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學生用

2021-10-09 05:27:43 字數 4277 閱讀 7659

第一單元學生用

一、選擇:

1.三省六部制與西方三權分立的相同之處是 ( )

a.體現了權力的制約與平衡原則b.體現了民主制度的原則

c.體現了**制度的原則d.體現了人民主權原則

2. 「吏多苛政,政教煩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條職,舉措各以其意,多與郡縣事,至開私門,聽讒佞,以求吏民過失。」這一材料反映了西漢中期以後刺史

a.開始設立b.僅僅負責監察地方

c.逐漸干預地方行政d.喪失作用,形同虛設

3. 「既非副貳,又非屬官,故常與知州爭權。每雲:『我是郡監,朝廷使我監汝!』舉動為其所製。」材料描述的是

a.西漢的刺史 b.北宋的通判 c.明朝的錦衣衛d.清朝的軍機大臣

4.郡縣制、刺史制和行省制的相似之處是

a最初都是地方行政區劃制度 b.其相應機構都直屬**六部管轄

c都為加強**集權而設立 d.都被其後的歷代王朝沿用

5.江西安福《楓田鄧氏族譜》中有這樣一段:「始祖東漢人鄧禹,字仲華,南陽鄧州新野人。佐漢光武中興,為雲台第一元勳,官拜大司徒,進太傅,封高密侯」。

與鄧禹任職有關的制度是 ( )

a察舉制 b徵辟制 c.科舉制 d軍功爵制

6.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曾憤慨地說:「八股盛而《六經》微……八股之害,甚於焚書。」這一言論指出八股文

①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 ②是維護**統治的工具③把科舉考試制度本身引向絕路 ④是近代中國落後的根源所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右圖是一張殘缺的中國古代某時期的政治制度體系表,對

這張體系表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理解不正確的是

a.各部門職責分工明確、相互協作和分權制衡

b.相權被分化,君主**權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c.符合近代的「分權制衡」理論

d.門下省**和御史都有一定的監督權力

8.「鬱鬱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這首詩揭露的是哪一制度的弊端

a井田制 b察舉制 c.九品正中制 d.代田法

9.「古代中國政治文明建設成果對世界其他一些國家的政治制度建設產生過重要影響。」下列不能印證這一結論的是

a.日本大化改新以唐制為藍本創新制度 b.新羅仿照唐朝的尚書省設立執事省

c.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d.西歐近代文官制度受隋唐科舉制影響

10.「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對上述詩句的理解,錯誤的是

①因東漢察舉制度的流弊,推薦出來的文人及武將多不適任②唐代科舉制度的弊端,造成考上秀才的寒門子弟才識多平庸③北宋科舉取士的結果,導致重文輕武,武將無縛雞之力 ④清代八股取士的遺毒,造成文人逃避現實,武人不能打仗

abcd.①②④

11.「『明治』一詞取自中國古籍《易經》的『聖人南面聽天下,向明而治』,而『維新』一詞取自中國古籍《詩經》中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段話反映了

a.明治維新是日本向中國學習的結果b.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c.明治天皇推崇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d.中國傳統文化優於西方的文化

12.2023年1月8日,備受關注的安徽西漢墓的墓主被確定為西漢六安國第一代王劉慶。根據文獻記載,漢武帝元狩二年(西元前121年)封康王少子慶為六安王。從中可以得到的資訊是

a漢武帝廢除了分封制度 b分封制強化了西漢的統治

c.漢武帝推行「推恩令」 d六安王為西漢最後的封王

13.據史書記載,漢武帝即位之初,丞相田蚧驕橫,漢武帝責問他:「君除吏盡未?吾亦欲除吏。」這裡「除吏」的含義是 ( )

a拜官授職,任用官吏 b罷免官吏,精簡機構

c整頓吏治,打擊** d.改革政治,調整署衙

14.《元史》記載:元朝的行省「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在元代以前中國主要以「山川形便」來劃分行政區,政區的自然屬性與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較強;從元代開始,採取「犬牙交錯」的原則,任意將自然環境差異極大的地區拼成乙個省級行政區,削弱地方的經濟、文化認同感。

依據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進一步加強了**集權,主要是因為 ( )

a採用了傳統的地方分權制度 b.盡量擴大行省的管轄區域

c依據山川走勢劃分行省轄區 d.利用山川形勢制約地方勢力

15.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發出這樣的感嘆:「中國科舉制度是世界各國中所用以選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稱之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從時代發展以及創立角度看,該「發明」的著眼點在於 ( )

a抑制門閥勢力,加強**集權 b弘揚儒學正統,約束官吏言行

c防範武將專權,完善官僚體制 d.強化君主**,培養忠臣順民

16.唐太宗時有一位讀書人要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求取功名。有人給他提了以下建議,其中正確的是( )。

①進士科錄取率低,而明經科只要背熟儒家經義就有希望錄取②如果武藝超群,通曉兵法還可以報考武舉③詩賦是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平時要在詩賦上多下苦功④科舉考試的時候長安天氣寒冷,有「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之說

abcd.①③④

17.江蘇有一家族,世代珍藏著其祖上進士及第,當地**前來賀喜時贈送的條幅:「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門生惠及鄉鄰。這一條幅能夠提供的資訊不包括( )。

a.其祖上是在唐朝考中進士的 b.其祖上在科舉考試中試卷的姓名是密封的

c.其祖上是被皇帝錄取的d.其祖上是通過殿試考中進士的

18.(2010山東文綜,10)宋朝形成了「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的局面。這反映出

a.宰相職權範圍擴大b.**皇權達到頂峰

c.君權對相權的制約d.**對地方控制加強

19.唐中宗不經中書省和門下省封拜官職,因心怯,故他裝置詔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發,而改用斜封,所書「敕」字也不敢用朱筆,而改用墨筆,當時稱為「斜封墨敕」,這表明

a.中書省和門下省的權力高於皇權 b.國家制度對皇權具有一定的約束力

c.唐中宗時期皇權有所弱化d.唐朝中樞機構的行政決策具有民主性質

20.(2010福建文綜,14)《朱子語類》雲:「唐事,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省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

若有未當,則門下繳駁……若可行,門下又下尚書省,尚書但主書撰奉行而已。」對此理解有誤的是

a.體現三省分權制b.完善**監察機制

c.減少行政決策失誤d.分散相權加強皇權

21.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書》說:「自去歲前五年,執事者上言,雲科第之選,宜與寒士,凡為子弟,議不可進。

熟於上耳,固於上心,上持下執,堅如金石,為子弟者,魚潛鼠遁,無入仕路。」材料反映了當時的選官制度

a.層層推薦 b.注重門第 c.唯才是舉 d.打擊貴族

22.(2010全國ⅱ。14)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纂的文學總集《文選》在唐代備受青睞,宋初仍有「《文選》爛,秀才半」之說。這一現象產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學喪失了獨尊地位b.進士科主考詩賦策論

c.社會上書籍極為匱乏d.唐朝人喜愛南朝文化

23.「諸侯王死後,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縣統轄。」這是

a.設定刺史 b.酎金奪爵 c.推恩令 d.杯酒釋兵權

24.漢武帝時諸列侯、郡守、二千石長吏每年必須向朝廷舉薦一次人才,稱為察舉;另外還有徵辟,所徵之人不拘一格,凡有專長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隨時徵召。這表明西漢武帝時的選官制度具有一定的

a.公平性 b.民主性

c.家族性 d.強制性

二、材料解析:

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自孝公納商鞅策,富國強兵為務,仕進之途唯闢田與勝敵而已,以至始皇,

遂平天下通典卷第十三》

材料二 「元光元年,舉賢良,董仲舒對日……請令諸侯,列卿、郡守、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歲貢各二人以給宿衛,且以觀大臣之能。所貢賢者有賞,不肖者有罰。……無以日月為功,實試賢能為上,量材而授官。

錄德而定位,錄,謂存視也。則廉恥殊路,賢不肖異處矣。」帝於是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通典卷第十三》

材料三靈、獻之世,台閣失選用於上,州郡輕貢舉於下。故時人語日:「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索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抱朴子·審舉》

材料四 「至調露二年,考功員外郎劉思立始奏二科並加帖經。其後,又加老子、孝經、使兼通之。永隆二年,詔明經帖十得六,進士試文兩篇,識文律者,然後試策。」

通典卷第十五》

材料五 「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士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蘿、《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蓋太祖與劉基所定。其文略宋經義,然代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通謂之制義一《明史·志第四十六》

第3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 集權制度 課標要求 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知識結構 以三省六部制為代表的 行政體制 表現以科舉制為代表的選官用人制度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監察與諫議制度 評價 課前回顧 1 中國古代 集權制度的特徵 內容和影響 自主學習,知識梳理 課前案 自主...

第3課中國政治制度的成熟

1 中國古代 官制的演變過程 秦 元 2 隋唐確立三省六部制的內容 職責 特點 運作程式 作用 3 宋朝 二府三司 制及職責 4 元朝 實行一省制的原因 內容 5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過程?6 科舉制的發展過程及影響 7 監察和諫議制度發展過程 相關 影響。秦 漢 隋唐 宋 明清 8 中國古代政治...

第三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高一歷史學案 本學期第課時本單元第課時授課日期課型 基礎知識 一 三省六部制的確立極其演變 1 秦朝 在 設三公九卿,丞相位高權重 2 漢朝 漢武帝建立中朝作為決策機構,三公九卿的外朝成為執行機構,削弱了相權。3 隋唐 三省六部制 a 概念 1 淵源 魏晉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度 隋朝以三省作為最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