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中醫智慧型心得

2021-10-04 08:23:45 字數 1636 閱讀 5986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易經》作為群經之首,演習陰陽之道,對一名中醫院校的學生來說,不學易不足以為醫。

在我看來,《易經》告訴了我們什麼叫天人合一,什麼叫道法自然。天地萬物是一體,人與自然是一體,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一體。彼此聯絡,相互作用,按自然規律發展變化,而學易,就是教導我們如何參透這個道,這個理。

我們可以通過看得見的認識看不見的,我們可以通過身邊的聯想遠方的,我們可以通過自認推理他人,我們可以已知探索未知。

「一」可化生萬物,延伸到極處,無窮大,歸納到極處,無窮小,是為「太極」。事事迴圈不止,皆據陰陽兩面,相互對立制約,又相互扶持補助,是為「兩儀」

知「易」不易,知易行難,於是「悟」在此就變得格外重要,現在的我們粗淺的涉及陰陽,五行,以及經「內經」歸納改編而得的中基,於是「易」對於整體思想來說就具有重要意義,改變我們的慣性思維,拓展思維方式。

「一陰一陽謂之道」。道,規律。陰陽者,陰陽二氣也。

「一陰一陽謂之道」,言陰陽二氣相互作用以化生萬物。陰陽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這是《易經》最光輝的哲學命題,其重大內涵在於指出:

陰陽是萬事萬物運動的元規律。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為太虛發展而來,太極為宇宙本體,兩儀為天地,四象為四時,天地生四時,有四時才有萬物。

《黃帝內經》「太虛寥廓,肇基化元」同樣認為萬物化生於宇宙。《莊子"天下》說:「《易》以道陰陽」,就是說《易經》是一部講陰陽哲理的書。

《黃帝內經》所說的「陰陽不測之謂神,神用無方謂之聖」就是對《易經》陰陽思想的闡發,即言陰陽的變化是高深莫測的,也說明萬物的造化無不由於陰陽之變化。然而陰陽變化雖然複雜高深,但只要掌握了陰陽的變易規律即可通曉萬物。

「陰陽合德,剛柔有體」。剛柔是陰陽的內涵之一,是陰陽的屬性,即:陽剛、陰柔。

「陰陽合德,剛柔有體」,是《易經》用以說明人不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鬼神產生的,而是陰陽交媾產生的,結合「天地氤氳,萬物化醇」,表明《易經》認為人產生於天地中的原始態——氣,即太虛。

《易經》雖未直接闡述五行,但《易經》八卦已有五行要素,並且五行的核心是陰陽。如乾卦為金,坤卦為地(土),巽卦為(木),坎卦為(水),離卦為(火),艮卦為山(土),兌卦為澤(水),雷卦為風雷(木)。《易經》還把五行與五方相配合,如「離(火)……南方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

」《易經》已把五行與萬物作了初步歸類,並與人體相對應,人中醫藏象理論奠定了基礎,如「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早胄,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為弓兵,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於人也為寡發,為廣桑,為多白眼……乾為天,為圓,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主發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坤為地,為母,為布……為子母牛……」《易經》首次提出五行之間的和諧關係,曰:「故水火不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易傳》說:「天

一、地二,天

三、地四,天

五、地六,天

七、地八,天

九、地十」。其中一至五代表五行生數,六至十(加五)代表成數,正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總之,中醫與《易經》唇齒相依。《易經》與中醫的關係,可歸納為「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如果把《易經》摧毀,那麼中醫也就消亡了。

《易經》中的管理變革智慧型

從 易經 中 革 卦的研究和分析入手,我們的祖先已經用簡單的文字闡明了 變革 的基本規律和要點。組織變革歷來是企業和管理諮詢所面對的重大問題,無論是組織結構調整還是引入績效考核,面臨變革的企業好像突然變成了暴風雨來臨前的大海,表面的平靜之下是各種能量的蓄積與顯示。企業領導人對企業穩定和業績的擔心,高...

易經的智慧型

曾仕強教授 易經的奧秘 1.能作為乙個人,就很不簡單。2.易經是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寶典。3.易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廣大精微,無所不包。群經之首。4.人生在世,命,運,宅,墓,僅佔10 自己之努力佔30 餘由積德與否而定。5.一切向自然學習,不違背自然規律。6.陰陽是相對的,變動的,合一的。7.不...

《易經的智慧型》經典語錄

易經的智慧型 經典語錄 曾仕強.1 乙個家庭必須要有夫跟妻,才算家庭,只要分開,剩下乙個,都不算家庭。6 r p b g6 o b k a2 凡是常常被推翻的東西,就是不成熟的。y l y a 7 只要我們不忘記 易經 的道理,哪怕有一天我們再倒霉,我們還是會起來的。p f c9 z d4 m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