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調漂方法理論分析 心得體會

2021-10-03 19:22:40 字數 4267 閱讀 9353

調漂方法理論分析

網上介紹調漂的方法有無數種,往往令沒有經驗的初學者感到頭暈目眩,無所適從。通過對不同調漂方法的比較、歸納、總結,我覺得方法雖多,但萬變不離其宗,調漂其實就是調浮力和重力的關係,並以此改變釣餌在水底的狀態。要完全掌握調漂技巧,就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死記硬背調漂的方法和步聚,而要學會分析浮力與重力的關係,熟練掌握以後就能隨心所欲,融會貫通了。

下面將最近的學習和思考總結如下:

一、簡易調漂步驟(四步調漂法):

(一)測水深,粗找底。(空鉤找底,野釣中可探測水底地形)

鉛皮座上捲好大於浮漂浮力的鉛皮,拋竿浮漂沒入水中不見,說明水線不夠長,向杆稍方向推動浮漂座,延長水線,直到浮漂露出水面一目或者兩目。如果你拋竿入水,浮漂立在水面上,連漂肚子都出來了,說明水線過長,縮短水線,直到浮漂露出水面一目或者兩目。好了,粗找底的工作完成了,也就是說你的釣點水深測出來了。

測水深,粗找底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拋滿杆,拋的太滿,水線在下面是傾斜的。正常壓風線,風線一定要壓入水中。在釣點周圍多測幾個點,探測一下釣點附近的水底地形,是否凹凸不平。

(二)半水調漂(確定釣組自重,即調目)

1、不要動浮漂座上最上面那顆太空豆,因為那是你粗找底的定位記號。將立漂下移,移動距離大於子線長度約10~15cm,立漂會沉於水中;為什麼要進行此步工作?因水中魚線的長短對調漂的準確性有較大影響、尤其是釣深水時,原因有二——魚線自身的重量原因、魚線受漂上魚線的側向拉力而在水中的狀態原因;

2、拋竿入水,因水線短了,浮漂再次沒入水中。接下來,就是修剪鉛皮了,剪啊,剪啊,直到剪到你要調整的目數。在這裡我們就假定調四目吧。

剪鉛皮是個細活,不要下手太狠,要耐心的細緻的去做。在這裡說個小經驗,根據浮漂入水後的降速,如很快,說明鉛皮過重,可以多剪點,如緩慢下沉,這時候可要小心了,要一點一點的去剪。好了,當浮漂露出水面停在四目了,是不是就調好四目了呢?

不是!還要做乙個工作,那就是驗證。拋竿入水,記得一定要壓風線啊,每次都要這樣做。

當浮漂穩穩的停留在了四目時,向後抽桿子,將浮漂帶入水中,不要向前送桿子。看浮漂自己能否回公升到四目。如能,那就調好了,如不能,只回公升到了3目,那只能說,你現在調的是三目,而不是四目。

繼續剪鉛皮吧,直到你重複剛才的動作,浮漂入水後自己能回公升到四目。這時,浮漂的調四目才算是真正的完成了。

半水調漂,嚴格的說,應叫離底調漂。不去管他了,約定俗稱的說法,沒必要去較真。這事留給那些理論家們去掰扯。反正你別看到文字,望文生義的去在水深的一半去調就行了。

(((三)稱餌

浮漂調整好了,接下來該稱餌了。線組上的一切都先不要去動。將開好的餌料按正常施釣的大小搓在底鉤上,也就是長子線上,拋入釣點。

此時浮漂要麼會沒入水中,要麼會停留在某個目數。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餌料比重不同造成的。

比重大的餌料,單餌也許就會將四目壓入水中,輕餌或者拉餌,蚯蚓,紅蟲等,也許只能壓下一目,兩目。餌料比重,請新手們要格外關注這個問題,在這裡就暫且不去說了。我們假設你搓在底鉤的餌,能使浮漂下沉三目,浮漂在應停留在一目的位置,那麼兩隻鉤子都搓上餌料的話,是不是浮漂就會沒入水中了呢。

毫無疑問,肯定是這樣的。因為我們調的是四目,底鉤搓單餌浮漂就被壓下去三目,兩隻鉤子上都搓上餌料的話,浮漂肯定沒入水中了。這也就是俗稱的「稱餌」。

稱餌是為了了解自己餌料比重如何,鉤子在水下的狀態如何。

(四)雙餌找底(調釣目,確定靈鈍)

接下來鉤子掛雙餌延長水線,直到浮漂露出水面一目,這時下鉤觸底了,也就是底找到了。不要再動浮漂座最下面的那顆太空豆了,因為那是你浮漂釣目的最靈定位標記(釣目小於調目,這叫釣靈;釣目大於調目這叫釣鈍。調目與釣目相同,這叫釣不靈不鈍。

也叫做調幾釣幾。)繼續延長水線,找到乙個相對鈍的目數,比如七目。把最上面那顆太空豆定在這不要再動了,這是你釣鈍的目數的定位標記。

從浮漂座最下面那顆太空豆的一目,到最上面那顆太空豆的七目之間,就是你釣目的調整範圍。(太空豆定位是為了初學者方便,熟練後就無所謂了,釣靈就往下拉漂,釣鈍就向上推漂,根據魚情加鉛,減鉛等等)至於到底釣幾目,那是魚說了算的,建議從釣靈的一目或者兩目開始找魚口,直到找到有動作上魚的釣目。到此,調漂找底的工作完成了。

二、釣餌觸底狀態分析:

分析釣餌觸底狀態時,我們只需要分析釣組和釣餌向上、向下的力的關係就可以了,不必分析水線的長度變化,因為重力和長度是相輔相成的,乙個因素發生變化,另乙個因素也會相應發生變化。相對而言,重力的資料便於量化,分析起來更簡單。

釣組和釣餌在水下靜止,表明向上和向下的力相互作用達到了平衡。為簡單起見,向上的力我們一般只考慮漂的浮力的水底的支撐力(反作用力),向下的力我們一般只考慮釣組(鉛皮、鉤、線)和鉺的重力。為了精確估計餌在水底的狀態,我們還需要通過「稱餌」了解單餌的重量。

餌團觸底分部分觸底和完全觸底兩種狀態。部分觸底指餌團與地面接觸,但餌團的重力由浮漂和地面分別承擔(好比兩個人抬水);完全觸底指餌團的重力完全由地面承擔(好比乙個人提水)。懸浮狀態下,餌團也可能與地面接觸,但不向地面施加重力,這種情況暫不討論。

餌團觸底時,其部分或全部重力由大地承受,其已經部分或完全失去了對魚線的向下拉力(重力),此時餌團對釣組起到了錨固效果,導致浮漂不能(易)漂移,釣組因力平衡和錨固效應恢復到靜止狀態。

自已總結的調漂三大規律:

規律一:不考慮水底支撐力,靜止狀態下,(釣組釣餌)重、浮力和(釣組釣餌)位置間有以下規律:

若:重力〉浮力,則餌必觸底(不一定是雙餌觸底)

重力=浮力,則餌可能觸底,也可能懸浮

重力《浮力,這種情況在靜止狀態下不存在。

規律二:若重力〉浮力,重浮力沖抵後,釣組釣餌向地面施加的總壓力由釣餌和鉛皮以自身重力為上限,按先後順序依次分擔。

規律三:釣底的原則是確**組釣餌的重力≧浮力(指沒入水中的漂所產生的浮力,等於為特例);釣浮的原則: 確**組釣餌的重力=浮力(指沒入水中的漂所產生的浮力,此時釣組釣餌處於懸浮狀態),且整支漂沒入水中所產生的浮力≧釣組釣餌的重力(等於為特例)。

(一)假設一,當前漂的目數為10,半水調4目,單餌重2目,掛雙餌,則不同狀態下雙餌的觸底狀態分析:

1、調四釣一:單餌輕觸底

因為調四釣一,所以浮力增加值為4-1=3(目),定義為「目差浮力」+1

掛雙餌,重力增加值為2*2=4(目),定義為「掛餌重力」4

重力-浮力=1(目),因重力〉浮力,則餌觸底

此時餌向地面施加1目的壓力,地面向餌產生1目的支撐力

故此時的狀態是上鉺懸浮,下餌1/2觸底。

此時整個釣組釣餌力的關係為:

向下的力:釣組6目,雙餌4目

向上的力:浮力9目,支撐力1目

向下的力=向上的力,釣組釣餌保持靜止。

2、調四釣二:單餌到底

目差浮力=+2目

掛餌重力=4目

兩者相減,向下的力增加2目,餌向地面施加的壓力=2目(正好等於單餌重量),地面產生向上支撐力2目

故此時的狀態是上餌懸浮,下餌完全觸底。

3、調四釣三,是一餌到底一餌輕觸底

簡要分析:

目差浮力=4-3=+1(目)

掛餌重力=4(目)

綜合後,餌向地面施加的壓力為3目,該3目壓力由下餌提供2目,上餌提供1目

故此時的狀態為下餌完全觸底,上餌1/2觸底。

4、調四釣四,雙餌到底。

目差浮力=4-4=0(目)

掛餌重力=4(目)

綜合後,餌向地面施加的壓力為4目,該4目壓力由下餌提供2目,上餌提供2目

故此時的狀態為上、下餌完全觸底。

5、調四釣5,雙餌到底,鉛皮輕觸底

目差浮力=4-5=-1(目)

掛餌重力=4(目)

重力-浮力=5(目),向下的力增加5目

綜合後,釣組及餌向地面施加的壓力為5目,該5目壓力由上、下餌提供4目,鉛皮提供1目(不考慮鉤、線的重力)

故此時的狀態為雙餌到底,鉛皮1/6輕觸底。

(二)假設二,當前漂的目數為10,半水調4目,單餌重1目,掛雙餌

向下的力=釣組6目+餌2目=8目

為使餌觸底,向上的力必須≦向下的力

故釣目的狀態只能是2—10目,若小於2目,則向上的力》向下的力,雙餌離地

(二)假設三,當前漂的目數為10,半水調4目,單餌重0目,掛雙餌

向下的力=釣組6目+餌0目=6目

為使餌觸底,向上的力必須≦向下的力

故釣目的狀態只能是4—10目,若小於4目,則向上的力》向下的力,雙餌離地。

三、總結

在實戰中,不必仔細分析力的關係,只要考慮以下大原則即可:

1、釣底時,確保重力≧浮力,以使餌觸底,不至於懸在半空;釣浮時,確保重力=浮力,以使餌懸浮。

2、記住一般經驗:

釣目小於調目,這叫釣靈(餌不同程度觸底,鉛皮不觸底);釣目大於調目這叫釣鈍(餌完全觸底,鉛皮不同程度觸底)。調目與釣目相同,這叫釣不靈不鈍(餌完全觸底,鉛皮懸浮)。也叫做調幾釣幾。

3、實際情況與理論分析是否相符,還需在實踐中驗證。

考研心得體會最佳原創最佳原創

考研心得體會 我參加了2014年歷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回想起整個考研過程,覺得還是有一些東西可以與備戰2015年歷史學考研的同學分享,算不上建議,只是和大家一起學習交流,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我報考的是鄭州大學,筆試成績英語是66 政治72 歷史學基礎232,總分370。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便...

教育理論心得體會

四 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就要講究動 動 是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 解答 討論。靜 教師講,學生安靜的聽 互補。有人講一堂課能使學生 靜 的時候 動 起來,動 的時候 靜 下來,這堂課大體便成功了。我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動 和 靜 就像 中的高低音組合,兩種音組合的好,才能產生...

群眾路線心得體會 原創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黨的群眾路線的確立是我們黨長期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順應時代要求,密切聯絡群眾,鞏固黨的根基,保持黨員幹部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客觀需要和根本要求,也是全體黨員幹部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