雨汙染最嚴重的地區,其中心區年均降水ph低於4.0,酸雨頻率高於90%,已到了幾乎「逢雨必酸」的程度。北起青島、南至廈門.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和廈門為代表的華東沿海地區也成為我國主要的酸雨地區,年均降水ph低於5.6的區域面積已佔全國面積的30%左右。

世界三大酸雨地區:我國的廣東、廣西、四川盆地和貴州大部分地區、歐洲、北美

二、全球變暖p180

原因p181:co2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大約起66%的作用,其次甲烷和氯氟碳各起16%和12%的作用,大氣中co2含量增加是形成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而造成co2濃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1)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世界礦物燃料消耗量劇增。2)地球陸地植物系統的破壞。3)人口增多,排放co2

影響:p182

危害:「全球變暖」已經引起了整個生態環境的變化。首先,「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公升,降雨重新分布,改變了當前的世界氣候格局;其次,「全球變暖」破壞和影響了生物鏈、食品鏈,帶來更為嚴重的自然惡果。

另外,有關環境的極端事件增加,比如乾旱、洪水等等。

全球變暖會在不同地區造成不同的自然災害,直接導致糧食減產,也使當地居民遭受飢餓和營養不良的威脅,同時會加速某些靠水傳播的病毒的擴散速率,如腦炎、痢疾、高燒等。

四、礦產資源

1、定義:是指經地質成礦作用,使埋藏在地下或分布於地表的有用礦物質或有用元素的含量達到具有工業利用價值的礦產。礦產資源根據用途可分為燃料能源礦產、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產。

內涵1)天然形成的,賦存於地殼2)包括已發現的和可以預見將來發現的3)礦產資源是乙個歷史的概念

2、特點

1)有限性: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性2)分布的不均衡性

3)伴生性4)多樣性 5)工業的基本原料

如何解決礦產資源的枯竭危機?

1)降低臨界品位2)人工合成礦產品

3)尋找替代品4)**廢舊金屬5)向海洋要礦

五、中國人口問題(5點)

1、人口總量增長與生存壓力2、人口再生產型別急劇轉變與人口老齡化

3、性別比上公升4、人口素質低5、人口多分布於農村

論述題一、 外來人口對某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以下答案還需自己進一步整理下,參考書上136-137及課件4)

1、人口遷移對區域人口發展有很大影響136頁

人口數量與分布

人口結構使遷入區性別比上公升,撫養比下降,老齡化延遲,遷出區則相反。

人口素質促進人種和民族的同化和融合、 提高移民的綜合素質。

2、對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

有利於各民族和各個地區的人民在文化上的相互交流。

對經濟的影響是複雜的。

①直接後果:影響遷入、遷出區域的人口數量、性別、年齡構成、文化構成等方面的變動,進而影響社會經濟發展。

②間接後果:

遷出地區——減輕人口壓力,可能得到移民匯款收入,但勞動力減少,特別是具有熟練技能與高文化水平勞動力的遷出,使遷出地的撫養、教育費受到很大損失。

遷入地區——由於人口和勞動力增加,經濟上有利,但也可能帶來****和其它社會問題。

外來人口對某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的影響是複雜的。

一方面,1、外來人口促進了泉州地區的消費。消費是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外來人口數量的增加必然會造成通訊、餐飲、住宿、交通等各方面消費的增加,也刺激了泉州人的消費需求心理。

2、外來人口促進了泉州地區文化建設。外來人口的到來,進一步激發了泉州人的競爭意識,促進了競爭、開拓、進取的文化建設。同時,外來人口中一些素質較高或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員,他們在與本地人的交往中,相互都可以無形中改變生活上的一些不好的習慣,且在衣、食、住、行以及言行、舉止等方面都會影響當地的泉州人

3、外來人口為泉州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大量外來人員的進入,降低了勞動力成本,為泉州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吸引了大批外商來泉投資辦廠,從事經貿活動。他們為泉州城市的建設帶來了發展所需的智慧型和資金。

4、外來人員為泉州市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支援。

5、外來人口延緩了泉州市人口老齡化程序。外來人口多為青壯年,使泉州老齡化延遲。

但是,外來人口的增加,在帶來積極作用的同時,也給城市發展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1、外來流動人口的大量湧入給城市的社會治安帶來了嚴峻考驗。大量外來人口湧入城市,超出了城市的承受力,容易造成社會管理工作的區域性失控;再加上外來人口的文化觀念與城市生活方式之間的融合需要一定的時間,以及在經濟上多數仍處於社會較低層次等因素影響,加劇了社會治安隱患。如:

年底的搶劫、偷盜、詐騙事件多為外地人所為。

2、外來流動人口的大量湧入加劇了城市基礎設施和就業的壓力。外來人口的膨脹,使原本就亟需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如水電、住房、交通、環境等的壓力增大。許多外來人員替補了重、髒、累、苦、險活,一方面緩解了勞動力短缺,另一方面也加劇了一些行業與本地勞力尤其是下崗工人的競爭,無疑使泉州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另外,外來人員的整體素質較低,是形成泉州市結構性招工難的主因。較低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已成為外來人口就業的最大障礙,也是造成勞動力市場供需失衡的主要因素。

3、部分外來人口的生活困境給和諧社會建設帶來隱患。部分來泉求職的外來工為生活窘境所迫而隨地擺攤、無證經營的現象常能看到,擾亂了市場秩序。同時,在一些園地、大商場附近、路口人行天橋下等能遮風避雨的角落裡,夜間常見露宿的外來工,既損害泉州城市的形象,又給城市管理帶來了難題。

二、經濟與環境的關係?

答:經濟與環境之間是對立與統一同在,二者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

首先,經濟與環境是統一的:

(1)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

環境是生產發展的自然物質基礎

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空間

環境為生產提供原料、燃料等大量資源

環境具有擴散、貯存和同化廢氣物的機能

(2)經濟發展對環境變化起主導作用

經濟發展對環境的作用隨生產力發展而逐漸增強

在經濟發展中,人類可以能動的改變環境

經濟發展為保護和改善環境提供必要的財力,為解決環境問題提供必須的技術

其次,經濟和環境又是矛盾的。這表現在經濟的發展要持續地從環境中攝取大量的資源,這畢竟對環境造成破壞;另外,對環境治理的加大投入,畢竟會限制經濟的迅速發展,甚至環境的惡化會使經濟發展退化,甚至崩潰。

經濟與環境之間是對立與統一同在,二者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

3、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定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

簡答:1、可持續發展思想產生的背景(如何產生?)

答:美國海洋生物學家雷切爾卡遜的《寂寞的春天》,標誌著人類開始關心生態環境。

2023年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為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礎,西方發達國家開始重視環境問題,而發展中國家仍未重視。

2023年聯合國環發委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可持續發展」。

2023年聯合國環境和發展大會,樹立了可持續發展的里程碑。

2023年南非召開可持續發展會議,出台了執行性檔案。

2、為什麼要實行可持續發展?

(1)傳統的發展觀誤區

傳統的發展觀以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衡量標準,而以gdp作為衡量標準存在缺陷:國民生產總值的統計沒有包括非市場或非貨幣化的經濟活動,或地下經濟活動,故其統計數字有時並不能完全反映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如乙個區域的國防產品,家庭勞動,有些福利事業(如我國過去的公費醫療等)等,是不計人國民生產總值的,工廠生產所產生的環境汙染也是不會從國民生產總值中扣除掉的。

(2)產生了兩次環境問題高潮:

環境問題第一次高潮:環境問題急劇發展、區域性惡化。以20世紀30—60年代發生的「八大公害」事件為代表。

環境問題(當代環境問題)第二次高潮,時間為二戰結束到至今,環境問題全面發展、區域性被抑制。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帶來嚴重後果:生存危機;公害事件出現的頻率大大加快;產生危害的範圍大,持續時間長,出現了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人口問題、資源消耗問題、酸雨問題等);公害事件已由發達國家進而擴充套件到發展中國家。

(3)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發展: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必須通過發展來提高當代人的福利水平。

質量 :各種活動必須更加有效,以最少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最少的廢棄物,生產和滿足人民的需要

協調: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要與自然環境相協調,不能超越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支撐力。

公平:從國際範圍來看,全球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的狀況是不可持續的。

從國內範圍來看,要保護弱勢群體,要支援和扶持落後地區的發展。

四、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經濟問題

(1)經濟發展的代價會產生次生環境問題,經濟發展對環境的作用隨生產力發展而逐漸增強。次生環境問題是隨著人類的出現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逐漸產生並加劇的。

環境與可持續

摘要 現代工業經濟的發展使人類面臨嚴重的 生態問題 因而可持續戰略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我們知道,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的經濟增長談不上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但要求在於嚴格控制人口數目 提高人文素質和保護環境資源永久利用前提下進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文中我們將從人類與自然相處中處於怎樣的位置...

呼叫中心可持續

呼叫中心可持續 高效發展的思考 呼叫中心員工的積極心態建設 眾所周知,在當今經濟社會,各企業之間特別是同行業企業之間的競爭,早已不僅僅侷限於產品質量 產品成本 銷售渠道等方面,建立先進的企業文化 樹立先進的企業形象 及時掌握市場局勢 加強與使用者終端的聯結等等,逐漸成為了各企業之間展開競爭的主要戰場...

可持續旅遊發展憲章

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八日由 可持續旅遊發展世界會議 通過 我們參加 可持續旅遊發展世界會議 的全體代表,於 年 月 日至 日匯聚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蘭沙羅特島。旅遊是一種世界現象,也是許多國家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人類最高和最深層的願望。旅遊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旅遊能夠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