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對知識本身的興趣

2021-09-24 05:53:44 字數 4156 閱讀 2054

在日常生活中,對知識的使用是查閱式的,而非**式的。所謂查閱式,就是指我們在生活中需要什麼知識時,我們把這個知識拿過來使用就可以了,至於這個知識的來龍去脈,甚至於對這個知識本身的可證明性,都不是我們的關注重點,我們關注的只是這個知識是否能夠解決或者解釋現實問題而已。而**式就不是這樣了,哪怕知識可能有效地解決或者解釋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也不能用知識的實用性來證明知識本身的科學性,究竟這個知識是從何而來的,它的效度與信度如何,它的發展趨勢如何,這才是**式使用的關注重點。

如果總是以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來主導課堂,那我們僅僅培養了學生查閱式學習的能力,從而讓學生越發地依賴知識,但並不能真正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就更別說創造知識了。在學生不斷查閱式使用知識的過程中,培養的只是學生使用知識的興趣,並沒有培養出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學生對使用知識越來越沒有興趣,但對學習知識越來越沒有興趣時,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就越來越少,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學生將處於只有膚淺知識使用工,甚至處於沒有知識可以使用的境地。

其實,不管是發現知識還是創造知識,很少將解決乙個直接的生活問題作為目的,對知識本身的興趣與求知慾,才是引領知識走向新生的捷徑。牛頓看見蘋果掉下來並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並不是牛頓的偶然所得,而是他長期思考萬有引力現象的結果。在牛頓看來,當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時,他思考的問題是蘋果為什麼要掉下來,而絕大多數人都在考慮,我是不是要去把掉下來的蘋果撿起來嚐嚐味道。

對於教材中的知識,一定都有它的獨特用處,否則早就被淘汰出局了。但有用的知識並不意味著可以直接用來度量我們的日常生活,除了一些極其簡單與膚淺的知識之外,把學科知識做日常生活化的解釋與解讀,往往會導致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膚淺化理解。看起來學生學會了使用學科知識,但卻並沒有真正理解學科知識;一旦要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後續知識時,他們束手無策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學生在基礎教育中成績卓著,但到了高等教育階段卻節節敗退;我們的學生在考試成績上領先,但在知識的創新上卻甘拜下風的根本原因所在。

對於基礎教育尤其如此,列在教材中的學科知識往往是整個學科發展的起步知識,也就是我們講的基礎知識;作為基礎知識,它的價值並不在於基礎性使用,而是為後續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讓學習回歸求知慾的滿足

學生作為未成年人,他們最大的需求並不是急著用學科知識解決或者解釋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你教他用數學知識去商場買打折貨,你教他如何認識銀行裡的利率,這些問題對他來說依然是比較遙遠事情。學生年代正是為自己一生發展打基礎的**時段,在這段時間裡,學生最大的需求是滿足如何激發自己的求知慾並盡其所能地滿足自己的求知慾。

求知慾還有乙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越是滿足自己的求知慾,就越容易激發自己新的求知慾,也正是在求知慾不斷滿足與不斷激發的過程中,使得學生在一生中不斷用知識豐富自己,也不斷地對知識的獲得與創新保持恆古不變的興趣。年段越低的學生,由於他們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並不多,需要他們用學科知識解決的生活問題也不多;但正因為他們年段還低,因此激發他們求知慾就越發的重要,如果他們在小的時候就沒有激發出對學科知識的求知慾,長大以後也就不會對知識的學習保持足夠的興趣了。難度也在於此,由於求知慾是越滿足越激發,而小時候學生還沒有培養出對學科知識的求知慾,所以這個時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往往比他們上了大學後或者工作後更難。

所以,小時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更難,但等到長大後再激發活寶的求知慾則太晚了,當然從亡羊補牢的角度來看永遠都不遲。

最早的教育都是實用教育,跟著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去學怎麼種地、怎麼打獵、怎麼捕魚,這樣的教育雖然富有實用性,孩子們學起來也遠比知識學習更有興趣,但卻難以提高孩子們征服大自然的能力。隨著學校的出現,尤其是隨著義務教育的出現,大家開始在孩子們學習實用技能之前,要求孩子們在學校必須先掌握足夠多的基礎知識,然後再接受技能性的職業教育。由此可見,基礎教育的目的並不是以掌握實用技能為目標的,而是通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要讓這個過程得以延續下去,並不能以這些基礎知識的實用性來激勵學生,只能以學生在學習與理解基礎知識過程中對自己求知慾的滿足,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成就感,對自己綜合素質提高來激發繼續學習的動力。

為什麼要教給學生學科知識,也就是學科知識的意義何在?原則上學生掌握學科知識有兩種主要功能,一是發揮學科知識的功能價值,也就是可以使用學科知識來直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另一是發揮學科知識的學術價值,通過對學科知識的學習滿足學生和整個人類共同具有的對未知世界的求知慾,並在滿足求知慾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將進一步激發自己的求知慾。由於寫在教材上的學科知識都是非常成熟的知識,也是非常基礎的知識,它們的功能價值並不大,也並不明顯。

因此,當教師們力圖通過體現學科知識的功能價值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時,雖然現場效果比體現學術價值更有明顯,但卻很難具有可持續性。

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寫在教材上的學科知識,往往因為過於基礎而被視為共識。但如果我們回望這些學科知識的產生過程,才能夠感受到學科知識產生者的學術創新力,也才能夠感受到這些知識在滿足人類求知慾時發揮的巨大功能。因此,教師對學科知識的講解,一方面是要將學科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學科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將學科知識的形成過程告訴學生,將學科知識的形成滿足了當時人民什麼樣的生活需求和學術需求進行解釋。

對學生來講,當學生看到「休」這個字時,我們的任務並不是讓學生去認識「休息室」中的「休」字,而是讓學生認識到「休」這個字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可以體現出「休息」的意思出來。對於更高深的學問,比如讓學生理解能量守恆與物質守恆的奧妙所在,兩者的守恆不但在解題中成為乙個規律,更重要的是滿足了人們動能與勢能間的轉換,對不同表現形式物質轉換的理解。

三、用理想引領學習的方向

課堂學習的過程是很難用學科知識的實用性來支撐的,因此必須以滿足學生求知慾來予以維持;但如果學生的學科學習僅僅為了滿足求知慾,又容易讓學生陷入自娛自樂的圈子之中。因此,如何協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與學習結果的實用性的關係,是老師課堂教學設計所必須回答的問題。

學習過程之所以有趣,在於學科知識可以很好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慾;但是如果教學強度太大、教學進度過快,不但會壓抑學生的求知慾,還會讓學生對求知過程感到壓煩。要真正地把課堂教學作為滿足學生求知慾的過程,不但要順應學生的學習接受度,還要求我們的學科老師自己能夠與學生分享學科知識滿足自己求知慾帶來的感受與幸福。學生學習的前提是要有自己的求知慾,課堂教學是幫助學生滿足自己的求知慾。

問題在於,課堂教學究竟是以滿足學生自己的求知慾為目的,還是以向學生灌輸老師認為學生應該掌握的學科知識為目的。如果課堂教學的知識強度和教學進度,超過了基於學生求知慾而形成的學習接受度,這樣的課堂就會在學生身上形成學習壓力。與求知慾越得到滿足,求知慾就越旺盛相反;學習壓力越大,學生的求知慾就會越小,最後導致學生不但沒有求知慾,反而會對求知過程感到厭煩。

從滿足和激發學生求知慾的角度培養學生對知識本身的興趣,不但會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有了內在的動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相信了知識本身的真理性與學術價值。判斷知識真與假的標準,並不是知識是否對自己有用,也不是是否能夠解釋特定的現象,而是知識本身的科學標準與學術依據。當我們津津樂道講解特定的學科知識時,一定要提醒自己,學科知識並不是以對日常生活有用與否作為科學性的標準。

如果把學科知識在特定領域的實用性,當作學科知識普遍的實用性,並用普遍實用性證明學科知識的科學性,最終避免導致學科知識根基不牢而倒塌的後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失去了對科學標準與學術依據的信任務。

學習結果之所以有用,並不是將哪一項特定的學科知識有用,而是把所有學科知識匯聚到學生身上,從而轉化為學生的綜合素養時,才可能發揮出總的功效出來。雖然特定的學科知識也可以解決特定的生活問題,但這並不是教育追求的目標,因為它並沒有起到育人的作用。今天課堂教學的問題,就在於很少有老師幫助學生追求學科知識的整體功效,反而是將學科知識肢解為若干知識點,從而體現學科知識點的實用性。

當學生追求特定學科知識點的實用性時,會很自然地把特定學科知識點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這有利於掌握特定的學科知識點,但也帶來乙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學生很難把特定的學科知識點與其他的學科知識點結合起來,從而喪失學生對學科知識結構和學科系統思維的把握,也就很自然地談不上學科知識的整體功能了。

從育人的角度來看,當學科老師看重學科知識點的實用性時,學生就失去了對學科整體實用價值的追求;同樣的道理,當學科老師只強調自己學科的實用性時,學生就失去了對教育立人價值的追求。今天已經很難在中小學聽到有人說長大要當科學家或者藝術家了,最多的是爭取考上什麼大學,至於上了大學後幹什麼,這已經成為乙個非常奢侈的問題了,沒有幾位學生願意為此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當學生失去對遠大理想的追求時,他們的眼光會聚焦到眼前的學科學習上,但這時候掌握學科學習既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求知慾望,也不是為自己遠大理想夯實基礎,而是為了滿足當下對考試成績和公升學的需求。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今天的學生雖然學得非常辛苦,但這樣的學習既沒有可持續性,而且學到的東西並沒有成就他們理想的未來。是故,最理想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因為滿足了自己的求知慾而興趣昂然,學生們在課堂教學結果中因為有利於自己遠大理想的實現而富有成就感。

談談你對「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看法

素養 一詞的含義比 知識 和 技能 更廣。技能 更多地從能力角度講,我們所提 素養 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 技能 情感 態度 價值觀等多方...

怎樣培養對學習的興趣

同學上課不聽老師講課,認為老師講得太簡單,不值得聽,做自己的事情甚至是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還有的同學對 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思考,下課後拿著各種稀奇古怪的甚至錯誤的題目問老師。這些現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經常可以 看到。愛學習需要理由嗎?要端正學習態度,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學習態度不應建立在痛苦的...

《培養對學習的興趣》主題班會

第五頁培養學習的興趣愛好 作為學生如何培養自身的學習興趣 一 積極期望。積極期望就是從改善學習者自身的心理狀態入手,對自己不喜歡的學科充滿信心,相信該學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會對這門學科產生信心。想象中的 興趣 會推動我們認真學習該學科,從而導致對此學科真正感興趣。一位學生對學習地理毫無興趣,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