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自讀課本》增加的文言名句

2021-10-26 17:54:46 字數 4433 閱讀 3191

與七上語文教材同步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釋義】指人固有的(羞恥憎惡)之心態。【出處】《孟子·告子上》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釋義】 山勢又高又險,乙個人把著關口,上萬人也打不進來,形容地勢十分險峻。也形容乙個人有萬夫莫當之勇,乙個人擋上萬個人。【出處】 《淮南子·兵略訓》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釋義】要射敵人,先要射敵人的馬,要抓敵人,先得抓敵人的頭。【出處】杜甫《前出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釋義】見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賞,遇到疑難處大家一同鑽研。後來流傳演化而為成語「賞奇析疑」和「奇文共賞」。「賞奇析疑」和原詩意思一樣,形容欣賞詩文、分析疑難。

「奇文共賞」卻和原詩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譏諷的語氣,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於眾,讓大家一起來貶斥,譏刺為「奇文共賞」。【出處】陶淵明的《移居》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釋義】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粘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另人陶醉。【出處】宋朝志南和尚的《七絕》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

【釋義】比喻作者想做的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結果並沒能如願。而且不經意的事情,反而很順利的得到好結果。【出處】《增廣賢文》

與七下語文教材同步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釋義】這就像螞蟻想搖動參天大樹,太可笑,太不自量了!用以比喻力量微小,卻不自量力,妄圖動搖強大的事物。【出處】唐代詩人韓愈的《調張籍》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釋義】只拉緊弓弦而不放鬆弓弦,即使是文王和武王也做不到;只放鬆弓弦而不拉緊,卻是文王和武王不會做的;有時拉緊弓弦有時放鬆,這才是文王、武王治理民眾的辦法。啟發:凡事要適度,不要走極端;要注意掌握節奏,適當調節。

【出處】《雜記下》

殊途同歸,一致而百慮。

【釋義】殊途同歸,是說從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目的地,比喻採取不同的方法但最後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百慮一致,即使有許多不同的打算與心思,但目的一樣。【出處】《周易》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釋義】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種鳥,三年不鳴不飛,但一飛便可沖天,一鳴便能驚人。後世遂用「一鳴驚人、一鳴、一飛鳴、沖天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華的人,平時默默無聞,一旦施展才華,就能做出驚人的業績。」【出處】《韓非子·喻老》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釋義】(做)一年的打算,沒有趕得上種植莊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沒有趕得上栽種樹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沒有比得上培養人才的。表示培養人才是長遠之計,也表示培養人才很不容易。這句話選自《管子權修》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釋義】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出處】《論語》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釋義】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意思是腦筋的作用就是思維。 寓意:要你勤思考,多學習。【出處】孟軻《孟子·告子上》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釋義】長衣袖合於舞蹈,本錢多便於做生意。比喻有所憑藉,事業容易成功。也比喻有財勢會耍手腕的人,善於鑽營,會走門路。【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

與八上語文教材同步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釋義】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出處】《論語》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釋義】(孔子)發憤用功,以至於把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出處】《論語·述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釋義】: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出處】《孟子·梁惠王上》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釋義】這是起興的手法,用來說明人生一去不返,應該及時行樂的觀點,有點消極。【出處】李白的《將進酒》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釋義】你們(守舊文人),在歷史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滅,而四傑卻如江河不廢,萬古流芳。【出處】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釋義】停下車來,是因為愛賞楓林晚景,那經霜的楓葉竟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火紅。【出處】唐·杜牧《山行》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釋義】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出處】高適《別董大》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釋義】指空前絕後。【出處】唐·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釋義】身上沒有彩鳳那雙可以飛翔的翅膀,心靈卻像犀牛角一樣,有一點白線可以相通。【出處】唐朝李商隱《無題》

與八下語文教材同步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釋義】百戰百勝不是最高明的策略,最高明的是不通過暴力流血手段就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這才是最最高明的戰略。【出處】孫子《謀略篇》

愚者暗於成事,智者見於未蔭。

【釋義】愚昧的人對於已經成了的事實還昏昧不明,聰明的人則在事情還沒有萌發的時候就已有所察覺了。【出處】《戰國策》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釋義】這句話中"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做學問,也就是說,做人最為重要,然後才是做事做學問。【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釋義】對貧窮卑賤的知心朋友不能忘,共患難的妻子不可拋棄。【出處】《後漢書》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釋義】能夠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夠說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夠說出怎麼做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夠做得好這件事情。引申意思為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口才好,他只能做不能說;而有理論知識的人實踐能力不一定好,他只能說不能做。【出處】司馬遷《孫子吳起列傳》

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釋義】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內,皆是王臣。【出處】《詩經·小雅·北山》

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

【釋義】那美妙的歌聲縈繞著房子的大樑,三天三夜都不停止。形容聲音悠揚,好聽經久不率。【出處】《列子·湯問》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釋義】過去的一切就像這奔流的河水一樣,不論白天黑夜不停不息地流逝。【出處】《論語》

與九上語文教材同步

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釋義】萬物都出於自然,又入於自然。【出處】《莊子·至樂》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釋義】賢人是自己先弄明白了再去讓別人明白,現在的人卻是自己稀里糊塗便企圖讓人明白。【出處】《孟子·盡心下》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釋義】一生不希望獲得極高的官爵,只希望能夠有乙個結識韓朝宗的機會。【出處】李白《與韓荊州書》。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釋義】天上的仙樂,人間當然難得一聞。【出處】杜甫的《贈花卿》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釋義】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出處】《山居秋暝》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釋義】陽光對映下的彩霞與野鴨一起飛翔。大雨後的江水顯得異常的充盈,遠遠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連線在一起。【出處】王勃《滕王閣序》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釋義】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出處】于謙《石灰吟》

與九下語文教材同步

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釋義】楚國雖剩下三戶能滅亡秦國,豈有堂堂中華而沒有乙個英雄人物呢!【出處】陸游《金錯刀行》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釋義】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出處】《岳飛滿江紅》

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

【釋義】此語諷刺了官場的黑暗腐敗,買官鬻爵,任人唯親,推舉的秀才卻沒看過書,推舉的孝廉不養老父親。

雖有智慧型,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釋義】與其有智慧型,不如借助時勢;正如在農業生產中與其有農具,不如不誤農時。這句主旨是強調抓住時機的重要性。「鎡基」是當時的農具,一種大鋤頭,「乘」和「待」都是依靠、憑藉的意思。

【出處】《孟子·公孫丑》

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釋義】不經歷一番透骨的寒冷,怎麼會有梅花撲鼻的香味呢?比喻不經歷一番艱苦奮鬥,就不會有輝煌的成就。爭:通「怎」,即怎麼。【出處】元高明《琵琶記·旌表》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釋義】年歲寒冷,然後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最後萎謝的道理。凋,凋謝;松柏,喻棟梁之材。【出處】《論語·子罕》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釋義】金錢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貧苦窮困不能改變自己的志向,權勢武力不能讓自己屈服變節。 【出處】《孟子·媵文公下》

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古詩名句

45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46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47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48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49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50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51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52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初中語文中文言文教學的體會

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不斷地變換角度,充分利用學生的舊知,創設思考 討論的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層次思考問題 解決問題,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發揮個性創造力。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文言文教學體會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樹立...

試析初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方法

摘要 初中語文的學習階段是培養學生語感和文學素養的重要階段,而初中語文的學習內容大部分是文言文,對中華古文化的傳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學生今後的文言文學習至關重要。因此任課教師必須重視初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並通過多種形式提公升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能力,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貢獻力量。關鍵詞 初中語文 文言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