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實驗總結

2021-10-16 17:34:13 字數 5022 閱讀 6578

(4)對黑藻什麼部位的細胞觀察,所觀察到的細胞質流動的現象最明顯?

(5)若視野中某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動方向為順時針,則在裝片中該細胞的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是怎樣的?

(6)是否一般細胞的細胞質不流動,只有黑藻等少數植物的細胞質才流動?

(7)若觀察植物根毛細胞細胞質的流動,則對顯微鏡的視野亮度應如何調節?

(8)在強光、在弱光下、黑暗照射下,葉綠體的向光面有何變化?有何意義?

(1)因為蘚類的小葉很薄,只有一層細胞組成,而菠菜葉由很多層細胞構成。

(2)表皮細胞除保衛細胞外,一般不含葉綠體,而葉肉細胞含較多的葉綠體。

(3)進行光照、提高水溫、切傷部分葉片;25℃左右。

(4)葉脈附近的細胞。

(5)仍為順時針。

(6)否,活細胞的細胞質都是流動的。

(7)視野應適當調暗一些,可用反光鏡的平面鏡來採光或縮小光圈。

(8)在強光下,葉綠體的側面對著光源;在弱光下,葉綠體以最大的面對著光源;在暗處葉綠體呈無規律排列。

3、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

原理:(1)解離液將組織細胞固定殺死並相互分離。

(2)龍膽紫(醋酸洋紅)能將染色體染成深色。

(3)顯微鏡可觀察細胞有絲**過程中各期的影象。

材料:洋蔥根尖(蔥,蒜)

步驟:洋蔥根尖的培養→裝片製作(解離、漂洗、染色、製片)→觀察

洋蔥根尖的培養:

提醒 (1)先漂洗再染色,這兩步不能顛倒,否則影響實驗效果。

(2)漂洗的目的

①防止解離過度,根尖過分酥軟。

②洗去鹽酸,防止與鹼性染液發生作用,便於染色。

(3)使根尖細胞相互分散的方法

①解離時,鹽酸可破壞細胞壁的果膠層,使組織細胞分離。

②製片時用鑷子搗碎。

③壓片。

(4)顯微鏡下觀察的都是死細胞,不能看到細胞**動態變化,若視野中找不到某一時期的細胞,可通過移動裝片從鄰近的區域中找。

(5)在顯微鏡下觀察到間期細胞數目最多,原因是間期歷時最長。

考點提示:

(1)培養根尖時,為何要經常換水?

(2)培養根尖時,應選用老洋蔥還是新洋蔥?為什麼?

(3)為何每條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時間是何時?為何?

(4)解離和壓片的目的分別是什麼?壓片時為何要再加一塊載玻片?

(5)若所觀察的組織細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麼?

(6)解離過程中鹽酸的作用是什麼?丙酮可代替嗎?

(7)為何要漂洗? 洗去鹽酸便於染色。

(8)細胞中染色最深的結構是什麼?

(9)若所觀察的細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麼?

(10)為何要找分生區?分生區的特點是什麼?能用高倍物鏡找分生區嗎?為什麼?

(11)分生區細胞中,什麼時期的細胞最多?為什麼?

(12)所觀察的細胞能從中期變化到後期嗎?為什麼?

(13)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能否看到染色體?為什麼?

(14)若觀察時不能看到染色體,其原因是什麼?

(1)增加水中的氧氣,防止根進行無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爛。

(2)培養根尖時,應選用老洋蔥還是新洋蔥?為什麼?

(3)為何每條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時間是何時?為何?

(4)解離和壓片的目的分別是什麼?壓片時為何要再加一塊載玻片?

(5)壓片時用力過大。

(6)分解和溶解細胞間質;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洗去鹽酸便於染色。

(8)染色最深的結構是染色質或染色體。

(9)染液濃度過大或染色時間過長。

(10)因為在根尖只有分生區的細胞能夠進行細胞**;分生區的特點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處於**狀態;不能用高倍鏡找分生區,因為高倍鏡所觀察的實際範圍很小,難以發現分生區。

(11)間期;因為在細胞週期中,間期時間最長。

(12)不能,因為所觀察的細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時期的死細胞。

(13)不能,因為洋蔥表皮細胞一般不**。

(14)沒有找到分生區細胞;沒有找到處於**期的細胞;染液過稀;染色時間過短。

4、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

原理:內因為原生質層的伸縮性大於細胞壁的伸縮性,外因為細胞液的濃度與外界溶液的濃度差。

材料: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具紫色大液泡),質量濃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步驟:裝片→觀察

考點提示:

(1)洋蔥為何要選紫色的?若紫色過淡怎麼辦?

(2)洋蔥表皮應撕還是削?為何?

(3)植物細胞為何會出現質壁分離?

(4)質壁分離時,液泡大小和顏色的變化?復原時呢?

(5)若發生質壁分離後的細胞,不能發生質壁分離復原,其原因是什麼?

(6)高倍鏡使用前,裝片如何移動?

(7)換高倍物鏡後,怎樣使物像清晰?視野明暗度會怎樣變化?如何調亮?

(8)所用目鏡、物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的關係?

(9)物像清晰後,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和放大倍數的關係?

(10)總放大倍數的計算方法?放大倍數具體指面積的放大倍數還是長度的放大倍數?

(11)放大倍數與視野中細胞大小、多少、視野明暗的關係?

(12) 更換目鏡,若異物消失,則異物在目鏡上;更換物鏡,若異物消失,則異物在物鏡上、移動載玻片,若異物移動,則異物在載玻片上。

(13)怎樣利用質壁分離現象來測定植物細胞液的濃度?

(1)紫色的洋蔥有紫色的大液泡,便於觀察液泡的大小變化;縮小光圈,使視野變暗些。

(2)表皮應撕不能削,因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當細胞失去水分時,其原生質層的伸縮性大於細胞壁的伸縮性;動物細胞不會發生質壁分離,因為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

(4)細胞發生質壁分離時,液泡變小,紫色加深;當細胞質壁分離復原時,液泡變大,紫色變淺。

(5)細胞已經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濃度過大,細胞失水過多或質壁分離時間過長)

(6)若要把視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視野的正中心,則要將裝片繼續向上移動。若要把視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視野的正中心,則要將裝片繼續向左方移動,因為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7)換高倍物鏡後,應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變得清晰;視野會變暗,可調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鏡的凹面鏡來使視野變亮。

(8)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9)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越小,放大倍數越大。

(10)總放大倍數等於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放大倍數是指細小物體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

(11)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細胞越大、數目越少、視野越暗。

(12) 更換目鏡,若異物消失,則異物在目鏡上;更換物鏡,若異物消失,則異物在物鏡上、移動載玻片,若異物移動,則異物在載玻片上。

(13)①配製一系列濃度從小到大的蔗糖溶液 ②分別用以上不同濃度的溶液製成某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 ③用顯微鏡觀察某植物細胞是否發生質壁分離。某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就介於不能引起質壁分離的濃度和能引起質壁分離的濃度之間。

5、觀察so2對植物的影響

原理:na2so3與稀h2so4反應生成so2,將同種植物長勢相同的幼苗分別放在同樣大小的玻璃罩內,並且在玻璃罩內生成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硫,就可以觀察二氧化硫對植物的影響。

方法步驟

測量玻璃罩容器→計算稱取所需亞硫酸鈉的質量 →按要求完成實驗裝置→觀察幼苗受害部位及受害程度。

實驗結論

(1)so2濃度越大,植物受害越嚴重。

(2)葉片受害順序:成熟葉→老葉→幼葉。

(3)植物受害順序:葉片→葉柄→植株。

(4)症狀:葉片褪綠,變為黃白色,葉脈間出現黃白色點狀「煙斑」,隨時間推移,「煙斑」由點擴成面,嚴重時葉片萎蔫,葉脈褪色變白,植株萎蔫死亡。

配製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硫的方法

可用注水法測出鐘罩的容積(三個鐘罩容積要相等)。用溢水法測出放入盆栽植物後鐘罩的容積(測量鐘罩內剩餘水的體積即是)。

(二)鑑定物質成分的生化實驗

6、生物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鑑定

原理: 還原糖 + 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澱脂肪 + 蘇丹iii 橘黃色

脂肪 + 蘇丹iii橘黃色蘇丹iv 紅色

蛋白質 + 雙縮脲試劑紫色反應

還原糖的檢測

(1)材料的選取:還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於白色,如蘋果,梨,白蘿蔔。

(2)試劑:斐林試劑(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現配現用。

(3)步驟:取樣液2ml於試管中→加入剛配的斐林試劑1ml(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後再加入)→水浴加熱2min左右→觀察顏色變化(白色→淺藍色→磚紅色)

模擬尿糖的檢測

1、取樣: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檢測方法:斐林試劑(水浴加熱)或班氏試劑或尿糖試紙

3、結果:(用斐林試劑檢測)試管內發生出現磚紅色沉澱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現磚紅色沉澱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還原糖,與斐林試劑發生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澱,而正常人尿液中無還原糖,所以沒有發生反應。

脂肪的檢測

(1)材料的選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組織越好,如花生的子葉。

(2)步驟: 製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將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載玻片**

染色(滴素檀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後吸去染液→滴體積分數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餘的酒精)

製作裝片(滴1~2滴清水於材料切片上→蓋上蓋玻片)

鏡檢鑑定(顯微鏡對光→低倍鏡觀察→高倍鏡觀察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蛋白質的檢測

(1)試劑:雙縮脲試劑(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驟:試管中加樣液2ml→加雙縮脲試劑a液1ml,搖勻→加雙縮尿試劑b液4滴,搖勻→觀察顏色變化(紫色)

疑難點拔:本實驗為驗證類實驗。①葡萄糖、果糖和麥芽糖的分子內含醛基,醛基具有還原性,可與弱氧化劑反應。

與醛基有特定顏色反應的化學試劑可用來鑑定這三種糖的存在:a、利用斐林試劑;b、利用班氏試劑:由a液(cuso4溶液)和b液(檸檬酸鈉和碳酸溶液)配製而成;c利用銀氨溶液;結果出現銀鏡。

②脂肪的鑑定可用蘇丹iii、蘇丹iv。③蛋白質的鑑定可用雙縮脲試劑、濃硝酸試劑(結果形成黃色沉澱)④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都由naoh和cuso4組成,但二者有以下不同:a、溶液濃度不同;b、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試劑是新配製的cu/oh2溶液;雙縮脲試劑是鹼性環境下的cu2+)c、使用方法不同。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實驗總結

實驗一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實驗原理 dna 綠色 甲基綠試劑 rna 紅色 吡羅紅試劑 分布 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和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 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實驗結果 細胞核呈綠色,細胞質呈紅色.實驗二物質鑑定 還原糖 斐林試劑 磚紅色沉澱 脂肪 蘇丹i...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

實驗一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實驗原理 dna 綠色,rna 紅色 分布 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和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 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實驗結果 細胞核呈綠色,細胞質呈紅色。實驗二物質鑑定 還原糖 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澱脂肪 蘇丹iii 橘黃色 脂肪 蘇丹iv...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

實驗一 觀察dna 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必修一p26 一 實驗目的 初步掌握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 實驗原理 1 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使dna呈現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紅色。利用甲基綠 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