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複習總結 上冊

2021-10-17 05:13:47 字數 4082 閱讀 5367

一、 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和地球儀

1. 地球是乙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公尺,赤道周長約4萬千公尺,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公尺。

2. 地球是球體的證據:⑴麥哲倫環球航行⑵月食⑶輪船由遠駛近,先見船桿後見船身⑷地球衛星**

3. 經線和緯線

4. 地球儀上的經緯線和經緯度的劃分:

(二)地球的運動

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見表:

注意:①地球的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俯視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旋轉,在南極上空仰視地球的自轉為順時針旋轉,即北逆南順。②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始終指向北極星

五帶分別為: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由北到南的順序)

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情況,根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帶:北寒帶(66.5°n--90°n,北極圈以北)、北溫帶(23.

5°n--66.5°n,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熱帶(23.5°n--23.

5°s,南北回歸線之間)、南溫帶(23.5°s--66.5°s南回歸線與南極圈之間)、南寒帶(66.

5°s--90°s南極圈以南) 我國大部分處於北溫帶。五帶特點:(1)寒帶:

終年嚴寒,有極晝極夜現象,無陽光直射現象;(2)溫帶:四季變化明顯,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3)熱帶:終年炎熱,有陽光直射現象,無極晝極夜現象

(三)地圖的閱讀

1、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圖例。三要素又稱地圖的「語言」源:學

(1)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縮小程度

①例尺的計算: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比例尺是個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型別: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

②比較比例尺的大小與範圍大小和內容詳略之間的關係:

同樣大小的地圖:比例尺小 → 表示範圍大 → 內容簡單

比例尺大 → 表示範圍小 → 內容詳細

(2)方向:①一般方法:沒有指向標和經緯網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②指向標法:

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③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圖例:對地圖上各種符號和註記的說明,地圖上能夠通過圖例辨別地理事物(參照教材18頁了解常見圖例)

2、地圖的選用:根據使用目的選擇不同地圖。

(四)地形圖的判讀

1.等高線地形圖::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

海拔:地面某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點高出另一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地的海拔差。(求兩點相對高度,同在海平面上,海拔相減;如果乙個點在海平面以下,則海拔絕對值相加)

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線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同一條等高線個點海拔相等:相鄰等高線數值差相等 ,這個數值差叫等高距

等高線地形圖上不同的山體部位

山頂山脊山谷陡崖

a.山頂: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數值內高外低

b.山脊: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凸低為高)

c.山谷: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出凸出(凸高為低)

d.陡崖:等高線重合(重疊)處

2.分層設色地形圖:在繪有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地圖上,把不同的海拔和深度範圍著上不同的顏色,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態和海底起伏狀況

在分層設色地形圖裡,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

陸地表面五種主要的地形型別: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200公尺,地面平坦;等高線稀疏而且數值很低

高原:海拔較高,>500公尺,面積較大,外圍陡峭、內部起伏較為和緩

山地:海拔較高,>500公尺,峰巒起伏,坡度陡峻;等高線密而數值較高

丘陵:海拔不高,<500公尺,起伏不大,坡度和緩;與山地相似但等線數值較低

盆地:海拔沒有一定標準,四周高,中間低。等高線呈封閉曲線而數值與山頂相反

3.地形剖面圖: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轉繪而成,能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二、陸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海陸比例:三分陸地,七分海洋。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

2. 海陸分布: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北極卻是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極卻是陸地(南極洲)。

海峽: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半島:陸地伸入海洋的凸出部分(三面環海) 島嶼:四面環海大陸與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大洲世界最大半島:阿拉伯半島

2.七大洲和四大洋(如圖1-3):大洲名稱: 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歐洲亞洲大洋洲南極洲。

大洋名稱:a、北冰洋b、大西洋c、太平洋d、印度洋。

(1) 七大洲面積由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2) 七個大洲的分布①主要位於東半球的大洲有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全部位於東半球的大洲有非洲,主要位於西半球的有北美洲和南美洲。全部位於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②主要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亞洲、歐洲、非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歐洲,全部位於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極洲;③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洲都是南極洲;④穿過赤道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⑤跨東西南北四個半球的大洲----大洋洲和亞洲。⑥被三大洋包圍的大洲是南極洲

(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大印北)。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嶼格陵蘭島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島;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4)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

(5)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6)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7)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溝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二)海陸的變遷

1.海陸變遷(滄海桑田)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公升降、人類活動。

2.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認為在兩億前年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線的一塊大陸(泛大陸),周圍是一片海洋,2023年前開始**,到現在形成現在的海陸分布。

3.板塊構造學說:全球分成六個板塊,各個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地殼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

**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地帶。六大板塊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參照42頁教材圖記憶)

4.在板塊交界處,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兩個板塊發生碰撞,常形成山脈。世界上的**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火山**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帶上。

5.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係。

三、天氣和氣候

(一)多變的天氣

1.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天氣:乙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氣候:乙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衛星雲圖上白色代表雲區,藍色代表海洋,綠色代表陸地。

3.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8頁。熟記常用的天氣符號(教材49頁圖3.5)

4. 根據空氣汙染指數來判斷乙個城市空氣質素的狀況:汙染指數小,空氣清新,對人體健康有利;空氣汙染指數越大,空氣汙染越大。

(汙染指數0~50優,51~100良,汙染指數大於100都有汙染,101~150輕微汙染……大於300重汙染,詳細看51頁教材圖3.7)

(二)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1. 氣溫的測定:用放在百葉箱裡的溫度計測得的,氣溫的表示符號℃,讀法「攝氏度」, 日平均氣溫一般取8時、14時、20時、2時四個時刻的氣溫均值(一天觀測4次)

2.氣溫變化:

(1)氣溫日變化指以一天為週期的氣溫變化。

氣溫的日較差=(該天)最高氣溫-(該天)最低氣溫

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南北半球一樣)

(2)氣溫年變化指以一年為週期的氣溫變化。

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初一地理複習

第一章認識大洲第一節亞洲及歐洲 亞細亞 和 歐羅巴 亞細亞 東方日出之地歐羅巴 西方日落之地 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為一體,合成亞歐大陸。亞洲東 南 北三面瀕臨太平洋 印度洋 北冰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公尺,是世界第一大洲。歐洲北 西 ...

初一地理總結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總結 廖益流本學期地理科教學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成績在上個學期的基礎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回顧今期的地理教學工作,使我在教學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現作如下總結。一 制定計畫,明確目標。開學初,制定了本學期的教學計畫,給基礎較好01 02 03班的學生定出了期末考平均分要在80分...

初一地理總結

第四章天氣和氣候 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 氣溫是指大氣的冷暖程度,單位是攝氏度 測量工具是溫度計。乙個地方的氣溫狀況用日平均氣溫 月平均氣溫 年平均氣溫來表示。2 氣溫的時間變化 用氣溫曲線圖來表示 日變化 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兩點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年變化 7月氣溫最高,1月氣溫最低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