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總結

2021-10-14 05:12:04 字數 3997 閱讀 9286

第四章天氣和氣候

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是指大氣的冷暖程度,單位是攝氏度(℃),測量工具是溫度計。乙個地方的氣溫狀況用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來表示。

2、氣溫的時間變化:用氣溫曲線圖來表示

日變化: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兩點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年變化:7月氣溫最高,1月氣溫最低(北半球)

氣溫日較差=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氣溫年較差=月平均最高氣溫—月平均最低氣溫

3、氣溫的空間分布:

(1)年平均氣溫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遞減。

(2)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3)氣溫隨海拔公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公升高100公尺,氣溫下降0.6℃)

氣溫的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

4、等溫線是在地圖上將氣溫相同的各點連線起來的線。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都相同。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等溫線呈閉合狀,表示有高溫或低溫中心。

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是指從大氣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態水和固態水,如雨、雪、冰雹等。單位是公釐(mm),測量工具是雨量器和量杯。乙個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平均降水量來表示。

2、降水的季節變化: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表示(要學會根據柱狀圖分析降水量的季節變化)

3、降水的空間分布:

(1)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2)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

(3)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影響降水分布的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地勢

赤道雪山: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地球「雨極」:印度的乞拉朋齊。

三、天氣

1、天氣的概念:乙個地方短時間內大氣的風雨、冷熱、陰晴等狀況。

2、天氣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如晴天利於晾曬衣服,降雪影響出行等。

3、常見的天氣符號(課本52頁)

4、關注空氣質素:空氣汙染指數越小,空氣質素狀況越好。(參照課本53頁圖4.25)

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排放出大量的廢氣、廢水和廢棄物,汙染了空氣、水體和土壤。

大氣汙染源:工業廢氣、汽車尾氣、沙塵天氣和生活煙塵

四、氣候

1、氣候:乙個地區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比較穩定。氣候的兩要素:氣溫和降水。

2、氣候的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和地形。其中緯度位置是基本因素。海陸分布對氣候的影響,在中緯度地區表現得最明顯。

3、氣候型別及特點(參照課本55、56頁的圖4.27、4.28)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熱帶疏林草原氣候:

全年高溫,有明顯的乾濕兩季。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少雨。

熱帶季風氣候:去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兩季。**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如太原)。

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少。地中海氣候: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

(注:季風氣候分布在大陸東岸,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大陸西岸,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在大陸內部。)

4、氣候與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息息相關。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為明顯,如氣溫和降水會影響乙個地區農作物的種類和耕作制度。

人類活動對氣候也有一定影響。全球變暖的原因:(1)人類大量燃燒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向空氣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2)人類大規模地濫伐森林,森林對二氧化碳吸收減少,導致空氣中二氧化碳越來越多。

第五章居民——「地球村」的主人

一、人口與人種

1、世界人口數量突破60億(1999.10.12),達61億(2023年)

2、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用人口自然增長率來表示,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大洲是歐洲。

3、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緩慢,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迅速

4、人口分布的稠密和稀疏程度用人口密度來表示,單位是人/平方千公尺。世界人口分布極不平衡,有的地區稠密,有的地區稀疏。(參照課本64頁圖5.4)

「四密」: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原因是這些地區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歷史悠久。

「四疏」:沙漠地區、熱帶雨林地區、高緯度地區、高原山地。原因是這些地區自然環境惡劣,資源尚未開發,經濟不發達。

5、人口問題

人口過快增長帶來的問題:住房緊張、交通擁擠、資源短缺、環境汙染、就業困難等

人口零增長或負增長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養老負擔過

重等。措施:有計畫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相協

調。6、三大人種: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中部、南美洲東部、非洲北部、大洋洲等;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和南北美洲;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大洋洲。

二、民族、語言和宗教

1、民族: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德意志人主要分布在德國,俄羅斯人主要分布在俄羅斯。

2、世界主要語言(聯合國大會的正式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漢語的使用人數最多,英語的使用範圍最廣。聯合國的工作語言:英文和法文

3、世界三大宗教:**教、伊斯蘭教、佛教,其中**教是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

**教起源於亞洲西部,主要分布在歐洲、大洋洲和美洲;伊斯蘭教形成於阿拉伯半島,教徒叫「穆斯林」,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和東部、亞洲西部、中部、南部、東南部等;佛教產生於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

宗教的建築物:**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寺廟。

宗教節日:**教的聖誕節、復活節,伊斯蘭教的齋月,佛教的臘八

第六章聚落——人類的聚居地

一、聚落與環境

1、聚落是指人類各種形式聚居地的總稱。聚落型別: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鄉村人口少,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城市人口多,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非農業活動。

2、聚落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

適宜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

聚落形態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有的呈條帶狀分布,有的呈團塊狀分布。

自然環境也會影響房屋的建築材料、結構和形態,如西雙版納的傣族竹樓、北歐的尖頂房屋、西亞牆厚窗小的房屋、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參照課本80頁**)

二、聚落的發展與保護

1、聚落發展的顯著特點:城市數量增多,規模擴大,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2、城市環境問題:環境汙染、水資源短缺、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等。

3、世界文化遺產:是經聯合國確認的,具有歷史學、美學、考古學、科學、民族學或人類學

價值的紀念地、建築群和遺址。如:義大利的威尼斯城,法國巴黎的塞納河岸,巴西的巴西

利亞,中國雲南省的麗江古城、山西省的平遙古城和安徽省的巨集村、西遞等。

第七章發展與合作——經濟全球化

一、國家和地區

1、全世界國家:190多個。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依次是:

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參照課本85頁圖7.1,六個國家的輪廓要認識。)面積最小的國家是梵蒂岡,被稱為「袖珍國家」。

世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10個,其中中國的人口最多,大約有13億,約佔世界人口的21%。

2、全世界地區30多個,如北美洲的格陵蘭地區,是歐洲國家丹麥的屬地;大西洋中的百慕達群島是英國的屬地。

3、國界是乙個國家行使主權的界線,主要以山脈、河流、湖泊、經緯線為界,領土包括領陸、領水和領空。

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1、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科學技術發達,人均收入高。發展中國家

經濟發展水平低,科學技術基礎薄弱,人均收入低。

2、分布特點:發達國家大部分位於北半球,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的南部。通常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別稱為「南北差距」,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相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三、合作與發展

1、經濟全球化

全球三個最大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歐盟」、「北美自由**區」、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2、國際組織:聯合國是最大的國際組織,成立於2023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聯合國安全

理事會由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

3、聯合國的標誌:課本91頁圖7.6

初一地理總結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總結 廖益流本學期地理科教學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成績在上個學期的基礎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回顧今期的地理教學工作,使我在教學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現作如下總結。一 制定計畫,明確目標。開學初,制定了本學期的教學計畫,給基礎較好01 02 03班的學生定出了期末考平均分要在80分...

初一地理教學總結

6 適當課後作業幫助知識鞏固。大多數學生能夠及時按質按量按時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但也存在個別學生作業完成不及時質量不高甚至拖沓的情況。今後應注重思想教育,加強輔導,端正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二 存在問題及改進方法措施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如學習困難生的轉化工作,一節課下來,總覺得原來會...

初一地理小結

11.17 地圖三要素 方向 比例尺 圖例和註記 比例尺表示方法 文字式 線段式 數字式 舉例比例尺範圍內容 介休地圖大小詳細 中國地圖小大簡略 有的地圖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 北 向。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 上北下南,左東右西 二規定確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圖時,應手持地圖,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