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rmyy1

2021-10-20 22:55:38 字數 4011 閱讀 8772

目錄1、編制依據與工程概況 1

1.1編制依據 1

1.2工程概況 1

2、防止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縫的措施 7

2.1混凝土的選擇 7

2.2施工措施 8

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部署 9

3.1澆築段的劃分及澆築順序 9

3.2砼裝置和機具的投入 9

3.3勞動力組織 10

3.4混凝土攪拌站**能力 10

4、混凝土的澆築 11

4.1砼澆築前的準備工作 11

4.2混凝土澆築 11

5、混凝土的質量保證措施 12

5.1混凝土泌水處理 12

5.2混凝土表面處理 12

5.3混凝土養護 12

6、大體積混凝土水化溫度的監測 12

6.1測試裝置 12

6.2測溫工作 13

7、現場混凝土澆築詳細布置 15

8.1流水段澆築示意圖 15

8、混凝土試塊的製作與留置 21

9、質量標準 21

10、混凝土澆築時注意事項 22

11、異常天氣應急措施 22

12、安全措施 23

13、成品保護措施 24

14.1成品、半成品保護要點 24

14、環保措施 24

1.1工程概況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高新區分院病房樓專案地下一層建築面積4986m2,底板厚1300mm,基礎為樁筏板基礎。根據底板後澆帶位置劃分 6個施工段,底板採用c30p6抗滲商品混凝土,砼方量約為6500m3。

本工程每個施工段都進行一次澆築,不留置施工縫。這麼大量的混凝土,技術要求高,現場組織和混凝土**、排程難度大,為確保底板大體積混凝土的順利澆築,嚴格按本施工方案實施。

由於底板砼施工在3、4月份,氣溫比較低,平均氣溫10℃,為防止大體積砼產生裂縫,嚴格控制砼內部溫度與外界溫度之差,我們針對本工程特點特採取以下技術措施:

2.1混凝土的選擇

混凝土原材料選擇低收縮、低水化熱水泥,嚴格控制砼外加劑的品種、質量和劑量。

2.1.1混凝土的要求

混凝土的坍落度130±30mm,幫浦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宜為0.7~0.8。

幫浦送混凝土的砂率宜為38%~45%。幫浦送混凝土應摻加適量外加劑並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幫浦送劑】的規定。外加劑的品種和摻量宜由試驗確定不得任意使用。

摻用引氣劑型外加劑的幫浦送混凝土的含氣量不宜大於4%。混凝土強度根據實驗保證60d強度達100%,根據目前實驗28d已達到100%。

2.2施工措施

2.2.1嚴格控制砼出機和入模溫度,降低砼內外溫差。

控制砼的出機溫度:現場施工時及時進行混凝土測溫,從混凝土運輸車出罐後的混凝土溫度不低於10℃;在混凝土澆築部位預留測溫管,混凝土澆築結束後及時進行測溫,根據測溫情況,增加或減少覆蓋量。

2.2.2混凝土採用分層澆築。混凝土採用自然流淌分層澆築,每層砼澆築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

2.2.3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1416cm),進行混凝土的二次振搗,減少混凝土的收縮值,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效能。

2.2.4及時排除混凝土在振搗過程中產生的泌水,消除泌水對混凝土層間粘結能力的影響,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及抗裂效能。

2.2.5混凝土的表面處理:由於幫浦送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漿較厚,在混凝土澆到頂面後,及時把浮漿趕跑,澆築23h後,用刮杆初步按標高刮平,用木抹子反覆(至少3次)搓平壓實,

3.1澆築段的劃分及澆築順序

詳見底板混凝土澆築圖

砼機械裝置投入見下表:

3.2勞動力組織

將勞動力分白班和夜班兩大班,每班按地幫浦的數量分成小組,每班勞動力安排見下表:

4.1砼澆築前的準備工作

4.1.1底板鋼筋內必須徹底清理乾淨,不得有渣土、雜物及積水。

4.1.2牆、柱插筋位置和底板標高的控制

牆、柱插筋位置的控制:為了保證牆、柱插筋的絕對準確,把牆、柱邊線放出來,用紅油漆標註在基礎梁或底板的鋼筋上,柱根部保證有一道定位箍筋、牆根部保證有一道定位水平筋和底板鋼筋焊接牢固,同時柱、牆鋼筋上部至少綁紮一道定位箍筋和水平筋。在澆築混凝土過程中,測量工和看筋人員隨時複查牆、柱插筋位置,以防發生偏位。

底板標高的控制:在底板鋼筋上焊設立筋,在立筋上統一用紅油漆標註+0.3m線,用刮槓找平標高,找平過程中隨時用水平儀進行複測,嚴格控制板麵標高。

4.1.3澆築之前,先用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漿濕潤幫浦管。

4.1.4現場備用一部分減水劑,當混凝土坍落度達不到要求時,可以摻入適量的減水劑,經攪拌車攪拌後,再進行澆築。

4.2混凝土澆築

根據施工進度安排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時間,不限定混凝土澆築時段。混凝土採取分層澆築的方法,每層澆築的厚度控制在50cm~60cm左右。澆築方向:

地幫浦並肩方向一致,所有幫浦盡量共同推進,步驟基本一致。為不使上下兩層產生施工冷縫,要在下一層混凝土初凝之前澆築上一層混凝土,並採取二次振搗法,在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中5cm左右,以消除兩層之間的接縫。

4.2.1混凝土的振搗

根據混凝土幫浦送時自然形成的坡度,在每個澆築帶的前後、中部布置三道振動器,這樣通過混凝土的振動流淌達到均勻鋪坍的要求。振動器的振搗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為了防止先將表面混凝土振實而與下面混凝土發生分層、離析現象;慢拔是為了使混凝土填滿振動棒抽出時所造成的空洞。

振動器插點要均勻排列,可採用「行列式」或「交錯式」的次序移動,不應混用,以免造成混亂而發生漏振,一般插棒間距40cm50cm。每一插點要掌握好振搗時間,過短不易搗實,過長可能引起混凝土產生離析現象。每點振搗時間應視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準,一般每點振搗時間為1530s。

5.1混凝土泌水處理

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時泌水較多,在基坑外側自然地面設定排水溝、沉澱池與現場排水溝相連。採用2臺小型吸水高壓幫浦將混凝土泌水吸入基坑外排水溝,沉澱後進入現場排水系統。

5.2混凝土表面處理

混凝土澆築到設計標高後,振動棒振搗密實,用長刮尺刮平,在混凝土澆築2~3h後,用鐵滾筒反覆碾壓數遍壓實,用木蟹打磨,等混凝土收水後,終凝前再第二次用木蟹反覆抹平壓實,以防止出現收縮裂縫。

5.3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表面覆蓋保溫:選用隔氣效能好的塑料薄膜、保溫效能好的毛氈、稻草編制的草簾等。使混凝土在硬化過程初期產生的收縮裂縫在塑性階段就予以封閉填補,以控制混凝土表面龜裂。

6.1測試裝置

採用jdc-2可攜式建築電子測溫進行大體積砼內部測溫,使用便於攜帶的半導體感測器。

6.2測溫工作

6.2.1測溫點布置

每乙個施工布置20個測溫點位。每乙個測溫點處分為三個深度進行測溫,溫點位感測器由距離板底200mm,板中400~500mm,距板表面50mm各測溫點構成。各感測器分別附著於d16圓鋼支架上,各測溫點位間距不大於6m。

即一點處預埋不同溫度的測溫線,用於底板表面、中、下溫度測試。測溫線綁在鋼筋上,溫敏元件不得與鋼筋直接接觸,插頭留在外面並用塑膠袋罩好。以後視溫度變化情況確定測溫次數。

6.2.2測溫監測與分析

加強測溫和溫度監測和管理,嚴格砼內外溫差,並根據測溫分析及時加強砼保溫養護措施,控制砼裂縫的產生。

7.2.2.

1溫度監測:測溫由專案部試驗員進行,並作好記錄。由於大體積砼早期公升溫快,後期降溫慢的特性,採用先頻後疏的測溫方法,測溫從砼澆築後3h開始取樣,降溫結束後以各部位溫差均進入安全範圍,時可以撤除保溫措施。

根據混凝土溫公升規律,制定以下測溫頻率:

6.2.2.2設專人專職負責溫度監測。填寫測溫報告表並畫出砼實際降溫曲線。

6.2.3測溫探頭及測溫點圖

7.1流水段澆築示意圖

施工區域劃分見附圖

混凝土試件應在混凝土澆築地點隨機抽取,每100m3混凝土(每一工作班和每一現澆樓層),取樣不得少於一次;當一次連續澆築超過1000 m3時,同一配比的混凝土200 m3取樣不得少於一次;每次取樣至少留置一組標準養護試件,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組數應根據結構構件的拆模及施工臨時荷載對混凝土強度的實際需要確定。抗滲混凝土每500 m3留置1組抗滲試塊,單位工程不少於兩組抗滲試塊。如使用的原材料、配合比或施工方法有變化時,均應另行留置試塊。

1樓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

目錄一 工程概況 2 二 施工準備工作 2 三 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措施 4 四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 9 五 主要管理措施 9 1 樓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 銀杏國際花園1 樓工程,位於義馬市銀杏路南,富民路北。一類高層建築。主體部分建築層數為地下2層,地上33層,裙房為地上3層。建築面積為16267...

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

廣漢經濟開發區棚戶區改造一期 向陽 iv標段大體 積混凝土 施工方案 貴州建工集團第四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廣漢經濟開發區棚戶區改造一期 向陽 iv標段專案部 目錄一 編制依據 3 二 工程概況及施工條件 4 2.1工程概況 4 2.2施工條件 4 三 施工總體佈署 5 3.1工藝流程 5 3.2施...

1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

目錄目錄 0 一 工程概況 1 二 施工部署 1 三 施工準備 2 四 混凝土澆築 3 五 試塊留置 4 六 質量保證 4 七 安全文明施工 5 基礎筏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況 山西華寧焦煤有限責任公司礦井兼併重組整合專案產品倉工程基礎為樁基礎,底板厚度2000mm,底板約1079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