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古詩教學心得

2021-10-03 09:03:15 字數 2335 閱讀 5583

古人云:「不學詩,無以言。」又雲:

「口誦心維,終身受益。」我們現在的古詩文教學處於十分尷尬的狀態,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被動,效率低,學生這方面的積累少,缺乏基本的審美和想象能力,難以感受古詩文的魅力。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必然導致學生興趣喪失和能力的降低,這就要求我們改變以往的「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教學原則,著名的教育家於漪說過教育學生學習古詩詞,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降格為技能、技巧的分析,要著力於整體的感知,充分發揮詩詞所蘊含的育人功能。

因此,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誦讀成韻,領悟感情

古詩文的教學常用的就是誦讀教學法,誦讀滲透全過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初讀,讀對讀準,字正腔圓。再讀,讀出節奏,有板有眼。

深讀,讀出意境,有滋有味。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誦讀,使學生更深入的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更能體會古詩所表達的強烈真摯的情感,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誦讀時注意讓學生把握古詩的感情基調,「以情奪人」,在表情、音調、節奏上給學生點撥,如沉鬱憂傷蒼涼悲悽的《石壕吏》,奔放豪邁想象瑰麗的《望天門山》。

在誦讀時還要注意聲音的強弱和速度的快慢,表現熱烈·歡樂·緊張·急切的心情時,可以快一些,強一些,表達回憶·悲傷·眷戀·惋惜的心情時,可以慢一些,弱一些。滿含表情地反覆吟誦,往往能增強古詩的感染力,提前讓學生進入古詩的意境之中。在岳飛的《滿江紅》因為壓仄聲韻,讀出的情懷應該是慷慨悲壯的。

同時誦讀時還要注意古詩的節奏形式,四言詩為兩個音節,如「樹木|從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五言詩為三個音節,在第

二、四字處停頓,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七言詩為四個音節,在第

二、四、六出停頓,如「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初中學生在誦讀時往往養成了「唱讀」或「快讀」的毛病,這可以利用範讀來引導學生克服。「範讀」有條件的可以利用「詩歌朗讀帶」,沒有的則需要教師自己讀,教師讀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

抑揚頓挫,感情充沛的範讀除了會教會學生如何誦讀,還可以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同時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感悟。

二、創設情境,引入意境

古詩的美,常常表現在古詩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主觀的生命情調和客觀自然景物互相滲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或移情於景,或景中藏情。因此,可以採用多種方法配合,引導學生根據詞語所蘊含的意境展開豐富的想象,詩人情動而辭發,詩中必然蘊含著強烈的情感,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學生領悟到詩人的感情,進而深刻領悟詩歌的意境美。

第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作者的創作背景理解古詩的意境,我們常說:「詩如其人」,那麼了解其人也能從側面了解其詩。孟子也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了解詩人是引導學生理解古詩內容,它可以幫助學生初步感知古詩做好鋪墊。如學習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引導學生了解安史之亂,了解安史之亂中杜甫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就自然了解他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聖人胸襟和仁者光輝。第二,教師還可以以畫配詩,利用古代山水畫、課文插圖等創設情景,演繹古詩,如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把枯藤、老樹、昏鴉與小橋、流水、人家兩種不協調的景物巧妙的編織在一起,構造了一幅令人尋思不盡、蕭瑟蒼涼的深秋圖景和乙個騎著瘦馬的遊子正在茫茫古道上艱難前行的形象。

構思獨特,意境深遠,烘托了遊子難以言狀的彷徨淒苦的心情。

三、品味語言,整體感知

讀詩要抓住「詩眼」理解古詩內容。詩眼是詩中最凝練、最傳神、最準確的傳遞主旨的字句,讀透詩眼,能容易的把握詩的中心和領會詩人的情感,往往能牽一髮而動全身。在語言中品味古詩的表現力。

如《如夢令》中,老師可抓住了乙個「醉」字,從詞中想象畫面:讓人陶醉的景——「溪亭」「日暮」「驚起一灘鷗鷺」,感受李清照的幸福生活,品出她這醉的是「樂酒」,又通過《聲聲慢》對比,感悟醉的是苦酒。以詩引詩,學生對李清照的人,詞風就有了全面的了解。

如《觀滄海》中緊扣乙個「觀」字,寫的沉雄健爽,氣象壯闊,意境開闊。透露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水的情感,詩中情與景緊密結合,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襟和想統一祖國的豪邁氣魄。全詩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感受古詩詞內涵。

教學生讀詩詞只有對古詩詞的語言深入品讀,才能讓學生走進古詩詞,與作者對話產生共鳴,感受他們的學識、大氣、思想,開拓視野,開闊胸襟,培養大氣,提公升自己。

經典古詩文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幾千年優秀文化的精華積澱,是燦爛奪目的藝術。古詩在語文課中屬於一種最精緻、最純粹、最優美的文體,代表著高品位的文學趣味,它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誦讀古詩文,對學生的文化積澱、情感薰陶、智力開發乃至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綜上所述,古典詩歌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熠熠閃光的瑰寶。詩歌是我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應帶領學生走進藝術的殿堂,去感受古詩的韻律美,領悟古詩的意境美,體會古詩的語言美。

從而,發現美,創造美。引導學生陶冶性情,提公升人文修養。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

第一篇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新課程要求一線的教師更新教育理念,這個要求對特別注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語文學科具有重要價值,並且可以使語文教學更科學更合理,為語文教學行為提供了乙個適合學生發展 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結合新課程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為,有必要進行反思,以便對新課程新...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怎樣才能成為乙個合格的教師,在剛踏上教師崗位的我,是要好好學習和探索的,在這一年裡,經過學校領導的幾次教育培訓和同年段老師的指導,我懂得了一些經驗,以下是我在七年級教學中的心得體會。一 把心貼近每乙個學生 常言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 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著...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

如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是乙個較複雜的問題。從理論上看,解題能力涉及到邏輯學 心理學 教育學等學科的問題。從內容上看,解題能力包括對應用題 文字題 計算題等各類問題處理的能力。從小學生解題的行為實際看,小學生解題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一是難以養成思維習慣,常常盲目解題 二是任務觀點嚴重,解題不求靈活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