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讀後感

2021-09-24 19:16:08 字數 752 閱讀 9865

有時候覺得,要是兩者可以一開始便將角色對換,那也許就沒有了不必要的悲劇。其實,即便將他們的角色對調,結果還會是一樣的,因為兩者都會追逐對方的角色。

在沒有鬼狐的現實社會中,人卻有著同樣的追逐。只要人與人之間沒有絕對的平等,那麼這種追逐便無休無止。過著幸福小日子的老百姓們,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公升官加祿。

而那些位高權重的人,在心底卻嚮往著平凡的日子。於是,在這兩者之間,便是一種思想追求上的迴圈。窮人一旦變成了富人,便會懷念窮人的生活;富人若不幸變成了窮人,也自然會回想那富人的生活。

當然,在這之前,有一段艱苦的追逐,甚至有痛苦的悲劇。

其實這種無謂的追逐也不只是存在於像窮人和富人這樣有著明顯差距的兩者之中。人,總是這樣的觀念:別人的東西總是比自己的好。

就是兩樣完全相同的東西,在乙個人看來,也會覺得對方的比較好。於是便有了這樣的一種人,他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東西,甚至是性格。在尋覓之中,他們看不見原來的自己。

他們將別人的優點看成是不可多得的優點,卻將自己的亮點一味地抹殺。有朝一日,當他們真正地變成了另外的乙個人,也許就只會對著往昔的日記問到:陌生人,你到底是誰?

就像《聊齋志異》中的鬼狐精怪,追逐的低手,卻是遺忘的高手。

倘若鬼狐安心做它們活得如浮萍一樣的鬼狐,人安心做他們平凡甚至於庸俗的人,世上當然是能太平些許。但那停歇了的追求,那所謂的安寧,卻會使塵世不但少了些引人的故事,更是沒有了進步的光彩。現實之中,亦當如此。

再讀《聊齋》,再得後感。不去感慨鬼狐精怪的報恩復仇,不去嘆息人世間的世道炎涼,不去討論人怪之間的孰對孰錯。偶得謬感,不知所言。

《聊齋志異》讀後感

聊齋志異 中的愛情 提出的新的愛情觀。阿寶 和 連城 是在愛情觀上別開聲面的作品。阿寶 寫的是乙個迂訥的孫子楚,不顧門第懸殊,迷戀著富商大賈的女兒阿寶。女戲曰 渠去其枝指,餘當歸之 他果真用斧頭砍去第六個手指頭,雖 大痛徹心,血溢傾注,濱死 而不悔。後又魂託鸚鵡,飛達女室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孫子楚...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

從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麗的景象深處並不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俗話所說 人不可貌相,還水不可斗量。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著一顆純潔 美好加鑽石般透明閃亮的心靈,比海還深比宇宙還深的心靈。題記 張安溪曾經說 聊齋這一本書,會讀它,能使人壯膽 不會讀它,能使人入魔 能領會它所涵容的精神,就能使壯膽...

《聊齋志異》中的嫉妒現象

聊齋志異 中的嫉妒現象摘要 中國文學史上,女性形象大多是賢良淑德,而 聊齋志異 中女性形象不僅有貞靜恭順的可人兒,也有令人害怕的 夜叉 這是由於嫉妒而產生的。聊齋志異 中寫的嫉妒,不僅出現在情敵 妻妾之間,鄰里之間 也出現在作者與現實世界之間。對這種嫉妒現象的研究不僅具有文學創作 作品欣賞方面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