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三國讀《易中天品三國》有感

2021-09-22 10:06:45 字數 2392 閱讀 9605

點滴三國

三國既是乙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乙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這短短幾十年中,曾經有過多少英雄戰死沙場,又有過多少人雄霸一方.易中天教授能用通俗的語言,幽默風趣地解說嚴肅的歷史事件。

他善用形象的比喻。他還能進入各自的角色,表現各種不同人物不同的語言風格。他以各種史書為依據,盡最大可能的還原歷史的本來面貌,對於那段模糊的歲月讓它漸漸重現在我們的面前。

感慨歲月流逝的同時,也讓那些風流人物再一次的濕潤我們的眼眶。

讀了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對於原著的那種褒劉貶曹的寫作方法略覺得不妥。《品三國》的成功或許在於他為很多人平了反,雖然他對曹操最後的總結依然還是「奸雄」二字,但這「奸雄」二字中或許英雄的份量一些吧。我眼中的曹操,自傲、狂妄但決不目空一切,暴戾、殘酷但也會珍惜人才,禮賢下士。

曹操是幸運的,因為他在亂世之中證明了自己的一切;但同時他也是不幸的,郭嘉的早逝讓他難以一統江山,一手打下的江山最後卻被司馬氏竊得,而更加可悲的是在後人的眼中,他永遠只是乙個「亂臣賊子」。遙想千百年前周文王也只是商王朝的西伯候,李淵也曾是隋朝之臣,而他們都是在君王無道的情況下才開創一代基業,而曹操又何嘗不是如此?他也曾想以自己的一己之力托起那個漢王朝的半壁江山,但漢王朝的分崩離兮又豈是一人一力所能為之的,但為何後人的評價會與周文王相差千里之遠?

嗚呼悲哉!或許九泉之下的曹操也難以明白自己究竟是「亂世英主」還是「亂臣賊子」吧!談及曹操,那就不得不說另乙個人,那就是皇叔劉玄德。

劉備是亂世的一代梟雄,千百年來已經有無數的人對此給予肯定,或是在人們的眼中,他早已經是亂世的救世主,正義的化身。人們可以忘記他寄人籬下的歲月,也可以忘記他的出身,但是對於他的仁,義卻總是大加讚賞,但真的是這樣嗎?我不喜歡這樣乙個「偽君子」。

之所以稱他是「偽君子」也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說明,當他在大呼不可奪他人之地時,難道他就真的沒有取荊州之念嗎?難道真的僅僅只是諸葛亮的隆中一席談話才讓他茅塞頓開,下定決心去取荊州嗎?在取漢中的時候,他有考慮過手足之情而不忍奪他人之地的情感嗎?

難道只是別人送他土地,他就順便接手了這麼簡單嗎?最為表現劉備大仁大義的莫過於劉備摔子一幕,試想一下,若是真捨得摔得話,阿斗還能繼皇位嗎?即使真能繼承皇位得話,那也是乙個殘廢的皇帝吧!

劉備的政治遠見是毋庸質疑的,但是也讓我感到他的虛偽與言而無信,他答應得漢中便歸還荊州,但是結果呢?荊州固然是軍事要地,但是和吳蜀聯盟來說還是有明顯得輕重之分吧,那歷史為什麼就不能說劉備是乙個背信棄義之徒呢!我不喜歡劉備,但我不能否認他的功績。

他建立了蜀漢政權,足以說明一切,但他擁有這一切也並非是一人之功勞,因為他擁有當時最強盛得人力資源,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上將。劉備的成就只能說他是當時的霸主之一,他可以成為**的主線,但是他絕不能代表正義,更加不能凌駕於曹操或者孫權之上。「既生瑜,何生亮。

」這句話或許是《三國演義》當中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幾句話之一吧。諸葛亮跟周瑜都是為人們所熟悉與喜愛的人物,他們是知己,是朋友,但同時他們又是宿敵。不同的政治立場有著不同的見解,但他們對於國家的前程與命運又是如此付出所有。

《三國演義》中的周郎心胸狹窄,或許還有些自私的地方,但是在《品三國》的歷史還原下,使得周郎又重新回到本該屬於他的位置。諸葛亮茅廬中三分天下已心有定數,周公瑾談笑間赤壁大戰已了然於胸。羅貫中筆下的周瑜或許有點可悲,甚至有點可憐,處處不如諸葛亮,機關算盡卻又總是棋差一著,也許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無間道」版本吧。

時至今日,這句話也時常能夠在自己的耳邊聽見,對於這句話我也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吧: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或多或少的會拿自己身邊比較親近的同伴或朋友來做個比較,會發出這種感慨的人不一定就是生活的弱者,至少,敢於向比自己強的人來做比較,雖然結果往往是自己處處不如人,但是我想如果乙個人敢於向上看,敢於向強者看得話,那最終也會成為其他人眼中的強者。不管是在正史上的周公瑾,還是在演義中周郎小兒,都能給人一種仰視的情懷,當然也令我尊敬。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以曹操,諸葛亮等為代表的一代英雄人物先後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姜維等一批新生代也站在了歷史的前沿。可以這麼看姜維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諸葛亮的延續,正如在《品三國》一書所寫的那樣,對於後諸葛時代,姜維與魏國的戰爭明顯是勝少負多,但是演義中還是做了一些人性化的加工。

直到蜀國投降,姜維依然鞠躬盡瘁,以離間魏國大將之計,企圖復辟蜀國,雖然願望是美好的,結果也是殘忍的,但是多多少少可以在姜維身上看見諸葛亮的影子,或許這也是後人的一種美好願望吧。正如在民間,有很多人都把關羽給神化。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醜,還有單刀赴會,乙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未必件件都是真的,但是千年前的乙個武將的形象就這樣有血有肉生動的給表現了出來,雖然這與事實的真相有出入,但也恰恰就是人們所期待的。

深刻不等於晦澀,精奧不等於難懂。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可以將乙個非常複雜和話題,變得通俗易懂。易教授書中的觀點並沒有超出學術界對這段歷史已有的學術研究.

在此基礎之上,加上自己的個人的研究心得,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它把這段遠去的歷史從歷史的冷庫之中拿了出來,將其「化凍」,讓它有了人的體溫!對於那段崢嶸歲月,不經讓人充滿了遐想,那是一段戰火紛飛的年代,那更是乙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讀《易中天品三國》有感

三國是乙個風雲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的英雄在那裡大顯身手,叱吒風雲,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裡有天下紛爭,群雄並起 有英雄豪傑,君主謀士 有文韜武略,氣貫長虹 有兒女情長,肝膽相照。三國給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邁,每當我們看到趙雲單騎救主,諸葛亮火攻赤壁,張飛...

《易中天品三國》讀後感

易中天品三國 其實全書在建樹上,沒有太大的新奇之處。大體是再一次把我所喜愛的三國歷史再講一遍。沒有任何學術性的突破。但全書在用語上的現代化,確實讓人眼前一亮,與當年的戲說系列相似。不過易先生在很多地方的見解還是與我有很大出入。首先是對關羽的認識,易先生曾反覆在書中提到他能夠獨擋一面,是乙個人才。但我...

讀《水煮三國》有感

水煮三國 是以三國故事為底料,麻辣風味的快意管理學。講的是三國的故事,說的是管理的學問。雖然書中的一些內容作為故事來看經不起很細緻的推敲,卻蘊涵了許多管理學中道理。如書中將著名的 木桶理論 只木桶能夠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木板的長度,而不是最長的那塊 加以引申 乙隻木桶能夠裝多少水不僅取決於每一塊...